全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等。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表内除法 | 6% |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 4%以内 |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
经过二上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脱去了原来的稚气,变得懂事能干。对于数学课堂教学也已经逐步熟悉和适应,对于数学学习依然十分重视。总体班级情况如下:
兴趣和自信。个别平时学习认真,但总是单元成绩不够理想,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畏惧之心,觉得自己数学学不好的学生,在二上学期经过不断的鼓励和指导,期末三优的成绩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也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了。
作业习惯。经过二上学期的指导和督促,许多学生在遇到生题、难题,逐步学会了自己多读几遍题目,通过读题目把题目意思弄懂。在书写方面,二上学期较一下有所退步,需要老师不断督促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重视书写。
新学期,在学习常规方面,以下同学需要予以重点关注:二(1)班 张嘉和
吴 睿 陈骏梁 贺亦琪 章博越 冯嘉怡 王佩祺 陈幼桓
储 楚 裘知惠 陈精漫 裘乐彬 吴佑桐 何炫霆 郑致锐
二(2)班:龙泽宇
张宇婷 胡青忱 袁 野 方仲赫 陈 瀚 潘辰瑞 胡睿心 赖晨昊
王聿喆 陈禹轩 邱郑洋 刘今昊 王劲舟 李 尔 王雨宸
提质措施:
第一,充分准备每一节课,做到典型例题透彻讲、配套练习精心选,保证课堂效率。保证10~15分钟练习时间。
第二,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落实到位,全面关注,督促人人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第三,作业练习中,注重解题方法指导,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作业的能力和习惯。
第四,平时留心教育契机,抓住契机,多与学生谈心,给予正确引导,呵护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五,通过电话、QQ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反馈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4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3课时左右
除法………………………………………… 4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5课时)
剪一剪 (轴对称图形)…………………………………………1课时
平移和旋转 ………………………………………………… 2课时
练习 ………………………………………………………… 2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混合运算(8课时)
混合运算 …………………………………… 5课时
解决问题 ………………………………………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 5课时
解决问题 ……………………………………… 3课时
小小设计师 ……………………………………… 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3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 …………………………………… 3课时
1000以内数的读写 …………………………………… 4课时
1000以内数的比大小 …………………………………… 3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 3课时
八、克和千克(4课时)
九、数学广角——推理(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