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理论分析后认为,NO2可能会氧化单质铜,他们设想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NO2的氧化性(夹持装置已省略)。
(1)装置A~C中有一处错误,改正的方法是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两种试剂通常是_____。
(2)点燃C处酒精灯比较合适的时机是_________。若C中固体全部变成黑色,同时生成对环境无污染的气体,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装置D的用途是__________。
(3)开关K的设计是以实现绿色化学实验为目的,请说明K的使用方法:_______(包括使用时段与内容)。
(4)实验结束后发现C中的固体混有少量的红色粉末,经过分析,甲同学认为该红色粉末是Cu2O,乙同学认为该红色粉末是Cu,丙同学认为该红色粉末是Cu和Cu2O的混合物。查阅资料,Cu、Cu2O和CuO的部分性质如下: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甲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
2.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是一种橙黄色晶体,实验室制备过程如下:
Ⅰ.将研细的6 g CoCl2•6H2O晶体和4 g NH4Cl固体加入锥形瓶中,加水,加热溶解,冷却;
Ⅱ.加入13.5 mL浓氨水,用活性炭作催化剂,混合均匀后逐滴滴加13.5 mL 5% H2O2溶液,水浴加热至50~60℃,保持20 min。用冰浴冷却,过滤,得粗产品;
Ⅲ.将粗产品溶于50 mL热的稀盐酸中,______,向滤液中缓慢加入6.7 mL浓盐酸,有大量橙黄色晶体析出,冰浴冷却后过滤;
Ⅳ.先用冷的2 mol·L−1 HCl溶液洗涤晶体,再用少许乙醇洗涤,干燥,得产品。
(1)[Co(NH3)6]Cl3中Co的化合价是______。
(2)CoCl2遇浓氨水生成Co(OH)2沉淀,加入浓氨水前先加入NH4Cl可避免沉淀生成,原因是______。
(3)溶液中CoCl2、NH4Cl和浓氨水混合后,与H2O2溶液反应生成[Co(NH3)6]Cl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补全Ⅲ中的操作:______。
(5)沉淀滴定法测定制备的产品中Cl-的质量分数:
ⅰ.准确称取a g Ⅳ中的产品,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 mL溶液于锥形瓶中;
ⅱ.滴加少量0.005 mol·L−1 K2CrO4溶液作为指示剂,用c mol·L−1 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
ⅲ.平行测定三次,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计算晶体中Cl-的质量分数。
已知:溶解度:AgCl 1.3×10−6 mol·L−1,Ag2CrO4(砖红色)6.5×10−5 mol·L−1
① ⅱ中,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② 制备的晶体中Cl-的质量分数是______(列计算式,Cl的相对原子质量:35.5)。
3.溴化亚铜(CuBr)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可用作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实验室中可利用无水硫酸铜、溴化钠为主要原料制备溴化亚铜,制备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其中无水CuSO4能否用蓝矾代替?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制备CuBr的反应在装置乙中进行,向其中加入32 g CuSO4和23 g NaBr配制成的150 mL水溶液,然后通入足量的SO2(部分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略去)。
① 装置甲中,不能采用浓度为98%的浓硫酸,一般采用浓度为70%左右的浓硫酸,其原因是________。
② 写出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该反应需保持反应液在60℃,最佳加热方式为______,该装置中应用搅拌器搅拌的目的是______,Cu2+、Br-反应完毕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③ 丙中倒扣的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下列装置中不能防止液体倒吸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3)洗涤CuBr沉淀时采用SO2的水溶液而不采用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最后经洗涤、干燥得到21.6 g产品,则该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
4.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受热易分解,是生产电池、涂料以及感光材料的原材料。为探究纯净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产物,设计装置图如下:
(1)仪器a的名称是 。
(2)从绿色化学考虑,该套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
(3)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为 。
(4)实验证明了气体产物中含有CO,依据的实验现象为 。
(5)草酸亚铁晶体在空气易被氧化,检验草酸亚铁晶体是否氧化变质的实验操作是 。
(6)称取5.40 g草酸亚铁晶体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 上图中M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② 已知400℃时,剩余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试通过计算写出M→N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乙酸正丁酯是无色透明有果香气味的液体。实验室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制备流程和有关数据如下:
已知: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和水组成的三元共沸物的沸点为90.7℃。
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在烧瓶中加入反应物和沸石,分水器中加入一定体积水,80℃反应15分钟,然后提高温度使反应处于回流状态,分水器中液面不断上升,当液面达到分水器支管口时,上层液体返回到烧瓶中。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 。步骤①在80℃反应时温度计水银球置于 填“a”或“b”)处。
(2)使用分水器能提高酯的产率,原因是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3)步骤②观察到 (填标号)现象时,酯化反应已基本完成。
A.当分水器中出现分层 B.分水器中有液体回流至烧瓶
C.分水器水层高度不再变化 D.仪器甲有液体滴落
(4)若反应前分水器中加水不足,会导致 ,使产率偏低。
(5)步骤③操作a的名称是 。
(6)步骤④中,依次用10%Na2CO3溶液、水洗涤有机相,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蒸馏,得到乙酸正丁酯4. g。加入10%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 。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 %。
6.MgCl2·6H2O可用于医药、农业等领域。一种用镁渣[含有MgCO3、Mg(OH)2、CaCO3、Fe2O3和SiO2]制备MgCl2·6H2O的实验流程如下:
(1)“煅烧”只有MgCO3、Mg(OH)2发生分解。“煅烧”须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蒸发皿 B.坩埚 C.泥三角
(2)“蒸氨”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NH4Cl溶液仅与体系中的MgO反应)。
① 三颈烧瓶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 倒扣漏斗的作用是 。
③ 烧杯中溶液红色深浅不再变化可判断“蒸氨”已完成,其原因是 。
(3)“过滤”所得滤液经盐酸酸化、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得到产品。向所得产品中加入蒸馏水,测得溶液呈碱性,其可能原因是 。
(4)请补充完整以“滤渣”为原料,制取FeSO4溶液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滤渣中加入1.0 mol·L-1盐酸, ,得FeSO4溶液(实验中必须用的试剂:1.0 mol·L-1 NaOH溶液、1.0 mol·L-1 H2SO4溶液、铁粉、蒸馏水)。
已知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表:
金属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完全沉淀的pH |
Fe3+ | 1.1 | 3.2 |
Ca2+ | 11.3 | — |
Mg2+ | 8.4 | 10.9 |
已知:
① 2CH2=CH-CHO + NaOH CH2=CHCH2OH + CH2=CHCOONa
② 2CH2=CHOONa + H2SO4 → 2CH2=CHCOOH + Na2SO4
③ 有关物质的相关性质如表:
物质 | 丙烯醛 | 丙烯醇 | 丙烯酸 | 四氯化碳 |
沸点/℃ | 53 | 97 | 141 | 77 |
熔点/℃ | -87 | -129 | 13 | -22.8 |
密度/ g·mL-3 | 0.84 | 0.85 | 1.02 | 1.58 |
溶解性(常温) | 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 难溶于水 |
(2)操作②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___。
(3)操作④包括____、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吸干。
(4)操作⑤中,加热蒸馏“下层液体”,分离出四氯化碳;再分离出丙烯醇(如图),要得到丙烯醇应收集 ____(填温度)的馏分。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应改为____。
(5)测定丙烯醇的摩尔质量:准确量取a mL丙烯醇于分液漏斗中,烧瓶内盛装足量钠粒。实验前量气管B中读数为b mL,当丙烯醇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调平B、C液面,量气管B的读数为c mL。已知室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 L·mol-1。
调平B、C液面的操作是____;实验测得丙烯醇的摩尔质量为____g·mol-1(用代数式表示)。如果读数时C管液面高于B管,测得结果将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