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2.某篇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秦朝蜀郡郡守林天祥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对郡守之位展开了争夺,最后二儿子取得胜利,承袭了郡守之位。请根据所了解的秦朝知识来判断它
A.有可能,历史上有不少权力之争 B.不可能,制度规定由嫡长子继承
C.不可能,这是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D.不可能,秦朝的郡守是由皇帝任命的
3. 自秦朝至清朝,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皇权逐渐加强,而相权逐渐削弱直至被取消。下列制度不符合这一趋势的是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宋朝二府三司制 D.元朝一省制
4.“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5.公元前452—公元前450年,罗马陆续编订了十二个法表,镌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史学家认为“这是平民的胜利”。对“平民的胜利”理解正确的是
A.平民参与了法律的制订 B.法律全面保护平民利益
C.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习惯法 D.它否定了贵族的既得利益
6.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7.美国总统权力很大,既是国家元首,又是首脑,还是总司令,但他很难走上道路,关键因素是
A.美国有国会 B.总统是人民选举的 C.分权制衡 D.总统实行任期制
8. 19世纪晚期,欧洲的德法两国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都是工业和政治民主化的产物 B.国家元首都掌握实权
C.内阁都对议会负责 D.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9.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
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利用。”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
10.《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两处□□□□所指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辛亥 B.戊戌变法、辛亥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辛亥、新中国成立
11.有人说,鸦片战争的结果不是英国打败了中国,而是资本主义战胜了中世纪。该观点
A.着眼于趋势,揭示了本质 B.屈服于强权,忽视了
C.掩盖了,混淆了视听 D.立足于现象,忽视了本质
12.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的兴起 B.十月胜利
C.美国实行“新政”改革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13.学生甲在学完专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之后,回忆了其中的几个重要结论,错误的是
A.《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是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十月是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
D.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14.新民主主义由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组成。下列相关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A.国民-抗日战争-国共对峙-战争B.国民-国共对峙-抗日战争-战争
C.国共对峙-国民-抗日战争-战争D.国共对峙-国民-战争-抗日战争
15.1957年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之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B.民族分布区都是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国情决定的 D.我国准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17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问题 B.中美关系问题 C.基层民主建设问题 D.港澳问题
18.“阻止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建立经互会 B.杜鲁门主义 C.建立北约 D.马歇尔计划
19.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日益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这一趋势无关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B.不结盟运动兴起,吸引了亚非拉众多国家
C.北约和华约尖锐对立,竞相扩充军备 D.“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20.精耕细作、小农经济、土地私有等都是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其共同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出现 B.改朝换代 C.井田制瓦解 D.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21.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工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农业落后,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B.城期实行坊市制
C.关卡林立,工商业者地位低 D.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
22.处于近代前夜的明清王朝,在经济上呈现出发展和迟滞的两大态势。下列搭配中不能体现出这两大态势的选项是
A.农耕经济达到新高度/小农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空前活跃/重农抑商强化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日益增多/实行“海禁”和“矿禁”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租佃关系普遍化
23.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24.从右图可以看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早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清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
B. 辛亥结束了封建帝制
C.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和近代工业发展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5.有人说“缠足是国家积弱之根,世局败坏之源,古今之奇殃”。关于缠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清多次下令缠足 B.国家弱小的根本原因
C.人们追求个性的结果 D.维新人士大力提倡不缠足
26.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以此类推,与“炼钢”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大跃进 D.回归
27.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当时“组织起来”的具体措施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28.东莞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其原因不包括
A.经济开放区的设置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经济的高速发展 D.经济特区的设置
29. “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先后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单极世界论”、“文明冲突论”、“多极混乱论”和“霸权和平论”等,中国和许多国家则坚持“国际格局多极化”的理论。这些理论反映了
A. 中西政治理念不同 B.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C. 美国关心国际秩序的重建 D. 美国独霸野心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诉求之间的矛盾
30.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当时
A.粮食供应紧张 B.实行计划经济 C.生产技术落后 D.没有改革开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87年费城会议上,美国的建国者在选择了共和制后,却声称不要“民主”。因为他们使用“民主”这个词的时候,表达的并不是我们今天的民主概念,而是指非常容易过激的“希腊城邦式的直接民主”。“过激民主”就是民众掌握了超越其水平的决策权。这种“民主”几乎就等同于无、无秩序、无法律,“过激民主”就可能是暴民作主。
——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
(1)根据所学知识,“希腊城邦式的直接民主”有何表现?这种民主有何利弊?(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美国开国元勋们不实行直接民主的原因。(4分)
(3)美国的共和制实际上是一种充满民主色彩的共和制,它的“民主色彩”有何体现?它在美国历史上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6分)
32.(22分)现代化亦称近代化,是指人类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和过程,一般包括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科学化和理性化等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近代化的元素。请问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因素?阻碍其成长的原因有哪些?(3分)
(2)2011年是辛亥爆发100周年,从早期现代化的角度说明辛亥的成
果。(4分)
(3)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民主存量”有哪些?(3分) 改革开放之后30年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4分)
(4)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加速于改革开放之后。试归纳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有利条件和加速推进工业化的主要举措。(6分)
(5)综合以上信息,你对中国现代化(或近代化)之路有什么认识?(2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一.选择题。
选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D | D | B | C | C | C | C | C | A |
选项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B | B | B | C | C | A | D | C | A |
选项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D | D | C | D | C | B | D | D | A |
31.(18分)
(1)表现: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或答“人民主权”也可给分。2分)
利: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促进古希腊文明发展;(3分)
弊:可能会降低决策效率,甚至出现重大失误,出现多数人。(3分)
(2)汲取古希腊直接民主的教训;美国幅员辽阔,人口较多,不可能实行直接民主。(每点2分。共4分)
(3)表现: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分权制衡(每点2分,共4分)。
作用:有效防止了,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2分)
32.(22分)
(1)因素:资本主义萌芽。(1分)
原因:自然经济、封建制度、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答对任意1点得1分。共2分)
(2)政治上: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济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共6分)
(3)“民主存量”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对任意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三大政治制度未答完整的扣1分。共3分)
“民主增量”有:拨乱反正,平反各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法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答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共4分。)
(4)有利条件:政权巩固、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举措:确立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对内进行经济改革,如发展乡镇企业和国企改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对任意一点给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