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广联达应用经验总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2:09
文档

广联达应用经验总结

1、对于框架结构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在钢筋软件中画结构图,然后导入图形中;钢筋软件中的画图顺序遵循谁是谁的支座先画的原则,如:剪力墙和端柱,应先画端柱,但暗柱一般在墙画好之后再画。2、画图的顺序:±0.00以上:墙→柱→梁→板→楼梯→突出屋面结构→室内装修→室外装修→突出主体的零星构件→其他(建筑面积→平整场地→回填→台阶→散水等);±0.00以下:承台→地梁→满基→自动生成土方构件→剪力墙→地下室柱→梁→顶板→室内装修→室外防水。3、利用软件进行实时分段汇总,比如进行月度工程量报表:只需将本月
推荐度:
导读1、对于框架结构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在钢筋软件中画结构图,然后导入图形中;钢筋软件中的画图顺序遵循谁是谁的支座先画的原则,如:剪力墙和端柱,应先画端柱,但暗柱一般在墙画好之后再画。2、画图的顺序:±0.00以上:墙→柱→梁→板→楼梯→突出屋面结构→室内装修→室外装修→突出主体的零星构件→其他(建筑面积→平整场地→回填→台阶→散水等);±0.00以下:承台→地梁→满基→自动生成土方构件→剪力墙→地下室柱→梁→顶板→室内装修→室外防水。3、利用软件进行实时分段汇总,比如进行月度工程量报表:只需将本月
1、对于框架结构的操作顺序:

一般先在钢筋软件中画结构图,然后导入图形中;钢筋软件中的画图顺序遵循谁是谁的支座先画的原则,如:剪力墙和端柱,应先画端柱,但暗柱一般在墙画好之后再画。

2、画图的顺序:

   ±0.00以上:墙→柱→梁→板→楼梯→突出屋面结构→室内装修→室外装修→突出主体的零星构件→其他(建筑面积→平整场地→回填→台阶→散水等);

±0.00以下:承台→地梁→满基→自动生成土方构件→剪力墙→地下室柱→梁→顶板→室内装修→室外防水。

3、利用软件进行实时分段汇总,比如进行月度工程量报表:

只需将本月完成部分利用块存盘、块提取功能提取到单独建立的子层分层汇总即可得到。并且可以对现实中已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实时的监控。(选择已完成的构件图元,利用“查看构件图元工程量”进行汇总。)

4、对于砖混结构的操作顺序:

一般先在图形钢筋软件中画结构图,然后导入钢筋中;

5、对于特殊轴网 (即: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形的不规则轴网):

   把全部轴网当作辅助轴线画,根据图纸上的建筑物坐标,现在图上定一个原点,再计算轴线交点的相对坐标,连接各相对坐标点成为轴线即可。

6、几种小技巧:

1.砼墙内含部分砌砖墙,如果按砖墙画画不进:可利用洞口命令,给洞口起名(砌筑240),这个洞口套用砌筑做法,工程量为“洞口面积*墙厚240”即可。

   2.卫生间防水可以用屋面防水卷边计算;

   3.女儿墙的砂浆层可以在墙内侧面画保温,讲保温套砂浆做法

4.巧用软件中的点、线、面:如地下室的柱的四角有一定高度的角钢或橡胶保护,这时可以用点画出,工程量为=数量*护角高度;利用线可以画出护栏、排水沟等线性构件;也可以利用线长带出小挑檐的长度;当某块板下贴保温板,而这块板又不在房间内,这时我们可以用面来画,面的面积即为板底保温的面积;

7、巧套用构件做法

   楼梯的结构量可以不画,在做装修时,把楼梯间分为底层、中间层、顶层;套做法时

钢筋中按外皮计算和按中轴线计算有何区别?

1、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2、如果选择按中轴线计算时,软件在输出报表时,会在外皮长度上减掉弯曲调整值。所以在钢筋明细表中都可以看到计算公式后面会减掉一个多少倍的d。

3、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4、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5、计算箍筋的预算长度(按外皮计算):

L1=(a-25*2+b-25*2)*2+(2*11.9+8)d

   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按中轴线计算):

L2=(a-25*2+b-25*2)*2+(2*11.9+8)d-3*1.75d

6、梁和梁相交时,箍筋应该如何布置,第1种情况是主梁和次梁相交时在相交处箍筋应该怎么布置?第2种情况是次梁和次梁相交时在相交处箍筋应该怎么布置?

答:软件在计算箍筋时,看谁是谁的支座,如果是支座,则做为支座的梁通过,另外的那里就不计算箍筋。如果两梁相交而不互为支座,则箍筋计算时按非框架梁计算设置的“井字梁相交时箍筋贯通设置”所设置值进行计算,默认为横向贯通。

7、“梁柱端节点处,钢筋伸至柱边的长度满足0.4lae,再弯锚15d即可,因此对于钢筋锚固的计算应取0.4Lae+15*d。

(1)首先是现场下料,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在中间层端部节点处的梁钢筋需要错开弯锚。因此现场下料的最低要求是平直段不小于0.4*Lae且须过中线,再往下弯折15*D。因此按照0.4*Lae+15*D对施工单位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要吃大亏。

(2)再次按照预算要求,新规范规定(我在此把意思描述一下,原文请参见新的设计规范要求):当平直段长度满足锚固要求,可以不弯锚。水平段长度小于锚固要求时强调伸至柱对边再弯折15*D。按照这种要求锚固的长度计算肯定不是0.4*Lae+15*D,应该取直锚为Lae;弯锚为“支座宽-保护层+15*D”。

(3)因此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说,梁柱端节点处,钢筋伸至柱边的长度满足0.4lae,再弯锚15d即可”的说法存在较大问题。

(4)另外不要把“0.4LaE+15d”与LaE比较。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可见“0.4LaE+15d”与“LaE”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并不存在可比较的前提。

8、剪力墙单梁支座锚固计算:剪力墙上的单梁钢筋锚入两端的剪力墙内。计算一个锚固即可,而且是直锚,为何软件始终计算为弯锚,该如何设置?

答:通过以下设置可以满足您的需求。1、修改梁平法表格中支座A1和A4的尺寸至足够大,即大于锚固长度。如锚固为40*D,直径16,则锚固为0。需要修改(A1+A2)>0,(A3+A4)>0即可。2、修改非框架梁节点设置的“直形非框架梁端节点”中设置“节点3”。

9、如下图,从哪算锚固是正确的?理由?

答:在上例中软件计算墙身水平筋时,是按在端柱边缘开始锚固的(即上面一根),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伸至端柱内hc外侧再进行锚固(下面一根,平法图集中这样标的)。如果希望按后者进行计算,目前软件还不能自动处理,需要手工处理一下。

10、暗梁对剪力墙水平钢筋根数计算是否有影响?

当有暗梁时,墙水平筋会考虑是否与暗梁的下部钢筋重叠,如果重叠则暗梁下部钢筋位置不布置水平钢筋。墙水平筋排布时,如果遇到暗梁下部钢筋重叠,则避开在暗梁下部钢筋位置再往上按水平筋间距排布。所以剪力墙水平筋的根数与暗梁的高度是有关系的,前提是高度恰好使得水平筋与暗梁下部钢筋重叠。

在软件的计算设置中还有一个选项控制。暗梁纵筋与剪力墙水平筋在距离多少范围内不布置剪力墙钢筋。默认是S/2。

11、在报表中如何看到马凳筋?

很多朋友说,板中输入了马凳筋信息,软件业计算了。在绘图输入页面可以看得到,但报表上为何不显示呢?是不是遗漏掉了?

其实是并没有遗漏的。下面我就教大家如何在报表上看到马凳筋。第一步:在板属性中将汇总信息修改为“板马凳筋”

第二步:汇总后在报表中下列报表均可以看到马凳筋。

12、GCL8.0飘窗的“底板内侧面积”、“飘窗与底板外边围成的面积”是什么意思?

底板内侧面积——指的是飘窗底板上表面,窗内侧的面积。

飘窗与底板外边围成的面积——指的是飘窗底板上表面,窗外侧的面积。

13、GCL8.0中楼梯装修如何计算?

GCL8.0中如何计算楼梯间的装修呢?

下面我们就常用的河北2003基价如何计算楼梯间的装修。也欢迎大家讨论,看看我的这种方式是否可行?

在楼梯间绘制房间,

墙面抹灰:QMMHMJ<墙面抹灰面积>

有人说墙面抹灰为何不扣除墙与梯段相交处的面积,这块儿是这样考虑的,由于楼梯井位置的梯段侧面没有计算,所以墙面也就不扣除了。

地面装修:DMJ<地面积>

计算规则有规定:水泥砂浆及水磨石楼梯面层,以楼梯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包括踏步和中间休息平台,不包括伸入墙内部分。) 

天棚抹灰:TPMHMJ<天棚抹灰面积>*1.3

楼梯底面抹灰,并入相应的天棚抹灰工程量内计算。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底面积的工程量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平板式乘以1.3系数,踏步式乘以1.8系数。

踢脚装修:TJMHMJ<踢脚抹灰面积>*1.15*1.5

如果是水泥砂浆和水磨石踢脚,则已经包含在地面中,不需要在套用踢脚定额,如果块料踢脚按实贴面积计算,为了简单,我们按上面的方法计算,乘以1.15是踏步三角形踢脚增量,乘以1.5是踢脚倾斜增量。

这两个系数,并没有定额规定,是我在做预算时总结出来的一个指标量。为了方便,大家也可以通过手算一个实际的量,总结一下自己的系数。

楼梯栏杆扶手:按实长在单构件中计算。

栏杆预埋铁件:按实在单构件中计算。

楼梯防滑条:按设计规定长度计算,如设计无规定者, 可按踏步长度两边共减15cm计算。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一下顶层的楼梯间,就不需要再计算地面装修了,而且天棚装修也不需要乘以系数了。

14、在做工程时,本来应该用00G101可是由于软件默认的是03G101,算完之后才发现,怎么办呢?

由于计算规则为软件计算钢筋的依据,是不允许随意改动的,所以不能直接进行修改。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变通实现。

方法一、新建一个00G101的工程。然后通过合并工程将已经做好的工程合并到这个新工程中即可。

方法二、新建一个工程,选择00G101,然后进入计算设置,导出计算规则,命名00g101规则。而后打开所做工程,进入计算设置,导入计算规则,选择00G101。重新汇总即可。

另外如果使用方法二的话,在楼层管理中要按00g101规定调整搭接锚固值。

15、投标应注意的问题:

投标单位更应注意的是:多数投标单位认为工程量清单有无问题是招标单位的事,其实不然,有许多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单位要审查工程量清单,若投标单位没有审查,则清单编制有问题由投标单位自行负责。现在,越来越多的招标单位在清单编制说明中补充了以下内容:“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所列工程数量仅作为投标的共同基础和最终结算与支付的依据,除非招标人以补遗函或答疑补充的形式予以更正,所提供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数量不允许自行调整。若投标人认为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数量存在差额与缺项,投标人应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另行补充编制分部分项清单偏历表予以调整。如投标书中未补充编制偏离表或偏离表中未完整列出分部分项偏离内容,则投标人不能再以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存在差额或缺项为由提出增加费用。”可见,对清单的审查也是投标单位不可忽视的工作。

16、工程量清单招标实行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即招标人承担量的风险,投标人承担价的风险。

17、基础梁钢筋的计算

1.         基础主梁

1.1.        纵向钢筋构造(04G101-3 P9、28、29)

1.1.1.       底部非贯通筋

底部端支座无外伸非贯通筋长度:左支座-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max{ L0/3 , a }

底部端支座有外伸非贯通筋长度:左支座+外伸长度-保护层+12d+max{ L0/3 , a }

底部跨中非贯通筋长度:max{ L0/3 , a }+max{ L0/3 , a }

其中L0/3、a均为非贯通纵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L0——为支座左跨和右跨的中心跨度值较大者;

a=1.2La+hb+0.5hc(hb基础梁高度,hc沿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柱截面宽度)。

注:当非贯通筋多于三排时,第三排起非贯通纵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值应由设计者注明。

1.1.2.       贯通筋

1.1.2.1.       端部无外伸

底部、顶部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右支座-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基础梁底部和顶部纵筋成对连接设置,顶部或底部多出的钢筋按下列公式计算。

底部、顶部多出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或右支座)-保护层+15d

(注:多出的钢筋按上图计算,此处软件似乎未实现。)

1.1.2.2.       端部有外伸

底部、顶部贯通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左外伸长度-保护层+12d+右支座+右外伸长度-保护层+12d 

1.2.        箍筋(04G101-3 P34)

箍筋的长度算法不在这里探讨了,在软件的箍筋公式页面有公式。哪个不理解,可以拿出来单独讲解。我们在这里只介绍箍筋的根数算法。

上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数据?

² 箍筋分为第一种箍筋范围,第二、三种箍筋范围

² 箍筋起步50mm

² 节点区按梁端第一种箍筋设置

按04G101-3 P6页说明,基础梁箍筋为两种或三种间距时,应在第一种或第一、二种箍筋前加注箍筋道数;那么未加注箍筋道数的第二种或第三种箍筋根数如何计算呢?

第二种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以两种箍筋为例,三种时可以自己推导一下):

Ceil(第二种箍筋范围长度/第二种箍筋间距)-1

第二种箍筋范围长度=跨净长-2×第一种箍筋范围长度

第一种箍筋范围长度=(第一种箍筋根数-1)×第一种箍筋间距+起步距离

如果设计者未标注第一种箍筋根数。那么箍筋如何计算?

目前软件是按框架梁的方式计算,参照03G101-1 P62、63。

节点区箍筋如何计算?

我们分两种形式进行介绍

² 端支座

端支座计算:向上取整((支座宽-基础梁保护层+50-箍筋加密区间距)/箍筋加密区间距)+1

注:50为箍筋距支座边的距离,默认为50,可以在计算设置内修改。

² 中间支座

如上图所示,中间支座时左右均按端支座右侧计算。

中间支座计算:向上取整((支座宽+50-箍筋加密区间距+50-箍筋加密区间距)/箍筋加密区间距)+1

软件的这种算法这是实际施工时布置箍筋的方法。

2.         基础次梁

2.1.        纵向钢筋构造(04G101-3 P9、36)

在这里只讲与基础主梁的区别。

² a值得计算

a=1.2La+hb+0.5bb(hb基础梁高度,bb基础次梁支座的基础主梁宽度)。

² 无外伸端部计算

锚入基础主梁支座一个锚固La

2.2.        箍筋(04G101-3 P34)

与基础主梁相同,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3.         其他

还有一些知识由于比较泛泛,不再这里过多解释,大家可以参考图籍学习。

关于基础梁中的其他钢筋,请参照04G101-3学习。

基础梁变截面——P30

基础梁与柱结合部侧腋筋——P31

基础梁梁高加腋筋——P33

基础梁侧面钢筋、附加箍筋、反扣吊筋——P35

4.         练习

如上图所示为基础主梁,试计算(锚固按38*D,保护层40mm)

² 第二跨左支座非贯通纵筋数量及长度

L0/3=6000/3=2000,a=1.2*38*25+800+0.5*300=2090

长度=2*2090=4180mm,根数2根

² 下部贯通纵筋长度

长度=4500+6000+1500+1500+12*d+12*d-40-40=14020mm

² 第一跨箍筋数量

非加密区箍筋范围长度=4500-300-2*(9*100+50)=2300

非加密区箍筋根数=ceil(2300/200)-1=11

箍筋根数=2*10+11=31根

² 第一跨右支座内箍筋根数

Ceil((300+50-100+50-100)/100)+1=3根

18、剪力墙里没有输入直径为16的钢筋,可为什么汇总结果里会有呢?

今天有个用户打来电话,说剪力墙里莫名其妙的计算出了直径为16的钢筋,而实际工程中剪力墙最大的钢筋也只有12的。

在确定了用户输入无误的情况下,拿到用户工程开始检查。结果发现了用户在门窗洞口上都设置了洞口加强筋,直径全部都是16的。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原来软件在报表中,默认把洞口加强筋汇总在剪力墙中了。这主要是通过构件的“汇总信息”来确定的,如下图所示。

另外新版软件中对于门窗洞口的汇总信息已经更改为相应的构件类型,如门的洞口加筋即为“门”。

19、悬臂梁的钢筋筋号

在软件中悬臂梁和其他的梁有一点不一样,就是悬臂梁有五种钢筋形式,那么这五种钢筋形式从哪可以查看呢?

我们做一图片供大家参考,新版软件中也可以在平法表格中点击“悬臂钢筋代号”按钮进行查看。

20、支座两侧钢筋根数不同时,多出的钢筋如何设置锚固

当支座两侧钢筋根数不同时,如左侧为4B25,右侧为6B25,其中右侧多出来的两根钢筋如何进行锚固呢?

软件在处理时会自动考虑这两根钢筋的锚固,锚固计算时按节点设置中梁里的第5项“楼层梁中间节点宽度或纵筋数量不同时”的设置计算。

21、在软件中,当圈梁和过梁相交时,软件如何考虑钢筋的设置?

在砌体规范中明确规定,圈梁兼过梁时,过梁的钢筋应另行加配。设计时一般都是按照该原则进行设计的,所以在软件中圈梁与过梁钢筋没有扣减关系。当然我们也会见到一些圈梁兼过梁的构造中,可以不设过梁钢筋的情况,这种情况需要用户手工考虑扣减掉过梁的钢筋。

22、如下图所示,剪力墙上的单梁钢筋锚入两端的剪力墙内。计算一个锚固即可,而且是直锚,为何软件始终计算为弯锚,该如何设置?

通过以下设置可以满足您的需求。1、修改梁平法表格中支座A1和A4的尺寸至足够大,即大于锚固长度。如锚固为40*D,直径16,则锚固为0。需要修改(A1+A2)>0,(A3+A4)>0即可。2、修改非框架梁节点设置的“直形非框架梁端节点”中设置“节点3”。

23、高层建筑的框支柱的顶层锚固

框支柱顶层上部有墙,根据规范要求有墙的部分主筋通到上层墙板底,其他的在当前层弯折。软件计算结果不会弯。请问怎么处理与规范同步?

在软件中处理,首先需要将柱类型设为框支柱,上一层如果有剪力墙,则下层框支柱钢筋全部甚至上层墙内。如果希望有部分钢筋锚固,则可以通过“*”加以区别,如20B25,其中有4根钢筋伸至剪力墙,16根锚固,则可以在柱中输入4B25+*16B25。

24、导入图形工程时,为何同一轴线上的两道梁会合并为一道梁?

软件规定了,在钢筋软件中导入图形工程数据时只要在一条直线上的梁都会合并。

主要原因是,在图形软件中梁是一段一段断开的。但钢筋软件中处理钢筋应该按一根梁处理。

实际中一根梁不同跨也会出现截面不同的情况,在图形工程中我们只能定义不同名称的构件,如KL1截面400*800,KL1-1截面400*500。如果是这种情况导入钢筋软件时就会默认为1根梁KL1。

当然并不是同一直线上就是同一根梁,如在同一直线上有两根梁KL1、KL2。此时导入钢筋软件后就被默认为了KL1。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使用软件的打断工具将梁打断为KL1和KL2。

25、提高短肢剪力墙钢筋梁构件绘制的方法

提高短肢剪力墙钢筋梁构件绘制的方法——工程CAD电子图+软件+构件列表+拾取构件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往往梁只有集中标注,由于图纸复杂非常不利于绘制。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第一步:将CAD图导入,不要识别,个人观点,因为识别后还要去检查,时间上差不多,还是一个一个的画吧。

第二步:使用识别梁构件的功能将梁集中标注属性识别为梁构件。

第三步:调出“构件列表”按刚才识别的顺序进行梁构件的绘制,由于CAD图还在,所以就类似于描图了。期间还可以配合“拾取构件”功能加快绘图速度。

使用上述方法,可以使梁构件的绘制操作提高至少5倍的时间。注仅限于短肢,即梁没有原位标注的情况。

26、*、#号在柱钢筋的应用

中间层柱变截面时钢筋构造

根据03G101-1 P38我们知道柱在变截面时有两种构造,第一种是钢筋直接通上去(c/hb≤1/6);第二种是下部钢筋在当前层锚固,上部钢筋下伸1.5LaE(c/hb>1/6)。

软件默认为钢筋直接通上去的构造,当截面变化较大时需要采用第二种构造,这时可以在钢筋信息前加“*”号表示钢筋在当前层锚固。

如一层柱为1000*1000,钢筋信息为8B20,二层柱为800*800,钢筋信息为4B20+4B18。也就是说下层有4根Φ20的钢筋直接伸至上层,另外四根在当前层锚固。这时钢筋信息可以输入为4B20+*4B20。加上*号的钢筋信息将在当前层锚固,即采用的是第二种构造。

顶层柱钢筋构造

柱在顶层的钢筋构造有两种形式,外侧钢筋自梁底向上伸入梁内1.5LaE,内侧伸至板顶弯折12D。(03G101-1 P37~P38)

如果钢筋信息输入在“全部纵筋”属性中,则软件不能准确判断钢筋的内外侧,如输入8B22+6B20。

为了钢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软件允许用户通过在钢筋信息前加“#”号的方法自行判断内外侧钢筋。在钢筋信息前加#号表示外侧钢筋,如输入8B22+#6B20则表示8根直径为22的钢筋为内侧钢筋,6根直径为20的钢筋为外侧钢筋。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柱类型”属性选择为边柱和角柱时起作用。 

27、GBQ3.0报表设计中的一些内部技巧

关于软件的报表设计,我们都是单纯的进行报表的“设计”。其实软件为了提高报表效率,并不是所有数据都输出到没一张报表上的。有的时候在报表设计中选择了一列数据,可他就是出不来。可能的情况有二。

一、是否选定了所需要的数据源。

软件的报表设计界面,有一个“重新设置数据源”的按钮。如下图所示。

弹出窗口,后我们可以看一下,是不是正确选择了。例如希望输出分部,分部前是否打勾。(见下图)

二、需要后台处理才能输出的数据。我收集了三点。

1、需要按预算书中的序号

方法:在预算文件中RptInfo表里,DataSource字段加上'$UNITEDXH'控制即可,附件里是改好的一个报表模板,若想序号在每一分部开始时都从1开始排,就去掉该控制即可。

2、增加工日合计

方法:在预算文件中RptInfo表里,DataSource字段加上'$DEGR'控制即可。

3、如何把主材费与辅材费分开。

方法:在预算文件中RptInfo表里,DataSource字段加上'$QDZYCLFY'或'$ZYCLFY'控制即可。

以上三点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才能处理,所以我们一般就设计不了了,如果有需求,让广联达公司给搞一下就可以了。找我也可以啦。

 

28、柱箍筋在节点区内的箍筋直径与节点区外不同,软件怎么处理?

有个工程,设计院在设计时柱的箍筋为Φ12-100/200(4*4),但在节点的箍筋Φ8-100(4*4)。我们发现箍筋直径在节点区有变化。这个在软件中如何处理?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柱构件的属性中有一个“节点区箍筋”,这个属性就是专门处理上述这个情况的。

如果节点区箍筋没有特殊情况,则可以留空,如果有所不同,则可以按图纸输入即可。

29、房间中两处门窗侧壁面积计算结果为何不一致

如上图所示,墙面块料面积中增加的门窗侧壁面积与门窗侧壁面积代码所计算的结果不同,为何?

通过对软件进行测试。发现这两个代码确实不同,主要是这两个代码所处理的业务不同。

墙面块料面积增加的门窗侧壁面积,是按计算规则进行计算的。而门窗侧壁面积是根据实际复杂装修所计算的,并无具体计算规则。

总结一下计算不同,见下表。

 墙面块料增加的门窗侧壁面积门窗侧壁面积代码
三面长度*[(墙厚-框厚)/2]

三面长度*(墙厚/2)

四面长度*[(墙厚-框厚)/2]

三面长度*(墙厚/2)

墙洞离地高度=0:三面长度*(墙厚/2)

离地高度≠0:四面长度*(墙厚/2)

不计算
由上表可见,如果大家不是单独处理门窗洞口处的侧壁装修,则不需要使用门窗侧壁面积代码。

如果需要使用,其中的计算一定要搞清楚。

文档

广联达应用经验总结

1、对于框架结构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在钢筋软件中画结构图,然后导入图形中;钢筋软件中的画图顺序遵循谁是谁的支座先画的原则,如:剪力墙和端柱,应先画端柱,但暗柱一般在墙画好之后再画。2、画图的顺序:±0.00以上:墙→柱→梁→板→楼梯→突出屋面结构→室内装修→室外装修→突出主体的零星构件→其他(建筑面积→平整场地→回填→台阶→散水等);±0.00以下:承台→地梁→满基→自动生成土方构件→剪力墙→地下室柱→梁→顶板→室内装修→室外防水。3、利用软件进行实时分段汇总,比如进行月度工程量报表:只需将本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