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人:郭西超
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
授课时间:60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模块总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简单物理现象;
(2)养成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的习惯并引起其对于自然现象加以思索的兴趣;
(3)使学生练习实验操作技能,以增进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的技能。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七章:力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
第八章:运动和力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第九章:圧强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和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知道机械能和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
形式的能的转化
4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
相转化。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理解机械效率
课时分配
序号 | 学习内容 | 课时分配 |
7 | 力 | 8 |
8 | 运动和力 | 9 |
9 | 圧强 | 10 |
10 | 浮力 | 8 |
11 | 功和机械能 | 12 |
12 | 简单机械 | 8 |
(一)教学方式
1、用观察、实验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合作探究式教学。
3、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4、教给学生比较、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5、编写教学案。
(二)课程资源
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教学案
3、练习:导学案
(三) 课外拓展性练习
1. 利用好实验室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器材 积极开发新教具 以提高实验和探究性教学的效率 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利用好网络资源 要用好物理在线网 班班通备课和授课平台等资源平台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的的科技信息和知识。
3. 利用好实践资源
要利用《探索物理》栏目、校边工厂、社区等资源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 使学生树立物理学科的STS思想。
4. 做好课外辅导及写小论文和做小制作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①课内及时评价: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方法效率等方面的表现随堂作出及时评价,并写在听课手册上。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则发课堂之星作为表彰。
课后自主学习和作业评价:对学生个体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以单元测验的形式给予评价。书面作业的质量则以优良的形式给予评价。
2、学段末测评
(1)纸笔测试:卷面考试市里命题,100分
(2)成绩评定:以教委所划分优、良、合格、不合格为准。
(二 )评价结果的处理
1、平常单元测试以校信通的形式告知家长。
2、学段末的成绩则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