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华工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试题1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1:33
文档

华工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试题1答案

姓名__________学号学院________年级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答题)…………………………………密………………………………………………………封……………………………………………线……………………………………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Ⅰ2008-2009第一学期注意事项:1.考前将试卷及答题卷密封线内的信息填写清楚,字迹要工整。2.考试形式:闭卷考试。3.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4.所有
推荐度:
导读姓名__________学号学院________年级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答题)…………………………………密………………………………………………………封……………………………………………线……………………………………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Ⅰ2008-2009第一学期注意事项:1.考前将试卷及答题卷密封线内的信息填写清楚,字迹要工整。2.考试形式:闭卷考试。3.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4.所有
   姓名__________   学号   学院________ 年级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

( 密 封 线 内 不 答 题 )

…………………………………密………………………………………………………封……………………………………………线……………………………………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 卷 Ⅰ

2008-2009第一学期

注意事项:1.考前将试卷及答题卷密封线内的信息填写清楚,字迹要工整。

         2.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4.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

A.1840年鸦片战争                      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1911年辛亥                      D.1919年五四运动

2.下列哪个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五口通商章程》 D.《北京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军民抗日之战   

  C.太平天国农民                    D.义和团运动

4.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天平天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 B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     C   )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推进政体变革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7.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8.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B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9.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D     )

A.陈独秀           B.           C.周恩来           D.李大钊

10.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B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通讯社公布《中国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D     )

A.8月14日         B.8月15日         C.9月2日         D.9月3日

13.1946年5月4日,发布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揭开了区土地改革的序幕,该指示是(   D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土地改革法》

C.《战时土地纲领》                  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4.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   C     ),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A.《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          B.《三中全会紧急声明》 

C.《对时局的意见》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5.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B    )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

A.南京                B.北平            C.重庆             D.上海

16.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党(    A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揭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届四中

二、多项选择题(17-24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17.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 ABCDE      )

A.领土主权                              B.领海主权

C.关税主权                              D.司法主权

E.军事主权

18.殖民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所采取的手段有(   ABCDE     ) 

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实行商品倾销                          D.实行资本输出            

 E.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1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属正确的是(  ABCD      ) 

A.是最能体现天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 

B.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C.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D.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地主土地所有制 

E.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20.中华南京临时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 

A.承认清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D.没有保障言论出版自由

E.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

21.新民主主义时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  ABD      )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E.买办主义

22.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E.战略决战阶段

23.1947年7月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是(   ABC     )

A.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统一平均分配

D.对于违抗或破坏土地法的人由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

E.在全国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24.1951年底开始的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是(   BCD     )

A.反偷税漏税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官僚主义      E.反贿赂

三、判断题(25-34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正误。“√”表示正确,“×”表示错误。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卷中相应位置的〇涂黑。)

2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

26.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武器装备落后。   ×

27.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

28.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派首先发动的。   √

29.辛亥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   √

30.北洋时期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完成后(1956年),我国才步入社会主义社会)

3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

32.1939年冬至1940年春,侵犯陕甘宁边区,标志着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标志性事件是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及后来的皖南事变)

33.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这一重大决策是在党的七大上作出的               √ (七届二中全会)

34.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重大失误。√

四、简答题(35-38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其一,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

36.简述辛亥的历史意义。

答:(1)辛亥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 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 

(4)辛亥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运动的高涨。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第一,中国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

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8.简述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长期以来他们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力量,与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而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的资本主义社会。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是中国民主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即新民主主义,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并通过这一国家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主义。

五、论述题(39小题,共1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39.为什么说中国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他给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有勤劳勇敢,富于斗争的

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六、材料分析题(40小题,共15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

定位置。)

40.材料: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太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三篇《政变前记》 

回答问题:

(1)戊戌政变发生在何时?

(2)简评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3)简要综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研究的前沿观点。

答:(1):18年6月11日。(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的反对。梁启超只看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而没有分析到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3):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

的反对,而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文档

华工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试题1答案

姓名__________学号学院________年级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答题)…………………………………密………………………………………………………封……………………………………………线……………………………………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Ⅰ2008-2009第一学期注意事项:1.考前将试卷及答题卷密封线内的信息填写清楚,字迹要工整。2.考试形式:闭卷考试。3.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4.所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