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法国红酒酒庄第三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1:48
文档

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法国红酒酒庄第三级

贝卡塔纳酒庄(ChateauBoyd-Cantenac)正牌副牌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grandscrusclasses)   贝卡塔纳酒庄最初由爱尔兰人雅克.贝创建于1754年。1806年,由于联姻而成为家族成员的约翰.刘易斯.布朗将酒庄买下。1852年,整片葡萄园被分割成了贝卡塔纳和肯德布朗Cantenac-Brown两个部分。酒庄于1855年获得了三级酒庄的称号。由于城堡归属了肯德布朗,贝卡塔纳成为了一座没有城堡的酒庄。在1875到1920年间,贝
推荐度:
导读贝卡塔纳酒庄(ChateauBoyd-Cantenac)正牌副牌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grandscrusclasses)   贝卡塔纳酒庄最初由爱尔兰人雅克.贝创建于1754年。1806年,由于联姻而成为家族成员的约翰.刘易斯.布朗将酒庄买下。1852年,整片葡萄园被分割成了贝卡塔纳和肯德布朗Cantenac-Brown两个部分。酒庄于1855年获得了三级酒庄的称号。由于城堡归属了肯德布朗,贝卡塔纳成为了一座没有城堡的酒庄。在1875到1920年间,贝
贝卡塔纳酒庄(Chateau Boyd-Cantenac)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贝卡塔纳酒庄最初由爱尔兰人雅克.贝创建于1754年。1806年,由于联姻而成为家族成员的约翰.刘易斯.布朗将酒庄买下。1852年,整片葡萄园被分割成了贝卡塔纳和肯德布朗Cantenac-Brown两个部分。酒庄于1855年获得了三级酒庄的称号。由于城堡归属了肯德布朗,贝卡塔纳成为了一座没有城堡的酒庄。在1875到1920年间,贝卡塔纳这个名称销声匿迹。酒庄传至当时还拥有玛歌酒庄金尼斯特Ginestet家族手中,他们掌管着贝卡塔纳一直到1932年吉耶梅Guillemet家族成为酒庄新主。吉耶梅家族还于1910年购入了宝爵酒庄Chateau Pouget。在这许多年间,贝卡塔纳酒庄和宝爵酒庄的收成都是一起进行的。一战结束后,经济危机接踵而至,酒庄也随之进入低迷时期。多年以来,贝卡塔纳不能说是一个的酒庄,且被人们认为无法与其三级庄的称谓相匹配。但自从60年代皮埃尔.吉耶梅掌权以来酒庄已开始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吉耶梅家族一直坚持对酒庄进行革新和改进(其中也包括了宝爵酒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们开始将葡萄树分开种植,皮埃尔还在1983年于街道正对面修建了两座全新的酒窖,来自贝卡塔纳和宝爵酒庄的葡萄采摘之后会被运到这两个酒窖一起发酵,但保存,勾兑和装瓶都是分开进行的。至此,贝卡塔纳才真正拥有了一个于宝爵酒庄的酿酒厂。最近酒庄又新增投资,增加了一倍的木桶陈酿设备。其生产的葡萄酒属典型的、一流的玛歌。酒庄的酒不仅仅体现了他们献身于生活艺术的那种执着,也表现了他们对于玛歌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面对那些昙花一现的时尚,贝卡塔纳酒庄始终保持着对玛歌传统风格的忠贞不二。

    现任庄主:吉耶梅家族Famille Guillemet

 

    地理位置:位于玛歌区的卡塔纳Cantenac公社

    产区:玛歌法定产区

    相邻名庄:Chateau Brane-Cantenac班卡塔纳酒庄(1855年玛歌区二级庄)

    Chateau Pouget宝爵酒庄(1855玛歌区四级庄)

    面积:17公顷(42英亩)

    土壤:第四纪砂砾沉积土,有着很好的排水性能

    葡萄品种:赤霞珠约60%,梅乐25%,品丽珠8%,比特福多7%。

    平均树龄:38年

    种植密度:10,000 株/公顷 (4,000 株/英亩)

    栽培法:传统的美度修剪法。利用生态对抗来保持生态平衡。30多年没有使用过化肥。葡萄都是采用人工采摘。

    酿酒法:

    贝卡塔纳酒庄(正牌):在混凝土和不锈钢大桶中发酵和浸皮,严格控制发酵过程,进行大量的酒液翻滚抽吸工作。根据每年份的年份特征泡软的时间可持续2到5周不等。橡木桶中储存12到24个月,每年更新90%。

    小贝卡塔纳(副牌):在混凝土和不锈钢大桶中发酵和浸皮,严格控制发酵过程,进行大量的酒液翻滚抽吸工作。根据每年份的年份特征泡软的时间可持续2到5周不等。橡木桶中储存12到24个月,每年更新80%。

    品牌:

    Chateau Boyd-Cantenac贝卡塔纳酒庄 (正牌) 

    Chateau Jacques Boyd小贝卡塔纳 (副牌)

    产量:

    贝卡塔纳酒庄(正牌):约为70,000瓶

    小贝卡塔纳(副牌):约为40,000瓶

    特性:

    贝卡塔纳酒庄(正牌):酒龄尚轻的葡萄酒酒色深沉呈紫罗兰色调,果香浓郁且伴有一丝木香。丰满的口感中带有洋李,黑加仑子,皮革,雪茄盒和薄荷的芳香,以及一个持久的回味。这是一款非常经典的传统玛歌风格的葡萄酒。陈年之后酒色转为砖褐,宝石红色。果香被陈年的酒香取代。随着橡木味的淡化,酒质变得更为复杂。    

    小贝卡塔纳(副牌):比正牌酒更薄,无须多年的陈放便可享用,因而果味更加浓郁。几年时间便可达到其成熟度,从发布开始便可享用直到5-8年的时间。

    最佳年份:

    贝卡塔纳酒庄(正牌):1990, 1999, 2000, 2005, 2007

    小贝卡塔纳(副牌):2000, 2005, 2006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Boyd-Cantenac正牌:2000年份,650-700港币/瓶;2005年份,500-550港币/瓶;

    Chateau Jacques Boyd副牌:2005年份,350-400港币/瓶。

凯隆世家酒庄(Chateau Calon-Segur)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凯隆世家位于在圣埃斯塔菲村的北部,它的悠久历史要追溯到法国罗马时期,当时这里就是一处身世显赫的贵族酒庄。凯隆这个名字最初源于拉丁文中的calonis,意思是指那些用于在梅多克地区内河流域穿梭往来、运送木材的小船。好几个世纪以来,这个酒庄的名字一直都叫“de Calones”,直到18世纪才开始改名为“圣埃斯塔菲凯隆”。

    凯隆世家恐怕应该算是梅多克区种植葡萄的鼻祖,有记录记载,早在13世纪这里就开始缴纳葡萄酒生产税了。跟其他众多的葡萄酒庄一样,凯隆世家历史上也是几经易主,最早是属于Gombaud家族,后来又成为梅多克区的名庄d`Albrets的一部份。

    进入18世纪,凯隆世家迎来了他们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时间-新主人Nicolas-Alexandre de Segur侯爵入主凯隆世家。de Segur侯爵可谓是当时世界酒业的一号人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时他除了凯隆世家之外,还拥有两个顶级的历史名庄拉图(Chateau Latour )和拉菲(Chateau Lafite)。尽管后两者无论是从名气还是规模来看,都要大于凯隆世家,但是de Segur侯爵却对凯隆世家情有独钟,他说:“我虽然在拉菲和拉图酿造葡萄酒,但是我的心却在凯隆。”也正因为这样,一个心型图案至今仍然印在凯隆世家葡萄酒的标签上,向后人倾述当年de Segur侯爵对凯隆世家的一片痴心。这个颇为独特、易于识别的心形标签,在200年后凯隆世家开发远东市场时,起到了相当大的宣传作用。

    1755年de Segur侯爵去世后,他的堂兄Alexandre de SegurCalon继承了凯隆酒庄,并且修建了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凯隆酒庄。Alexandre de SegurCalon去世之后,他的儿子,Nicolas Marie-Alexandre继承了凯隆酒庄。但是不幸的是,他是一个败家子,由于经营不善,使凯隆世家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最终,不得不在1798年将凯隆世家出售给别人。这一次,凯隆世家新的东家是Etienne-Theodore Dumoulin,不过他们家族管理凯隆世家的时间也不算长,过了差不多26年,也就是1824年,他的儿子Etienne以50万法郎的价格将凯隆世家出售给了lestapis家族。

    Lestapis家族最初是从巴黎迁移过来的,当时已经是梅多克区主要葡萄园的拥有者,但是凯隆世家却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一个重要资产。在他们的管理下,凯隆世家在1855年评上波尔多列级名庄第三级。不过好景不长,尽管凯隆世家的品质和声誉与日俱增,但Lestapis家族似乎已经对经营葡萄园渐渐失去了兴趣,加上财政上的亏损等种种原因积累在一起,使得Lestapis家族在19世纪后期,即14年,将凯隆酒庄整体出售。

    这一次凯隆世家的新主人也就是现在的拥有者,Gasqueton家族,他们同时也是圣达史提芬地区Chateau Capbern - Gasqueton的所有者。今天凯隆世家的主人Mme Gasqueton至今仍住在酒庄城堡里,她已故的丈夫Philippe是梅多克区最传统的葡萄酒酿酒师之一。1995年Philippe Gasqueton去世之时,许多人都预言Mme Gasqueton不可能坚守住凯隆世家,她会将酒庄卖出,然后过着自己平和而孤独的晚年。但事实却是,Mme Gasqueton异常坚强,她全面接手了丈夫留下的工作,并且以极大的热情和天份带领着凯隆世家继续发展。有人说,千万别被Mme Gasqueton那祖母般慈祥的面孔迷惑住,她其实是波尔多地区最能干、最精明的女人之一。

    目前凯隆世家拥有50公顷葡萄园,葡萄的种植比例为50%赤霞珠,25%梅洛,25%品丽珠,葡萄植株平均树龄为38年。正牌所有年份均在法国橡木桶陈酿24至26个月。

    凯隆世家的酒质具有圣埃斯塔菲产区的普遍特点:强劲、集中的单宁,紧密、层次感丰富的结构,需要陈年20年以上才到达其顶峰。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Calon Segur正牌:2000年份,1000-1200港币/瓶;2005年份,750-800港币/瓶;2006年份,550-600港币/瓶。

    Chateau Marqius de Calon副牌:2003年份,450-500港币/瓶。

肯德布朗酒庄(Chateau Cantenac-Brown)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肯德布朗这片葡萄园起源于18世纪的1745年,爱尔兰人雅克.贝买下了这处酒庄。而酒庄名字中倍受争论的“布朗”二字,指的正是约翰.刘易斯.布朗(John Lewis Brown),他同时还拥有位于佩萨克地区Pessac-Leognan的布朗酒庄Chateau Brown。许多作家都把布朗先生形容为一位传奇的艺术家;事实上约翰.刘易斯.布朗先生于早前的18世纪晚期开始就活跃于波尔多地区。 

    布朗先生的事业并不是由始至终都那么成功的,他在1843年宣布彻底破产,并失去了酒庄的所有权。酒庄被一位叫做葛伦马德Grommard的银行家买下,而“布朗”这一名字暂时地从酒庄的名字中消失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855年酒庄被评为三级庄的时候使用了“贝氏Boyd”这一名字,以对贝氏家族在18世纪为肯德布朗酒庄的建设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敬意。 

    1855分级制度之时,原酒庄还处于完整的状态,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现时的肯德布朗与昔日相比已差之甚远。之前1855年以“贝氏”名义获得评级的酒庄,其大部分已成为了今天的“贝卡塔纳酒庄”(Chateau Boyd Cantenac,另一家波尔多的三级酒庄),而肯德布朗似乎是由一些从原酒庄出来的葡萄园拼凑而成。19世纪最后几年,经过一场成功的官司,“来源于贝卡塔纳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得到承认之后,其做为三级庄的地位才得到肯定。同时,酒庄在1860年被同时拥有波菲酒庄(Leoville poyferre,波尔多著名的二级酒庄)的阿曼德.拉龙买下。他选择了使用“肯德布朗(Cantenac-Brown)”一名,以纪念布朗先生,同时阿曼德在酒庄的建筑方面也有着很大的贡献,他把肯德布朗改造成了梅多克区最为与众不同的酒庄之一。尽管当地的大多数酒庄都是使用本地的石头建造而成的,使它们看是上去有着苍白与乳白色的优雅感,但肯德布朗酒庄却是使用褐色砖头建成的。从葡萄园远处的D2公路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酒庄,成为当地相当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后来阿曼德将酒庄传给了他的女儿,随后又传给了她的儿子。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的波尔多似乎发展势头强劲,也许正在进入所谓的黄金时代的初期,然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则是一段完全不同的经历。根瘤蚜,粉孢子,战争与经济萧条接踵而至,许多酒庄都在挣扎中生存。而肯德布朗酒庄也难逃此劫。一直到1968年,酒庄被维微尔Vivier家族所得,其葡萄园已大面积缩减,建筑物也是一片狼藉。他们对酒庄进行了改进与重植工程,但是肯德布朗酒庄的复兴可能是在19年酒庄被AXA Millesimes公司买下的时候才真正实现的。在当时由半退休状态的吉恩-米切尔.卡兹带领的AXA工作小组,在丹尼尔.洛斯Daniel Llose的协助以及克里斯提恩.西里的指导下,开始了酒庄修复工作。这个小组在波尔多有着成功的历史,他们不但在靓茨伯酒庄Lynch Bages,在其它的一些酒庄,像碧尚男爵酒庄Pichon Baron,苏待厚酒庄Suduiraut和诺瓦酒庄Quinta do noval都有过很不错的成绩。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酒庄2006年初被卖掉了,新庄主是一位叫做西蒙.哈拉比的英国商人,他打算对酒庄的发展做出大量的投资。肯德布朗的葡萄园总面积为42公顷,大部分都位于卡塔纳村四周,而其他的地块分别都分布在阿尔萨克Arsac,苏松Soussans、玛歌Margaux和拉巴德Labarde地区。约瑟.散菲斯是AXA Millesimes名下的技术指导,而在哈拉比得到酒庄之后,他继续留在了酒庄,为葡萄园的改良做了很大的贡献,不但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还装置了新的排水系统。多亏了多年来的辛勤劳作,酒庄现在正处于非常好的状态,而他们的当前目标,则是将肯德布朗酒庄提升成为波尔多最顶级的葡萄酒庄。

 

    现任庄主:西蒙.哈拉比家族Simon Halabi family 

    地理位置:肯德布朗酒庄位于卡塔纳村(玛歌区) 

    产区:玛歌法定产区 

    相邻名庄:Chateau Margaux玛歌酒庄(1855玛歌区一级) 

    面积:总面积为54公顷,葡萄园占据了42公顷(104英亩) 

    土壤:典型沙砾土质 

    葡萄品种: 

    肯德布朗酒庄 (正牌):65%赤霞珠,30%梅乐和5%品丽珠 

    小肯德布朗(副牌):65%赤霞珠,30%梅乐和5%品丽珠 

    平均树龄:35年 

    酿酒法: 肯德布朗酒庄,正牌:葡萄在手工采收之后经过筛选,随后转到带有温控装置的不锈钢大桶中。在去梗和压榨之间葡萄还要在振动,再经过一轮挑拣,然后再运至桶房。酒精发酵持续大约十天左右,紧接着在木桶中进行苹果乳酸发酵。根据葡萄品种和树龄将来自不同地块的葡萄分开发酵,以便为肯德布朗酒庄的最终勾兑提供最精确的选择。勾兑之后,葡萄酒会存放在橡木桶(用来自法国中部森林的橡木片制造)中12到15个月。橡木桶新老各占一半。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换桶。用蛋清进行澄清。

    小肯德布朗,副牌:基本上与正牌相同,但只在橡木桶中陈放12个月,使用20%新橡木桶,80%为使用过1年的旧桶。 

    

品牌:

    Chateau Cantenac-Brown肯德布朗酒庄,正牌 

    Brio de Cantenac Brown小肯德布朗,副牌—2000年之前名字叫做Chateau Canuet 健悦 (明星庄/副牌)(玛歌法定产区) 

    Sijac de Cantenac Brown西雅克(玛歌法定产区) (波尔多高级法定产区) 

    年产量: 

    肯德布朗酒庄(正牌):11,000箱 

    小肯德布朗 (副牌):7,500 箱 

    特性: 

    肯德布朗酒庄(正牌):喜欢风格亲切的人一定会觉得这款酒非常容易入口,它含有大量柔和且宜人的黑加仑子果香,中度酒体且后味柔和。

 

    最佳年份:肯德布朗酒庄(正牌):19,1990,1995,2000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Cantenac-Brown正牌:2000年份,650-700港币/瓶;2006年份,400-450港币/瓶

    Brio de Cantenac Brown副牌:2004年份,350-400港币/瓶;2005年份,250-300港币/瓶

狄士美酒庄(Chateau Desmirail)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Cinqu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狄士美酒庄(Chateau Desmirail)位于波尔多左岸的玛歌产区,酒庄早在十七世纪之前已开始酿酒,但真正为人所知的是在十七世纪狄士美家族收购之后,该家族收购之后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丰富的酿酒经验令酒庄在短时间内上升数个等级,最终在1855年的列级庄评级中被评为三级庄。酒庄获得评级以后被易主到另一家族,此后相继进入了几个主人手中,而二十世纪沉寂了将近半个世纪以后狄士美才开始回复昔日水平。1981年,勒顿家族(Lurton)收购该酒庄并将其建造成玛歌地区最优秀的三级庄之一。该酒庄目前依然由勒顿家族管理着。

    现时狄士美酒庄拥有30公顷葡萄园,葡萄种植比例分别为80%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15%梅洛(Merlot),和5%品丽珠(Cabernet Franc),年产量约18000箱。酒庄所有葡萄经人手采摘之后逐粒筛选,然后把合格的葡萄放入大不锈钢桶中发酵,最后经鸡蛋澄清放入橡木桶中陈酿一段时间。

    

正牌:Chateau Desmirail,于法国橡木桶中陈酿十二至十八个月,新橡木桶的使用比例为30%

    副牌:Chateau Fontarney

    狄士美的复牌有两个名称,Chateau Fontarney是用于法国境内销售,Initial de Desmirail用于出口,仅仅标签不同,酒质一样。

    推荐年份:2001 2005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Desmirail正牌:2005年份,350-400港币/瓶;

    Chateau Fontarney副牌:2006年份,300-350港币/瓶;

迪仙酒庄(Chateau D'Issan)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迪仙庄位于波尔多左岸,美度区的名村玛歌村内。十七世纪前曾由当时在波尔多拥有最多名庄的希刚家族(Segur)拥有。当时名为Chateau Theobon。十七世纪初落入d'Essenault手中。d'Essenault将原来的城堡拆下,建起了今天我们能见到的迪仙庄城堡。迪仙庄城堡可以说是目前波尔多酒庄中最优雅、漂亮的城堡。它有别致的花园和草坪,还有环绕着城堡的美丽护城河。城堡外还有高大的护城墙和城门。之后的拥有人是de Foix Candale家族。但此家族的财产在法国大期间被充公。

    1855年,幸运的Branchy家族刚刚成为新庄主,该庄就被评上了61个波尔多列级名庄中的第三级名庄。而当年的名庄中只有拉菲(Lafite),拉图(Latour),玛歌(Margaux),龙船(Beychevelle)和迪仙(D'Issan)拥有完整美丽的城堡,因此只是这五大酒庄用Chateau即城堡的字眼。

    不久,Branchy家族把迪仙庄卖给巴黎商人Gustave Roy。Roy投下了不少钱更新了酿酒设备,挖了一口深达108米的泉水井,对城堡做了内部装修,然后把自己的家从巴黎移居迪仙城堡。Gustave Roy的后人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卖了酒庄,从此酒庄进入了一段灰暗时期。

    1945年二战后,Cruse家族买下了酒庄。投入金钱、时间和精力修饰酒庄城堡、花园、葡萄园以及各种设备,回复了迪仙庄昔日的光芒。现在Cruse家族对迪仙庄的管理已进入了第三代了。

    迪仙庄的酒颜色都比较深,甚至有点发黑。闻之果香优美,带成熟黑加仑子和樱桃味。入口单宁结构细致结实,酒体主骨明显,像一匹跑起来平衡而有力的骏马。像其他玛歌村的名庄一样,迪仙庄比较容易明白和欣赏。迪仙庄的酒是很多欧洲国家皇室的所爱,并经常被选作皇家宴会、婚礼等场合的专用酒。19世纪,奥地利国王曾说过:“迪仙庄酒是皇帝的贡品,是神的祭品(For the table of Kings and altars of the Gods)。”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D'Issan正牌:2000年份,600-650港币/瓶;2005年份,600-650港币/瓶;2006年份,450-500港币/瓶。

    Blason D'Issan 副牌:2005年份,400-450港币/瓶;2006年份,300-350港币/瓶

费里埃酒庄(Chateau Ferriere)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一九九二年,克莱尔的外祖父梅洛(JACQUES MERLAUD)买下费里埃古堡时,城堡破败不堪,连酒窖也没有,只有四公顷葡萄园,由人承租。所出产的葡萄酒只卖给法国一家连锁餐厅。因为女儿的不幸去世,梅洛把旗下的四家酒庄交给外孙女克莱尔管理,直至2000年,梅洛家族分家,克莱尔才正式成为费里埃古堡的主人。后来几经扩充,如今有了八公顷的葡萄园,但仍然是梅多克地区最小的一家酒庄。

 

    克莱尔确实是一位很能干很有才华的女性,专攻酿酒学。她希望能酿造出自己喜欢而别人也喜欢的与众不同的葡萄酒。而她对于种植葡萄的见地更令人佩服,她常说:“虽然我们家族叫‘梅洛’(MERLAUD与葡萄种MERLOT同音),但我还是比较喜欢赤霞珠葡萄,我觉得它的格调更高雅一些。”时至今日,费里埃古堡所种植的葡萄,赤霞珠占了百分之八十,美乐只有百分之十五,其余是小维多。

 

    事实上,在当地,有很多专家认为玛歌村的土质不适合种植赤霞珠葡萄,但她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也许是一种没有依据的偏见。女庄主认为赤霞珠那种细腻而紧密的单宁,为所酿造的酒带来一种优雅高傲的性格,单这一点,就是其他葡萄品种所不能替代的。

 

    在梅多克地区,克莱尔?维拉尔可说是新一代的庄主,她专心经营她的酒庄,参与葡萄种植和酿造的实际作业,不像从前的庄主热衷于交际活动,把葡萄园的业务完全假手他人。“费里埃古堡”的复兴并不是偶然的,是跟她不懈的努力和固执的精神分不开的。

 

    克莱尔不是不清楚,玛歌区的红酒深厚强劲而又细腻有致,还有非常可口的果香,要保持这种独特的风格,其酿造的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她看来,最为重要的是葡萄的甜度不能过高,同时有较多的细致的单宁,才能使酒质得以均衡。她坚持一种近乎古典的酿造手法,再加上女性的那份细心,从而酿造出了颇受饮家欢迎的琼浆,这样的成绩,若非全力以赴是决不可能达到的。

 

    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更可以看出她的用心和细心。她选用水泥酒槽酿制,并把葡萄的温度降至14℃,使葡萄发酵的速度不至于过急,然后才逐渐恢复到23℃-24℃之间,发酵和泡皮的时间都比较短,约17天至25天,以保留葡萄的特质,突出其细腻的口感。然后在橡木桶中培养16至20个月,通常选用百分之六十浅烘焙的新桶。在酿制的每一个环节,女庄主无不亲力亲为,“费里埃古堡”的水准得以保持和提高,克莱尔是付出了她的心血的。

 

    要复兴一个有历史的酒庄,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长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经过她的努力,到1993年,“费里埃古堡”不但水准提高了,而且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玛歌村红酒的新典范,得到饮家的肯定。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Ferriere正牌:2000年份,600-650港币/瓶;2005年份,500-550港币/瓶

    Remparts de Ferriere副牌:2005年份,500-550港币/瓶。

美人鱼酒庄(Chateau Giscours)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美人鱼酒庄位于波尔多西北部20公里处,它所有葡萄园均遍布在Margaux产区内,酒庄覆盖面积达300公顷,其中80.5公顷为葡萄园。其余为草坪和森林,由于原庄主喜好马球运动,所以庄园内还有一个很大的马球场。这是波尔多产区最大的酒庄之一,也是梅多克产区最大的酒庄之一。所种葡萄:赤霞珠(53%)、美乐(42%)、长相思与小味多而多共占5%。 

土壤特性:富含沙砾,小鹅卵石含量达40~50%,渗透力强。 

    美人鱼酒庄的历史可以远溯至1330年。两个世纪后的1552年,庄园以1000英镑卖给了Pierre L'Homme,在出售文书上,美人鱼酒庄已标明为一个葡萄园。法国酒书Feret(被看作是波尔多葡萄酒的《圣经》)中曾记载,路易14国王非常喜欢美人鱼酒庄的葡萄酒,所以酒庄的酒常侍君左右。又过了2个世纪,酒庄为圣西门(Saint-Simon)家族所有,不过没多久,17年法国大时期酒庄没能逃脱被没收充公的命运。随后酒庄曾多次易主,庄主之一,巴黎大银行家Count of Pescatore为迎接乌婕妮皇后的光临,曾于1847年重建庄园,许多建筑仍保留至今。 

    在1855年的分级制中,美人鱼酒庄名列梅多克产区(Medoc)三级酒庄(Troisie mes Crus),那时酒庄的主人是Count de Pescatore。不过由于庄主不够重视品质,酒庄开始走下坡路。在主人代代更替的历史长河中,美人鱼酒庄的地位不断下滑,直到二战后Nicolas Tari买下酒庄。他先重建了酒庄,兴建了一个至今仍令人为之惊叹的人工湖,然后开始对葡萄园进行分类,重新给酒窖配备。然而几十年后,Tari发现自己仍陷入资金困难的局面,于是求助于荷兰商人Eric Albada Jelgersma。后来Tari身陷囹圄,酒庄全权由Eric Albada Jelgersma掌管,他投资改革了庄园与酒窖,增加了酒庄的资产。时至今日,酒庄已完全为Eric Albada Jelgersma及其家族所有,酒庄的葡萄酒品质也在慢慢提高,大有回复几世纪前的往日风采之势。 

美人鱼酒庄的正牌酒是Chateau Giscours,年产量为2.5万箱左右,副牌酒是La Sirene de Giscours,年产量约为1万箱;还有一些“三军酒”,包括Chateau Dutheil与Chateau Houringe,两者都是梅多克法定产AOC等级的酒,前者在美人鱼酒庄酿造,后者是从1982年租别人的厂地来酿造的。此外,与美人鱼酒庄相毗邻,但在Margaux区外的40亩葡萄园所酿制的葡萄酒装瓶为Le Haut Medoc de Giscours。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Giscours正牌:2000年份,750-800港币/瓶;2003年份,600-650港币/瓶;2005年份,500-550港币/瓶。

    La Sirene de Giscours副牌:2005年份,400-450港币/瓶;2007年份,350-400港币/瓶。

麒麟酒庄(Chateau Kirwan)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麒麟酒庄位于波尔多左岸的玛歌产区内,该酒庄在18世纪初建立时的第一任主人是Collingwood家族,随着该家族的女儿嫁给爱尔兰商人Mark Kirwan,酒庄亦正式易名为Chateau Kirwan, Kirwan在中文的意思为麒麟,中文名字由此而来。酒庄在18世纪时期享誉整个波尔多地区,时任美国总统的汤玛斯-杰弗逊对麒麟庄钟爱有嘉,曾数次亲自拜访酒庄。18世纪末的法国大令酒庄面积减少了30%,财产亦都被充公,但凭着Kirwan家族的努力酒庄很快又回到他们手中。

    在1855年波尔多评级中,麒麟庄被列为三级酒庄,同产区的列级酒庄还有宝马(Palmer)、美人鱼堡(Giscours)等。进入20世纪,酒庄受到萎靡的经济和动荡的战争环境影响,酿酒质量大受打击,而且有相当一段长的时间没有出产葡萄酒,最后逐渐沦落为一个破落荒废的葡萄园。直到1950二战结束之后,酒庄被Schyler家族收购并管理至今,他们重新整合葡萄园,引进新酿酒设备,令酒庄回复昔日光彩。

    时至今日,麒麟酒庄拥有30公顷左右葡萄园,土质主要为沙质砾石,葡萄种植比例为40%赤霞珠、30%美乐、20%品丽珠和10%小维多,葡萄植株平均树龄为27年。

    正牌在橡木桶中的陈酿时间为18个月,新橡木桶的使用比例视年份不同维持在约40%-60%,副牌的陈酿时间略短。

    随着Schyler家族的大力发展,麒麟庄近年来保持着稳定的出品素质,其精致的酒体和出色的果香是玛歌产区的基本特点,近期较好的年份有2006及2003。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Kirwan正牌:2000年份,500-550港币/瓶;2005年份,750-800港币/瓶;2006年份,500-550港币/瓶。

    Les Charmes de Kirwan副牌:2006年份,450-500港币/瓶

拉拉贡酒庄(Chateau La-Lagune)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此酒庄在1950-60年代曾数次易手,接任者们都曾做过很多的努力。他们重新翻新了葡萄树,目的是要保持这家酒庄在1855年被评为三级酒庄时的荣耀和风格。19年,酒庄成为波尔多列级酒庄中第一个由女性管理的酒庄,这在当时是一条令人震撼的新闻。这位女士名叫Jeanne Boyrie,虽然由于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她没有能够打入到以男性为中心的波尔多葡萄酒世界,但是她严厉、不认输以及谨慎的个性,却证明了她出众的领导能力。1986年在Jeanne Boyrie过世之后,Chateau La Lagune由她的女儿Caroline Desvergne接手,目前由Thierry Budin负责经营管理。

    拉拉贡酒庄(Chateau La Lagune)酒庄的葡萄酒既有Pomerol区又有Graves区的风格,甚至还有些勃艮第红酒的特点。其酒质圆润丰厚,酒体强壮,散发出香草的香气以及黑莓、黑樱桃的果味和高品质橡木桶的芳香。10年时间可以成熟,可收藏的时间长达15-20年。可惜的是,自1990年以来,Chateau La Lagune并没有突出的表现。这家古老的酒庄,葡萄树龄在35岁左右,正在努力达到她应有的标准。

    产区: Haut-Medoc 波尔多上梅多克

    年产量:25万瓶

    葡萄品种:50% Cabernet Sauvignon, 20% Merlot, 20% Cabernet Franc, 10% Petit Verdot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La Lagune正牌:2000年份,650-700港币/瓶;2005年份,750-800港币/瓶;2006年份,500-550港币/瓶。

    Moulin de La Lagune副牌:2001年份,450-500港币/瓶;2004年份,300-350港币/瓶。

拉格喜酒庄(Chateau Lagrange)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拉格喜酒庄位于波尔多的圣祖利安村,酒庄的第一任主人为当地贵族Lagrange Montei,当时拉格喜只不过是波尔多左岸一个名不经传的酒庄而已,产量也仅够圣祖利安村一带享用。到了19世纪初期,酒庄的年产量逐步提升到12000箱,而在1855年的波尔多列级酒庄评级中,拉格喜被列为第三级酒庄,与同村的宝马庄、迪仙庄等平起平坐。

    20世纪初,酒庄的主人更变为Cendoya家族,但接踵而至的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令酒庄进入漫长的黑暗时期,虽然此段时期酒庄努力避免破产,但出品始终差强人意,酒庄面积亦都从1855年的300公顷锐减到157公顷。1983年,酒庄迎来了一次轰动整个梅多克甚至法国的大事件,日本知名餐饮集团三得利株式会社(Suntory Group)收购了拉格喜,这是之前整个法国的酒庄都不敢想象的,把酒庄卖给亚洲人。

    三得利总裁一直梦想拥有法国波尔多列级酒庄,与法国缠斗两年多。终于在1983年以千万美金接手Chateau Lagrange,成为第一个踏进法国文化财产禁区——波尔多列级酒庄的亚洲企业。三得利集团接手拉格喜之后马上投入大量资金修葺酒庄,引进新设备,整合葡萄园,优化种植比例,最后还聘请多名波尔多名酿酒师亲自打理酒庄,令酒庄重返昔日光辉,达到二级甚至一级酒庄水准。

    目前拉格喜酒庄拥有157公顷土地,其中115公顷用于红葡萄种植,65%赤霞珠,28%梅洛,7%小伟度;4公顷用于白葡萄种植,其中60%为长相思,30%赛美蓉和10%密斯卡岱;红葡萄的平均植株年龄为35年,近期的正牌年份均在全新橡木桶中陈酿16个月以上。

    拉格喜酒庄的正牌为Chateau Lagrange,作为一个几经锐变的酒庄,近期较易寻到的正牌年份为2000、2002、2004和2007,在这些年份中,赤霞珠均占据72%以上的比例,所以酒体表现雄厚,单宁密集,层次感强烈,一般建议陈年20年左右再品尝。副牌为Les Fiefs de Lagrange,虽然用于酿造副牌的葡萄植株树龄只有15年,但依然具备正牌的一些亮点,而价格却低了不少,性价比相当不俗。

    Chateau Lagrange呈深红宝石色泽,味道浓郁,橡木味儿明显,最适合烧烤肉类的搭配。日本自然是Chateau Lagrange的主要销售地。《神之水滴》是如此诠释Chateau Lagrange的:充满野心,利用年轻的力量,把世界葡萄酒势力范围改变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昭示着日本国对世界葡萄酒版块的野心。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Lagrange正牌:2000年份,650-700港币/瓶;2005年份,550-600港币/瓶;2007年份,500-550港币/瓶

    Les Fiefs de Lagrange副牌:2005年份,400-450港币/瓶。

丽冠巴顿酒庄(Chateau Langoa-Barton)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爱尔兰人Thomas Barton在约1820年收购了Chateau Langoa Barton。Barton家族在当时经营波尔多葡萄酒已超过一世纪之久。 

 

    1725年Hugh Barton以酒商身分创办了"Barton & Guestier"。在1820年后期,Thomas Barton也买下了邻近的波尔多二级酒庄"Chateau Leoville Barton"。Langoa Barton与Leoville Barton在至今仍都属于Barton家族。在1983年Anthony Barton接手管理他叔叔Ronald Barton所拥有的两个酒庄,在其叔叔监督之下,将酒庄经营得更有声有色,在品质上更急剧的提升。 

    Anthony在近期将酒庄交给其下一代Liliane(其女儿)接管,并在旁指导。由于其邻近姐妹厂Leoville Barton没有葡萄酒酿造设备,所以Chaltean Langoa Barton的设备由两酒庄共同使用。在1980年中期,Anthony Barton购置了一套名为“Chai”的新酿酒设备。与波尔多地区生产于1970至1980年间的其他酿酒设备不同的是,“Chai”仍保留传统木造发酵桶,并非使用不锈钢桶。

    

特色:

    与Chateau Leoville Barton使用相同手法、设备及管理生产。高雅精致是Langoa所酿制的酒之标志。赤霞珠的风格几乎占据了整体风味,但并不会因此掩盖了其他品种的特色。  

    葡萄品种:70%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20%美乐(Merlot),8%品丽珠(Cabernet Franc),2% 小维铎(Petit Verdot)      

    葡萄园:约37英亩,每年生产6,000至8,000箱

    产区:法国梅多克(Medoc)区的圣朱里安(Saint Julien)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Langoa Barton正牌:2000年份,750-800港币/瓶;2005年份:700-750港币/瓶;2007年份,600-650港币/瓶。

    Lady Langoa副牌:2004年份,600-650港币/瓶;2005年份,650-700港币/瓶。

马利哥酒庄(Chateau Malescot St-Exupery)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马利哥酒庄(Chateau Malescot St-Exupery)位于波尔多左岸的玛歌产区,于1967年被时任法王路易十四的议员Malescot家族收购并命名为Chateau Malescot,随后管理酒庄长达一个多世纪。1827年,酒庄进入St-Exupery家族手中并易名为Chateau Malescot St-Exupery, 此后酒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度易主,但在1855年的波尔多列级酒庄评级中被列为三级酒庄,同产区的三级庄还有宝马(Palmer)、美人鱼(Giscours)等名庄。

    虽然酒庄在获得评级之后被精心管理着,不断引进新设备和一如既往的坚持波尔多传统酿酒风格,但最终没能逃过20世纪初经济危机的影响,于1901年再次被出售,此后不断更换主人,酒庄从此走上下坡路,到了30年代末受二战影响逐渐成为一座破落荒废的葡萄园。战争结束之后,祖格家族(Zuger)着手管理酒庄,该家族带着对波尔多葡萄酒酿造事业的热爱逐步重建酒庄,令酒庄在短时间内出产符合列级酒庄特色的佳酿,时至今日,祖格家族仍然管理着马利哥酒庄。

    目前马利哥酒庄拥有23.5公顷葡萄园,葡萄种植比例为50%赤霞珠,35%梅洛,10%品丽珠和5%的小维多,大部分葡萄植株平均树龄为35年,少部分老树达到50年。平均年产量约10000箱。

    马利哥酒庄的正牌在全新橡木桶中陈酿十四至十六个月,副牌陈酿时间一样,但新橡木桶使用比例只有50%左右。马利哥带有浓郁的红色浆果和泥土气息,酒体厚身而精致,单宁圆润集中,某些较好的年份如2000等曾获得RP评分92。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Malescot St-Exupery正牌:2000年份,1000-1100港币/瓶;2005年份,1350-1500港币/瓶。

    La Dame de Malescot副牌:2005年份,350-400港币/瓶。

碧加侯爵酒庄(Chateau Marquis-d'Alesme-Becke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碧加侯爵酒庄由碧加侯爵建于十六世纪末的1585年,并以侯爵的名字命名。不久后这里就开始了葡萄栽培,资料详细记载是在1616年。侯爵去世以后,酒庄由他的妻子接管。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酒庄经过多次易主。在1855年评级中碧加侯爵酒庄名列三级。酒庄在十九世纪期间的葡萄酒贸易状况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1855年的评级是非常客观地根据酒的销售价格来评定而非主观偏见,这与我们现代人品尝葡萄酒的观念是一样的。此外,建于1859年的典雅建筑同样表明了,碧加侯爵酒庄当时的财政能力也是很宏厚的。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初,酒庄的状况变得举步维艰,毫无疑问,葡萄根瘤蚜,粉孢子和经济危机的连续冲击,加之两次世界大战对酒庄的衰退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酒庄随后落入一个名叫让-朱尔斯.泰奥菲的律师手中,同时他还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力士金酒庄(Chateau Lascombes,玛歌区二级酒庄)。他想将两家酒庄合并,不幸愿望尚未达成就于1923年去世了。酒庄的继承人,让-朱尔斯的养子以马利.博格.巴萨斯伯爵将酒庄卖给了英国卓别林公司WH Chaplin & Co,这家公司当时已经拥有马利哥酒庄(Malescot St-Exupery,玛歌区三级酒庄)。而这两家酒庄在卓别林公司经营期间都没有任何直接的投资,一直到札克Zuger兄弟在二十世纪中期购买下这两个酒庄,状况才有所改变。

    札克家族拥有碧加侯爵酒庄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保罗-札克Paul Zuger在1981年去世后将碧加侯爵酒庄传给了他的儿子克劳德-札克Claude Zuger。传给他另外一个儿子罗杰Roger的马利哥酒庄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总体说酒质相当不错,而碧加侯爵酒庄的酒则显得有点不足。2006年,碧加侯爵酒庄被卖给了休伯特.毕罗度。毕罗度在通过做生意,特别是石化产品生意时聚敛了财富。19年毕罗度收购了拉布歌斯酒庄(Chateau Labegorce),并且在2006年获得拉布耶德酒庄(Labegorce-Zede)和已长期停产的歌斯酒庄(l’Abbe Gorsse de Gorsse)的产权,据称他是想将这三个产业联合在一起,重建最初的拉布歌斯(Labegorce)葡萄园。后来,他又买下了了碧加侯爵酒庄的葡萄园、葡萄酒酿酒设备和酒窖(酒庄的城堡仍归属于札克家族)。沉溺于酒庄产业的毕罗度在购买了所有拉柏古产业后,开始计划对碧加侯爵酒庄进行全面革新。然而,毕罗度在度假时死于滑雪事故,这个计划也在2006年后期被搁浅。据传闻毕罗度家族仍将继续他在玛歌区的工作。碧加侯爵酒庄的未来再次变得安危难定。 

    现任庄主:札克家族Zuger Family,毕罗度家族Perrodo Family

    

地理位置:酒庄位于波尔多美度地区的玛歌法定产区

    产区:玛歌法定产区

    面积:16公顷

    土壤:砂砾碎石

    葡萄品种:30%赤霞珠,45%梅乐,15%品丽珠和10%比特福多 

    酿酒法:酒在长达十二个月的橡木陈年期之前将在温控的不锈钢桶内发酵,每年都要更新三分之一的橡木桶。酒在装瓶之前进行过滤。    

    正牌:Chateau Marquis d'Alesme Becker碧加侯爵酒庄

    副牌:Marquis d'Alesme小碧加侯爵

    年产量:碧加侯爵酒庄(正牌):8,000 箱;小碧加侯爵(副牌):2,000 箱。

    特性:

    碧加侯爵酒庄(正牌):展现出一贯的酒体轻盈的迷人特性,可在最近的几年内为你提供愉快的品尝享受。

    最佳年份:碧加侯爵酒庄(正牌):2000,2005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Marquis d'Alesme Becker正牌:2006年份,400-450港币/瓶

    Marquis d'Alesme副牌:2006年份,300-350港币/瓶

宝马酒庄(Chateau Palmer)

正牌
副牌
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 grands crus classes)

    宝马庄位于波尔多梅多克区名村玛歌村内,在1855年波尔多列级名庄的分级中位列第三级。宝马庄建园于十六世纪,一直由波尔多的名门望族Gascq家族拥有。

    1814年拿破仑兵败欧洲后,波尔多被英军占领。驻守波尔多区的英国将军查尔斯宝马Charles Palmer当时只有三十多岁。宝马将军在一次去巴黎公干的途中巧遇上当时正值新寡的Gascq家族后人的遗孀Marie。Marie去巴黎的目的正是寻求买家购买她的酒庄。年轻得志的将军与美丽动人的寡妇相遇于寂寞的途中。好几天的浪漫长路,俊男、美女加葡萄酒的朝夕相对所能产生的浪漫旅程,相信不难体会其中美事。

    果然,到了巴黎,宝马将军就决定买下酒庄,并承诺每年无条件送去500公升该酒庄酒供Marie享用。从此把酒庄命名为Chateau Palmer“宝马庄”。因为宝马将军是英国人,凭他在英国上流社会的关系,宝马庄当时在英国可谓是风行各地的名庄。英国名流也以用英国人名字的法国名庄为豪。可惜后来宝马将军听信了谣言,希望把宝马庄的口味改成象丘隆河地区浓郁加野性的味道。因此他把原有的葡萄树全部拔去,改种其它葡萄品种。名庄被严重摧毁,后来宝马将军的政治生涯也直走下坡。1834年他的妻子离他而去。1843年他的债权银行迫使他偿还高筑的债台。两年后他在政场,商场和情场皆不得意下死于贫困潦倒之中。这应该就是为什么宝马庄在1855年的评级中只能进入三级的原因。

    1853年银行家Pereire家族买下宝马庄。他们纠正了宝马将军所犯下的错误,在1858年重新种植了所有的葡萄树。投下大量金钱改良酿酒设备,并建起了现在我们见到的酒庄城堡。宝马庄城堡并不是波尔多最大的,但非常别致(Elegant)和有设计品位(Tasteful Design)。被誉为波尔多最经典(Classic)的城堡。它是法国酒庄城堡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该酒庄虽为第三级,但实际上是玛歌村内唯一能与玛歌酒庄匹敌的酒庄,在六十和七十年代的多个好年份中,宝马庄的价格甚至多次压倒玛歌酒庄,成为该段时期玛歌村的风头作品。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在1998年对波尔多酒庄的评级中,认为宝马庄实质水平应该向传统的五大名庄看齐,所以将其列入一级名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众多酒评家认为宝马酒庄的城堡设计无论从内部格局和外观方面都非常别致和有品味,堪称波尔多的艺术经典。

    宝马庄目前葡萄种植面积覆盖53公顷,平均年产量达到两万一千箱不到,酒庄一半以上面积种植赤霞珠,然后是梅洛、品丽珠和小量小伟度和马尔贝克。异于其他波尔多名庄的是,宝马庄的正牌酒使用梅洛的比例高于赤霞珠,所以口感细腻优雅、香气馥郁。

    宝马酒庄的正牌是Chateau Palmer,1982年份在亚洲被认为是巅峰年份,闻着性感优雅,饮之软滑如丝,口感缠绵无限。而1999年的正牌因为登上日本著名漫画《神之水滴》作为第三使徒而闻名整个亚洲。副牌称为Alter Ego de Palmer,赤霞珠的比例稍高,所以酒体相对正牌更加强壮。

    市场2010年3月参考价格(750ml):

    Chateau Palmer正牌:2000年份,2100-2200港币/瓶;2005年份,1700-1800港币/瓶;2006年份,1200-1300港币/瓶。

    Alter Ego de Palmer副牌:2005年份,700-750港币/瓶;2006年份,500-550港币/瓶。

文档

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法国红酒酒庄第三级

贝卡塔纳酒庄(ChateauBoyd-Cantenac)正牌副牌酒庄等级:1855梅多克评级列级酒庄第三级(Troisiemegrandscrusclasses)   贝卡塔纳酒庄最初由爱尔兰人雅克.贝创建于1754年。1806年,由于联姻而成为家族成员的约翰.刘易斯.布朗将酒庄买下。1852年,整片葡萄园被分割成了贝卡塔纳和肯德布朗Cantenac-Brown两个部分。酒庄于1855年获得了三级酒庄的称号。由于城堡归属了肯德布朗,贝卡塔纳成为了一座没有城堡的酒庄。在1875到1920年间,贝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