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泛读刘云浩教授《物联网导论》一书,对物联网的起源于发展,核心技术以及应用前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目前物联网没有一个精确且公认的定义,但现在普遍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在将来全面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体均可寻址,每一件物体均可通信,每一件物体均可控制。而实现这样一个物联网时代,必须依靠ipV6那“为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IP地址”的强大,这才是真正实现物物互联的基础。
物联网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中。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地物联网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了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分为4层:1、感知识别层,既包括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等信息自动生成设备,也包括各种只能电子产品用来人工生成信息。2、网络构建层,主要作用是把感识识别层数据接入互联网,供上层服务使用。3、管理服务层,将大规模数据高效、可靠地组织起来,为上层行业应用提供智能的支撑平台。
4、综合应用层,物联网具体的应用,比如智能交通、绿色建筑、只能电网、环境检测等等。自动识别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泛在传感器技术以及智能云计算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分别完成了数据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物联网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数据库系统的存储能力,智能计算的处理能力以及网络系统的覆盖能力。以森林生态检测系统“绿野千传”为例子,在天目山实地近1000个传感器节点,假设每个传感器每分钟仅仅传回1KB数据,一天的数据量就可达1.4GB,可以想象,在未来若是真正每个人,每件物都实现互通互联,那产生的数据量将会更加庞大。
物联网将会在以后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比如电网、交通、物流、绿色建筑、环境检测等等。下面就是两个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例子:1、电子支付的发展完全取代现金,现金从此不再存在电子交付的发展可以很方便的完成所有支付行为、商场超市等、购物医院看病、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旅馆住宿、饭店吃饭、各种费用缴纳等,你的一切消费行为都可以电子交付且必须电子交付;2、在全国范围内的河流湖泊设置传感器节点,实时收集各流域的水文水质资料,既可以合理的分配水资源,又可以及时处理防涝抗旱。但是,物联网在生活中也会存在隐患,比如你在通过物联网“感知”周围物的同时,物也在“感知”你,这就可能导致某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可以获得你的各种隐私。再或者,在无人售卖超市中,通过修改商品的射频信息,便可用购买廉价货物的金钱买到高档货物,由于超市没有员工参与,系统便不会发现这次的交易出现了问题。
物联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的延伸,也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它是以"物"的特性为基础的,通过大量的统计学应用和经验的总结,结果作用于"物",从而为人类服务的网络。他与互联网根本的区别在于数据的来源与服务的目的:互联网数据来自于人或操纵于人,大量冗余,信息量大,信息的价值较小,网络服务的目的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更多的便利性和娱乐性;物联网数据来自于物,作用于物,服务于人,是真实的可靠的有意义的,使人过上更加科学、绿色、适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