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3:47
文档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课题名称】新课标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第三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题类型】片段教学、综合课【课题时间】15min【课标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教材分析】本目讲述的是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教材首先介绍二者的相互关系,即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然后结合示意图阐述了三大类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相互转化过程,本部分图文结合从两个层次讲述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推荐度:
导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课题名称】新课标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第三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题类型】片段教学、综合课【课题时间】15min【课标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教材分析】本目讲述的是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教材首先介绍二者的相互关系,即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然后结合示意图阐述了三大类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相互转化过程,本部分图文结合从两个层次讲述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课题名称】新课标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第三目岩石圈的物

            质循环

【课题类型】片段教学、综合课

【课题时间】15min

【课标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分析】

本目讲述的是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教材首先介绍二者的相互关系,即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然后结合示意图阐述了三大类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相互转化过程,本部分图文结合从两个层次讲述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每一类岩石形成过程及牵涉的内、外力作用;2、各种延时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最后指出地表形态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

2、清楚各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绘制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4、理解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并对照图示作相应表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岩石分类及其形成过程及其相互转换关系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问题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并养成求真务实科学态度

2、建立内、外力作用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动画演示法、合作学习法(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及意图学生活动及意图备注估计用时
导入设计

板书

简单复习

活动探求

绘制示意图

归纳总结

结束语

巩固复习;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刚学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知道通过内力作用形成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趋势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通过风化、侵蚀、搬运以及堆积等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和堆积,总趋势使得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而往往内外力是同时作用的,所以我们说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问题质疑:

师:同学们刚才都看了图片,那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如果我说我们刚看到的山系、盆地、流水、冰川,风成等地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你们认为这句话正确吗?

生:……

师:……无论如何,既然问题提出来了,本着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板书)

师:学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大家还记不记得岩石圈的概念?

生:岩石圈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通常我们知道的岩石圈有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三大类岩石分别是怎样形成的?每类岩石都有哪些典型物质?大家可以分小组讨论。 

生:岩浆岩……

生:沉积岩……

生:变质岩……

师:动画演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师:相信大家现在应该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有很清楚的认识吧!那么有没有同学主动到黑板上……其他同学自己在下面动手画

师:总而言之就是地幔层的软物质流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周而复始再次发生上述变化。

师:这里大家要注意几点,对易错知识点做归纳:1、只有岩浆才能形成岩浆岩,其他岩石不能直接转换成岩浆岩2、地表三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形成沉积岩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转化成变质岩4、各类岩石都可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问题:山系、盆地、流水、冰川,风成等地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在内、外力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而地貌形态也是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说这句话是正确的。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地表形态与地壳物质循环的关系,那么,像我们常见的地表形态(如山地)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说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后

PPT展示地貌形态的图片(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冰川地貌、巫峡、风蚀蘑菇)

通过图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导出话题(PPT展示)

(边板书边请大家翻开课本72页)

相应PPT展示

板书三大类岩石

播放视频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

PPT展示各种岩石图片使学生有直观认识

根据具体情况将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类岩石。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使其有一个综合认识

待学生画完图后,做完整的描述,并对易错知识点做相应归纳总结

PPT展示

根据学生画的示意图作易错归纳

回到此张PPT

结束时提及下次要讲内容,提醒学生提前预习。

欣赏图片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观看视频引起兴趣,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增加同学间的合作交流

代表上台绘制示意图

其他做相应补充完善

并对完善板书

做相应笔记

此时学生回答可能情况有两种:1、全都会答是正确的;2、有一部分人回答不是正确的(此情况要记下一两个同学以便以后提问)

此时学生回答可能会全部按照书本原文,需要对学生回答作简洁的归纳总结。(板书岩浆时需要提示一下)

学生回答如果不全面,要做补充。

必要时做提醒和补充

【板书设计】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文档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课题名称】新课标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第三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题类型】片段教学、综合课【课题时间】15min【课标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教材分析】本目讲述的是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教材首先介绍二者的相互关系,即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换。然后结合示意图阐述了三大类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相互转化过程,本部分图文结合从两个层次讲述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