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课文: 58课时
综合性学习: 14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28课时
回顾拓展: 12课时
机动时间: 20课时
总计: 132课时
一、 课程目标
(一)识字写字
1.95%的学生能够认读本册书的二类生字,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会认。
2.90%的学生会正确书写学会本册书200个生字,并会用钢笔快速正确地书写。85%的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册书的生字组词及四字词语。
3.能借助词典或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理解相关生字连词。
(二)阅读
1.90%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5%的学生能够背诵精读课文要求背诵的段落。
2.60%的学生能运用扩充课题,抓关键词句等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3.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不同的文章,把握特点,做到入情、入境,善于想象,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感情。
4.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句,使阅读能力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写话
1.75%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习作要求完成纪实性文章和应用文的习作,做到内容具体,层次清楚,用词恰当,表达真情实感。
2.生活中,学生能够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55%的学生善于动笔,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明白习作就是为了表达,为了交际。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大家文笔精妙之处,感知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为习作提供可行的写作技巧。
(四)口语交际
1.80%的学生敢于在一定的课堂氛围或生活氛围中交流,乐于交流。
2.在新颖的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中,60%的学生乐于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3.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学会倾听,学会使用语言表情达意。
(五)综合性学习
1.80%的学生能围绕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并会搜集整理相关信息,60%的学生能够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围绕中心主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通过综合性学习,逐步提高合作探究、组织策划、综合运用的能力。
3.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合作,使学生之间逐步树立团队意识。
二、内容安排
单元序号 | 单元专题 | 读写训练重点 | 教学内容 | 课时安排 |
1 | 走进西部 |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1草原2*丝绸之路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 13 |
2 | 永远的童年 |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 5古诗词三首6冬阳·童年·骆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 | 14 |
3 | 语言的艺术 | 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 | 10杨氏之子11晏子使楚12*半截蜡烛13*打电话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 13 |
4 | 他们让我感动 |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 14再见了,亲人15*金色的鱼钩16桥17*梦想的力量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 | 14 |
5 |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 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 18将相和19草船借箭20*景阳冈21*猴王出世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 | 14 |
6 | 走进信息世界 | 综合性学习 | 一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 14 |
7 | 作家笔下的人 |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 22人物描写一组23*刷子李24*金钱的魔力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 | 15 |
8 | 异域风情 | 巩固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6威尼斯的小艇27*与象共舞28*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 13 |
(一) 课程资源的开发
1、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利用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演讲会、图书馆、网络等,进行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有效结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2、捕捉日常生活话题,如学习“语言的艺术”这一单元,可让学生留心搜集生活中的妙言妙语;挖掘古典书籍的丰富内涵,如学习第五组和第七组课文,就可拓展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篇佳作;关注国内外的最重要事件。
3、争取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开展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 教学实施
1、 围绕单元专题,突出训练重点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训练重点。每单元都会围绕各组的训练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读写训练,以及综合运用的训练。课堂实施中,每个单元首先会在单元导读课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无论是本单元哪个环节都要与此单元的学习重点联系起来,以便学生系统的学习。每个专题都有布置、学习、总结拓展;读写训练贯穿前后,有很强的系统性。
2、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自我学习彰显个性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敢于放手,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在经历课前预习、课堂提问、探索获知、总结提升等环节后,得到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
四、课程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不仅评价学生的个体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注、互助的态度。学生在一起已经5年了,彼此熟悉个人的秉性,个别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无论是课下还是课上,老师都要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这样才能做到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在课堂上随时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风采。
对于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有手抄报,资料收集的静态展示,还有动态展示:朗诵比赛、读书交流、情景交际、采访、辩论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评价形式多样化
随堂检测、单元测试、学期测试,注重测试后的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评价方式 分项实施:
识字写字:
1、生字表有150个生字要求会写。
针对五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①书法竞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②随堂练习。在教学中,随着课时的进展,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将生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辨析,深入理解意思。可以通过组不同的词,也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练习的方法,达到理解字意的目的。随机引导学生抄写,及时听写检测。③通过单元、期中、期末测试,百分制评价。
2、本册要求读读写写、读读记记的词语。
把本班学生按不同层次平均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把所积累的全部词语进行分类(小组自定分类标准,如按词义分、按词性分、按一般词语和成语分等),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人参与,归类是否合理等作为评价依据。
阅读。
1、朗读。小组内成员之间结对展开朗读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通过同伴互赛,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
2、默读。能结合着有价值的关键问题潜心的读,有教师随机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
3、精读。重点评价学生在文意把握、要点概括、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的方式。
4、古诗文阅读。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1、结合学生平时的回答、质疑、讨论、交流做出综合性评价。
2、从交际态度、听说习惯、表达能力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效结合。
写作
主要评价内容是否真实,感受是否独特,语句是否通顺,叙述是否有一定条理,书写是否整洁,以及是否能与他人相互评价修改。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解读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新课标教师用书说明1-2页)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课标教师用书说明2-12页)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按原定计划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学段目标(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识字的能力,会使用字典、词典学习350个生字,其中15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型,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认字200个,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字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7、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主要的传播方式,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学习浏览,根据需要选择、搜集信息。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继续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9、学写写书信、发言稿(演讲稿)、缩写、研究报告。书信包括信封的格式正确。
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简单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