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
App licati on of The R isk A ssess ment Code in Pre 2evaluati on of Occupati onal Hazards in A Technical Transf or mati on Pr oject
聂传丽,江世强,段平宁,吕林,黎海红
N IE Chuan 2li,J I AN G Shi 2qiang,DUAN P ing 2ning,LV N ing,L I Ha i 2hong
摘要 目的 对某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探讨风险评估指数法在评价过程中的应用,以达到在该项目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指导企业采取相应方法和措施,减少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影响。方法 采用风险评估指数法对该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在初期评价指数为6和8,属于中度风险;在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后评价指数为18和19,属于低度风险。结论 该项目在采取了一定的防护和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发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关键词 职业病;预评价;风险评估指数法;探索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09-0907-04
Subject App licati on of The R isk A ssess ment Code in Pre 2evaluati on of Occupati onal Hazards in A Technical Transf or mati on Pr o 2
ject
Authors N IE Chuan 2li,J I AN G Shi 2qiang,DUAN Ping 2ning,et al 1(Guangxi Institute of Health Inspection,Guangxi,530021,
China )Abstract [O bjecti ve]To p re 2evaluate the occupati onal hazard in a technical transfor mati on p r oject,and exp l ore the app licati on of risk assess ment code in the p re 2evaluati on,s o as t o guide the enter p rise t o adop t p reventive method and measures t o reduce the occu 2pati onal hazard in the workp lace .[M ethods]R isk assess ment code was used t 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ccupati onal hazard and the p r otective measures which would be adop ted in the p r oject .[Results]The index of the p ri m ary evaluati on was 6and 8,which be 2l onged t o m iddle level range .After adop ting p reventive measures in design,constructi on and p r oducti on management,the t w o inde 2xes beca me 18and 19which were in the l ow level range .[Conclusi on]After taken s ome p reventive methods and manage ment meas 2ures in the p r oject,the occupati onal hazard can be reduced .
Key words Occupati onal diseases;Pre 2evaluati on;R isk assess ment code;Exp l orati on
作者简介:聂传丽,女,技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评价工作。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职业卫生防护研究所,南
宁市530021
某企业生产金属锰的技术改造项目投产后有可能产生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我们在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探索了风险评价指数法在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某冶金企业电炉金属锰的生产技术改
造项目,本文仅评价拟建设工程中的主要生产工艺部分。
1.2 方法 采用了风险评估指数法
[1]
(risk assess 2ment code )对该生产工艺进行评价。
风险评估指数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风险评估指数矩阵表的使用,赋予风险以定性加权指数来评估风险的大小,然后在对风险大小定性评估完成的基础上确立高、中、低风险区。它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级别划分。
它是指按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为若干个级别。②对风险事件的后果进行级别划分。它是指按风险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例如,以人身安全的影响程度,对经济性的影响程度等),将风险事件的后果分为若干个级别。③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的后果等级制成风险矩阵,并给矩阵以定性的加权指数,形成风险评估指数矩阵。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的后果分成m 和n 级,建立了一个n 行m 列的风险矩阵。风险矩阵的每一行与某一级别风险事件的后果相对应,每一列与某一级别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对应。然后,通过对风险定性的分析,给出矩阵元素对应风险的定性加权指数,最终形成风险评估指数矩阵。矩阵中的定性加权指数也称为风险评估指数,用来衡量矩阵中每个元素所对应风险的严重程度。
风险事件严重性等级:由于系统、分系统或设备的故障、环境条件、设计缺陷、操作规程不当、人为差错等均可能引起有害后果,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定性地分为4级,见表1。
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后果说明
Ⅰ实难性的人员死亡或系统报废
Ⅱ严重的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或系统严重损坏
Ⅲ轻度的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或系统轻度损坏
Ⅳ轻微的人员受伤和系统损坏轻于Ⅲ级
风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地分为5级,具体情况的等级分级标准见表2。
表2 风险事件可能性等级
等级等级说明个体发生情况总体发生情况
A频繁频繁发生连续发生
B很可能在寿命期内会出现若干次频繁发生
C有时在寿命期内可能有时发生发生若干次
D极少在寿命期内不易发生、但
有可能发生不易发生,但有理由可预期发生
E不可能很不容易发生,以至于可
以认为不会发生不易发生,但有可能发生
在风险评估中对伤害可能性的判断,主要考虑如下因素:暴露人数,持续暴露时间和频率,设备和机械部件以及安全装置失灵,暴露于恶劣气候下,个体防护用品所能提供的保护及其使用率,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不经意的错误或故意违反操作规程)。
风险评估指数矩阵的2点说明:一是风险评估指数矩阵对故障风险的大小进行了定性的比较并给不同类别的风险赋予风险评估指数,编制风险排序表;二是通过风险评估指数矩阵将故障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确定了高、中、低风险区。本文将风险评估指数1~5范围的风险定义为高级别风险,风险评估指数在6~16范围内的风险定义为中级别风险,风险评估指数在17~20范围内的风险定义为低级别风险。高风险属于不可接受风险。中风险是否可接受须考虑到该项目的生产工艺以及设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职业卫生投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是否可接受的风险。低风险是可接受的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项目应是重点预防或维修的项目。将上述危险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制成矩阵并分别给以定性的加权指数,形成风险评估指数矩阵,见表3。
表3 风险评估指数矩阵
可能性等级
严重性等级
Ⅰ(灾难的)Ⅱ(严重的)Ⅲ(轻度的)Ⅳ(轻微的)
A(频繁)13713 B(很可能)25916 C(有时)461118 D(极少)8101419 E(不可能)121517202 项目概况及生产工艺
2.1 项目概况 该项目建成后生产金属锰3×104t,该项目原辅材料的运输、储存、粉碎、上料以及产品的包装采用原有的生产系统,因此,只对拟新建的回转窑、高硅锰硅电炉、摇包和液态渣精炼保温炉进行评价。本项目的生产管理制度沿用原有的生产管理制度,项目建成投产后原有的组织机构不变。该项目的劳动定员总计为80人,根据生产连续性强的特点,实行四班三运转。每班8h的工作制度,管理和维修实行白班8h制。生产车间年操作天数为365d,日操作时数为24h。
2.2 生产工艺 将混合均匀的锰矿石、熔剂输入回转窑中,使锰矿石和熔剂预热和预还原;然后,将锰矿石和熔剂与适量的焦炭送至高硅锰硅电炉,实现高温热料装炉;在电炉内进行连续电热还原冶炼,锰硅铁合金即将出炉时,先把保温炉内的中锰渣倒入第1摇包,再将液态硅锰合金兑入摇包内混合摇动,在摇包中进行精炼,锰硅合金变为中硅锰硅合金,其中硅含量降到10%;回转窑中的高温热料倒入第2个摇包内,再把第1个摇包中的中硅锰硅合金兑入该包内进行第2次精炼,直至合金中硅的含量下降到产品最终目标为止,通常可在第2个摇包内生产出合格的中低碳锰铁。该项目根据生产工艺可以划分为回转窑、锰硅电炉、摇包、精炼保温炉4部分单元进行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期评价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锰及其化合物、矽尘、粉尘引起作业工人患有职业病的风险事件严重性等级、风险事件可能性等级进行等级划分,说明生产过程中风险事件潜在的危险程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具体的风险事件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如下所述。
回转窑和锰硅电炉在生产时用到锰矿石、重油和焦炭等;重油和焦炭的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杂质硫元素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电炉内为负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从电炉内逸出的可能性很小,但考虑到国内有些冶炼厂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不规范发生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毒事件,因此,认为该项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急性中毒的可能性极少,不易发生,但有理由可预期发生,因此,可能性等级为D;如果生产不正常或操作失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会从电炉内逸出,就有可能造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急性中毒,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危害的严重性等级为Ⅰ。
回转窑和锰硅电炉用到的原料中有硅石和其他的矿石,在矿石的装炉和生产反应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硅石和矿物粉尘逸散到工作场所,如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矽尘或矿物粉尘的浓度超过标准,操作工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并且没有合理的防护措施,操作工人有可能患矽肺或者尘肺等职业病。该公司建厂数十年来,发现有患有矽肺和尘肺职业病的工人,而在近3年的职业健康检查中没有发现新的尘肺或者矽肺患者,患有矽肺和尘肺职业病的工人只是所有工人中很少的一部分,因此项目的操作工人患有矽肺和尘肺的可能性为有可能有时发生,等级为C;矽肺和尘肺是不可治愈的,严重患者可导致丧失劳动力,严重性等级为Ⅱ。
锰烟尘会在回转窑、锰硅电炉、摇包和精炼保温炉冶炼过程中逸散到工作场所。如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超过标准,加之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不合格或者过期,操作工人长期在这种条件下工作有可能患慢性锰中毒;该公司发现有数名患有慢性锰中毒的操作工人,锰中毒的工人只是所有工人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项目的操作工人患有慢性锰中毒的可能性为有可能有时发生,等级为C;严重的慢性锰中毒患者即使治愈后也可能会残疾,因此慢性锰中毒的严重性等级为Ⅱ级。
该项目4个评价单元的职业病风险严重性、可能性等级和风险评估指数的数值,见表4。
表4 评价单元的风险评估指数
序号评价对象危险源及
潜在风险
严重性
等级
可能性
等级
风险评
估指数
备注
1回转窑一氧化碳ⅠD8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ⅠD8二氧化硫中
矽尘ⅡC6毒、矽肺、
粉尘ⅡC6尘肺、慢性
锰及其化合物ⅡC6锰中毒
2锰硅电炉一氧化碳ⅠD8一氧化碳、
矽尘ⅡC6二氧化硫中
粉尘ⅡC6毒、矽肺、
二氧化硫ⅠD8尘肺、慢性
锰及其化合物ⅡC6锰中毒
3摇包锰及其化合物ⅡC6慢性锰中毒4精炼保温炉锰及其化合物ⅡC6慢性锰中毒
从表4可知,该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数为6和8,为中级别风险,因此,该项目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存在。中级别风险是否可接受须进一步评估根据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2 补充评价 该项目的可研报告中提出以下预防职业病中毒的措施: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作业场所为敞开式设计,并安装工业风扇,加强空气流通;电炉内保证负压生产,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很难逸散到工作场所;在电炉附近安置一氧化碳报警仪(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是同时泄漏的),可以在一氧化碳泄漏早期发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避免发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毒的事件,因此,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的严重性等级为Ⅳ;安装布袋除尘器,可以减少工作场所中的粉尘浓度;操作工人以巡检的方式在电炉附近工作,减少在上述地点的停留时间;为工人配备有相应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可以进一步减少操作工人接触粉尘(矽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该项目拟建立有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因此,如果操作工人的肺部病变在0+阶段及时检查出来,慢性锰中毒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发生尘肺(矽肺)或慢性锰中毒的严重性等级为Ⅳ。
该项目在采取了上述防护措施和方法之后,粉尘(矽尘)和锰及其化合物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的严重性等级可以变为Ⅳ,可能性等级为C,风险评估指数为18;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的严重性等级可以变为Ⅳ,可能性等级为D,风险评估指数为19;工人患职业病的风险可以降低。在上述防护措施和方法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下,4个评价单元具体的职业病风险严重性、可能性等级和风险评估指数见表5。
表5 评价单元补充评价的风险评估指数
序号评价对象
危险源及
潜在风险
严重性
等级
可能性
等级
风险评
估指数
备注
1回转窑一氧化碳ⅣD19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ⅣD19二氧化硫中
矽尘ⅣC18毒、矽肺、
粉尘ⅣC18尘肺、慢性
锰及其化合物ⅣC18锰中毒
2锰硅电炉一氧化碳ⅣD19一氧化碳、
矽尘ⅣC18二氧化硫中
粉尘ⅣC18毒、矽肺、
二氧化硫ⅣD19尘肺、慢性
锰及其化合物ⅣC18锰中毒
3摇包锰及其化合物ⅣC18慢性锰中毒4精炼保温炉锰及其化合物ⅣC18慢性锰中毒
由表5可知,该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数为18和19(风险评估指数在17~20范围内的风险定义为低级别风险),为低级别风险;在各种措施实施有效和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该项目原有的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较完善,能从制度上保证项目的安全运行。在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改善工人的作业条件,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提高操作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等,这些措施的加强将会减少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项目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小;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检修应当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工人在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强化工人的工作熟练程度;进行应急事故演练,防患于未然。
313 讨论 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2]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我们探索
风险评估指数法在技改项目中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
应用。该项目初期评价的风险评估指数为中级别风险;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补充评价,提高风险评估指数,降低职业病危害的风险。风险评估指数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避免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产生是无法通过类比调查获
得的[3]
。所以,我们认为在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采用风险评估指数法,指导和建议企业在设计、施工过程和日常管理中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和预防手段降低工作场所的化学毒物的浓度,减少职业病风险的评估指数,从而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
业工人的影响。4 参考文献
[1]侯岳,白占胜.风险评估指数法在舰船装备故障风险分析中的应
用.中国修船,2004,15(6):30-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建设
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 BZ/T 196-200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陈伯良,张挺,李祈.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蒙德(Mond )
法的应用探索.实用预防医学,2006,13(4):1071-1072.
(收稿:2008-12-08)
(本文编辑:方弘)
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
【基础医学・相关疾病与临床】
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n Ventricular Extrasyst ole of I norganic Cardi opathy
李蔚1,刘丽华
2
L I W ei,L I U L i 2hua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09-0910-01作者简介:李蔚,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电诊断工作。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0010;2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非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频发或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特别是年龄比较轻而又无其他临床症状者,其临床如何处理,又如何预防其发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经常争论和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临床及心电图的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8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男40例,女68例;年龄在18~45
岁(平均,29岁)。其中用日本ECG 26511型心电图记录仪常规描记
观察60例,出现单发的室性期前收缩18例,二联律6例,三联律16例,四联律20例。用24h 动态心电图观察48例中,出现室性期前收缩8500~10500个/24h 以上的21例,8000~<8500个/24h 的27例,均未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病史、体格检查、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胸片及相关血液检查,排除先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及甲状腺疾病。定期随访,每一二年做1次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不定期的复查常规心电图,其中未用任何药物治疗的43例,服用药物治疗的65例(心得安、心律平、胺碘酮),一般前1~3a 较规律服药,以后视症状轻重间断服药。就诊中查体无任何症状者45例,有胸闷、气短、心慌、心悸症状者63例,其中32例年龄在33~45岁,均做踏车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时6例室性期前收缩较运动前增多,12例较运动前减少,8例无变化,6例消失。
2 结果
108例患者均正常工作生活,其中48例女性患者正常妊娠生
育,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出现,如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或持续
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不治疗对早
搏数量无明显的影响,若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解除疑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早搏减少。
3 讨论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出现不明原因的室性期前收缩者,尤其
是青少年和女性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检查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诊断,无论是对临床治疗还是对患者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观察到抗心律失常药物对108例患者预后无影响。65例药物治疗患者与43例无药物治疗患者相比,其突发心脏病变、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变化均无明显差别,抗心律失常药在短时间内减少了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并缓解了部分患者的病情,据有关研究资料报道,在预防治疗室性心律过程中,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尽量避免对低危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症状明显者可给予β2受体阻断剂。通常把心律失常是否造成血液动力学紊乱分成危及生命和非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1]。通过临床大量观察,单纯的室性期前收缩呈三联律、四联律均对动脉压力无明显影响,连续3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的出现可使动脉压力迅速下降。本组108例均属前者,故对心功能无任何影响,心电稳定,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出现。因此,我们认为此种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非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综上所述,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预后良好,无需药物治疗,对部分症状明显患者可给予小剂量β2受体阻断剂。
4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8-472.
(收稿:2008-11-19)(本文编辑:赵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