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USP-611乙醇量测定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8:08
文档

USP-611乙醇量测定法

乙醇量测定法第一法蒸馏法第一法系用蒸馏法测定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本法用于测定大多数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蒸馏瓶大小一般为蒸馏溶液的2-4倍体积,蒸馏速度至馏出液澄清为止。馏出液如显浑浊,可加滑石粉或碳酸钙振摇,滤过,使溶液澄清,再调节温度测定相对密度。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因挥发而引起的乙醇损耗。蒸馏时,如发生泡沫,可在供试品中酌加硫酸,磷酸或鞣酸,使成强酸性,或加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加少量石蜡或硅油后再蒸馏。可加入多孔不溶性物质,如碳化硅
推荐度:
导读乙醇量测定法第一法蒸馏法第一法系用蒸馏法测定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本法用于测定大多数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蒸馏瓶大小一般为蒸馏溶液的2-4倍体积,蒸馏速度至馏出液澄清为止。馏出液如显浑浊,可加滑石粉或碳酸钙振摇,滤过,使溶液澄清,再调节温度测定相对密度。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因挥发而引起的乙醇损耗。蒸馏时,如发生泡沫,可在供试品中酌加硫酸,磷酸或鞣酸,使成强酸性,或加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加少量石蜡或硅油后再蒸馏。可加入多孔不溶性物质,如碳化硅
<611>乙醇量测定法

第一法  蒸馏法

第一法系用蒸馏法测定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本法用于测定大多数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蒸馏瓶大小一般为蒸馏溶液的2-4倍体积,蒸馏速度至馏出液澄清为止。馏出液如显浑浊,可加滑石粉或碳酸钙振摇,滤过,使溶液澄清,再调节温度测定相对密度。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因挥发而引起的乙醇损耗。蒸馏时,如发生泡沫,可在供试品中酌加硫酸,磷酸或鞣酸,使成强酸性,或加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加少量石蜡或硅油后再蒸馏。可加入多孔不溶性物质,如碳化硅或玻璃珠等,防止暴沸。

根据制剂中含乙醇量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含乙醇量低于30%者――取供试品,精密量取25ml,置100~200ml蒸馏瓶中,加入同温度下等体积的水,缓缓蒸馏。馏出液导入25ml量瓶中,待馏出液约达23ml时,停止蒸馏。将馏出液温度调节至25℃,加25℃的水至刻度,摇匀,在25℃时按相对密度<841>项下的方法测定相对密度。在附录乙醇相对密度表内查出乙醇的含量(%)(ml/ml),即为供试品中的乙醇含量(%)(ml/ml)。

含乙醇量高于30%者――取供试品,精密量取25ml,置150~300ml蒸馏瓶中,加入同温度下50ml的水,缓缓蒸馏。馏出液导入50ml量瓶中,待馏出液约达48ml时,停止蒸馏。将馏出液温度调节至25℃,加25℃的水至刻度,摇匀,在25℃时照上法测定相对密度。将查得所含乙醇的含量(%)(ml/ml)与2相乘,即得。

特殊处理:

挥发性酸和游离氨:如供试品中含有游离氨,可酌加稀硫酸,使成微酸性;如含有挥发性酸,可酌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成微碱性。

甘油:如供试品含有甘油,可加入一定量的水,使蒸馏后,蒸馏瓶中溶液所含水分不得低于50%。

碘:如供试品中含有游离碘,可加入足够量的锌粉处理,或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 (1→10)作为脱色剂处理,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作为指示剂,再依法蒸馏。

其它挥发性物质:如测定含有挥发性物质如挥发油、三氯甲烷、乙醚、樟脑等的醑剂、酏剂、酊剂等制剂中的乙醇量。根据制剂中含乙醇量的不同,也可分为两种情况。

含乙醇量低于50%者:取供试品,精密量取25ml,置分液漏斗中,加等体积的水,并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再加入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约25ml,使妨碍测定的挥发性物质溶入已烷层中,待两液分离,分取下层水液,置150~200ml蒸馏瓶中,已烷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次,每次用10ml,洗液并入蒸馏瓶中,照上述蒸馏法并测定。

含乙醇量高于50%者:取供试品,用水精密稀释,使供试品溶液中乙醇量约为25 %。然后按含乙醇量低于50%者项下“并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操作。

    供试品如为火棉胶剂或弹性火棉胶剂,可用水代替饱和氯化钠溶液。

  如因少量挥发油使得馏出液显浑浊,蒸馏前未加已烷溶剂提取,可在馏出液中加五分之一体积的已烷振摇,或经一层滑石粉滤过,使溶液澄清,再测定相对密度。

第二法(气相色谱法)

对于各论中规定用第二法气相色谱法色谱分析法< 621>测定的,按第二法a测定乙醇量。

USP对照品—USP乙醇量测定用乙腈对照品,USP乙醇量测定用乙醇对照品。.

第二法a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玻璃材质的填充柱,规格为4-mm × 1.8-m,内装100- to 120-目填料。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为氮气或氦气。使用前以低流速载气,235℃烘烤色谱柱过夜,使基线稳定。柱温为120℃,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10℃。调整载气流速和柱温,使乙腈(内标)峰在5-10 min内出峰。

溶液制备:

供试品储备液:用水精密稀释样品,使溶液中乙醇量约为2 % (v/v) 。

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储备液5mL,置50ml量瓶中,精密加入USP乙醇量测定用乙腈对照品(亦可选用合适纯度的2%乙腈溶液作为内标溶液)5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标准溶液:精密吸取USP乙醇量测定用乙醇对照品 5ml,置50ml量瓶中,精密加入USP乙醇量测定用乙腈对照品(亦可选用合适纯度的2%乙腈溶液作为内标溶液)5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测定法:取上述二种溶液5 µL,注入气相色谱仪,分别连续进样2次,测定峰面积或峰高,计算乙醇峰与内标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样品中乙醇量(%)(v/v)按下面公式计算:

CD(RU/RS)

式中        C为标准溶液的浓度

            D为稀se倍数

            RU,RS分别为供试品溶液和标准溶液中乙醇峰与内标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

系统适用性试验

乙醇和内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乙醇峰拖尾因子应不得大于2.0,标准溶液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或峰高,计算乙醇峰与内标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所得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第二法b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毛细管柱,规格为0.53-mm × 30-m,固定液为G43,膜厚3.0-µm。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载气为氦气,线速度为34.0 cm/s。采用程序升温,保持50℃5分钟,以每分钟10℃程序升温至200℃,保持4分钟。分流进样,分流比为5:1,进样口温度210℃,检测器温度为280℃。

溶液制备:

供试品储备液:用水精密稀释样品,使溶液中乙醇量约为2 % (v/v) 。

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储备液5mL,置25ml量瓶中,精密加入USP乙醇量测定用乙腈对照品(亦可选用合适纯度的2%乙腈溶液作为内标溶液)5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标准溶液:精密吸取USP乙醇量测定用乙醇对照品 5mL,置25ml量瓶中,精密加入USP乙醇量测定用乙腈对照品(亦可选用合适纯度的2%乙腈溶液作为内标溶液)5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测定法:取上述二种溶液0.2-0.5 µL,注入气相色谱仪,分别连续进样2次,测定峰面积或峰高,计算乙醇峰与内标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样品中乙醇量(%)(v/v)按下面公式计算:

CD(RU/RS)

式中        C为标准溶液的浓度

            D为稀释倍数

            RU,RS分别为供试品溶液和标准溶液中乙醇峰与内标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

系统适用性试验:乙醇和内标两峰的分离度应大于4,乙醇峰拖尾因子应不得大于2.0,标准溶液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或峰高,计算乙醇峰与内标峰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所得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4.0%。

USP33–NF28 Page 252

Pharmacopeial Forum: Volume No. 32(3) Page 830 

文档

USP-611乙醇量测定法

乙醇量测定法第一法蒸馏法第一法系用蒸馏法测定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本法用于测定大多数流浸膏剂和酊剂制剂中乙醇的含量。蒸馏瓶大小一般为蒸馏溶液的2-4倍体积,蒸馏速度至馏出液澄清为止。馏出液如显浑浊,可加滑石粉或碳酸钙振摇,滤过,使溶液澄清,再调节温度测定相对密度。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因挥发而引起的乙醇损耗。蒸馏时,如发生泡沫,可在供试品中酌加硫酸,磷酸或鞣酸,使成强酸性,或加稍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加少量石蜡或硅油后再蒸馏。可加入多孔不溶性物质,如碳化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