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
1、音符的高低、形体的大小、色彩的浓淡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构成了一种有节奏的美好旋律,或单纯、悠扬,或活泼、欢快,表现了人们丰富的感情变化。
2、形的大小渐次变化使青铜器能敲击出不同的音阶,从而产生优美的曲调。
3、颜色的渐变是因为在颜料中有序地加入了不同比例的其他颜料。
4、色彩与形状的渐变使画面产生起伏感、韵律感。
5、利用渐变原理可以设计制作出富有动感和韵律感的艺术形象。
6、除了颜色和形状的渐变外,还有如下渐变形式:方向渐变,大小渐变,位置渐变。
7、渐变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
8、远大近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9、俄罗斯套娃是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
10、我国的古建筑多用石、 砖 、木 等材质建造、一般以柱、梁、枋、檩、斗拱和重檐合理结构,体现出形式之美。
11、古建筑指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 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较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有:北京的故宫,拉萨的布达拉宫,陕西西安的钟楼,山东曲阜的孔子庙,山西应县的木塔,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南长沙的爱晚亭等。
12、常见的三种拍摄角度:平拍、仰拍、俯拍。平拍是指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俯拍是高于被摄者向下拍摄。仰拍是低于被拍对象向上拍摄。
13、手抄报中,期号、编者、编制时间是手抄报必须拥有的内容,报头是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
14、建筑与家具制造中常用一种节点连接工艺,叫“榫卯结构”,是中国人又一项伟大的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结构就是榫卯结构的典范。用榫卯结构 原理可以制作插接作品。
15、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代表画家有西班牙的毕加索(作品:油画《奥塔水库》)和西班牙的格力斯(作品:油画《向毕加索致敬》)等。
16、文房四宝是指笔(毛笔)、墨、纸(宣纸)、砚(砚台)。中国画的颜料分为矿物性颜料和植物性颜料。矿物性颜料有石青、石绿、朱砂、石黄等,植物性颜料有花青、藤黄等。
17、制作布艺小品一般利用捆扎 、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虎的形象在民间布艺中的应用有很多,如虎头帽、虎头鞋、虎枕等。
18、由于纺织品的软体特性,用它制作出的立体艺术形象,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一般被称为软雕塑。
19、陶艺徒手基本成型的方法:1、团块成块,2、泥盘条盘筑成型,3、泥片辅以点、线、面成型,4、泥盘拼接成型,5、内外挖雕成型, 6、骨架支撑辅助成型,7、轱辘拉胚成型。
20、陶艺制作中有多种装饰方法:刮划法,粘贴法,压印法,彩绘法,刻坯法,绞泥法,施釉法,综合法。
21、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器物造型圆润、饱满、唐三彩的种类丰富多彩,有生活用具、动物、人物等,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22、“三远法”是指中国山水画传统的透视法,通常指高远法(仰视;挺拔伟岸)、深远法(俯视;曲折幽深)、平远法(平视;悠远渺茫)。
23、皮影戏又叫影子戏,传统皮影是用兽皮或纸板制作成的透明道具。经过制皮、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染有红、黄、青、绿、黒五种纯色的人物剪影。皮影一般采用阳刻和阴刻的方法实现人物造型。绘画染色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画、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因其融音乐、美术、戏剧与民间故事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也因其道具小,表演场地不受,人们还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一看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指的是皮影戏。
24、青花瓷又叫白地青花瓷,因用钴矿描绘纹饰,经高温烧成后成蓝色而得名。青花瓷各部位的名称常用拟人手法,借用人体名称加以命名。青花瓷器型多种多样,纹饰多为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书画等。
25、在美术课上一般把人体分为头部、 胸部、髋部 和四肢。
26、制作飞机模型的材料多种多样。制作方法有切削、插接、雕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