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更好地选拔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具有创新潜质的人员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教育学部自2013年起试行“申请-审核”选拔博士生制度。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招生专业及导师
招生专业及导师见附件。
教育学部2013年博士生招生名额为57人,由于招生名额少于导师人数,最后录取名单由教育学部招生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或符合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见学校的招生简章),或已获博士学位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即1968年9月1日以后出生)。
5.攻读博士期间必须能够全脱产学习。
三、报名办法
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与程序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招生简章》。
申请者须于2013年2月25日前(以邮戳为准)向教育学部研究生教学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无须提供下列3、6)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须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须本人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
3.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毕业证、学位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历人员提供学士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
4.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如英语六级、托福、雅思等);
5.硕士学习成绩单原件,并加盖学校教务处或院系公章,密封后在该信封的封口处加盖公章;
6.往届生需提供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可提交论文摘要;
7.研究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
8.与申请攻读学位学科有关的两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的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请专家填写),推荐信须由推荐专家密封并在封口处签字;
9.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
四、初审
教育学部各院系组成初审委员会,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潜能、学术伦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各专业按不低于1:3(即录取名额:复试人数)的比例确定复试名单。
五、考核
1.考核安排在2013年3月下旬。
2.考核小组由相关学科领域至少5位博导组成。
3.考核主要采取面试形式。考核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科研素质(含科研潜力、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外语口语等方面。考核小组各位专家打分,取平均值为考生考核成绩。
六、录取办法
以考核成绩为主,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情况,由考核小组提出建议录取名单,经教育学部招生领导小组集体审核后,报送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批。
七、招生管理
教育学部成立由为组长的招生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部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确保招生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在招生过程中坚持宁缺毋滥、择优录取。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242教育学部教学办
邮编:100875
联系人:赵聪环
联系电话:58802069
教育学部2013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 ||||
单位代码:10027 地址:英东楼242 邮政编码:100875 联系部门:教育学部 电话:58802069 联系人:赵聪环 | ||||
码、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导师 | 依托科研项目名称 | |
040101教育学原理 | 01 | 教育基本理论 | 石中英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家教育路径、方法创新研究 |
檀传宝 | 国民身份认同教育教材开发研究;北京市德育专家资源库建设 | |||
02 | 教育哲学 | 石中英 | 同上 | |
肖贵祥 | 新时期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
03 | 德育原理 | 檀传宝 | 同上 | |
04 | 教育社会学 | 郑新蓉 | 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少数民族儿童教育与发展 | |
康永久 | 文化视野中的学校、教师与学生: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机制再审视 | |||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 01 | 教学论 | 王本陆 | 教学伦理学研究 |
郭 华 | 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平台 | |||
02 | 数学教育 | 綦春霞 |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澳门初中数学学力要求研制 | |
040103教育史 | 01 | 美国教育史 | 张斌贤 | 美国高等教育史 |
02 | 西方现代教育史 | 郭法奇 | 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的问题与范式 | |
03 | 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 | 孙邦华 | 中西文化冲突下的辅仁大学研究;晏阳初研究 | |
04 | 中国传统启蒙教育 | 徐 勇 | 中国古代儿童教育原则和方法研究 | |
05 | 中国教育史 | 于述胜 | 制度变迁与知识生产;新中国大学教育口述史 | |
040104比较教育学 | 01 | 高等教育比较 | 王英杰 | 当代教育思潮评析 |
马健生 |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形成过程的比较研究 | |||
02 | 教育与管理比较 | 刘宝存 |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研究 | |
王璐 | 以公平性标准和差异性标准促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比较研究 | |||
03 | 跨文化教育比较 | 高益民 | 五一小学文化建设 | |
04 | 教育与教育制度比较 | 肖 甦 | 教育形成、实施和评价机制的比较研究;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及其支持研究 | |
040105学前教育学 | 01 | 学前教育研究 | 庞丽娟 | 社会经济变迁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研究(1978-2008) |
02 | 学前教育比较研究 | 霍力岩 | 学前教育的职责研究 | |
03 |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 刘 焱 | 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保障条件研究 | |
04 | 艺术教育与创造力 | 王懿颖 | 农村学校美育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Art in Action:Training and Online Support for Rural Teachers 从田野到艺术宫殿——农村艺术教师在职培训创新 | |
040106高等教育学 | 01 | 高等教育管理 | 李 奇 | 高等教育治理;211三期英文著作 |
周海涛 |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究 | |||
钟秉林 |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 |||
周作宇 | 我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 |||
02 | 高等教育比较 | 洪成文 | 首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报告 | |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 01 |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 赵志群 | 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现代职业教育教育制度创新的案例研究 |
02 | 职业教育管理与 | 和 震 | 职业教育的全球治理与中国选择研究;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提高的综合方案与实践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合问题研究 | |
040109特殊教育学 | 01 | 特殊儿童生理、心理研究 | 王 雁 | 艾滋病教育 |
02 | 特殊教育基本理论 | 肖 非 | 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研制;发展迟缓儿童早期疗育 | |
03 | 融合教育 | 邓猛 | 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配套资金 | |
040110教育技术学 | 01 |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 李 芒 | “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国际系列讲座启动工作 |
刘美凤 | 中美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以北京市中小学为例 | |||
02 | 计算机教育应用 | 杨开城 | 互动型汽车驾驶模拟器案例教学设计 | |
余胜泉 | 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研究 | |||
03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崔光佐 | 课堂教育产生学习结果的认知模型与仿真研究 | |
黄荣怀 | 网上教育统考网上考试系统与题库建设 | |||
04 |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 | 黄荣怀 | 同上 | |
040122远程教育学 | 01 | 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 | 陈 丽 | 城市终身教育指数与学习型城市多样化模式研究 |
02 | 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 | 武法提 | 基于远程学习者模型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 |
040121教师教育 | 01 | 教师教育研究 | 朱旭东 |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库 |
02 | 比较教师教育研究 | |||
03 | 教师教育 | 朱小蔓 |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对策研究;主编《思想品德》教材 | |
04 | 品德教育 | |||
040125 教育学与教育法学 | 01 | 教育法学 | 余雅风 | 公共教育改革中的高校问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市在家教育的立法规范研究;高中选修课与高中学校评价研究 |
02 | 教育分析 | 刘复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研究 | |
03 | 教育法学 | 尹力 | 我国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的理论与实践 | |
04 | 农村教育 | 袁桂林 |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 | |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 01 | 学校文化与校长领导力 | 张东娇 | 教学管理文化四维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研究 |
02 | 教育与行政 | 苏君阳 | 和谐社会教育公平制度建构研究;大学组织的性质及其功能研究 | |
03 | 学校管理改进 | 毛亚庆 | 爱生学校标准研究;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处境不利儿童教育状况与改进研究——基于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视角 | |
04 | 教育与管理 | 褚宏启 |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实验 | |
05 | 教育管理基本理论 | 程凤春 | 北京市中小学生地震避险知识与能力调查研究;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农村教育布局调整问题研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究 | |
06 | 教育战略与规划 | 楚江亭 | 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职业生涯导向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 |
07 | 学校管理 | 楚江亭 | 同上 | |
08 | 人力资源管理 | 赵德成 | 塔里木油田职工子女教育;中小学教学领导力诊断与提升 | |
蔡永红 | 爱生学校标准的开发 | |||
09 | 教育评价 | 蔡永红 | 同上 | |
10 | 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 | 朱志勇 | 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当前农村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
11 | 教育经济学 | 杜育红 | 教育在国家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 |
胡咏梅 | 效率和生产率分析方法新进展及其在高等教育生产中的应用 | |||
12 | 教育分析 | 曾晓东 | 2009年度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 |
13 | 教育测量与评价 | 韦小满 | 北京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 | |
备注:教育学部2013年博士招生名额为57,由于招生名额少于导师数,最后录取名单由教育学部招生委员会讨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