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A“是现在的学校好呢?还是原来的学校好?〞老师问一位新转校来的学生。
B《红色歌曲,唱响广安》活动,表达了广安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C“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D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来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2、下死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标准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最美司机〞昊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
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A.周作人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女人、儿童的态度〞。
B.徐悲鸿熟练地运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为传神的瞬间,把猫的娇敏、牛的敦厚、鹰的雄健描绘得淋漓尽致。
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那么根本上是娱乐。
4、下面这段话,填入括号中的标点符号正确
, : 。 “ 〞, , ; 。 《 》
C、 。 : , , 。 。 : 。 《 》
5、以下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成心装作没听见?
C.《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依次填入下文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人,最珍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而进行的斗争□
A. ,?:“……。〞 B.。?“——。〞
C. 。!,——。 D. ,!,……。
7、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决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8、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标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我们吟诵着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去呢?
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9、以下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10、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A.“〞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B.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二、综合题
12、组织社会调查之后,校团委举行“我看环保〞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李华同学演讲稿的局部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刚刚,我已列举出种种破坏环境的现象和事实,大家从中可以看到破坏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 我认为,首先人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其次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方法,第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奉献力量。
〔1〕画线句中,有两处逗号应改为 号。
13、画线句中一处标点运用有误,请修改。
尤其是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表示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我们不知道这会不会为德班气候会议蒙上了阴影?
14.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第②句中的关联词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一组关联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一yá,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俊□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曲折 yá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在文段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答案:专题五
一、1、D解析:A项中“是现在的学校好呢?〞后面的问号应为逗号;B项中“红色歌曲,唱响广安〞可用引号,不用书名号。C项中“他说〞后面用逗号。
2、A解析:B引号内的句号应该移到引号外;C"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注释"葫芦",应该紧跟在"葫芦"后;D选择问,前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
3、A解析:B项“透视〞后不用标点符号。C项句末用句号。D项“制造深度话题〞“参与度较高〞后加分号。
4、A解析:此题以客观形式考查多种标点符号的实际运用,答复时要注意结合语句的意义、语言的环境、标点符号的作用等综合分析、判断。
5.D6.B7、A8、D9、B10、D11、C
二、12、分号 或“句号〞。
13、将“?〞改为“。〞
14.〔1〕不是……而是 〔2〕保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参与
〔3〕正义应融入道德之中,也应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
15、〔1〕qū 崖 〔2〕泄——泻 俊——峻 〔3〕句号第二专题
〔一〕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义:〔〕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通〔 〕,义:〔〕
3、便要还家 〔〕通〔〕,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义:〔〕 〔〕通〔〕,义:〔〕
5、才美不外见 〔〕通〔〕,义:〔〕
6、其真无马邪 〔〕通〔〕,义:〔〕
7、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义:〔〕
8、.荡胸生曾云 〔〕通〔〕,义:〔〕
9、卜者知其指意 〔〕通〔〕,义:〔〕
10、矜、寡、孤、独、废疾者 〔〕通〔〕,义:〔〕
〔二〕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2、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抢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B. 走马观花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
D. 举世无双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以下句中的加点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为哪一项〔 〕
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B.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地方七百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4、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亡入胡。〔《塞翁失马》〕
B.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5、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感谢:因对方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秋也。〔秋:季节。〕
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十分憎恨。〕
卑劣。〔卑劣:身份卑微,出身鄙野。〕
6、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参与。〕
C.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豆:一种粮食作物。〕
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是:这。〕
7、以下句中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桔祥。〕
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景:日光。〕
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作文:文章。〕
等不可得。〔《马说》〕〔等:等同。〕
8、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9、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D.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10、指出以下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 〕
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 〕
③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
⑤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 安
③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
2、毕
①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毕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3、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4、诚
①帝感其诚 诚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诚
③此诚危急存亡制秋也 诚
5、池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池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
6、曾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
7、从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从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从
8道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
②缺乏为外人道也 道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
④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⑤以谘诹善道,查纳雅言 道
9、达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达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达
10、当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
②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当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当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当
〔四〕词类活用
指出以下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佣者笑而应曰:“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4)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5)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6〕狼不敢前 《狼》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7〕渔人甚异之。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8〕稍稍宾客其父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9、父利其然也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五〕 文言句式
1、说说以下各句是不是判断句。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珠可历历数也。
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④是进亦忧,退亦忧。
2.判断以下各句的句式。
⑤何陋之有
3.填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区分以下句子各属于哪种句式。
a.判断句 b.省略句 c.倒装句 d.小被动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4)子何恃而往(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6、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试补出以下括号中省略的局部。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矣。〔 〕令〔 〕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8.翻译以下句子并指出其结构形式。
(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以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2.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下句子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表达了发动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对抗秦王朝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表达出他作为一个农民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的发动打好了根底。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七〕文言文阅读
东方朔救乳母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办。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 以下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但屡顾帝〔回头看〕 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 已乎〔停止〕
C. 至假设春和景明〔日光〕 委而去〔丢下,舍弃〕
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反〔通“返〞〕
2. 以下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于帝
B. 旁人言之 之有
C. 我当设奇以激之 以观
D. 乃凄然愍之 乃不知有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4. 内容把握。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策“奇〞在何处?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复1~5题。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
2.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土。〞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而去〔《小石潭记》〕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答案:专题十二
〔一〕1.奇通“又〞,意思还有一些
2、已通以,以后
3、要通“邀〞,邀请。
4、材通才,才能
5、见通现,显露
6、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7、支:通“肢〞 四肢的意思。
8、曾通“层〞,层层叠叠。
9、指:通“旨〞,意图
〔二〕1、D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因此答案为D。
2、D。解析:A项抢,古义:碰、触。B项走,古义:跑。C项诛,古义:责讨。D项意义不同,前者是“推举〞,后者是“全〞。
3、A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是一个词。B项古今义不同,是两个词,解释为“虽然这样〞。C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中间夹杂〞。D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此地方圆〞。
4、D解析:A项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B项河,古义专门指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C项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D项是,古今义相同,都是判断词。
5、D解析:A项感谢,内心的感动,激发。侧重于内心。B项秋:古义是时、时候。C项痛恨:惋惜、遗憾。
6、C解析:豆的古义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A、B、D三项都对。
7、C解析:作文,此指写文章,是两个词。A、B、D三项都对。
8、D解析:“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9、C解析:A项古今义不同,古义指一直连接到;今义指不经过中间事物。B项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开业。C项古今义相同,都解释为“认为〞。D项古今义不同,古义:到了,是两个词,“至〞是动词,“于〞是介词;今义常用来表示另提一事。
10、①顾:古义是拜访;今义为照顾、回忆。②居:古义作“经过〞讲;今义一般作“居住〞讲。③但: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④狱:此指案件;今义是监狱。⑤微:无、没有;今义为微小、细微。
〔三〕1、①怎么②养③安稳
2、①全,都②完、尽
3、①靠近②等到
4、①诚心②果真③实在
5、①护城河②水池
6、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②通增,增加
7、①跟从②服从
8、①道义②说③道路④方法⑤道理
9、①到达②威望
10、①对着②正当③应当④要,将要,快要
〔四〕(1)笑:动词活用做状语,解释为“笑着〞。
(2)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发扬光大〞。
(3)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生气发怒〞。
(4)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擅长〞。
(5)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是粪土〞。
〔6〕前:上前 名词用作动词。
〔7〕异:对此感到惊讶 意动用法。
〔8〕宾客:以其父为宾客 意动用法。
9、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意动用法。
〔10〕箕畚:用箕畚 名词作状语。
〔五〕1、答案与解析:第1句可翻译为: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里“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第2句可翻译为: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出。这两句虽然有“者〞、“也〞等标记,但都不是判断句。第3句可翻译为: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第4句可翻译为: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在古汉语中,特别是先秦时代很少用“是〞字表示判断,在句中用了“是〞字,大多数是把它作为代词使用的。第4句的“是〞在这里就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如果稍不注意,解释成判断词的“是〞,好似句子也通顺,那就错了。所以,这两句也不是判断句。
2、答案与解析:第1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这句话有作为判断句的语言标志“……者……也〞,所以是判断句。第2句“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表被动的词“为〞,所以是被动句。有了语言标志是理解文言句子属于哪种句式的重要依据,但还要根据文意去推断。比方第3句“夫战,勇气也〞。我们说这是个判断句,是因为它用“也〞表判断语气。而第4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那么不是表判断,而是陈述作者的一种感情体验。这需要在阅读中加以品味、比拟,语意顺畅了才算恰当。再如第5句“何陋之有〞这个句子,应按照“有何陋〞这样的语序去理解文意,全句才贯穿,所以,我们说它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3、答案:l.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
4、答案:〔1〕d 〔2〕b 〔3〕a 〔4〕c
5、C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结合日常学习积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此题考查点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明确了这一点,解答起来就较为容易了。首先从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上进行识别,A、B两项均为“……者,……也〞式,D项为“……,……也〞式,这三项均符合判断句的形式要求;而C项无任何判断句的标志。再从句意来识别,A、B、D三项均为“……是……〞,可以判定为判断句,而C项只是一般的陈述。综合分析,句式不同的一项应是“C项〞。
6、A解析:此题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只是考查得更全面一些。首先判定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形式,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然后分析各选项,A项“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B项为判断句,有判断句的典型标志“……者……也〞;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应为“〔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项也为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综合分析,与例句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项〞。
7.余 余 其 岁 或 其 其 余 或 其
8.⑴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判断句〕
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倒装句〕
⑶〔老虎〕渐渐接近〔驴〕,过一步戏弄〔驴〕,摇晃依偎,冲击顶撞。〔省略句〕
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倒装句〕
2.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
〔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4.可以从如下方面答复: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煽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方案等。
〔七〕1.B 2. C
3.〔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
4.〔1〕犯事 告急 〔2〕例如: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奉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
2.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3. B
4.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意思对即可〕
5.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得总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