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盾构下穿旱河专项施工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9:05
文档

盾构下穿旱河专项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07标角门东站~角门西站区间盾构下穿旱河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编制原则及依据1.1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2、根据建构筑物及管线位置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埋深以及施工条件等,选择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施工安全,减少盾构施工影响和地层的扰动;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工法,以确保施工工序和工程质量。3、考虑加固防护和盾构施工间的交叉影响,保证盾构施工正常进行。4、合理部署,突出重点,组织多工作面平行作业,以确保工期。1.2编制依据1、
推荐度:
导读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07标角门东站~角门西站区间盾构下穿旱河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编制原则及依据1.1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2、根据建构筑物及管线位置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埋深以及施工条件等,选择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施工安全,减少盾构施工影响和地层的扰动;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工法,以确保施工工序和工程质量。3、考虑加固防护和盾构施工间的交叉影响,保证盾构施工正常进行。4、合理部署,突出重点,组织多工作面平行作业,以确保工期。1.2编制依据1、
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07标角门东站~角门西站区间

盾构下穿旱河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编制原则及依据

1.1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

2、根据建构筑物及管线位置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埋深以及施工条件等,选择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施工安全,减少盾构施工影响和地层的扰动;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工法,以确保施工工序和工程质量。

3、考虑加固防护和盾构施工间的交叉影响,保证盾构施工正常进行。

4、合理部署,突出重点,组织多工作面平行作业,以确保工期。

1.2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2、《地下工程设计规范》                 GB50157-92

3、《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92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10、根据现场实际考察情况,本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水平、资源情况及其他有关规定

二、工程概况

1.位置描述及旱河现状

角门东站-角门西站区间起讫里程为:

右K34+653.369~K35+668.147,全长1014.778m;

左K34+653.369~K35+668.147,全长1013.663m,短链1.115m。

隧道右线在K35+09处开始下穿旱河,至K35+180处,左线完成穿越。途中下穿段共计84m。旱河现状河底宽约3m,上部宽8m,深2.5m-3m,现有水位约0.3m,河道两侧及河底为混凝土方砖铺设;河南侧为角门路,北侧无建构筑物,为废置场地。

2.地质水文条件

下穿段地质条情况及特点:

A人工堆积层:

①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含以粉土、砖渣、灰渣,35.15-38.69,不连续;

①1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素填土,黄褐色,松散,稍湿,以砂质粉土、粘质粉土为主,含少量砖渣、灰渣,35.15-38.69,不连续;

B新近沉积层:

②砂质粉土、粘质粉土,褐黄色,稍密-中密,稍湿-湿,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夹少量卵石、圆砾,31.35-33.87,不连续:

②1粉细砂,褐黄色,稍密-中密,湿,中低压缩性,含云母,局部夹薄层粉土及少量卵石、圆砾,31.35-33.87,不连续:

③卵石、圆砾,杂色,中密,湿,低压缩性,亚圆形为主,一般粒径2-5cm,最大粒径约14cm,细沙充填约30%-40%,局部夹薄层粉土,23.57-28.49,连续分布:

③1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灰色,中密,湿,高压缩性,含少量氧化铁,局部夹粉土、细砂,23.5,7-28.49,透镜体分布:

③2细中砂,褐黄色,中密,湿,中低压缩性,含氧化铁,局部夹粘性土薄层及少量卵石、圆砾,23.5,7-28.49,透镜体分布:

C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

④卵石,杂色,密实,湿-饱和,低压缩性,亚圆形,级配连续,磨圆度中等,一般粒径2-6cm,最大粒径约16cm,细中砂充填约30%-40%,局部含圆砾,10.69-14.84,连续分布:

④1粘质粉土、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中密,湿-饱和,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砂薄层,10.69-14.84,不连续:

④2细中砂,褐黄色,密实,湿,低压缩性,含云母及少量卵石,10.69-14.84,透镜体分布:

⑤卵石,杂色,密实,湿-饱和,低压缩性,亚圆形,级配连续,磨圆度中等,一般粒径2-7cm,最大粒径约16cm,细中砂充填约25%-35%,未钻穿,连续分布:

⑤1粘质粉土、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中密,湿-饱和,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土质不均,局部夹粘土,未钻穿,不连续:

⑤2细中砂,褐黄色,密实,湿-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及个别砾石,未钻穿,不连续:

⑥卵石,杂色,密实, 饱和,低压缩性,亚圆形,级配连续,磨圆度中等,一般粒径2-6cm,最大粒径约10cm,细中砂充填约30%-35%,未钻穿,未全揭露:

⑥2细中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及少量圆砾,

下穿段水文条件:

下穿段地下水主要为第二层地下水和第三层地下水。第二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③层卵石、圆砾及③2细中砂层中,静止水位埋深约13.6-15.2m,静止水位标高约24.57-25.67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局部分布,以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径流和“天窗”渗漏补给为主,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方式排泄,年升降幅度受季节变化影较明显:第三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④层卵石层中,静止水位埋深约22.3-24.9m,静止水位标高约15.62-17.48m,地下水类型为滞水,该层水以大气降水入滲、地下水侧向径流和“天窗”渗漏补给为主,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方式排泄。

三、盾构下穿旱河保护方案

盾构下穿旱河段为二级风险源,为保证安全顺利施工,拟对下穿段旱河采取隧道内、外联合保护及加强监控量测措施。

3.1隧道内防护措施

   隧道内防护措施主要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盾构机掘进管理

在到达旱河掘进前50米,认真对刀盘、注浆系统、密封系统、推进千斤顶及监控系统等设备检查,确保穿越过程中设备无故障,进行连续施工,不得中间停止掘进。严格控制盾构机掘进参数和出土量,实现匀速、快速掘进,以减少对土层的扰动,加强盾构机及后配套设施的管理、维护,避免施工中断而造成盾构机的停留。根据本标段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前100环施工经验,保证匀速、快速掘进同时,地面沉降量≤3mm/d,累计沉降量12mm,符合相关规范,故掘进过程中主要参数拟为:

编号名称数值
1土压力≤0.1MPa

2刀盘扭矩≤300tm

3推力≤1500t

4刀盘转速1~1.5r/min
5推进速度20~30mm/min
6出土量≤40m3

(2)超前注浆

 超前注浆是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通过盾构机超前注浆系统对欲开挖土体进行提前加固,改善土体性质,增强开挖面稳定性,能有效地减少盾构掘进对周边地层的扰动,减少沉降量。盾构机自带16个外插角为9°的斜孔和20个径向孔作为超前注浆孔。

超前注浆采用磷酸+水玻璃配置的改性水玻璃浆液,磷酸、水玻璃比为1: 5,(视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3)同步注浆

同步注浆与盾构掘进同时进行,通过同步注浆系统及盾尾的注浆管,在盾构向前推进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时进行,浆液在盾尾空隙形成的瞬间及时起到填充作用,使周围岩体获得及时支撑,可以有效防止岩体的坍塌,控制地表的沉降。

盾构推进时,盾尾空隙在围岩塌落前及时的进行压浆,填充空隙,稳定地层,不但可以防止地面沉降,而且有利于隧道衬砌的防水,选择合适的浆液(初始黏度低,微膨胀,后期强度高)、注浆参数、注浆工艺,在管片外围形成稳定的固结层,将管片包围起来,形成一个保护圈,防止地下水侵入隧道中。壁后注浆的目的如下:

1、使管片与周围岩体的环形空隙尽早建立注浆体的支撑体系,防止洞室岩壁塌陷与地下水流失造成的曾损失,控制地面沉降值。

2、尽快获得注浆体的固结强度确保管片衬砌的早期稳定性。防止长距离的管片衬砌背后处于无支承力的浆液环境内,使管片发生移位变形。

3、作为隧道衬砌结构加强层,具有耐久性和一定强度。重填密实的注浆体将地下水与管片隔离,避免或大大减少地下水直接与管片的接触,从而作为管片的保护层,避免或减缓了地下水对管片的侵蚀,提高管片衬砌的耐久性。

4、同步注浆浆液配比

现场搅拌桶的容积是3.2m³,实际使用容积为3.0m³,按照每环用量换算,本区间同步注浆浆液配比(质量比)如下:

水泥:粉煤灰:膨润土(钙基):砂:水=300kg:870kg:180kg:2880kg:1560kg

具体实施

配料时,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各材料的实际使用量:

1、水泥:现场使用袋装水泥(标号42.5),每袋水泥重量为50kg;

2、粉煤灰:现场使用袋装粉煤灰,每袋粉煤灰重量为50kg;

3、膨润土:现场使用袋装膨润土,每袋膨润土重量为50kg;

4、砂:按照小推车的容积计算,用小推车装砂的时候,应将砂填满小推车,砂堆堆积高度为15cm,砂堆外围应用铁锹拍实。每斗砂的重量为150kg。

5、水:放水时,应按照水位来判断添加的水量是否足够。水位标志标识于砂浆罐内壁上。

水泥(kg)

粉煤灰(kg)

膨润土(钙基)(kg)

(kg)

(L)

2.525072515024001300
330087018028801560
3.5350101521033601820
6、注浆量及压力:根据工程地质性质,注浆压力控制为0.4~0.5Mpa,注浆量为4.75m3~6m3,浆液初凝时间为10h,3d强度为2Mpa,28d抗压强度为6Mpa。

(4)二次注浆

注浆目的:掘进过程中,对同步注浆压力、注浆量不足的环块,及时进行二次注浆,通过管片对隧道进行注浆填充。保证管片与围岩间隙充分填充,减少地面沉降,有效地保护沿线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

具体实施:1、二次注浆主要采用水泥浆,特殊情况下,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管片对隧道间隙进行注浆填充。

              2、水泥浆配比:水泥:水=1:1.

              3、双液浆配比:水泥:水玻璃=1:0.5

4、注浆液力、注浆量:压力控制为0.4~0.5Mpa。

(5)径向注浆

 径向注浆是通过管片注浆孔,对盾体周围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在盾构掘进完成,同步及二次注浆完成后,对下穿段进行径向注浆,此处通过B块、C块管片对隧道中上部进行注浆加固,配合地面加固,多层次减小旱河及周边地面沉降幅度和速率,保证施工安全。见下图:

    径向注浆孔由B、C块管片注浆孔沿隧道直径方向,引至5m处,全孔深压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灰比为1:1,水泥:水玻璃=1:0.5(视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注浆压力控制在0.5~1Mpa。

3.2地面防护

在严格控制盾构施工过程的同时,拟对旱河进行地面深孔注浆加固防护,注浆方式为后退式注浆,浆液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自K35+086开始至K35+186处在距离河道两侧2m处设双排注浆孔,孔间距2m,排间距1.5m,前后排呈梅花布置,引孔至隧道底部1m,引孔深25.7m,角度24度,南北孔交叉距离4m;注浆至隧道顶5m处,注浆深度13.5m如下

旱河照片

地质剖面图

                        加固范围平面图

                     注浆孔分布平面示意图

此处共计注浆孔共计218个。

注浆剖面图

施工工艺

(1)后退式注浆工艺

钻孔:钻机就位前,要将现场垫实整平,桩位偏差应控制在20mm,确保钻孔孔底偏差小于5‰。采用钻机进行钻孔,成孔直径Φ100。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后下保护套管,自下而上注入固管止浆料(双液浆)至孔口溢出为止。

配浆、注浆

a) 配浆:深孔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水灰比为1:1,水玻璃浆液配比为1:1(体积比),水泥浆:水玻璃浆液=3:1。具体配比根据注浆时的具体地质状况调节。

b) 注浆:钻深至指定深度后进行注浆。注浆前应进行注浆试验,确定最佳的注浆压力、扩散半径、单孔注浆量及合适的浆液配合比。按注浆要求安设注浆设备,注浆管路和制作注浆泵站。关闭孔口阀门,开启注浆泵,进行管路压水试验,如有泄漏及时检修,试验压力等于注浆终压。然后将注浆泵吸管放入浆液中(吸头有D80滤网包紧),进行正式注浆。注浆时,采取低压力中流量注入,注浆过程中压力逐步上升,流量逐渐减少,当压力升至注浆终压时,继续压注5min,即可结束注浆。注浆时通过控制注浆压力控制注浆量。当注浆压力较小,而注浆量较大时增大水泥浆的浓度,直至终压达到0.5MPa,拔出注浆管重新引孔至下一注浆段,进行下一循环。

具体施工流程见下图:

(2) 加固效果的检测

加固区拟采用的检测方法:竖向抽芯检测

根据加固体抽芯情况,目测判断加固体强度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连续;试验判断加固体强度、抗渗性能。在砂层中,特别要注意加固体连续性和整体性是否良好。流程图如下:

(3)施工部署

劳动力需用计划

分两班作业,每班人员如下:

班长兼质检员    1人

引孔工人      4人

拌浆工人      2人

注浆机操作工人   1人

电工        1人

机修工       1人

合计:10×4=40人

机械设备需用计划:

引孔机              2台

双液注浆机          2台

浆液将半桶          2台

水玻璃存皿          1个

2级电箱            2个

3级电箱            5个

污水泵 1.5KW        3个     

工期计划

施工准备及孔点定位  1天

引孔提前注浆一天进行,引孔每天每侧各24/3=8个,注浆3孔/台班。

引孔及注浆       218/3x4+1= 19天

机械撤场及场地恢复  1天

共计                19+1+1=21天

工程量计算

引孔深度    218x25.7m=5602.6m

注浆延米    218x13.5=2943m

注浆量      1.2 m3x2943=3531.6m3

    3.3 监控测量及专人巡视

根据工程的特点,监控量测主要包括隧道内支护结构与隧道外周边环境及岩土稳定性监测,现场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地面沉降、地表裂监测

(2)隧道周边收敛、拱顶下沉

(3)地中位移监测

(4)地层接触应力量测

地面沉降点布设

盾构在下穿旱河前后,做好地面监控测量。在下穿旱河段范围内,每10m设一断面,纵向在旱河中心处、两侧边缘及外扩3m处各埋设一个监测点,每断面共计5个监测点。如下图所示:

旱河沉降观测点布设

 隧道结构变形监测

隧道内的管片监测,在衬砌成形的管片合适位置处标出监测标志,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同时对管片的三维坐标进行定时监测,防止管片的上浮和沉降,同时对管片进行净空收敛监测。

具体布点见下图:

隧道结构布点示意图

监测频率

(1) 隧道洞内外观察频率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以及推进结束后安排专人每天巡视洞内以及地

表情况,做好巡视记录。

(2) 地表沉降观测频率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R时,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R时,1次/2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R时,1~2次/周。

当沉降或隆起超过规定限值或变化异常时,加大监测频率和监测范围,及时组织进行异常变形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变形。

(3)、隧道结构变形监测频率

 在隧道掘进后1~15天内1~2次/天。

 在隧道掘进后16~一个月内1次/2天。

 在隧道掘进后1~3个月1~2次/周。

 在隧道掘进后3个月后1~3次/月。

监测点的沉降范围与速率

地面测点最大沉降范围为+10~-30mm,沉降速率小于2mm/d,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超出沉降范围显现出现,立即针对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对沉降超标处作加固处理,控制沉降幅度与速率。

三、 安全保证措施

3.1加强安全检查

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我项目部将坚持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强化对安全施工等方面的监控,加强对工地的安全检查,通过检查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达到最佳安全生产状态,并且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

我们将采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和实测实量的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安全检查。进行安全检查时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领导。各种安全检查都应该根据检查要求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检查,并进行分工,参加检查人员每人一份安全检查评分表。

(2)要有明确的目的。每次安全检查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检查项目及标准,重点、关键部位要重点检查,对照检查项目认真的打分,并记录每项扣分的原因。

(3) 每次检查都要有记录。检查记录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因此要认真、详细,特别是对隐患的记录必须具体,如隐患的部位、危险性程度及处理意见等。

(4) 安全检查结果需要认真地、全面地进行系统分析。对照评分表内容要求:哪些项目已达标,哪些检查项目虽然基本达标,但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哪些项目没有达标,存在问题需要整改。

(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定人、定措施、定时间,立即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后进行销案。整改工作包括隐患登记、整改、复查、销案。

3.2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

(1)上场前对工人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劳动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防高空坠落、防触电等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发给深圳地区劳务工人安全上岗证。

(2)所有工程在开工前必须编制含安全技术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复杂的专题方案,必须严格审核批准手续程序。

(3)每一工序开工前,在技术交底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所有制定的施工方案必须有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保证措施。

(4)特殊作业人员包括机械司机、电工、电焊工等必须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证按时复审,特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施工。

(5)班组在班前须进行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记录的“三上岗”和每周一次的“一讲评”安全活动。对班组的安全活动,要有考核措施。

(6)遵章守纪、佩戴标记:严惩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各类人员佩不同颜色的袖标记:工地负责人(工程队长)戴黄底红字袖章;专职安全员戴红底白字袖章;生产班组安全员绿底白条袖章。施工管理人员和各类操作工人戴不同颜色安全帽,以示区别:施工管理人员带红色安全帽;生产班组人员戴黄色安全帽;机械操作人员戴蓝色安全帽。

3.3劳动保护安全措施

(1) 根据现场作业特点,我们将给现场工人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如安全帽、水鞋、雨衣、工作服、手套、手灯、防尘面具、安全带等。

(2) 对于高空作业的工序,在作业区周围布设安全网,基坑人行梯要设置拦档,为了保证基坑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在基坑四周也应布设安全网。塔吊的提升装置应有导轨及安全自动保护装置。

(3) 为防止职工发生意外伤害的保护,我们计划给每个上场作业的职工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4) 施工现场设工地医疗室,出现紧急情况时,做好现场救护和保卫工作,现场备应急车辆,以供急需。

3.4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

(1)做好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合理安排场内临时设施,使场地内排水顺畅,严格按照深圳市有关施工场地布置及文明施工标准进行。

(2)施工现场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语及安全标志牌,危险部位要设警告、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负责。尤其是爆破开挖区域。

(3)现场所用上下水管道、电气线路、材料堆放、临时设施的平面布置,都必须符合安全、卫生、防火的要求,并加强管理,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4)现场的坑、沟和各种孔洞、易燃场所及变压器周围,都要指定专人设置围栏,盖板或安全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凡由主体已搞好的安全防护设施,未经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移动或拆除,谁移动或拆除负责。

(5)材料、构件、设备的堆放要整齐、平稳、不得超高,拆除的模板和废料等到,应及时处理,防止铁打伤人。

(6)进入施工现场,人人要戴好安全帽并系好安全带,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系安全带,禁止穿拖鞋,高跟硬底鞋进入施工现场。

(7)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都必须有完整、有效的安全防护保险装置,机械运转部分必须有防护罩,并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凡发现不正常情况,如需维修机械、排除障碍、注油等,必须做到停机、拉闸、加锁。严禁在运转中检修,严禁带病作业。

(8)各种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等,线路,绝缘要良好,接“三相五线”时,须采用重复接地,现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装,必须是持有操作证的电工(两人以上)负责安装。严禁电线拖地使用。

(9)现场的施工用电,临时用电的供电线路敷设要整齐,固定要可靠、无乱拉、乱扯现象,任何人不准私自接电或烧电炉。

(10)配电箱符合统一的标准要求,箱内零件齐全,并符合规范,胶盖闸只作断路开关使用,不得加熔丝。碰插保险内保险丝的规格符合要求,严禁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箱内漏电保护器灵敏、有效,无带电裸露线,无杂物,箱门要有锁,防雨措施良好。

(11)起重机在起重吊装前,按规定检查“双保险”、“四限位”等装置是否齐全、灵敏、有效,运转是否正常,试运转无误后方作正式作业。

(12)持电动工具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有效、齐全、电源线无破损。电焊机的一、二次线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必须采用铜线,接线柱有护罩。

(13)场的氧气、乙炔气瓶要分开合理放置,禁止多层堆放。空瓶须分开放置,以防混淆。氧割时要认真清除周围的易燃物质和油类,并离火源5米以上,氧气瓶要轻放轻拿,不得碰撞。

(14)夜间施工、灯光要明亮,布置要合理,防护要严密,现场严禁打闹,追逐和开玩笑。

3.5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1)根据JGJ46-200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将配备三名专职电工。严格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采取防护措施,临时设施及变压器等外用电设施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等。

(2)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的标准布置,实行三级漏电开关保护装置,坚决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控制保护。每一级配电箱全部采用铁皮制作,并用红油漆编号,配电箱悬挂高度以箱底离地不小于1.3m且不大于1.5m为标准,周围严禁堆放杂物,以利于操作。最后一级配电箱各控制开关全部标明所控制设备的名称,以防发生误操作。

(3)在施工区、生活区和道路旁设置照明系统,且确保照明亮度。在非作业地段和成洞区照明电压采用220V,在作业段照明电压不得大于36V。

(4)在工作区内高压电力线路的架设应顺直,电杆牢固稳定,保证绝缘良好。施工中加强机具、电器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各种施工机械和电器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线路架设高度和照明度必须符合标准,严防运行机械损坏输电线路,造成机毁人伤。

(5)为防止因水泵抽水发生触电事故,抽水期间任何人严禁下水作业,直至断开电源。

(6)严格用电检查制度,每一个配电箱都配备记录本,每一次检查当班电工必须将检查情况、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详细记录,项目部安全主任、机电工程师不定期抽查。

(7)临时房屋内的施工用电线全部采用绝缘PVC管套住。

(8)在生活区严禁使用电炉、严禁乱拉乱扯照明线。

3.6施工机械和交通车辆的安全保证

(1) 施工机械和交通车辆应定期保养,经常检查,确保机械作业的正常进行。严格大修、中修制度,严禁报废机械进场作业。

(2) 所有机械驾驶的司机必须持证上岗,驾驶执照和各种证件应按时复审。严禁无证开车或非司机开车。

(3) 要定期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严禁酒后开车。

四、安全应急预案

当发生或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迅速、有效地实施施工抢险以及对人员进行抢救,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消除事故影响,把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严格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

在盾构下穿旱河过程中,存在河水泄露、塌陷以及漏气等事故,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应急准备,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

1、 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成立后即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丁修恒

副组长:代亚东  刘  逢  贾广武

成  员:段秀春  卢  森  闫  博  陈  健  张新刚  汤鋆铭 

王同成  王雪峰  孙  昊  付晓峰  徐权斌  刘俊洋

小组设置

领导小组内设现方案组、抢险突击队、物资保障组、安全警戒组、现场监测组、现场医疗队、综合服务组和涉外组

方案组:

组成人员

组    长:段秀春

成    员:方继安  韩  涛

主要职责

(1)负责提供应急抢险的技术方案并协助实施;

(2)负责事故应急处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抢险突击队:

组成人员

组    长:王同成

成    员:王家亮  段晓鹏   (工班作业人员)

主要职责

(1)执行应急抢险小组制定的应急抢险方案;

(2)负责转移现场贵重设备等;

(3)转运到达现场的应急救援物资。

物资保障组:

组成人员

组    长:陈  健

成    员:邱  雨  卫晓斌

主要职责

(1)负责抢险物资的保管、检查、检验工作;

(2)负责落实应急抢险方案中急需物资的及时到场。

安全警戒组:

组成人员

   组  长:张新刚

   成  员:杨  宇  肖占国

主要职责

(1)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阻止非抢险人员进入;

(2)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维护事故发生区域治安、交通秩序。

(3)迅速查明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

(4)排除现场存在的隐患,避免施救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现场监测组:

组成人员

   组  长:付晓峰

   成  员:杨文杰  杨福义

主要职责

(1)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并留存监测报告。

(2)负责事故现场监测工作,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监测情况。

(3)负责河道及周边情况,发现不良状况立即汇报。

现场医疗队:

组成人员

组    长:闫  博

成    员:吴艳青  杨  强

主要职责

(1)统一指挥施救队伍;

(2)迅速组建抢险和现场救治医疗队伍;

(3)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工作;

综合服务组:

组成人员

组    长: 孙  昊

成    员: 陈佩佩  王雪峰

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后勤保障队伍;

(2)负责施救人员、物资、器材的调配;

(3)筹措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器材和通信设备;

涉外组:

组成人员

组    长: 汤鋆铭

成    员: 王雪峰

主要职责

(1)负责阻止未经批准的现场拍摄、采访;

(2)负责向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及时汇报现场信息。

2、应急救援事故的预防与预警

2.1事故的预防

(1)技术人员首先查阅设计图纸及相关地质资料,分析地质及地下水系发育情况。

(2)实地踏勘与分析,主要对地质图及走向,水文水系观测等。

(3)实行超前地质预报,如超前探孔,了解施工地段前方的地质情况。

(4) 派专(兼)职安全员进行观察防护,以保证发生河水泄露、塌陷、漏气时,人员及机械设备不受损害。

(5)若发现有泄露、塌陷先兆,且极其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现场值班领导、领工员、工班长或值班安全员,要立即组织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对泄露、塌陷处进行及时进行截流回填和注浆加固密封。

2.2事故预警

对相关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其清楚突发事件的报警程序。一旦有人发现紧急情况要立刻向现场值班工程师报告并向安全总监汇报。

3、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1) 当发生突发事故时,现场值班领导、工班长或安全员,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无法立即撤离的机械不予撤离,以人为主,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2) 撤离危险场所后,立即清点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查看有无人员未撤离现场,同时向安全总监汇报事故时间、地点、泄露塌陷量、受伤人员等情况。

(3) 值班调度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总指挥,并立即通知项目部经理、总工程师及相关救援小组人员到达现场,立即启动应急抢险程序。并确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和抢险施工技术方案,以此指导抢险和救援工作。

(4) 当发生人员伤亡时,按紧急抢险方案及时进行救援工作。在确保救援工作人员无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若自身无救援能力时,及时上报当地或地方救援力量请求救援,同时做好相关配合救援工作。

(5) 当抢救出伤员时,根据伤员人数、受伤程度,由医务人员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后,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6) 现场采取安全警戒线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7) 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按照国家和地方各级有关法律、法规及条文的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上级机关或相关部门,等待下一步的调查处理。

4、 成立事故调查处理小组

(1)对一般事故,由项目部事故调查小组进行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按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处罚,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 对重大或特大事故,要及时上报上级机关部门或地方,等待上级事故调查小组的调查处理,同时做好相关善后事宜及工作。

5、物资保障

(1)必备的器材:发电照明器材、水泵、气体检测仪器、排送风器材、防毒面具等。

(2)必备的设备:抢险工程车、挖掘机、汽车吊、注浆设备等。

(3)可调动设备:破碎锤、液压剪、空压机等。

(4)必备的工具:铁锹、镐、切割剪、倒链、撬棍、千斤顶、吊索具等。

(5)抢险材料:结合地铁工程施工突发事件的特点,各施工现场应储备与工程相适应的抢险材料,具体为:编织袋、土方、级配石等。

序号应急物资设备应急功能和作用数量物资设备状态
1担架抢救伤员1套

完好
2面包车作为救护车1辆

完好
3灭火器发生火灾时使用1批

完好
4急救箱急救药品1套

完好
5装载机紧急运送、抢险1部

完好
6应急灯停电照明10套

完好
7对讲机应急联络10部

完好
8气体检测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2部

完好
9扩音器紧急告知和疏散群众1套

完好
10电话/内线电话

应急联络1批

完好
11水泥回填25t完好
12石子回填20t完好
13编织袋回填500个

完好
14砂子回填20t完好
15水泵应急抽水10台

完好
16注浆泵注浆2台

完好
17空压机注浆2台

完好
18砂浆泵注浆2台

完好
19注浆管注浆100m完好
20凿岩机钻孔2太

完好
21挖掘机挖掘1台

完好
22发电机应急发电1台

完好

文档

盾构下穿旱河专项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07标角门东站~角门西站区间盾构下穿旱河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编制原则及依据1.1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2、根据建构筑物及管线位置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埋深以及施工条件等,选择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确保施工安全,减少盾构施工影响和地层的扰动;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工法,以确保施工工序和工程质量。3、考虑加固防护和盾构施工间的交叉影响,保证盾构施工正常进行。4、合理部署,突出重点,组织多工作面平行作业,以确保工期。1.2编制依据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