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理论的研究
周小燕
摘 要:本文以结构 行为 绩效!的SCP理论为分析框架,利用我国商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8家城市商业银行,1994-2005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结构
与银行效率的两种假说,即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结果发现,两种假说均在我国银
行业不成立。对此,本文从造成我国银行业垄断市场结构的原因着手分析了这种结构对中国商业
银行效率的影响,认为行政垄断促成了国有银行基于安定生活!形成的X低效率。但从长远来
看,我国竞争日趋激烈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必定将影响到国有银行的发展战略和市场行为,进而全
面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
关键字:市场结构 SCP理论 银行效率
市场结构与效率的关系研究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产业经济学的市场结构与绩效假说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在最初之所以注重市场结构分析,甚至将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直接挂钩,主要是基于自亚当∀斯密以来的这样一个基本理念,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任何市场势力都会导致市场效率的偏离。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初,在张伯仑的垄断竞争理论中揭示出,现实的市场结构并不是充分竞争型的,而是属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因为假定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产业经济学从一开始就关注市场结构,以市场结构的分析为起点。
一、市场结构理论-SCP框架
结构一行为一绩效!(Structur e Co nduct Perfo rmance)即SCP分析框架,源于20世纪30年代张伯仑(Chamber lin, E.H)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由梅森(Edw ard.S.M ason)、贝恩(Joe.S.Bain)、凯尔森(C.K ays en)、麦克尔(J.W.M ckie)、麦克海姆(J.M ar kham)等人以案例形式对若干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经验研究。SCP范式的研究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市场集中度导致市场势力,而市场势力会导致产量控制进而导致价格控制、社会福利净损失,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不能达到最优水平。因此,少数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多,市场集中率就越高,越有可能导致银行的垄断行为,就意味着资源配置的非效率、社会福利的下降。与此相反,低集中率的银行市场结构,属于大量的银行平均分享市场份额,这种状态将使市场史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按完全竞争理论,银行业在这样的结构下将产生高市场绩效。
在SCP分析框架下,许多关于一般产业及银行业的研究发现,市场结构与绩效两者之间存在正的统计关系,但对此解释的角度却不相同,其含义也大相径庭。总结起来,主要有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两种假说。
1、市场力量假说
该假说的基本结论是集中度与利润率正相关,市场集中度越高,大企业支配市场的力量越强,因而产业利润率也越高。该假说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厂商理论基础上,认为企业经营中存在着规模经济,高市场集中度意味着存在少数较大规模、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可以凭借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并且当该产业处于市场集中度相当高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大企业具有操纵市场的力量,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降低了共谋成本,通过不利于消费者的价格设置(较低的存款利率和较高的贷款利率)来获得垄断利润,即垄断性质的串谋价格导致高利润率。
2、有效结构假说
与市场力量假说相反,有效结构假说从效率的角度解释利润与市场结构的正相关关系。持有效结构假说的学者认为,银行效率水平决定了银行绩效水平与市场结构,绩效与市场结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有效率的企业具有先进的管理技术或生产技术,即有较高的X效率,有着较低成本水平和较高的利润水干,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导致较高水平的市场集中度。
由此可见,两种假说对于市场结构与效率作出了相反的因果解释,市场力量!假说认为,市场集中度高意味着对市场的垄断力量,从而可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有效结构!假说则认为,高市场集中度是银行效率高的结果,只有银行效率高,成本水平较低或利润水平较高,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两种假说所形成的建议也是相反的。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与效率的关系,对于我国银行业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1、检验方法
为了检验哪一种假说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的相对有效性,本文采取以下方程进行检验:
P i=f(X-EFF i,CON C i,M S i,Z i)+e i (1)
其中:
P i表示第i家银行的市场绩效,等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或者权益收益率;
X EFF i表示第i家银行的效率,反映银行在产出不变的情况控制成本的能力,或者在投入一定的情况的下获得收益的能力;
CO N C i表示银行业市场的集中度;
M S i表示第j家银行的市场份额;
Z i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
e i表示随机误差
如果有效结构!假说成立,即效率影响市场结构,那么当市场绩效用权益收益率或资产收益率来表示时,方程(1)中效率变量X EFF的相关系数为正,而结构变量CON C,M S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或为零。
如果市场力量!假说成立,即市场集中度带来高收益,那么方程(1)中市场集中度CON C的相关系数为正;市场力量!假说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市场集中度与X效率负相关,可用(2)验证:
X EFF=f(CON C i,M S i,Z i)+e i (2)
它说明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银行,其管理效率和规模效率可能反而较低,即Hicks(1953)提出了安逸生活!(quiet life)假说。这一假说提出了一种反向的因果关系,也就是拥有市场势力和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银行虽可能实行反竞争的市场定价,但更可能由于竞争压力的降低,反而促使管理阶层偏好过着安逸生活,而不努力追求成本效率的极大化,结果效率反而降低了。
2、数据和变量
(1)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的是4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杭州城市商业银行、宁波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城市商业银行、南京城市商业银行、重庆城市商业银行、乌鲁木齐城市商业银行和淄博城市商业银行)组成的银行业市场,样本期为1994 2005。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5-2006)计算编制得出。
(2)市场变量和结构变量
这里,我们定义市场份额(M S)为单个银行的总存款除以银行业的总存款;市场集中度(CO NC)用赫芬达指数(H erfindahl index)来表示,等于单个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市场绩效用资产收益率(RO A)和权益收益率(RO E)来表示。
(3)效率变量
本处实证,我们定义X 效率为银行的成本效率。效率值为DEA方法的成本效率。本文运用EM S程序来测量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把劳动力、实物资本(固定资产净值)可贷资金作为投入,把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贷款(减去呆账准备金)作为产出。其中,可贷资金是各类存款和其他借款的总和,其他借款包括银行借款、同业拆入款、金融性公司拆入款、发行债券、其它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
(4)控制变量。所谓控制变量,是指除了效率变量和结构变量外影响银行绩效的变量。考虑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与数据的可获得性,这里我们选择3个控制变量,即GDP增长率(G DPG W)、存款费用率(CFD)、资产规模(L T A)。
3、实证结果
(1)银行X效率值:
表1 我国商业银行DEA效率值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均值工行73%73%73%72%84%86%93%91%97%94%85%93%85%农行100%99%92%86%82%81%93%92%%84%77%77%88%中行81%80%79%77%81%83%94%98%%90%%91%86%建行77%78%85%82%86%87%95%95%94%86%100%100%%交行100%100%100%100%%100%97%98%84%77%88%92%94%中信100%100%100%91%97%90%100%100%97%94%77%87%94%华夏100%97%90%86%93%100%100%99%92%86%80%93%民生79%100%93%98%97%100%97%92%87%91%93%广发展95%91%81%77%75%94%88%88%84%82%82%85%深发展100%100%100%100%97%99%97%95%%90%100%100%97%招商95%100%98%100%92%95%88%97%99%96%90%90%95%兴业96%100%100%100%94%94%88%95%94%98%97%100%96%浦发展100%100%100%100%86%98%96%100%98%95%91%87%96%光大100%99%95%100%98%%94%88%87%85%94%杭州98%100%100%95%100%99%宁波100%85%87%84%99%91%北京100%100%100%86%88%95%上海98%100%97%99%100%99%
乌鲁木齐100%96%100%85%81%92%南京95%100%99%99%100%99%重庆100%84%82%99%80%%淄博93%%100%97%100%96% (2)将上面得到的D EA效率值代入方程(1)中,对方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当被解释变量是资产收益率(R OA)时,我们得到方程(1)的结果如下:
ROA=0.007779+0.0333X效率+ 1.5888CON C-0.69452M S-0.5957GDP GW
(0.036) (0.2036) (1.48) (-1.26) (-0.74)
+0.00781CFD+0.053LT A
(0.5556) (17.084)
注:括号内的为表明变量显著性的t值
回归显示,银行X效率与银行绩效正相关,但是统计不显著;银行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与银行绩效也是正相关,统计也均不显著,表明在我国银行业市场,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均不成立。
当被解释变量是权益收益率(R OE)时,结果如下:
ROE=-0.123962+0.4108X效率+ 5.2967CON C-1.9106M S-0.1942G DPG W
(-0.0868) (0.3708) (0.53) (-0.5139) (0.03609)
-0.011CFD+0.2657L T A
(-0.1159) (12.)
注:括号内的为表明变量显著性的t值实证结果与以RO A作为解释变量并无太大差异。银行效率与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与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也不显著,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仍然都不成立。
在控制变量中,无论是以ROA还是RO E为解释变量,也不论采取哪个效率指标,资产规模均与绩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目前我国银行业存在规模经济,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通过垄断市场获得高额利润。
三、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与效率的分析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还无法用市场结构与绩效假说得以解释。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并未对国有银行的效率产生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本文将从造成我国银行业垄断市场结构原因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银行业垄断市场结构的实质是所造成的行政性垄断
我国银行业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并非竞争所形成的,而是由历史及现实保护所形成的,是一种行政性垄断。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需要,重新恢复和设立了四大国有银行,但四大国有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垄断地位并非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其具有先天性的非商业性特征。
1、国有商业银行是以国家财政作后盾的,资本额较大,而其他非国有商业银行大多是地方财政、或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投资的。这一差别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上拥有明显的信誉优势,构成了无法估量的无形资本。
2、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分布,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行政区划要求逐级建立的。国家把国有银行看作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分配资金的部门,银行主要为国家积累资金,因而银行要大,分支机构要多,因此,国有银行己经形成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而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设立却受到严格的控制。
尽管在目前的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成立了一些新的商业银行,从而对这种高度集中的格局产生了一些冲击,但这一行政性垄断格局仍没有多大改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国家的金融控制是国家进行宏观的有效手段。因此,国家对金融进行严格控制并逐步走向强化的过程需要机构上占绝对优势、业务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对银行业一直实行非常严格的管制,其中包括利率管制和进入退出壁垒的等。管制削弱了市场的竞争程度,使市场中的国有银行受到保护,极大地维护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
可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寡头垄断地位更多的是历史和现实保护性的结果,而不是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提高效率、改善经营业绩所取得的。
(二)垄断市场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其行为特征促成了效率的相对低下,这可以用Hick(1935)的安定生活!假说(quiet life!hypothesis)来解释。安定生活!假说认为,在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厂商,其无效率经营并非由于它的非竞争性定价导致,而是由于在竞争程度较小的轻松的市场环境下,厂商没有动力去实现成本最小化,其提高自身效率的激励在相当程度上也有所弱化,从而造成了效率的下降及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导致利润的下降。
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是资产、存贷款还是机构设置,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于它们而言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同时国家对其实行最后贷款人的义务。在这样一种没有风险压力和外部竞争压力的轻松的市场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动力提高服务质量。由于银行业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垄断地位使得银行面临一条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在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管制下,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实际上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使顾客享受更好的服务,这部分提高服务质量所花费的成本是从银行利润中支出。而对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银行提高服务质量所得的收益小于其投入服务质量改造的成本,在这种状况下,银行缺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积极性。银行不重视服务质量,员工就缺少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内在压力,结果导致银行X低效率的产生。而且,与非国有银行相比,国有银行单位产出金融服务的成本偏高。也就是说,国有银行本身在生产金融产品时并没有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造成普遍的X低效率。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目前还无法用结构一行为一绩效!框架下的有关假说判断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
[下转第38页]参考文献
[1]张伦俊.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郭江.论税收的弹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1(11):58-59
[3]郝春虹.中国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财经大学学报,2006(4):51-56
[上接第26页]
构对国有银行效率的实质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该假说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不成立,只是由于这些假说隐含着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互为因果这一假定条件还不具备,因此还无法得到验证。目前,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较多地表现为行政垄断促成的国有银行基于安定生活!形成的X低效率。从长远来看,我国竞争日趋激烈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必定将影响到国有银行的发展战略和市场行为,进而全面影响到国有银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Ber ger, A.N.,M ester,L.J.,Inside the black box:W hat ex plains differ ences with efficiency of finan
cial institutions?[J].Jo ur 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21:1278-1336
[2]Gr ig or ian, D.,M anole,V.,D et erminants of co mmercial bank per formance in transitio n:A n applica
tio n o f data envelo pment analy sis.W or ld Bank P olicy Research Wo rking Paper2002,6:2850-2960 [3]Smir lo ck,M.,Evidence on the(non)r elatio nship betw een Concentr ation and Pr ofitability in Banking
[J].Journal o f M oney,Credit,and Banking,1985,17
[4]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经济学∃,2001,4:35-41
[5]王国红,论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J],#经济评论∃,2002,3
[6]朱克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J],#金融论坛∃,2002,12:11-16
[7]林毅夫,张奇,刘明兴.银行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林毅夫发展论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htt p://ccer.pku.edu.cn,2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