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模式为“考试+考查+综合素质评价”,现将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一、考试、考查
1. 考试
(1)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为考试科目,共10门。
(2)试卷分值及考试用时
科 目 | 实 际 分 值 | 考试用时(分钟) | |
语 文 | 120 | 150 | |
数 学 | 120 | 120 | |
英语 | 笔试部分 | 90 | 100 |
口语及听力 部分 | 30 | ||
物 理 | 100 | 100 | |
化 学 | 100 | 100 | |
思 想 品 德 | 20 | 60 | |
历 史 | 45 | 60 | |
地 理 | 10 | 60 | |
生 物 | 10 | 60 | |
体 育 | 35 |
各学科考试卷面实际得分如有小数,则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计入升学总分,累计后升学总分如仍有小数,再按四舍五入原则,取其整数作为升学总分。
(3)文化学科考试日程安排
日 期 | 6月17日 | 6月18日 | 6月19日 | 6月20日 | |
年 级 | 初 三 | 初 三 | 初 三 | 初 二 | |
上午 | 科目 | 语 文 | 数 学 | 英 语 | |
时间 | 9:00—11:30 | 9:00—11:00 | 9:00—10:40 | ||
下午 | 科目 | 化 学 | 物 理 | 思想品德 | 地 理 |
时间 | 14:00—15:40 | 14:00—15:40 | 14:00—15:00 | 14:00—15:00 | |
科目 | 历 史 | 生 物 | |||
时间 | 16:00—17:00 | 16:00—17:00 |
各辖市区参照《关于印发2010年镇江市中考体育考试方案的通知》(镇教办发〔2010〕37号)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考试方案,报我局批准后执行。
2.考查
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按照《关于做好2010年中考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技能考查的通知》(镇教办发〔2010〕25号)精神组织实施;信息技术、劳技、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毕业考查按照《2010年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意见》
(镇教发〔2010〕11号)组织实施。
考查时间安排在4月中下旬,考查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等第。
二、综合素质评价
具体评定工作按照《镇江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试行)》(镇教发〔2005〕18号)执行。
三、毕业资格认定
毕业资格认定按《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苏教基〔2004〕33号)文件执行。
借读生毕业证书由借读学校审核该生中考和非中考学科毕业成绩后发放。
四、学科命题要求
遵循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立足基础,突出能力。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的和谐统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语文
⑴命题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出发,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⑵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重视综合概括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题目设置多采用主观性测试题,提倡抒写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个性体验。
⑶古诗文阅读以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主。现代文阅读选择与教材程度相当的课外读物作为考试的内容,注重选文的人文内涵和时代特点。
⑷作文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思考,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数学
⑴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⑵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考查。
⑶体现新课程理念,适当创设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背景,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⑷渗透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等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考查学生运用建模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英语
⑴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考查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⑵注重在语境中突出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体现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统一。
⑶强调语篇意识,突出阅读能力的考查,注意阅读量和信息量的扩展,选材联系社会、贴近生活并体现人文意识。
⑷注重书面表达的考查,话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⑸听力与口语测试参加全省统一的“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考试要求以《2010年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纲要(试行)》为依据。
4.物理
⑴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
⑶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⑷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考查。
⑸试题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5.化学
⑴重视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等知识,体现基础性。
⑵重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考查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基本操作能力的同时,适当体现完整的化学思维能力,适当考查具有探索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及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⑷注重学科内的综合,适当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探索性、开放性试题。
⑸考查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
6.思想品德
⑴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体现人文性。
⑶继续设置部分开放性试题。
7.历史
⑴考查学生八、九年级所学内容。
⑵主要考查最基本的历史线索、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材料分析、简单阐释历史的能力。
⑶试题以中低档题为主;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人文性。
8.地理
⑴主要考查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⑵培养学生利用图文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身边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9.生物
⑴考查最基本的生物知识和技能。
⑵重视生物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状况。
⑶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
五、命题组织与阅卷管理
凡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中考的人员,一律不得参与命题、审题、阅卷工作。
1.命题人员的选聘
中考命题库候选人员必须是综合素质高,安全保密意识强,掌握了一定的考试测量理论和命题实践技能的一线教师或教科研人员。
2.审题制度
命题工作初步完成后,将继续组织部分专家对试题进行审查。
3.阅卷管理
继续实行网上阅卷制度,每份试卷严格按照组员双评和小组长复查、审核相结合的程序操作。实行组长负责制,各学科组长对阅卷进度和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阅卷的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