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普理 课型:新授 制作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5月14日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
种群的特征。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种群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龄组成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
增长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退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
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2.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3.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 )
A.下降 B.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4.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
A.总数量调查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无法估测
5.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性别比例 B.年龄组成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入率和迁出率
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的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7.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 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种群
8.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
A.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三)合作探究
1.种群概念及其实质
(1)两个要素:_______和_______
(2)两个条件:_______和_______,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离开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特别提醒: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同为一物种。
2.问题探讨
观察课本P60中的模拟草地,思考如何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3.探究:阅读课本P6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2)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3)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
结论: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都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计算种群密度应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志重捕法
阅读课本P62 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我们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哪些动物我们也可采取样方法?
(2)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那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
(3)怎样应用标志重补法来估算某一种群的数量?
5.出生率和死亡率
阅读课本P62 3-4自然段,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一个种群的数量能不能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6.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观察课本P63图4-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哪种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何种类型?
(2)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小,属于何种类型?
(3)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属于何种类型?
二.课堂巩固
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2.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
3.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
A.下降 B.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4.如图能反映三个种群的密度变化趋势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
5.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是( )
A.个体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 D.出生率
6.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 )
A.各个年龄段个体数量之比 B.同一年龄段雌雄个体数量之比
C.可育年龄段个体数量之比 D.雄性在各年龄段数量之比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密度( )
A.由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 B.由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
C.由衰退型向稳定型过渡 D.由稳定型向增长型过渡
8.右图为种群两种存活曲线。请据图回答:
(1)如果第I类是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 ,其特点是 的个体多而 很少,则种群的 会越来越大。
(2)如果第Ⅱ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①留下 鸡,处理 鸡;②要保持 多. 少的性别比例;③购入或孵化出大量 ,加以良好的 ,使它有很高的 ,让衰退型转化成 。
9.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头(计算公式:N:[a]=[b]:[c])
A.30 B.32 C.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三.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