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由于银行内部信贷人员存在“寻租行为”,同时银行与企业之间有部门的制约,使银行在博弈过程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银行所处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不良贷款;寻租;博弈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发展中的一个全球性难题。银行信贷操作不当是银行内部形成不良贷款原因中最为常见的原因。信贷操作不当主要表现为:违反银行内部信贷和操作规程发放贷款;缺乏有效的贷款监督并影响到贷款的及时足额收回;对到期贷款催收不力。
一、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2004年末全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占比为13.2%,比年初下降了46个百分点,而实际上由于中行和建行去年共“剥离”不良贷款4750亿,比不良贷款下降绝对额多810亿元;并且据银监会公布,200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贷款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l3.6%,增大了不良贷款占比的分母,因此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上升的。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形成原因及相应对策。
二、信贷人员的“寻租行为”
人是趋利避害的理性动物,趋利避害的利益机制会激励行为人选择任何收益人于成本的行为。因此,金融从业人员如果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再加上在我国金融机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金融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从业人员很容易做出违反金融职业道德的选择。假设信贷人员的正常收入为,合谋获取贷款的额外收入为,表示信贷人员的可批贷款的权力大小,假设权力越大,合谋所带来的额为收入越大()。信贷人员和和借贷企业(或个人)合谋骗取贷款被发现的概率为,发现后惩罚为。信贷人员发生合谋的期望收益为:
=
当的值远远大于值的时候,信贷人员的“寻租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可以理解为1了,即信贷人员的“寻租行为”一定会发生。但是这种行为的发生,需要双方的协同才能进行,借贷企业(或个人)只有从接待中获得更大利益才会与信贷人员协同发生“寻租行为”。而这种借贷企业(或个人)大多都是对自己通过正常渠道难以获得借款的,也就是说它们的换代能力都比较弱,这样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在这种行为的背后,银行的不良贷款形成将是必然性的。
三、银行的“赌徒行为”(为了收回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得不继续支持企业的继续借贷)
假设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一个两期博弈。在第一期,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在这些申请项目中设有比例为得好项目,另一种是占比例的坏项目,项目的类型对企业来说是私有信息,银行事先并不知小企业提交的项目类型。在第一期末,好项目为银行带来了单位的收益,同时也为企业经理及其员工带来单位的收益;对于坏的项目如果企业的经理能够浮出较高的努力水平,则坏项目能给银行带来单位的收益和为经理带来单位的私人收益。经历的努力水平是要花费成本的,假设成本为是的单调递增函数。企业的努力程度依赖于对银行是否提供在融资机会的预期。在一期末,如果银行选择清算坏项目的资产,银行可以得到一个清算值L,经理丧失所有受益。如果银行选择在融资,坏项目可以为银行带来的收益,同时给企业经理带来的私人收益。
(好项目)
第二期
第一期
(坏项目)(低努力)
①当时,银行对坏项目的最优战略是再融资,对于企业经理便是付出更小努力,以获得银行的再融资贷款。此时(再融资,低努力)变成为这场银企博弈的纳什均衡。
②当时,从银行的角度是不可进行再融资的,但会通过政治意图和信贷影响银行决策,经理实行的最优策略是低努力。从理论上讲,(不融资,低努力)变成为这场银企博弈的纳什均衡。而实际上,却非如此。因为一方面债务人存活的越多,债务人违约的溢出效应就会越大,甚至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危及整个金融系统,危及到生产部门的自生能力;另一方面,背负不良资产债务的企业数目越多,这些企业破产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出于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权衡,就对这些企业实行救助,而银行也会从救助中获取利益。这样,银行为了获取这部分救助的利益,不得不为债务人提供新贷款直到对银行的救助行动的开始,但这种需求和救助的概率越高,老的债务人存活的越多,银行的不良资产就越成问题。
四、问题的解决
银行的改革措施: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问题来自于产权约束,国有银行的唯一的所有这是国家,银行素有的损失最终由国家通过财政来承担,而真正的破产或关闭则基本不会发生。同时,目标的多元化也是造成银行的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银行与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的经理完全可以利用性负担来解释和逃避经营上的失败与管理上的不足。
1、加强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管理,同时加大产生不良贷款的成本。第一,严格推行“信贷人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严格考核”的从业制度,尤其是对信贷调查、审查和决策人员,另外还包括各级贷审委的成员。第二,因此要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准、熟悉银行业务、精通信贷管理、敢于碰硬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来从事信贷工作;另外要聘请一批业内外专家担任信贷战略研究、贷款投放战略制定、重大贷款项目决策的咨询工作。第三,在贷款人员中全面推行贷款责任合同制度,以契约的形式来界定和追究贷款责任,这样可以保证在贷款人员调出系统后仍然可以追究贷款责任,并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追缴不良贷款的处罚金,加大产生不良贷款的个人经济损失和社会成本(主要是个人信誉上的受损)。第四,严格执行离任审计制度,主管信贷员、客户经理和贷款银行主要负责人的离任都应进行离任审计,明确在任期间的贷款责任。离任审计小组的组成实行上靠一级的办法;贷款决策人员和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审计应有当地银行的人员参加;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负全责,切实防止离任审计“走过场”。
2、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康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依赖良好的生存环境,清晰的产权关系、完善的市场机制、健全的法律环境。第一,改革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明确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真正确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价值准则、指导规范和其他相应的行为准则;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以及涵盖公司层面的职责及决策机制。第二,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建立和完善有效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管理层的决策作用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第三,完善监督制度,建立适当的制衡机制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日趋成熟的信贷管理经验,按照权力制衡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信贷组织管理。遵循信贷组织机构设置的三大原则,在现有信贷制度的基础上强化信贷部门内部横向制约机制的作用。第四,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信贷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激励和控制,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强调通过制度加强控制,对人的激励显得不足。过分以责任制来制约信贷管理人员,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责任人为了避免出现贷款损失从而避免处罚,往往对有问题贷款在到期前进行不应有的展期或给予新贷款以收回旧贷款的本息,反而隐藏了风险;为了将个人责任变为集体责任,往往将所有贷款,无论金额大小都推给贷款审批委员会研究决定,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打破目前信贷审批权限按行政职务大小层层下放的旧框框,实行审批放贷和行政完全脱钩,可按实际能力和以往业绩给予信贷管理人员相应审批权限,并每年进行一次审定,视情况决定提升或降级,创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工作环境;把实际工作中过多的负激励转为正激励,加强正面引导和管理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满足他们受到社会尊重的心理需要;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化的报酬原则,调大绩效工资比重,破除行政级别的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
Abstract:The not good loan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stays at a high level, this passage analysis the reas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not good loans from the game theory angle forms. Because the bank interior credit personnel exists "seeks the behavior", simultaneously between the bank and the enterprise has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the restriction, causes the bank to be in "the inferiority" in the gambling process, therefore must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change the passive aspect which the bank locates.
Key word: Not good loans; Seeks; Gambling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时报,2004-02-26.
[2]韩克勇: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4年第7期
[3]孙梅:从当前我国金融道德失范谈加强我国金融道德规范[J],《时代经贸》2007年2月
[4]赵瑞,周喜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18期
[5]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6] 施锡铨:博弈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