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下列词语在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累赘(áo) 商酌(zhuó) 豁达(huò) 悲天悯人(mǐn)
B 驿路(yì) 修葺(róng) 陡峭(qiào) 不耻下问(chǐ)
C 竹篾(miè) 别扭(bié) 妥帖(tiē) 以身作则(zé)
D 譬如(pì) 拖沓(tà) 菌子(jùn) 深恶痛绝(w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 打拱 草率 颠肺流离 躬行君子
B. 繁琐 朦笼 任重道远 如释重负
C. 契约 监督 香远益清 悔人不倦
D. 招揽 撵走 大相径庭 锲而不舍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 )(3分)
A. 期中考试结束了,全班同学如释重负,心情放松了许多。
B. 身为一位班长,他处处能以身作则,所以受到同学们的爱戴。
C. 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D. 男孩子应该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不要老在这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3分)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广州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文艺界的同志对这一节目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威海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5.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恰当的是( )。(3分)
爱心是( ),使饥寒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受到情感的滋润。
(1)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2)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3)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4)一片冬日的阳光
A.(3)(2)(1)(4) B.(4)(2)(1)(3)
C.(2)(1)(4)(3) D.(4)(1)(2)(3)
6.仿照下面句子,以季节为话题再写一个句子。(4分)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7.填空:(3分)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国的 ,书中的船长尼摩的性格特点是 。
8.默写(16分)
1.)下列古诗词准确无误的两项是( )(2 分)
A.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E.莫言下岭便无难,骗得行人错喜欢 F.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根据课文默写上句或下句。( 8分 )
(1)莫言下岭便无难,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
(3)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4)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
(5) ,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6)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
(7) ,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8)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
3.)理解性默写(6分)
(1)《晚春》中用拟人手法写杨花榆荚对春天的留恋的诗句是:
, 。
(2)《爱莲说》中表现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3)《陋室铭》中写交往之人高雅的诗句是:
, 。
9.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2分)
(1) 有仙则名 名: (2) 无案牍之劳形 劳:
(3) 惟吾德馨 馨: (4) 可爱者甚蕃 蕃:
(5) 往来无白丁 白丁: (6) 陶后鲜有闻 鲜:
(7) 香远益清 益: (8) 花之隐逸者也 也:
二、阅读与鉴赏(50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第10-12题。(6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本诗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解释词语意思(二选一,1分):龙钟: ;传语:
12.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3—17题。(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惟吾德馨 惟手熟尔 B.无丝竹之乱耳 见往事耳
C.草色入帘青 自钱孔入 D.阅金经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4.写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2分)
植:古义: 今义:
鲜:古义: 今义:
15.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文中写句话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17.文章把“莲”比作君子,作者心中的君子是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8-20题(11分)
驿路梨花(节选)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8.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有何作用?(3分)
19. 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家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20.文章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完成21—24题(18分)
我家有个“豆腐西施”
①母亲有一门打豆腐的好手艺。别人一斤干黄豆,只能打出两斤半的豆腐,母亲却能打出三斤有余。而且,她做出来的豆腐,香嫩爽滑,不嫩不老。我觉得母亲和鲁迅笔下那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很像,因此戏称她为“豆腐西施”。
②我们一家三兄妹,所有的学费及开销,都是母亲一手一手“磨”出来的。她以前做豆腐,是用很古老的石磨,将黄豆塞进石磨口里,加水用力转啊转,就成了豆汁,将豆汁烧开,用豆腐包过滤,用卤水点成豆腐,最后用石板压成形,一板板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大功告成。
③做豆腐是件很辛苦的事。母亲临睡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黄豆清洗干净,除去杂粒,放进一个大缸里。凌晨四点,母亲准时起床,将泡好的黄豆放进石磨里磨。尽管母亲很是小心,不弄出任何声响,但磨子吱吱嘎嘎的声音,和烧豆汁时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时常会惊扰我的梦。等我们六点半起床去上学,母亲的豆腐已经做好了。
④做好的豆腐,母亲要用箩筐担到村里挨家挨户地去卖。有时候卖不完,她还得多转几个村子。每天母亲回到家时,往往已是黄昏。母亲常年疾病缠身,但无人帮手,她仍得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泡豆、磨汁、滤渣、压形,她无怨无悔。
⑤我的记忆里,除了母亲疲惫的面容外,更难以忘怀的,是她的眼泪。那天清早,母亲刚出门,箩筐的绳子突然断掉,两筐刚出炉的滚烫的豆腐,就倾倒在了母亲的脚上。她疼得“哇”的一声叫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那天,我刚好和母亲同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哭得像个孩子,哽咽着,不成声。
⑥我搀扶起她,劝她说:“妈,以后会好的,等我考上大学了,我一定不让您这么辛苦了。”母亲怔怔地望着我,好半天,破涕为笑。母亲第一次那么早就回了家,还担着两筐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一路还唱起了她最爱的歌:“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区的人民好喜欢……”正是冬天,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舍不得倒掉,冲洗干净,拌点小葱,便成了我们那一个月餐桌上的主菜。
⑦母亲常常教导我们,做人就要像豆腐,清清白白,一生都光明磊落。母亲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生,其实就像豆腐,泡、磨、熬、挤、压,历经人生的艰难,历经岁月的洗礼。但现在儿孙在膝下承欢,个个都极尽孝道,母亲也算守得云开,见到晚年最美的风景,好不快乐。
⑧母亲的豆腐,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21.文中的②③段与⑤⑥段描述了关于母亲的2个场景,请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4分)
(1)
(2)
22.仔细阅读文中划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第③段划线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尽管母亲很是小心,不弄出任何声响,但磨子吱吱嘎嘎的声音,和烧豆汁时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时常会惊扰我的梦。
(2)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她疼得“哇”的一声叫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23.联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把母亲称为“豆腐西施”。(4分)
24.文章结尾说“母亲的豆腐,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联系全文,说说“我”从母亲这本教科书中读到了什么?(5分)
三、写作(50分)
25.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
参:
1—5 D、D、C、A、B
6. 人们都爱夏天,爱他的绿树成荫,爱他的荷花映日,爱他地热情似火。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硕果累累
人们都爱冬天,爱他的银装素裹,爱他的冰清玉洁,爱他的五谷丰登。
7.法国作家 儒勒·凡尔纳 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沉着机智
8.(1)BF
9.
10.“烟笼寒水月笼沙”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出诗人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表达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11.泪流纵横的样子;捎口信
12.夸张,思念亲人、爱怜亲人
13.A
14.
15.
16. A
17.刚直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美名远播、德行美好品德高尚的人(一点一分,共2分)
18.十多年前,为过路人盖了这座小茅屋。走了,梨花姑娘常常照料小茅屋(1分)。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建造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1分),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1分)
19.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同志敬仰(1分),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1分),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为(1分)。
20.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1分);内容上,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1分),处处开表现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1分),深化文章中心(1分)
21.(4分,各2分。)
(1)母亲每天凌晨四点早起做豆腐,在我们起床前就把豆腐做好了。
(2)母亲因辛苦打出的豆腐倾倒在地哭了,经“我”劝解破涕为笑。
22.
(1)运用侧面描写(1分),描写“我”常常在凌晨被母亲做豆腐的声音“惊扰” (1分),侧面衬托母亲的辛劳和对孩子的爱(1分)。
(2) “瞬间”极言时间之短(1分),强调(或:突出)了滚烫豆腐倒在脚上给母亲带来的灼痛的剧烈(1分)(或:给母亲带来巨大的痛苦)。
23.因为①母亲有一门打豆腐的好手艺;②“我”觉得母亲和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很像。③母亲的精神崇高,是“我”心中最美的“西施”; ④称母亲为“豆腐西施”,能够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和赞美。(一点一分)
24.参考:①读到了母亲一生的艰难;②读到了做人要像母亲那样清清白白、光明磊落;③读到了母亲的伟大;④读到了要感恩母亲,孝顺母亲,赞美母亲;⑤读到了要无怨无悔地为家人付出;⑥读到了生活要节俭;⑦读到了做人要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