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9年六合区初三历史第二次模拟测试质量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4:15
文档

2009年六合区初三历史第二次模拟测试质量分

2009年六合区初三历史第二次模拟测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1、基本题型、分值及范围:卷面分值60分,共33题。1-30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0分,31-33题为非选择题,共30分。考查内容涉及七、八、九年级历史知识。2、总体看来,本套试题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图(14张)文并茂,基本上按照中考考试说明进行命题,考查的知识内容覆盖面广。3、全卷模仿2008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命题中注意强调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框架的整合,在稳中有变的基础上坚持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与历史学科能力相结合的考
推荐度:
导读2009年六合区初三历史第二次模拟测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1、基本题型、分值及范围:卷面分值60分,共33题。1-30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0分,31-33题为非选择题,共30分。考查内容涉及七、八、九年级历史知识。2、总体看来,本套试题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图(14张)文并茂,基本上按照中考考试说明进行命题,考查的知识内容覆盖面广。3、全卷模仿2008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命题中注意强调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框架的整合,在稳中有变的基础上坚持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与历史学科能力相结合的考
2009年六合区初三历史第二次模拟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1、基本题型、分值及范围: 卷面分值60分,共33题。1-30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0分,31-33题为非选择题,共30分。考查内容涉及七、八、九年级历史知识。

2、总体看来,本套试题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图(14张)文并茂,基本上按照中考考试说明进行命题,考查的知识内容覆盖面广。

3、全卷模仿2008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命题中注意强调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框架的整合,在稳中有变的基础上坚持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与历史学科能力相结合的考查方向。试卷以容易题目为主,适当辅以中等难度题目,以增加区分度。难度系数为0.76,实际均分45.8。

二、典型错题讲解

(一)选择题得分情况分析本卷的第13、14、16、17、18题的得分率低于80%,主要存在的情况有:审题不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模糊,对书本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认识不清。对所要考查的知识特征没有明确认识,答题比较粗心,同时也说明平时的训练不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点拨到位。

具体表现:

1、知识概念模糊,或不能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结论,或不能依据试题情景,结合所学知识与方法,形成新的历史结论。

例1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本题关键词“因为”即原因,但很多同学选择A,这实际是导火线,知识概念模糊。我认为老师讲解此题时,应举一反三,切不可操之过急。(1)讲清五四爱国运动的所有考点,今年是九十周年,是热点。(2)讲清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异同,很多同学概念模糊。(3)甚至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位巨人放在这里说清楚。中考指导书上第90和94题,就是此题的变异。】

2、审题不清、不明题意。

例1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刨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题关键词是“1978—1984”和“经济”,本题实际考查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实行改革,其中1978年—1984年实行农村改革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择C,从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重点对国有企业改革。D时间是1992年十四大上,B是1992年南巡时阐述。此选项不是考点,但可排除。】

3、处理题干或选项中历史材料的能力不足、方法欠缺,常常找不准切入点或关键词。

例14.《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本题只要找准关键词是“上海”和“浙江”,得出一大召开,就不难了。它考察中国党诞生的标志和意义。】

4、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对书本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清。相近历史知识的比较、辨别能力不足。

例16.今年,我们将隆重举行国庆60周年大典。下列事件均发生于60年前的1949年,其先后顺序是 ①占领总统府 ②北平和平 ③举行开国大典 ④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本题考查1949年发生的几件大事的排序。今年恰逢六十周年,应该是热点。我发现本份试卷只要考到时间的题目,错误率都非常高,所以我后面就建议中考前老师讲重大事件的时间特别是今年逢周年的重大事件的时间。】

例1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扩展到经济领域

【本题只要找准关键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就知道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来的三农问题这一专题,这里一定要将时间和事件对应好,注意相近知识的辨别。这种形式的题目也要多练习。】

(二)非选择题(注意加黑字体)

1、学生对基础知识不太熟悉。很多同学认为既然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因此平时根本就不需要背诵,考试时去找书就行了。可实际上这次考试中此类问题暴露的比较明显,很多同学由于对教材的不太熟悉,每个题目都去翻书,其结果是试卷根本就没做完,丢了不少分数。

2、文字表达不够严谨、准确、规范。很多同学不能用规范、客观、准确的历史语言或表达方式来描述历史事件,历史专有名词的词汇量不够。做不到答题的要点化。此外,错别字现象仍有。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鸦片战争(鸭),一国两制(治)、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例31(1)图一与近代史上          战争直接相关,该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例31(3)图三与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的                      有关,它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写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成“和平共处”,很显然历史专有名词写错了。文字表达不规范】

3、同时学生不能认真审题(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题目),拿到题目后不加思考就做。知识点、得分点把握不住,关键词、句出不来。题意不理解。答非所问。

例31(2)图二标志着中国人民历经        年的抗日战争最终取胜,它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分)

【八年(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有写14年,100多年,对题目的“抗日战争”未能审题。】

例32(3)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是世界走向和谐的体现,请分别写出其事件名称。(2分)

             

 

事件名称:图一                  ;图二                    。

【图二写“巴以冲突”的很多,显然“握手”二字没能审清楚,也没能理解。】

例32(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美法早期资产阶级期间颁布的法律性文件分别是             和             ,两者的理论依据是          思想。

【美国早期资产阶级是战争,因而答案是《宣言》,而不少人答案是《黑人奴隶宣言》,这则是美国晚期资产阶级---南北战争的法律文件。此外此题还考察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运动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及其影响下的资产阶级,这是专题复习中应该讲到的,但错误率也很高。】

例32(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3分)

【第2和3问,很多同学漏做,审题审分数不够,“看菜吃饭”还要多讲。】

例33(2)据材料二、三相关信息和图片内容,指出国际社会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举措有何不同?(2分)

例33(4)依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哪些?(2分)

【不能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材料信息,例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被延长。

材料三   张小盒漫画 :这个冬天真冷……(节选)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材料五  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只要好好阅读题目和材料,答案很明显。老师就这题应该讲清做材料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例33(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今天的世界金融危机最先爆发的地点和领域有何共同之处。(2分)

例33(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出两次金融危机时美国总统分别是谁?他们振兴经济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分)

【学生不能审题和理解“领域”“特点”两个概念,出现了答非所问的现象。】

4、关于开放性主观题的答题。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本次考试只考了二道开放性主观题,即例32(2)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例32(5)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其中的一点。

【本题看似很简单,但很多同学都答错了或没做,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这种题。这种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答,而且要先审清题干,弄清本题的“题眼,”只要回答与“题眼”相关的内容即可,切忌写与常理不符或反动的话语。】

5、每到材料题都对应一个专题,做题目前先要审清楚这道题讲得是什么专题,再动手,要围绕中心答题。但很同学很匆忙,对题目所对应的主题把握不准。

例31(6)近代外交三个阶段的历程说明:国际地位的提高、外交成就的取得,其前提条件是                                 、                                 。(2分)

【二轮复习时,对外关系专题复习不到位,导致“民族”这一答案写对的人很少。】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1、一定要回归考点。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逐条过关,注意知识的形成和积累,每节课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认真地读书,反思和总结在平时一些易错的知识点和错别字,。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后进生对均分的贡献大。(看考点加听写或定量的选择题)

2、教会学生审题,审题目、审材料、再加审分数。把平时审题方面出现问题的题目再让学生写一遍,总结规律得出方法。

3、把选择题和材料题的答题技巧总结出来,例如“据材料二、三相关信息和图片内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两种问法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可以用一节课专门讲这样的知识点。边讲边练。(练习形式可活泼些,可参阅教研室近期发的邮件)

4、学生对时间、地点这样具体的知识点掌握很不好,建议中考前可以总结给学生(特别是周年庆)。此外热点问题也要强调一下。(可参阅教研室近期发的邮件)

5、对常见的开放题,老师也可总结给学生,让他们有路可循。例如,战争问题、民族问题、开放问题等。边做边讲。

6、最后,讲练结合。要充分用好每份试卷,举一反三,要将以上几点建议穿插在试卷讲解中,切不可草草了事。同时注意答题规范的训练。使用好历史专有名词。

文档

2009年六合区初三历史第二次模拟测试质量分

2009年六合区初三历史第二次模拟测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1、基本题型、分值及范围:卷面分值60分,共33题。1-30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0分,31-33题为非选择题,共30分。考查内容涉及七、八、九年级历史知识。2、总体看来,本套试题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图(14张)文并茂,基本上按照中考考试说明进行命题,考查的知识内容覆盖面广。3、全卷模仿2008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命题中注意强调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和基本框架的整合,在稳中有变的基础上坚持历史学科主体知识与历史学科能力相结合的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