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4:22
文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读通文本,掌握内容,理清思路,细心审题,谨慎答题一、说明对象、内容、中心说明对象是说明文中要说明、解释的事物。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说明内容是指说明文中通过各种说明方法呈献给大家的内容,也就是说明文中要说明介绍这个事物让大家了解些什么,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说明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
推荐度:
导读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读通文本,掌握内容,理清思路,细心审题,谨慎答题一、说明对象、内容、中心说明对象是说明文中要说明、解释的事物。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说明内容是指说明文中通过各种说明方法呈献给大家的内容,也就是说明文中要说明介绍这个事物让大家了解些什么,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说明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读通文本,掌握内容,理清思路,细心审题,谨慎答题

一、说明对象、内容、中心

说明对象是说明文中要说明、解释的事物。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 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

说明内容是指说明文中通过各种说明方法呈献给大家的内容,也就是说明文中要说明介绍这个事物让大家了解些什么,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说明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  

辨析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说明中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句揭示文章的中心,“图画美”就是本文的说明中心)

说明内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沙漠是说明对象)

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是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与内容的区别:比如说a为一个事物,用一句话b来解释或者说明这件事物,那么a就是说明对象,而b就是说明内容。

说明文的内容是根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展开的,说明对象是统帅说明内容的,说明中心是对说明内容的集中概括。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例1: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其中,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三、说明方法

1.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容易理解说服力强。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具体说明了……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例: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用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处理情况的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这一问题。

2.列数字:也叫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据一定要准确无误,来源可靠。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的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

  例: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 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上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0.05 ppm,7%~10%,具体准确说明了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3.作比较: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地位、影响等)。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和…作比较,突出强调说明了…… 

4.打比方:指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把抽象的事理或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把抽象的事理或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例:地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最里面是地核,就好像鸭蛋的蛋黄。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地壳比作鸭蛋的外壳,地幔比作蛋清,地核比作蛋黄,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把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5.下定义: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作用: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科学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我们对……有了本质的认识。

例:“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使我们对统筹方法有了本质的认识。

  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解析: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6.作诠释:指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于理解。

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使我们对……有了清晰的认识。

例: “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就采用了作诠释,若颠倒,“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就不准确了,因为“银”也是银白色的金属。

7.分类别: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分为……,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例: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气空中混合,促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8.引资料:是在说明文字中通过引用一些固有的资料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引用了……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有力地)地说明了……作用:权威,更有说服力;或者使文章语言生动,更具文艺性,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9.配图表:画图表,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明事物特征、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好处是易于让复杂的事物或事理变得清晰、直观。

运用配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清晰地说明了……

10.摹状貌: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好处是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举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难点

1.区分下定义和作诠释: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下定义:要求完整严密,句子前后颠倒,表意准确;

作诠释:不要求完整严密,句子前后颠倒,表意有误。

2.分类别与作比较

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的说明方法。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分类别中事物分成的若干类都是说明的主体;而作比较是为了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比较,突出强调其中某一事物的某种特征

四、说明的顺序

  考点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一: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四周到中间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等。 

 对策二: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五、说明语言

类型1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简洁、严密和生动

⑴准确:常以 “加点字能否删去”的形式出现。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加点字)”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

   ①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

    不能删去,“真正”强调了空气清新剂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空气质量,“真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得准确性。

   ②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

    不能删去,“或许”表示可能,准确地说明即使是较为知名的品牌,也不是绝对安全的。“或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得准确性。

  ③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 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震荡波引起的。

  解析:“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④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解析:“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一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4分)

根据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铃木徹教授对于食品冷冻的研究,在对食品进行冷冻时,温度低于O℃时就会产生“冰核”(极小的冰的结晶)。

解析:“根据……研究”表述严谨,表明结论是有依据的。“温度低于O℃时”数据精确,“低于”准确地说明了发生“冰核”的温度;“极小的冰的结晶”是对“冰核"的补充说明,用“极小的”表,在程度上进行,突出了其大小。  

注意题目的变化。

⑵生动:主要的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例: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勘称“耐心杀手”。

    “耐心杀手”一词,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数字阅读“不足以锻炼耐  心”的弊端。 “耐心杀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3 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多”“有余”等表示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

  对策:找出准确性的词语,然后说明其作用。找词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2)找有模糊数据的句子;(3)找使用词语的句子。

  类型5 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对策:找指示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其最近的一句话。要注意有时指代的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巴西生物工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发现,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据介绍,科研人员正在根据蝗虫的这一特殊技能,着手研制开发车用行驶监视装置,以帮助减少公路上日益频繁的撞车事故。

  文中的“这一特殊技能“是指什么样的技能?

  解析:这一特殊技能指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

六、如何概括“说明文中的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卫星定位,确定大概位置;逐层扫描,一段一段细细寻找。

还要注意:

(1)直接摘抄,提取要点,可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2)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复杂内容的文章,所要信息比较分散时,要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七、如何分析“标题或文段或某个句子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交代说明对象、内容或中心;技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等);内容上的作用;引发关注、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文章开头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内容或中心;技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说明方法等);内容上的作用;引发关注、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结构上的作用,如: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点题等。

  如果是过渡句,就从过渡句角度分析。(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最后一段作用,注意总结全文(收缩全文),发出呼吁、提出希望,当下不足、展望前景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这个句子或段落对某个内容起补充作用,那么答案是:补充说明了什么,使我们对什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如果起作用,那就从表达的准确性角度考虑。

   内容上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对其句子或段落细细分析;有技法不能漏;注意结构上的作用。

八、如何解答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九、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①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实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②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十、说明思路

先分段或分层,然后一一说明,如果有什么说明顺序,最好也要写出。

文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知识点梳理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读通文本,掌握内容,理清思路,细心审题,谨慎答题一、说明对象、内容、中心说明对象是说明文中要说明、解释的事物。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说明内容是指说明文中通过各种说明方法呈献给大家的内容,也就是说明文中要说明介绍这个事物让大家了解些什么,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说明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