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 )
A、 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3、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4、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5、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6、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8、人工智能是属于( )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9、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10、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 )
A、 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 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 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12、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3、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14、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5、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16、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7、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 )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18、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 )
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19、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20、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2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2、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 )
A、 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3、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24、人工智能是属于( )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25、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26、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27、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28、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29、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 )
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30、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31、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的爱)
32、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33、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 ( )
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
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34、人格的核心是 (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35、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36、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37、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38、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 )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3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40、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4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42、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