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气
以理作意
文字不是开悟,文字也不是功夫。文字是传道工具,是指路明灯,望月手指。要修大道,没有理论指导是无法想像的。修道可以不练功,但有一种功夫必须练,那就是“读书功”。智能气功理论丰富,“先学后练”无法实现,应该是“边学边练”。如果每天有两小时的练功时间,就相应读书两小时,甚至更多。如果忙碌,没有那么多看书时间,那么可以“损功肥书”“损睡肥书”,合理安排一下。
明心与捧气贯顶
明心不是明白参照系,而是明白意元体。在充分的理论前提下,以理作意,得到这个意元体。练气功讲究“气感”,明心就是意元体的“气感”。知道了怎么保任?执着于这个空空荡荡的感觉是不对的,应该“大机大用”,用意元体观照天地,观照自己,意念外放、内收。练捧气贯顶最合适,捧气贯顶既有气的出入,也有意念的出入,非常好。捧气贯顶也有形体的锻炼,因此捧气贯顶不仅仅是练意念的,还包括气、形体。
明心与站庄
上面讲了“大机大用”,外放内收的运用,直接练意元体,练初始混元气。大机大用还可以观照形体,内视。能够收视反听之后,不往外放,而是收在里面守住。如果仅仅守住头里面,那就是继续观照意元体,开发意元体的特异功能。收在里面之后,还可以观照形体,内视形体,这时候练三心并站庄最合适,三心并锻炼精神内敛,意守形体,启动内气。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感觉不需要收视反听不需要观照,自己的意识本来就在里面,不需要“收”,形体就是我,我就是形体,这种状态就属于“见性”。这也是初步的形神合一。见性的感觉是周身融融,周身融融了就是见性。
见性与形神庄
精神收入身体,就尝试做一些动作,看能否保证精神不跑。如果比较稳定,可以做动作了,就练习形神庄,刚开始练形神庄时候,精神肯定要跑出来,不要焦急,就这么练,锻炼在动的时候精神内敛。如果精神总是跑,就明白三心并的重要了,就明白为什么说三心并是“基本功”。练形神庄的同时不要放弃三心并,三心并站庄可以继续强化形神合一的状态,形神庄是练见性的大机大用,站庄是基本功。当形神庄练的做动作也不跑神了,感觉身体就是我,我就是身体,完全合一,就尝试下一步。
见性与五元庄
形神庄和五元庄都是内混元,因此没有必要把形神庄练的“到家”之后学五元庄,可以同时练。形神庄练的初步形神合一就练五元庄,练精神跟脏真之气结合。脏真之气跟躯体之气没有绝对区别,启动了脏真之气,全身就都是脏真之气了,没法分别哪是躯体哪是脏真。从明心见性角度讲,就是意元体的体性更加灵明细腻。意念跟脏真之气合一,就达到了古人的“彻悟”水平。人自己感觉精神方面“大解脱”“大放心”“大放下”“不执着”“无疑问”。无疑问不是把某个科学难题解决了,而是精神方面停止了顽固的“思考”状态,停止了“疑问状态”。指的是精神状态的无疑无求,不是具体的问题的解决。具体的问题也解决了一些,就是对明心见性这么高深的学问没有疑问了,为什么没有疑问?因为自己感觉到了。
悟后重修
上面描述的开悟,仅仅是入门。初步认识了意元体、混元气、混元整体,人的素质还没有彻底变化,仅仅感觉到了开头,入门了。入门之后,对于怎么理解怎么都有了初步认识,可以修道了。怎么修呢?还是原来那一套。
对于智能气功的诸多千万不要“挑选”,什么功都练练,说不定你放弃的正是你需要的。
《禅宗证悟理法辑要》对开悟的定义。
开悟以得见(此见是特殊的内在感受,非眼见)清净之体之竖贯三际而三际坐断,横遍十方而十方无边,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清净虚通之特殊景象(用现代语言说,是一高度精纯、均匀、无别、无碍之混融时空整体,其体有灵明知性)为前提,同时必须有所感悟:胸中滞碍冰消,疑问顿释,身心庆快无以言喻,为开悟之最根本指征(有的能直透重关)。不经这一关,无论出现什么奇异景象与表现,皆非开悟之属性。(上述之开悟状态,真善知识能鉴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造,经过知寂合一的了了常知,达凡圣情尽、一切功用靡不皆息、头头上显,物物上彰之大用现前之真善知识境域,方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