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家佳,郝生跃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E-mail:09244011@bjtu.edu.cn)
摘 要:建筑能耗在中国的总能耗中占到很大比例,因此建筑能效的提高将对我国总能耗的减少产生实质性影响。近年来,推进节能建筑的力度较大,实际建筑节能工作却发展缓慢。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将利益相关者分析运用到节能建筑推广过程的研究中有利于识别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通过对节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利益诉求的分析,以及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及行为选择的分析,找到平衡点,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节能建筑管理框架,从而为有效推进节能建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化措施,以实现我国节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节能建筑;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12)04-032-04
Behavior Analysis of Stakeholders in the Promotion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
JIN Jia-jia,HAO Sheng-yu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isty,Beijing 100044,China,E-mail:09244011@bjtu.edu.cn)
Abstract:As known,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akes great part in the whol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a. Thus,the enhancem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ecreasing of the whole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Recently,the government works hard on the promotion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 However,the efficacy is not optimistic. Lots of stakeholders are involved in the promotion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so applying stakeholder analysis which is a qualitative socio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the research of promotion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 will be helpful to identify and comprehend the various interest demands of stakeholder. With the definition of stakeholders in the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rket,it can be clearly understood the interests of all stakeholders’ demands and conflicts. Then based on the game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s of stakeholders in the energy-saving building market,the balanced point of the market could be found,the stakeholders’ choice of behavior can be predicted and regulated. A new stakeholder analysis based management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make the current measurements of promoting energy-saving building more practical and more effective. Therefore,the win-wi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an be assured.
Keywords:energy-saving building;stakeholder;behavior choice
随着全球各界能源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方案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在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国总能源消耗的30%左右[1],成为全社会节能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因此,推行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短缺、改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筑节能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新建节能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相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节能建筑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加引人关注。我国每年新建建筑约20亿m2,其中节能建筑不足5%[2];技术标准方面也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见,针对新建节能建筑落实不足、推而不广的问题,加强其推广动力的研究,完善节能建筑的推广措施非常重要。
节能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众多机构和个人,他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节能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立场和利益的不同,节能建筑的建设目标并不能得到有效地传达。如何使利益分散的各利益相关者都有动力参与到节能建筑的推广过程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2-04-04.
第4期 靳家佳,等:节能建筑推广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033・
1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利益诉求
图1 节能建筑推广利益相关者图谱
(1)。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在社会上推广节能建筑有利于降低城市耗电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调节城市气候、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了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兼顾公平和效率,会订立制度及、建立监督机制,成为节能建筑的推动者和维护者。
(2)地方。地方的利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地方利益具有与利益的一致性,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地方利益又具有明显的性,它必须首先着眼于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公共事业的发展。这种利益的双重性直接导致了其角色的双重性:一方面,地方受到的管制,协助进行宏观管理和,是控制开发商行为,调整节能建筑市场供给的行为主体;另一方面,地方为实现本区域利益最大化,存在放宽、放纵开发商行为的动机,导致节能建筑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因此,地方存在既要提高社会福利,又要发展区域经济的利益诉求,而这种利益的双重性是导致节能领域失灵的重要原因。
(3)开发商。开发商是新建节能建筑的筹资
主体,受行政命令的约束和激励的引导,同时受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影响[3],其开发倾向直接影响到节能建筑的推行效果。开发商作为经营性企业,其利益诉求是追求边际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建造节能建筑意味着投资的增多,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节能建筑市场的激励机制无法满足开发商获取利润的要求,开发商在收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下会选择降低节能设计标准,或者转而开发非节能建筑。
(4)消费者。消费者是节能建筑的最终购买者和直接受益者。没有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就没有市场需求,开发商也就不可能产生开发节能住宅的热情,从而导致节能建筑的推广受到阻碍。因此,消费者对节能建筑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是推广节能建筑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因素。消费者的利益诉求体现在对个人福利的追求。在购房时,这种个人福利体现在对房屋价格、地段、安全、舒适性等的考量上,消费者会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能为自己带来最大个人效益的房屋。
(5)建筑节能服务机构。该机构是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目标是从其主要的经营活动中获得收益。通过提供一系列的技术服务,贯彻执行国家标准、保证建筑节能实际效果、实现投资者投资收益。因此,建筑节能服务机构在开发节能建筑过程中的态度及行为直接决定了节能能否落到实处。
(6)社会团体。包括社会公众及新闻媒体等。在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他们对整个节能建筑推广起着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剖析节能建筑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促进整个节能建筑市场的良性循环。
基于上述分析,节能建筑市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行为动机以及效益目标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 行为动机
效益目标
社会公共收益最大化兼顾公平和效率 社会、经济效益地方 提高社会福利发展本区域经济
实现公平提高效 率
经济、社会效益开发商 边际生产效益最大化收益最大化 企业效益 消费者
个人福利提升
效用最大化
个人效益
2 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及行为分析
在节能建筑推广的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找到解决利益分散问题的途径,
・034・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26卷
有利于推广节能建筑的顺利进行。
我国节能建筑推广工作还停留在自上而下的行政计划性单线操作阶段。由于推进节能建筑的目标与地方短期利益的矛盾,地方在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缺乏内在动力。地方的不作为导致开发商为获取利润转而开发非节能建筑,或者大幅提高节能建筑价格,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面对过高的房价,消费者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必然不会选择节能建筑,导致长久以来节能建筑仅停留在宏观的民族利益层面没有实现百姓利益的保护,从而形成了节能建筑推而不广的局面。 2.1 与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
在房地产宏观领域里,与地方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代表社会整体利益,与地方的本区域利益有所不同,导致地方作为代理人不一定总是为其委托人的利益服务。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以损害委托人利益为代价来谋取私利的客观动机[4]。在现行的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行为选择的主要动机就是发展地方经济、追求政绩目标。
然而,目前我国分税制的调整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地方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推动节能减排[5]。现行分税制下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为地方增加了沉重的财政压力,而基于GDP 的政绩考核体系使得地方在面对与其他地方的竞争、地方与地方企业间密切的利益关系,即地方企业的生产增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新建节能建筑的高成本等影响因素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只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选择前者,继续推进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因而成为节能建筑推广的瓶颈。
为了避免地方谋取私利,有必要对现行的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体系进行改革,通过经济、政治激励措施约束地方的行为,如颁布相应奖惩措施、将节能减排成效纳入政绩考核、对建筑节能的标准实行硬性规定等,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机制,增加地方的不管制成本。
2.2 地方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关系
建筑节能的正外部性使得开发商缺乏投资建设节能建筑的动力,转而开发非节能建筑。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非节能建筑不仅能为开发商带来更多利润,也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区域GDP ,地方也有利可图。因而,面对节能建
筑市场,地方存在“不管制”与“管制”两种策略,显然“不管制”能使地方获得更大收益,然而这种情况必然会使节能建筑的推广效果受到影响。为了保证节能建筑推广的顺利进行,地方必须对开发商进行管制。同时,为了使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筑的市场配置达到最优水平,必须消除建筑节能的外部性,采取相应经济激励措施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降低节能建筑开发成本,提高开发商的积极性。
2.3 消费者的行为分析
开发商为保证自己的利益,会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把开发节能建筑增加的成本转移给消费者。节能收益由整个社会享受,而节能成本只由消费者承担显然会造成市场需求不足。只有对使用节能建筑的行为进行补贴,将节能成本合理分担,才能提高消费者使用节能建筑的积极性。此外,节能建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价格,但从房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来看是具有经济性的,同时增加了舒适性。由于节能建筑优点的隐性特征,消费者以房屋效用最大化为动机的行为在一开始会表现出只看重房价的特点。只有采取措施使节能建筑的优点显性化,才能有效地扩大需求。最后,消费者自身的能力如对节能建筑的识别能力、对节能环保的意识、对待风险的态度等也是不相同的,在行为选择上还要考虑使用节能建筑对自身的影响及其他消费者是否选择了节能建筑。因此,采取措施宣传节能建筑的使用效益,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3 节能建筑推广的措施建议
图2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节能建筑推广管理框架
通过制度约束以及监督机制约束地方与其保持一致。在节能建筑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地方对开发商进行管制并采取激励措施提
第4期 靳家佳,等:节能建筑推广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035・
高其积极性。开发商对消费者进行信息公示。通过提供补贴、加强宣传扩大市场需求。消费者协助进行监督,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进一步约束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促进节能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基于此管理框架,对节能建筑推广的措施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确保地方对开发商的严格管制。从图2可以看出,从到地方执行力的一致性是整个节能建筑推广机制的源头所在。为了维护社会利益其行为决策只有一个,即推广节能建筑。而地方在面对市场时存在多种策略选择。为了节能建筑推广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地方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严格管制。如改革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体系,合理调整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减少地方的财政压力。政绩考核制度方面,已出台相关将节能减排列入业绩考核指标,并提出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的要求,这对于节能建筑的扎实推进十分有利。完善监督机制,建立起从地方到的建筑节能信息服务体系[6],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减少地方利用信息不对称而做出影响节能建筑推广的行为。
(2)完善节能建筑的激励。除外,节能建筑领域的各利益相关者都存在多种策略选择,因此激励不应只针对某一团体,而应针对各利益相关者形成激励体系,激励措施又可分为激励、经济激励等。对地方主要是财政税收及政绩考核上的激励。对开发商而言,经济上的激励包括节能建筑的融资支持、开发补助、税收减免等;方面可为节能建筑提供行政便利,如减少审批手续等。为消费者提供补贴,如为使用节能建筑的用户提供采暖费、电费优惠等。对节能建筑服务机构,提供节能基金和技术创新经费等。
(3)建立节能建筑质量保障机制和建筑节能能效标识或认证制度[7]。规范节能建筑市场,实现“公平,公正,公开”,使节能建筑质量有保障。对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实现信息公示,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节能建筑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高,拉动市场需求,促进节能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本文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节能建筑领域(以新建居住性节能建筑为例)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分析各方的利益诉求,克服利益分散带来的问题,找到推广的动力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广节能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节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长全,李国昌,陈 莉.节能建筑推广动力机制及推
广措施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30(5):54-58.
[2] 李代祥,许 茹.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房屋不到5%节
能[N].福州日报,2011-11-21.
[3] 王洪波,刘长滨.基于博弈分析的新建建筑节能激励机
制设计[J].建筑科学,2009,25(2):24-28.
[4] 徐 江.房地产宏观中的三方动态博弈问题[J].电
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6):18-21. [5] 陈红敏.如何发挥地方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J].经
济纵横,2008(5):35-36.
[6] 孙鹏程,刘应宗,梁俊强等.建筑节能领域的失灵
及对策[J].建筑科学,2007,23(12):1-6.
[7] 占松林,韩青苗,刘长滨.基于行为选择理论的建筑节
能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65-69. 作者简介:
靳家佳(1993-),女,本科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郝生跃(196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