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程序系统的结构 3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4
3.1程序描述 4
3.2功能 5
3.3性能 5
3.4输人项 5
3.5输出项 6
3.6算法 6
3.7流程逻辑 7
3.8接口 8
3.9存储分配 8
3.10注释设计 8
3.11条件 8
3.12测试计划 8
3.13尚未解决的问题 9
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9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对软件需求的全面、深入的理解是软件开发工作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作为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求分析的任务是明确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主要是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同时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它能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能见度,便于实现软件开发人员对开发过程的工程化管理与控制,便于项目管理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维护人员之间更好地交流与协作。
1.2背景
a.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第五组
c.开发者:第五组
d. 用户:实验室设备管理员
e. 运行系统的计算中心:实验室电脑
1.3定义
报废:管理人员发现设备因某些原因损坏而导致设备不能使用时,就将该设备记录下来,并记录报废原因。
维修:管理人员发现设备因某些原因损坏需要维修时,就将该设备记录下来,并提出维修意见。
查询:随时对现有设备及其修理、报废情况进行统计、查询,要求能够按类别和时间段(某日期之前)查询
1.4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导论》 张海藩 清华大学出版社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组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第五组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概要设计报告 第五组
2程序系统的结构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程序系统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和它们之间 的层次结构关系。
设备管理员操作模块如下图所示:
系统功能操作模块如下图所示: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从本章开始,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比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 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即可。
3.1程序描述
及时的对购买新设备、维修设备、报废设备进行审批核实。以及方便的维护管理现有设备。
3.2功能
说明该程序应具有的功能,可采用IPO图(即输入一处理一输出图)的形式。
3.3性能
说明对该程序的全部性能要求,包括对精度、灵活性和时间特性的要求。
3.4输人项
给出对每一个输入项的特性,包括名称、标识、数据的类型和格式、数据值的有效范围、输入的方式。数量和频度、输入媒体、输入数据的来源和安全保密条件等等。
名称 | 标识 | 类型 | 数量 | 数据的组织 | 频度 | ||
管理员用户工作请求申请 | 管理员 | 文档 | 文档+表格 | ||||
申请购买设备表 | 管理员 | 表格 | {X} | 表格+说明 | |||
维修设备 申请表 | 管理员 | 表格 | {X} | 表格+说明 | |||
新设备 信息 | 管理员 | 表格 | {X} | 表格+说明 | |||
报废设备信息 | 管理员 | 表格 | {X} | 表格+说明 |
给出对每一个输出项的特性,包括名称、标识、数据的类型和格式,数据值的有效范围,输出的形式、数量和频度,输出媒体、对输出图形及符号的说明、安全保密条件等等。
用途 | 频度 | 接口 | ||
设备情况 | 为管理员用户和上级领导提供实验室内设备的具体情况 | 管理员、用户每次查询实验室设备的频度 | 类别、设备名、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买日期、生产厂家、借出情况 | |
使用设备的人员信息 | 为管理员用户和上级领导提供设备使用者的具体情况 | 管理员、用户每次查询实验室设备使用者的频度 | 设备类别、设备名、设备型号、使用人姓名、使用人单位、借用时间、归还时间 | |
购买设备 | 管理员给出需要购买的设备的信息 | 需要购买设备的频度 | 类别、设备名、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购买人 | |
非法请求 信息 | 提示管理员、用户此次借用非法 | 每次产生非法申请的频度 | 设备名、设备型号、借用情况 | |
修理/报废/注销设备资金统计表 | 向单位显示设备修理/报废注销资金统计情况 | 每月一次 | 设备类别、设备名、设备型号、设备规格、修理/报废/注销情况、生产厂家、使用资金 |
详细说明本程序所选用的算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
3.7流程逻辑
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3.8接口
用图的形式说明本程序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及隶属于本程序的下一层模块、子程序,说明参数赋值和调用方式,说明与本程序相直接关联的数据结构(数据库、数据文卷)。
3.9存储分配
详见概要设计说明书。
3.10注释设计
说明准备在本程序中安排的注释,如:
a.加在模块首部的注释;
b.加在各分枝点处的注释;
c.对各变量的功能、范围、缺省条件等所加的注释;
d.对使用的逻辑所加的注释等等。
3.11条件
程序中的每个判断都会产生如下后果:根据此判断的结果,某些处理执行了,而另外一些没有执行。也就是说有些处理的执行受判断的影响,即判断的作用范围(或称影响范围)。
一个判断的作用范围是所有这样的模块的集合,这些模块内含有依赖于这个判断结果的处理。一个模块的控制范围是指它本身及其所有下属模块的集合。
判断的作用范围和模块的控制范围,直接影响系统模块的复杂性和可修改性。结构化设计要求:对于任何一个判断,其作用范围应该是这个判断所在模块的控制范围的一个子集。换言之,所有受判断影响的模块应该从属于做出判断的那个模块。在这种情况下,判断作用范围仅在做出判断的模块及其直属下级。
3.12测试计划
输入数据时能否正确保存及正确显示,如输入设备编号给出实验室设备资料.如没有则会显出没有该设备资料,数据库的检索速度是否迅速,查询信息时系统反应速度如何。
该测试计划主要包括对软件各个模块的测试,有:
a.系统主窗口的测试;
b.录入用户窗口的测试;
c.查询信息窗口的测试;
d.信息统计窗口的测试;
e.输出窗口的测试;
3.13尚未解决的问题
说明在本程序的设计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软件完成之前应解决的问题。
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用类似F.3的方式,说明第2个程序乃至第N个程序的设计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