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5:06
文档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doc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苏教版,解析版)1.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B.常温常压下,每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C.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物中含个原子D.1mol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最多形成碳碳单键数为【答案】C【解析】2.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错误;B.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错
推荐度:
导读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苏教版,解析版)1.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B.常温常压下,每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C.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物中含个原子D.1mol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最多形成碳碳单键数为【答案】C【解析】2.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错误;B.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错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苏教版,解析版)

1.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

B.常温常压下,每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C.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物中含个原子

D.1mol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最多形成碳碳单键数为

【答案】C

【解析】

2.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错误;B. 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错误;C. 铅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D. 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转化的知识。

3.已知: 3/2CO2(g)+2Fe(s) = Fe2O3(s)+3/2C(s)  △H=-234.1kJ·mol-1

CO2(g) = C(s)+O2(g)  △H=+393.4kJ·mol-1。

则2Fe(s)+3/2O2(g)=Fe2O3(s)的△H是

        A.-824.2kJ·mol-1                B.-627.5kJ·mol-1  

        C.+861.6kJ·mol-1            D.+159.3kJ·mol-1

【答案】A

【解析】CO2(g) = C(s)+O2(g)  △H=+393.4kJ·mol-1知C(s)+O2(g)= CO2(g)△H=-393.4kJ·mol-1则3/2 C(s)+3/2O2(g)=3/2 CO2(g)△H=-393.4kJ·mol-1*3/2=-590.1 kJ·mol-1该式与所给一式相加得2Fe(s)+3/2O2(g)=Fe2O3(s)△H=-824.2kJ·mol-1故选A。

4.下列化合物中指定化学键为非极性键的是

A.CH3—CH3  B.CH3C6H4—OCH3C.H—CN  D.CH3—C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非极性键指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故答案选A。

考点:考查非极性键的概念相关知识

5.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A浓硫酸滴到蔗糖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吸水性、强氧化性

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

无明显变化Al与浓不反应

CSO2通入溴水

橙色褪去SO2具有还原性

D燃烧木条伸入无色无味气体

火焰熄灭

气体一定是C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变黑,浓硫酸还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的碳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2气体,固体膨胀,A错误;B、浓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与铝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钝化是化学变化,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氧化,C正确;D、燃烧木条伸入无色无味气体,火焰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CO2,也可能是氮气等,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6.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B.100ml 1mol/L的NH4Cl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A

C.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所含离子数为0.3NA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质量每减少32 g,电路中就转移NA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则2.24L苯的物质的量表示1mol,则所含的分子数不是0.1NA,错误;B、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水解,使铵根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错误;C、硫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摩尔质量相同都是78g/mol,且二者中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阴离子分别是硫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阴离子个数都是1,所以7.8g二者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含离子数目是0.3NA,正确;D、电解精炼粗铜时,粗铜做阳极,粗铜中的Fe、Zn先失去电子进入溶液,所以转移NA个电子时,阳极质量减少不是32g,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判断

7.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其次同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再就是具有对称性结构的(类似于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的关系),则根据3-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CH3CH2CH(CH3)CH2CH3可判断分子中含有4类氢原子,因此其一氯代物有4种,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一氯代物种类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以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判断为载体,重点考查了有机物结构特点、等效氢原子的判断依据和方法、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同分异构体的正确书写能力,考查了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思维的严谨性。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8.(2015秋•连云港期末)下列无色透明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K+、Mg2+、CO32﹣、Cl﹣    B.Na+、Ba2+、HCO3﹣、OH﹣

C.Mg2+、H+、Cl﹣、SO42﹣    D.K+、SO42﹣、Cu2+、NO3﹣

【答案】C

【解析】A.Mg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A错误;

B.Ba2+、HCO3﹣、OH﹣结合生成沉淀和水,不能共存,故B错误;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

D.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常见离子的颜色,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实际位置相符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正确;B.4和5号元素中间间隔10个纵行,故B错误;C.1和2号元素中间隔有副族和第Ⅷ族,故C错误;D.17号元素下面是35号元素,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故D错误,此题选A。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汞深埋处理会产生Hg蒸汽,同时汞离子也污染;B.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是弱电解质,导电性增加,正确;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即实际计量减小,滴定加入的体积偏大,故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茚三酮广泛用于检测氨、一级和二级胺,尤其是氨基酸,故不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的安全、检测、鉴别等。

11.某温度下,重水(D2O)的离子积常数为1.6×10-15  若用定义pH一样来规定

pD=-lg(D+),则在该温度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净的重水中,pD=7

B   1 L溶解有0.01 mol DC1的重水溶液,其pD=2

C   1 L溶解有0.01 mol 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2

D   纯净的重水中,C(D+)C(OD-)>1.0×10-1 4  

【答案】B

【解析】略

12.向平底烧瓶中放入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和氯化铵晶体,塞紧瓶塞。在瓶底和木板间滴少量水,如图所示。一会儿,就会发现瓶内固态物质变稀,有液体生成,瓶壁变冷,小木板上因少量水结冰冻结,而被烧瓶黏住,这时打开瓶塞,散发出来的气体有氨味。这是自发地发生了反应: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实验中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D.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焓变小于0利于自发;熵变大于0利于自发;判断某一反应能否自发不能孤立的看焓判据或熵判据,要综合这两个判据,即根据自由能变判断:△G=△H+T△S;若△G<0反应一定能自发;若△G>0反应一定不能自发;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iO2和CO2 中,Si和O、C和O 之间都是共价键

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C.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都是胶体

D.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SiO2和CO2 中,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Si和O、C和O 之间都是共价键,正确;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是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各种铵盐中无金属元素,错误;C.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中由于蛋白质分子、淀粉分子都是大分子,达到胶体颗粒的大小,因此二者的溶液都是胶体而蔗糖溶液则属于溶液,错误;D.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不一定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如H2O中只有O原子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H原子则满足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结构、元素组成及分类正误判断的知识。

14.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D.HCl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比较酸性强弱可以根据强酸制弱酸的方法;A.错误;B.二氧化碳先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再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正确;C.错误;D.只能说明HCl比碳酸强;HCl比硅酸强,并没有比较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关系。

考点: 比较酸性强弱的方法

15.在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     Ni(CO)4(g),已知该反应在25℃和80℃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5×104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恒温恒压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的Ar,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

C.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 、CO浓度均为0.5 mol/L,则此时v正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i(CO)4(g),达新平衡时,CO 的百分含量将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平衡常数数据分析,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恒温恒压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的Ar,压强增大保持恒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上述平衡将逆向移动,故C错误;C、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g)、CO(g)浓度均为0.5 mol•L-1,Qc=c(Ni(CO)4)/c4(CO)=0.5/0.54=8>2,说明平衡逆向进行,则此时v(正)<v(逆),故C正确;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的Ni(CO)4(g),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达到新平衡时,CO的百分含量将减小,故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6.2015年“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________。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填写物质序号)。

【答案】(1)③⑥⑩⑦⑪⑫(2)2 、1、碳酸钠、CO32-+2H+ === CO2↑+H2O(3)⑥⑪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示的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的有Zn、Fe2O3、MgO、Na2CO3、Ca(OH)2和NaOH,利用图示的物质与盐酸不能反应的物质作出判断即可,由于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不活泼金属铜和银、氯化钠、硫酸反应,则连线为③→⑥→⑩→⑦→⑪→⑫。

(2)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根据碱的种类确定中和反应的有个数,碱有2种,则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有2个;能与盐酸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只有锌,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1个;能与盐酸反应的盐只有碳酸钠(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 === CO2↑+H2O。 

(3)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③⑥⑦⑪⑫⑩,属于电解质是必须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即⑥⑪。

【考点定位】考查酸的化学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酸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应该找出一条不能和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构成的路,酸的化学性质有:能够和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够和碱反应,能够和某些盐反应,活泼金属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酸和金属氧化物、碱、盐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因此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17.工业常用燃料与水蒸气反应制各H2和CO,再用H2和CO合成甲醇。

(1)制取H2和CO通常采用:C(s)+H2O(g) CO(g)+H2(g)   △H=+131.4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B.标准状况下,上述反应生成IL H2气体时吸收131.4kJ的热量

C.若CO(g)+H2(g) C(s)+H2O(l)   △H=-QkJ·mol-1,则Q<131.4

D.若C(s)+CO2(g) 2CO(g) △H1;CO(g)+H2O(g) H2(g)+CO2(g) △H2 则:△H1+△H2=+131.4 kJ·mol-1

(2)甲烷与水蒸气反应也可以生成H2和CO.该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己知在某温度下2L的密闭绝热容器中充入2.00mol甲烷和1.00mol水蒸气,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不同时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0min2min4min6min
CH4

2.001.761.60n2

H2

0.000.72n1

1.2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①0min~2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②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_。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2.00mol甲烷和1.00mol水蒸气,达到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判断该反应达到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______(填字母)

A.CO的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c(CH4)与c(CO)相等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3v正(CH4)=v逆(H2)

( 3 )合成甲醇工厂的酸性废水中含有甲醇(CH3OH),常用向废液中加入硫酸钴,再用微生物电池电解,电解时Co2+被氧化成Co3+,Co3+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达到除去甲醇的目的。工作原理如下图(c为隔膜,甲醇不能通过,其它离子和水可以自由通过)。

①a电极的名称为________。

②写出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4分)(1)ad;(2)①0.18mol·L-1·min-1②20%;变小;ad;

(3)①阳极;② 6 Co3+ +CH3OH+H2O=CO2↑+6Co2++6H+ 。

【解析】

试题分析:(1)A.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生成物能量总和大于反应物能量总和,正确; B.标准状况下,上述反应生成1mol H2 气体时吸收131.4 kJ的热量,错误; C.若CO(g)+H2 (g) C(s)+ H2O(1)△H=-QkJ•mol-1 ,则Q=131.4,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若C(s)+CO2(g) 2CO(g)△H1 ;CO(g)+ H2O(g) H2 (g)+ CO2(g) △H2 则:△H1 +△H2=+131.4kJ•mol-1 ,正确。故正确选项是ad;(2)①0min~2min 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 0.72mol÷2L÷2min=0.18mol/(L·min);②4min时,参加反应的甲烷为2mol-1.6mol=0.4mol,生成氢气为0.4mol×3=1.2mol,达到平衡,此时甲烷的转化率为(0.4mol÷2.00mol)×100%=20%;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2.00mol甲烷和1.00mol 水蒸气,压强增大,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H2 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变小;a.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若反应为达到平衡,则反应体系的任何一种物质的浓度会发生改变,物质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现在CO的含量保持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 b.容器中c(CH4)与c(CO)相等,反应可能处于平衡状态,也可能未处于平衡状态,因此不一定是平衡状态,错误;c.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因此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变据此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错误;d.在任何时刻都存在3ν正(CH4 )=ν正(H2),若3ν正(CH4 )=ν逆(H2),则ν正(H2) =ν逆(H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3)①电极a上溶液中的Co2+ 被氧化成Co3+ ,发生氧化反应,为电解池的阳极;所以a是阳极;②甲醇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Co3+被还原生成Co2+,溶液呈酸性,则生成物中含有氢离子,所以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6Co3+ +CH3OH+H2O=CO2↑+6Co2++6H+ 。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物质的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有关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理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理论。化学反应速率是恒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化学平衡是恒量反应进行的程度的物理量,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达到最大转化程度。用化学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不变,通常认为是1,不能出现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的任何一种物质的浓度不变,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不变。用同一物质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保存不变。可以根据平衡用电脑原理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增大某种反应物质的浓度时,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该物质的转化量增大,但是转化率可能增大、不变或减小,这与反应的特点有关,与该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若该物质不是固体、纯液体,则可以使其它反应物质的转化率增大。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用同一物质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相同。

18.(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配制醋酸溶液的浓度取冰醋酸配制250 mL 0.2 mol/L的醋酸溶液,用0.2 mol/L的醋酸溶液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NaOH标准溶液对所配醋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250 mL 0.2 mol/L 醋酸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探究浓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用pH计测定25℃时不同浓度的醋酸的pH,其结果如下:

醋酸浓度(mol/L)

0.00100.0100

0.02000.10000.2000
pH3.883.383.232.882.73
 回答下列问题:

⑶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你认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另一结论:随着醋酸浓度的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实验三  探究温度对醋酸电离程度的影响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完成该探究,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分,每空2分)(1)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每空2分,共4分)

(2)0.0100 mol/L 醋酸的pH大于2或醋酸稀释10倍时,pH的变化值小于l(2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增大 (2分)

(4)用pH计(或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醋酸在几种不同'温度时的pH(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略

19.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常采用燃烧法,其操作如下:在电炉加热下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如图所示是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其中A管装碱石灰,B管装无水CaCl2。现准确称取1.80 g有机物样品(含C、H元素,还可能含有O元素),经燃烧被吸收后A管质量增加1.76 g,B管质量增加0.36 g。请按要求填空:

(1)此法适宜于测定固体有机物的分子式,此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可能是________。

(2)产生的气体按从左到右的流向,所选各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3)E和D中应分别装有何种药品________。

(4)如果将CuO网去掉,A管增加的质量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该有机物的最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6)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必须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

A.消耗液体E的质量            B.样品的摩尔质量

C.CuO固化减少的质量          D.C装置增加的质量

E.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

(7)在整个实验开始之前,需先让D产生的气体通过整套装置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O  (2)gefhicd(或dc)ab(或ba)(3)H2O2和MnO2(或H2O和Na2O2)(4)减小(5)CHO2(6)B(7)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解析】

试题分析:(1)B管质量增加为所吸收水的质量,A管质量增加为所吸收CO2的质量。m(H2O)=0.36 g,m(H)=0.36 g×=0.04 g。m(CO2)=1.76 g,m(C)=1.76 g×=0.48 g。1.80 g-0.04 g-0.48 g=1.28 g≠0,故有机物中除含C、H外,还含O。(2)要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就要首先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由题给信息可知,B管吸收水分,A管吸收CO2,B管要连在A管前面,否则A管会将CO2、H2O一同吸收。有机物在电炉中的燃烧需要O2,这就需要D装置与电炉相连,D装置提供的氧气中含有水份,其后应连接C装置除水份。故导管接口的顺序为g→e→f→h→i→c→d→a→b(其中a与b、c与d的顺序可交换)。(3)E、D中的药品是用来制O2的,一种为液体,一种为固体。显然,液体应为双氧水(或H2O),固体为MnO2(或Na2O2)。(4)若将氧化铜网去掉,则有机物燃烧产生的CO不能被A管吸收,A管增加的质量将减小。(5)由(1)知,n(H)=0.04 mol,n(C)==0.04 mol,n(O)==0.08 mol,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O2。(6)已知最简式为CHO2,只要再知道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求出其分子式。设其分子式为(CHO2)n,则n==。(7)通O2赶尽装置中的CO2、H2O,否则所求有机物中C、H含量偏高。

考点:考查燃烧法测定有机物分子组成的原理,对实验方法和数据的处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查。

20.(7分)常见的化肥有氨水、NH4Cl、NH4HCO3、(NH4)2SO4、K2CO3、尿素[CO(NH2)2]等。为确定某种化肥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化肥与烧碱共热,放出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此气体为,证明化肥中含离子(填写离子符号)。

②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注入过量盐酸,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为,证明化肥中含有或离子(填写离子符号)。

③另取少量化肥溶于水,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反应现象。由上可知该化肥的化学式为。

【答案】(1)NH3NH4+(2)CO2CO32-HCO3-(3)NH4HCO3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取少量化肥与烧碱共热,放出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证明化肥中含有NH4+;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将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出现浑浊现象,可以推知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证明化肥中含有CO32-或者HCO3-;

③另取少量化肥溶于水,加入CaCl2溶液后无明显反应现象,由于钙离子能够与CO32-反应生成沉淀,因此证明溶液中不存在CO32-,结合上一步反应,可推知化肥中一定存在HCO3-;再结合①的结论可知:该化肥的化学式为NH4HCO3。

考点:考查离子的性质与推断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的性质与推断,难度不大。在学习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21.(8分)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低压和低温下,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白色的固体M,通入CO2的体积V(CO2)(标准状况)与M的质量W的关系如下图。

(1)A点时,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C点时,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3)B点时,M的组成成分的化学式及其物质的量为。

【答案】(8分)

(1)Na2CO3         (2分)(2)2.24L(2分)

(3) NaHCO3  0.06 mol和Na2CO3  0.02 mol(4分)

【解析】

22.(6分)某强酸性溶液X中含有Ba2+、Al3+、SiO32-、NH4+、Fe2+、Fe3+、CO32-、SO42-、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能实现如下转化:

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X中除含H+、Al3+、NH4+、SO42-外肯定还含有的离子是,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若要确定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否存在,最可靠方法是:。

(2)沉淀E的化学式为。

(3)反应①、②、③、④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

(4)写出步骤①中生成气体A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⑴Fe2+;Fe3+;取少量X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红,则证明含有Fe3+,若不变红,则表明不含Fe3+。⑵Fe(OH)3;⑶②③④;⑷3Fe2++NO3-+4H+=3Fe3++NO↑+H2O

【解析】

试题分析:某强酸性溶液X中一定含有大量的含有H+,由于H+与SiO32-、CO32-会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所以不含SiO32-、CO32-;取该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会产生沉淀C,证明含有SO42-;则由于Ba2+与SO42-会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确定不含Ba2+;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产生的气体D,该气体是氨气,则原溶液中含有NH4+;同时还产生沉淀E,该沉淀能够被HCl溶解,则原溶液中还应该含有能够与OH-产生沉淀的金属阳离子,而且在原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时产生气体A,由于有强氧化性,说明在溶液中含有还原性微粒,所以在原溶液中含有Fe2+,由于原溶液显酸性,在含有Fe2+和H+时,NO3-不能存在;向所得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又产生沉淀H,则证明在原溶液中含Al3+。(1)根据上述所述可知:在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Al3+、NH4+、SO42-、Fe2+,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Ba2+、SiO32-、CO32-、NO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Fe3+。若要确定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否存在,最可靠方法是取少量X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红,则证明含有Fe3+,若不变红,则表明不含Fe3+。(2)由于把Fe2+氧化为Fe3+,所以沉淀E是Fe(OH)3;(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只有①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②、③、④,(4)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步骤①中生成气体A的离子方程式是3Fe2++NO3-+4H+=3Fe3++NO↑+H2O。

考点:考查离子存在的鉴定、离子的共存、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23.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间体,以A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RONa+R′Cl→ROR′+NaCl。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

(2)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的邻位异构体分子内脱水生成香豆素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C生成D的另一个反应物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由D生成M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也是制备环己醇()的原料,写出检验A已完全转化为环己醇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有机反应条件的判断、有机反应方程式等书写以及有机官能团的检验等知识点。

考点:有机合成。

24.H是一种新型香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H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和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①B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②RCH=CH2+CH2=CHR′CH2=CH2+RCH=CHR′

③D和G是同系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CH3)2C=C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生成F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E在铜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为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答案】(1)2-甲基-1-丙烯(2)加成反应、取代反应(3)羟基、羧基

(4)+2NaOH+NaBr+H2O;(5)

(6)9;

【解析】

试题分析:由A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故苯乙烯与(CH3)2C=C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与HCl反应生成B,结合B的分子式可知,应是发生加成反应,B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故B为,顺推可知C为,D为

.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可以氧化生成C8H8O2,说明E中羟基

连接的C原子上有2个H原子,故E为,C8H8O2为,

与溴反应生成F,F在氢氧化钠溶液条件下水解、酸化得到G,且D和G是同系物,故中亚甲基上1个H原子被Br原子取代生成F,F为,G为,D与G生成H,H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则H为

;(1)(CH3)2C=CH2系统命名为:2-甲基-1-丙烯;(2)A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HCl反应发生加成反应B;(3)D为,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羧基;(4)F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NaBr+H2O;(5)E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O22+2H2O,故答案为:;(6)G为

,G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含有酯基;③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为-OH、-OOCCH3或-OH、-CH2OOCH或-OH、-COOCH3,各有邻、间、对3种位置关系,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吸收峰同分异构体为:;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

【名师点晴】本题为有机框图、信息推断题,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看懂信息,明确各类有机物的基本反应类型和相互转化关系。该类题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常以框图题或变相框图题的形式出现,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以反应类型为突破口,以物质类别判断为核心进行思考。经常在一系列推导关系中有部分物质已知,这些已知物往往成为思维“分散”的联结点。可以由原料结合反应条件正向推导产物,也可以从产物结合条件逆向推导原料,也可以从中间产物出发向两侧推导,审题时要抓住基础知识,结合新信息进行分析、联想、对照、迁移应用、参照反应条件推出结论。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烃的各种衍生物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要注意物质官能团的衍变,还要注意同时伴随的分子中碳、氢、氧、卤素原子数目以及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衍变,这种数量、质量的改变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由定性走向定量是思维深化的表现,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

文档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doc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苏教版,解析版)1.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B.常温常压下,每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C.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物中含个原子D.1mol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最多形成碳碳单键数为【答案】C【解析】2.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错误;B.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