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0年12月8日,中国与甲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新高程。珠峰所在地区每年10月-次年4月是风季,6-10月是雨季。图1示意珠峰所在区域,图2示意珠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国是( )
A.印度 B.不丹 C.尼泊尔 D.缅甸
2.珠峰所在的山脉是( )
A.祁连山脉 B.横断山脉 C.昆仑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3.珠峰终年积雪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登山队选择在5月攀登珠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风速较小②冰雪消失③氧气较足④晴天较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海草房是我国某区域特有的生态民居,以石为墙,以海草为顶,屋顶高耸,具有防寒避暑等功能。下图示意海草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海草房可能分布在( )
A.山东省 B.海南省 C.甘肃省 D.青海省
6.为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高耸屋顶主要的作用是( )
A.采光吸热 B.防火防虫 C.防风挡风 D.排水排雪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下表为我国不同年份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 0-14岁人口比重(%) | 15-岁人口比重(%) |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
2019 | 16.8 | 70.6 | 12.6 |
2010 | 16.6 | 74.5 | 8.9 |
2000 | 22.9 | 70.2 | 6.9 |
1990 | 27.7 | 66.7 | 5.6 |
A.0-14岁人口比重持续减少 B.15-岁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岁人口比重持续减少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8.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大致在( )
A.1991年 B.2001年 C.2011年 D.2021年
9.当前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发展老龄产业②健全养老体系③鼓励提前退休④提倡生育“二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年11月,一张秦岭航拍图(下图)冲上热搜,图中云海茫茫的景观是秦岭阻挡了北上暖湿气流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秦岭大致经过( )
A.1月0℃等温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1.云海茫茫一侧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云海茫茫一侧形成的降水,其主要类型是(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下表为12月22日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四地白昼时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长 | 24小时00分 | 13小时47分 | 12小时00分 | 10小时31分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纬度最低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5.造成四地白昼时长随纬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引力 D.地球大小
2020年7月,鄱阳湖受持续暴雨影响,水位快速上涨,防洪形势严峻。下图示意鄱阳湖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鄱阳湖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
A.湘 B.赣 C.鄂 D.皖
17.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低平易积水②众多支流汇入③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泄洪能力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鄱阳湖区域防洪的应急措施有( )
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加固堤坝 D.开垦梯田
2020年8月11日7时30分,第6号台风“米克拉”在福建漳州沿海登陆。下图示意该台风中心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米克拉”生成于(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0.“米克拉”台风中心移动的方向大致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1.“米克拉”登陆时,漳州沿海的天气现象是( )
A.狂风暴雨 B.风和日丽 C.阴雨连绵 D.风雪交加
22.台风来临时,应采取的避灾措施有( )
A.往海边空旷地疏散 B.到户外大树下躲避
C.向地势低洼地疏散 D.在坚固建筑内躲避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大量进口石油,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下图示意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从能源的分类看,石油属于( )
①可再生能源②非可再生能源③新能源④传统能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多,内陆少 B.山区多,平原少
C.北部少,南部多 D.东部少,西部多
25.独山子进口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
A.海洋运输 B.内河运输
C.管道运输 D.铁路运输
二、解答题
26.我省某中学暑假开展研学活动。下图示意研学区域地形。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活动一“登高望远”。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千米;观景台海拔约为____米,其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
(2)活动二“激流勇进”。同学们分成两组沿AB、CD河段漂流,其中漂流速度较快的是____河段,理由是____;沿AB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____。
(3)活动三“星空露营”。从安全角度考虑,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____。
(4)活动四“探秘古村”。同学们在探访中发现,古村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27.小麦在我国广泛分布,青藏地区的小麦产量较小,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而东北地区的小麦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商品率高。图1和图2分别示意我国青藏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小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的小麦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湟水谷地和藏南的____谷地,东北地区的小麦主要分布在____(地形区)。
(2)青藏地区和东北地区种植小麦的条件都是____不足,小麦熟制多为一年一熟。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地区这一条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
(3)近年来,青藏地区采用培育良种等措施提高小麦产量,体现了____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4)东北小麦分布区地势平坦开阔,____(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粮食产量大,有利于提高商品率。
28.海南省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下图示意我国海南岛地形及1月平均气温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海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其经度是____,纬度是____。
(2)海南省的北部濒临____海峡,南部包括了我国领土的最南端——____。
(3)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____,水系结构呈____状。
(4)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中部地区等温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9.“停课不停学”期间,上海某中学利用云课堂开展“‘我家门口’的长江”主题分享活动。图1示意长江流域,图2为武汉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桑吉同学:“我家门口”的长江,离它的发源地____山脉不远,它气势磅礴地穿过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____山脉,水流湍急,水量较大,蕴藏丰富的____资源。 | |
(2)小智同学:“我家门口”的长江位于____游河段,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候特征是____,河流呈现出____的水文特征,常受洪水困扰。上游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____水利枢纽,洪水的困扰得到了缓解。 | |
(3)麦克同学:“我家门口”的长江江阔水深,船来船往,具有较高的____价值。它最终注入了____海,实现通江达海。 |
(1)雾凇景观多出现的季节是____,图中的雾凇观赏地主要分布在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南方地区雾凇观赏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
(2)雾凇观赏期最长的地点是____,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____。
(3)吉林省吉林市被誉为“雾凇之都”,当地利于雾凇形成的条件有:①从地理位置看,吉林市____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又常遭受____(气象灾害)侵袭,降温幅度大;②临近松花江,水温较高,与地面温差较大,产生大量的____。
31.棉花属喜温、喜光作物。地广人稀,棉花种植规模大,多采用滴灌,采棉期集中,需从省外招募大批民工前来采棉。下图示意主要棉区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南部棉区和北部棉区的分界山脉甲是____;南部棉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
(2)棉花种植多采用滴灌的气候原因是____,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附近高山的____;相较于北部,南部棉花种植的气候优势是____。
(3)采棉期需从省外招募大批民工的主要原因是____。
(4)乌鲁木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
参
1.C
2.D
3.C
4.B
【分析】
1.
由图可知,甲是位于南亚的内陆国-尼泊尔,是我国14个陆地邻国之一,与我国隔喜马拉雅山为界,故选C。
2.
珠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位于喜马拉雅山,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山脉及山峰还在增高,故选D。
3.
珠峰所处的纬度范围是低纬度,但由于山顶海拔高、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山顶终年积雪,故选C。
4.
由题目可知,珠峰登山队员之所以选择5月登山,主要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是风季,6-9月是雨季,5月份风速小、晴天多,更为安全,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的邻国及珠峰有关知识。
5.A
6.D
【分析】
5.
读图可知,海草房分布在沿海地区,具有防寒避暑等功能。甘肃和青海不临海,海南省位于热带,没有冬季。山东省临海,冬冷夏热。所以海草房可能分布在山东省。故选A。
6.
山东省夏季降水多,沿海地区冬季降雪多。所以高耸屋顶主要的作用是主要是排水和排雪。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读图分析解答。
7.D
8.B
9.B
【分析】
7.
由图可知,1990-2019年,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先减后加,故A错误。15-岁人口比重先加后减,故B和C错误。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增加,故D正确。故选D。
8.
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重占到7%以上时,就意味着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大致在2001年,故选B。
9.
当前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发展老龄产业、健全养老体系、提倡生育“二孩”,以及鼓励延迟退休等措施,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
10.A
11.A
12.B
【分析】
10.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还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故选A。
11.
云海茫茫的一片是由于南方地区暖湿气流向北运动受到山脉的阻挡上升形成的,所以云海茫茫的一片是位于南方地区,故选A。
12.
云海茫茫的一片是由于南方地区暖湿气流向北运动受到山脉的阻挡上升形成的,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划分,属于地形雨,是受到山脉的阻挡形成的降水,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秦岭的地理分界意义。
13.D
14.C
15.B
【分析】
地球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晨昏线与地球各纬线切割关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高低不同,当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最低时,晨昏线切割纬线所得昼弧、夜弧差别最大,地区间昼长差别最大;当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最高(极点)时,晨昏线切割纬线所得昼弧、夜弧差别最小(等长),地区间昼长差别最小(昼长均为12小时)。
13.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夜长大于昼长,且是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的一天,表中四地中只有丁地夜长大于昼长,故定位于北半球。故选:D。
14.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四地中丙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故选:C。
15.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晨昏线与地球各纬线切割的昼弧和夜弧的两部分长度不同,造成白昼时长随纬度变化。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16.B
17.A
18.C
【分析】
16.
根据图中省区的轮廓可判断,鄱阳湖所在的省区是江西省,简称赣。故选B。
17.
读图和材料可知,鄱阳湖受持续暴雨影响,地势低平易积水,众多支流汇入。所以根据题意选A。
18.
鄱阳湖区,地势低平,湖水暴涨,在这种情况下,应急措施主要是加固堤坝。其他三种都不能应急解决。所以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和治理。读图分析解答。
19.D
20.C
21.A
22.D
【分析】
19.
由图可知,“米克拉”台风是生成于岛南部的南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纬度最低的海域,故选D。
20.
图中可根据经纬网线判断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可以看出,“米克拉”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大致是自南向北,故选C。
21.
台风登陆时,往往会带来狂风暴雨,在山区甚至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当“米克拉”登陆时,漳州沿海的天气现象是狂风暴雨,故选A。
22.
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当台风来临时,不应该靠近海边,也不到在户外大树下躲避,更不能向地势低洼处疏散,可以在坚固建筑内躲避,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台风的发源地、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3.D
24.A
25.C
【分析】
23.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大自然界中,能够为人们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资源的更新时间和速度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石油属于传统能源,是非可再生能源,故选D。
24.
由图中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可以看出,石油储备的地区是沿海多、内陆少,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少、平原多,故选A。
25.
独山子位于中部,位于内陆,又不没有大江大河分布,进口石油的最合适方式是管道运输,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能源分布的有关知识。
26.丘陵 2 425(取400~450范围内的值,不含400和450) 山顶(山峰) AB AB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流速较快 自东北向西南 丙 沿河分布 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地区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详解】
(1)读图可知,该地区都在500米以下,地势较为缓和,属于丘陵地形。图中比例尺是1:100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所以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2千米;根据等高距可判断,观景台海拔约为400-450米,其所在的地形部位是山顶,位于中间高,周围低的部位。
(2)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所以观察可知,AB比CD处等高线密集,所以AB处的漂流速度较快。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沿AB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自东北向西南。
(3)读图可知,甲位于山谷,已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乙位于陡崖下面,乙有落石,丙位于鞍部,地势较高,且较为宽阔。适合露营。
(4)读图可知,古村都分布在100米以下的地区,地势平坦,都位于河流沿岸,有充足的水源。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分析解答。
27.雅鲁藏布江 东北平原 热量(活动积温)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科学技术(科技/技术) 耕地(旱地)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青藏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业,结合所学知识读图比较分析解答。
【详解】
(1)读图1和图2可知,青藏地区的小麦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湟水谷地和藏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北地区的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2)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青藏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青藏地区和东北地区种植小麦的条件都是热量不足,小麦熟制多为一年一熟。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地区这一条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或地势。
(3)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光热水土是自然条件,科技、、市场等是社会条件。青藏地区采用培育良种等措施提高小麦产量,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4)读图分析可知,东北小麦分布区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粮食产量大,人地广人稀,有利于提高商品率。
【点睛】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业,比较分析解答。
28.海口 110°E 20°N 琼州 曾母暗沙 中部高 四周低 放射(辐射) 由南向北降低(由北向南升高)地形地势(地形)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读图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详解】
(1)读图可知,海南省是我国纬度最低的省区,行政中心是海口,其经度是110°E,纬度是20°N。
(2)读图可知,海南省的北部濒临琼州海峡,南部包括了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3)根据图例可知,海南岛中部地势高,周围地势低,所以水系结构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4)读等温线分布可知,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由南向北降低;中部地区等温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中部地势高。受地势影响,气温较低。
【点睛】
本题考查海南省的地势和气候,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29.唐古拉 横断 水能(水力) 中 高温多雨(炎热多雨) 流量大(水位高/汛期长) 三峡 航运 东
【分析】
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详解】
(1)长江的发源地是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地势落差大的一、二阶梯分界线,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小智所在的位置是长江上游河段,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呈现出汛期长的特征,上游修建了世界上最在的三峡水利枢纽,对长江洪涝起到了缓解作用。
(3)麦克同学所在的位置是长江下游,这里江阔水深、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长江最终注入东海,实现了通江达海。
【点睛】
30.冬季 季风区 分布在山地地区/高海拔地区 峨眉山 四川省 纬度 寒潮 水汽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和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读图和材料分析解答。
【详解】
(1)读图中所示地区雾凇出现的时间看,大多集中在12-次年2月,是冬季。根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划分看,图中的雾凇观赏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南方地区雾凇观赏地的分布特点是多出现在山地地区或是高海拔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水汽充足有形成雾凇的条件。
(2)读图可知,雾凇观赏期最长的地点是峨眉山,从11月到次年4月,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四川省。
(3)分析吉林的位置和气候可知,从地理位置看,吉林市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又常遭受寒潮侵袭,降温幅度大;临近松花江,水温较高,与地面温差较大,产生大量的水汽。所以吉林被称为“雾凇之都”。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雾凇的时空分布和形成条件。读图分析解答。
31.天山 位于盆地边缘(沿山麓地带分布/沿河分布/沿绿洲分布)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冰雪融水 热量较充足/光照较充足 采棉期集中,劳动力需求大;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靠近棉花(原料)产地,交通便利,边境贸易市场广阔 支持,劳动力价格低廉,土地租金低
【分析】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灌溉的山麓地带,由于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及瓜果的生长。
【详解】
(1)南部的棉区和北部的棉区分界山脉甲是天山,南部棉区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在盆地边缘。
(2)的棉花种植多采用滴灌,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灌溉的水源来自附近高山的冰雪融水;相对于北部,南部气候更温暖,热量更充足。
(3)采棉期,需要从省外大量招募工人,主要是由于采摘期集中,人口稀少,劳动不足。
(4)乌鲁木齐成为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靠近棉花产区,劳动力价格低,还有国家的支持等。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