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约1-2周主要症状为小儿性格改变,少言懒动,易倦、烦躁、易怒、发热、纳差、盗汗、消瘦、呕吐、便秘,年长儿可诉头痛,多轻微、持续性,婴儿表现嗜睡、发育迟滞、蹙眉等表现。
2、结核性脑膜炎分几期,请简述各期主要临床表现
答:分为三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前驱期)的临床表现:约为1-2周,主要症状是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烦躁、易怒等。可有发热、纳差、盗汗、消瘦、呕吐、便秘(婴儿可为腹泻)等。年长儿可诉头痛,婴儿则表现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或发育迟缓等。
中期(脑膜刺激期)的临床表现:约为1-2周,因颅内压增高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惊厥等。出现明显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Kernig征)、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ski征)阳性。幼婴儿则表现前囟隆起、颅缝裂开。此期可出现颅神经障碍,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
晚期(昏迷期)的临床表现:约为1-3周,以上症状逐渐加重,由意识朦胧,半昏迷继而昏迷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患儿极度消瘦,呈舟状腹。常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最终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致使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小儿喂养、佝偻病
手足抽搐症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答:1、吸氧 2、迅速控制惊厥 3、补充钙剂 4、补充维生素D
先心病:
1、先心病的分类?
答:A、左向右分流型 B、右向左分流型 C、无分流型
2、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体循环血流量减少肺循环血流量增加
胸骨左缘第3-4肋粗糙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P2(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3、法洛四联症的X线特点:
答:心影呈“靴状”,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段凹陷,上纵隔较宽,肺门血管影缩小,两侧肺纹理减少,透亮度增加。
4、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改变?
答:电轴右偏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
5、室间隔缺损手术时机的选择是?
答:缺损小者,不一定需手术治疗中型缺损临床上有症状者,宜于学龄前期手术
大型缺损在6个月内发生内科难以控制的心衰,反复肺炎和生长缓慢手术治疗
6个月至2岁患儿,肺动脉压大于体循环的1/2,手术治疗
2岁以后肺循环量与体循环量之比大于2:1,手术
总论:
1、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是?
答:有遗传、性别、内分泌、孕母情况、营养、生活环境、疾病
2、9个月男婴,腹泻3天,大便10次/日,量多,呈蛋花汤样,精神萎靡,眼泪少,尿少,血清钠133mmol/L皮肤弹性差,唇干,呼吸深快,应如何诊断?首先应补何种液体?
答:诊断:中度等渗性脱水,酸中毒。治疗:应补2:3:1含钠液
3、女孩,1岁,腹泻3天,每日约20次,呈蛋花汤样,无脓血。查体:前囟、眼窗凹陷,皮肤弹性极差,四肢凉,脉搏细速。化验血清钠130mmol/L,CO2cp10mmol/L,首先应如何处理?
答:应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扩容
4、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答:小儿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有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5、简述儿童屏气发作的临床特征?
答: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性格行为问题,多发于6-18个月婴幼儿,5岁前会自然消失。表现为过度换气,可有口唇发绀,意志丧失,四肢、躯体抽动。持续0.5-1分钟后呼吸恢复。这种婴儿性格多暴躁、任性、好发脾气。
6、简述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答:神经肌肉: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肌肉软弱无力、行走障碍、呼吸肌麻痹、麻痹性肠梗阻。心血管:出现心律紊乱、心机收缩力下降、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宽、出现U波、QT间期延长,T波倒置以及ST段下降。肾损害:低钾是肾脏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重者有碱中毒症状。
7、生理性体重下降?
答:小儿出生后第一周由于乳量不足,水分丢失、胎脂脱落、胎粪排除,可出现体重比出生时下降3%--9%,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出生后10天内改变。
8、简述脊柱增长的特点?
答:出生时脊柱无弯曲,仅呈轻微后凸,3个月左右抬头动作的出现使颈椎前凸;6个月后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椎前凸。
造血系统疾病:
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答: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因素 4、铁的吸收障碍 5、铁的丢失过多
2、简述贫血的治疗原则。
答:1、去除病因 2、一般疗法 3、药物治疗4、输红细胞5、造血干细胞移植
6、并发症治疗
新生儿: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答: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2、简述新生儿分类。
答: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根据出生后周龄分为: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
3、简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答:(1)生理性黄疸:
①一般情况良好;
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达高峰,7~9消退,最长可延迟至4周;
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 85μmol/L;
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21μmol/L,早产儿< 257μmol/L。
(2)病理性黄疸: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 221μmol/L,早产儿> 257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
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 > 2周,早产儿 > 4周;
④黄疸退而复现;
⑤血清结合胆红素 > 34μmol/L。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4、简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
答:(1)支持疗法:
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是支持疗法的中心,保持PaO2、PaCO2和PH在正常范围;
②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液灌注是支持疗法的关键措施,避免脑关注过高或过低;
③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以保持神经细胞代谢所需能量;
(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鲁米那),负荷量20mg/kg,顽固性惊厥可有安定或加用水合氯醛灌肠。
(3)治疗脑水肿:避免输液过量是预防和治疗脑水肿的基础,每日液体总量60~80ml/kg。颅内压增高时,首选速尿,严重者可选20%甘露醇。
(4)其他:如压低温、硫酸镁和神经营养因子等治疗。
腹泻病:
试述腹泻病的病因?
答:(1)易感因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机体防御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调。人工喂养。(2)、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3)、非感染因素:饮食因素:喂养不当、过敏性、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气候因素。
呼吸系统:
1、小儿呼吸道免疫特点有哪些?
答: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1. 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
2. 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分泌型IgA、 IgG低微
3. 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
感染性疾病:
1、简述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答:(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2)前驱期: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定。
②上呼吸道炎表现:在发热的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但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开始仅在对着下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可见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长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迅速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部分病人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皮疹,体温增高至40℃~40.5℃,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嗜睡或烦躁不安。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四肢。疹形是玫瑰色斑丘疹,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不伴痒感。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化脑:
化脑抗生素应用原则有哪些?
答:①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用药。②选用对病原菌敏感抗生素③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高脂溶性低分子量抗生素。
泌尿系统疾病:
简述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的诊断依据。
答:单纯性肾病诊断依据: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50;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
高胆固醇血症:血胆固醇>5.72mmol/L;
不同程度水肿。
肾炎性肾病诊断依据:除具有上述四大特征外,凡具有以下四项之一项或多项者为肾炎性肾病。
血尿:尿红细胞多次超过去10个/高倍视野(2周内3次以上离心尿检查);
反复或持续性出现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血总补体(CH50)或C3反复降低。
病案分析:一岁男孩,咳嗽、吼喘、发热四天,烦躁、气促一天入院,体检:体温38C˚ 呼吸60次/分,鼻搧,点头呼吸,三凹征,口周紫绀,心率16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胸骨左缘第Ⅱ、Ⅲ胁间有Ⅲ级喷射性收缩性杂音,周围血管征(一),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房、右室肥大,双肺均可闻喘鸣音及细湿罗音,肝胁下3cm。请问该患儿的诊断是什么?列出诊断依据,并写出治疗方案。
答:诊断:1、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依据:咳嗽、吼喘、发热四天、呼吸60次/分,鼻搧,点头呼吸,三凹征,口周紫绀,心率160次/分,心音低钝,律齐,双肺均可闻喘鸣音及细湿罗音
心衰诊断依据:呼吸60次/分,鼻搧,点头呼吸,三凹征,口周紫绀,心率160次/分,心音低钝,肝胁下3cm。
2、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先心病依据:胸骨左缘第Ⅱ、Ⅲ胁间有Ⅲ级喷射性收缩性杂音,周围血管征(一),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房、右室肥大。
治疗:1、给氧 2、抗生素 3、止咳平喘 4、强心药(西地兰的应用)5、扩血管药
6、利尿 7、激素
儿科学填空题
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新生儿的体重为3kg,身长为50cm。
3.儿科个人史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4.通过给易感者疫苗特异性性抗原,使体内产生免疫抗体的过程,称为主动免疫。
5.小儿时期初种乙肝疫苗的时间一般是出生时、一个月、6个月。
6.麻疹疫苗的初种时间是8个月,复种时间是7岁。
7.小儿给药方法有口服法、注射法、灌肠法、胃管鼻饲法。
8.药量计算方法有按体重计算、按年龄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按成人计算。
9.结核病的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则适量和全程。
10.母乳成分随产后不同时间而有所改变,可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晚乳。
11.混合喂养分为补授法和代授法两种方法。
12.维生素D的两个羟化部位是肝脏、肾脏。
1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搦的症状有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
14.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15.佝偻病患儿胸部畸形有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
16.围产期,一般是指从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的一段时间,此间的小儿称围产儿。
17.新生儿乳腺肿大在出生后3~5天出现,大多于生后2~3周消退。
18.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泄胎粪,约于3~4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不见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存在肛门闭锁。
19.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母亲因素和胎儿因素两大类。
20.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常有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智能落后、手足徐动症等后遗症。
21.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有产前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
22.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含饱和脂肪酸成分多,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
23.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允吸反射、握扶反射、拥抱反射。
24.小儿腹泻,病毒感染多见为轮状病毒,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为多见。
25.引起腹泻的主要的腹泻源性大肠杆菌有ETEC、EIEC、EPEC及EHEC。
26.腹泻安病程分型:急性2周以内,迁延性2周至2个月,慢性2个月以上。
27.脱水依程度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
28.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特殊类型是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炎。
29.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L/分~4L/分,鼻前庭给氧,氧流量为0.5L/分~1L/分。
3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并发肺脓肿、脓胸、脓气胸。
3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症状为乳肿、血尿、高血压。
32.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重度浮肿、高胆固醇血症。
3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原菌是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34.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三个阶段。
35.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而成人血容量占体重的6~8%。
36.贫血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据周围血血红蛋白级红细胞数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3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却除病因、给予铁剂。
38.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12或叶酸或同时缺乏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39.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性低钠血症、脑积水。
40.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41.风湿热病理过程急性渗出期、增殖期、硬化期。
42.风湿热心脏炎表现包括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43.21—三体综合症的染色体异常可分为标准型、易位型、嵌合型。
4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分为散发性和地方性。
45.原发综合征病理包括肺部原发灶、支气管淋巴结病灶、淋巴管炎。
46.勇于结核菌素试验的抗原制品有两种,即旧结核菌素(OT)和结核菌蛋白衍生物(PPD)。
47.结核性脑膜炎,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前驱(早)期、脑膜刺激(中)期、昏迷(晚)期。
48.抗结核药物中杀菌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
儿科学名词解释
1.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7.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生存各内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疗。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18.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使其内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常伴有水肿和低体温,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
19.足月儿:指胎龄>37周至<42足周(260~293天),体重在2500g以上的新生儿。
20.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中大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24.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肺炎。
25.差异性青紫:早期发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晚期可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增大,而且出现持续性青紫,由于导管处发生右向左分流,下肢青紫比上肢严重,即称之差异性青紫。
26.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室压力高过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27.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双肾弥漫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水肿、血尿、少尿、高血压为特征。
28.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9.骨髓外造血:在婴儿时期某些情况下造血需要增加,肝、脾和淋巴结又恢复到胎儿期的造血状态。
30.生理性贫血:出生后2个月~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
31.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32.化脓性脑膜炎: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33.风湿热: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常反复发作。
34.苯丙酮尿症: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致,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是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5.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36.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次要类型。
37.结核性脑膜炎:为结核杆菌侵犯脑膜所致,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一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个月~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
儿科学问答题(简选)
1.试述母乳喂养的有点。
答:(1)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
(2)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
(3)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级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4)人乳中的乳铁蛋白,可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抗感染作用;
(5)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长,温度及吸乳速度也较合宜,几乎为均等无菌食品,直接喂哺手续简便,又十分经济。
2.试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要点。
答:(1)心率突然>180次/分;(2)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甜,面色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5)肝迅速增大;(6)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浮肿。若出现前5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