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孰能无惑shú 句读dú 或不焉f ǒu
B、耻学于师chǐ近谀yí 李蟠f ān
C、小学而太遗yí 郯子dàn苌弘cháng
D、六艺经传chuán师襄xiāng贻赠yí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耻学于师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吾从而师之
D、粪土当年万户侯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无长无少,古之学者必有师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余嘉其能行古道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彼与彼年相若也。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C、孔子师郯子、苌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乏闸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下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③古之圣人 ④今之众人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⑥择师而教之
⑦彼童子之师 ⑧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A、①②⑤/③④⑦/⑥⑧/⑩/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⑥⑧/⑩/⑨
C、①②⑤/③④⑦⑨/⑥⑧⑩/
D、①②⑤/③④⑦⑨/⑥⑧⑩
8、对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解释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④其可怪也欤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D、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的风尚不能流传下来也已经很久了。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句:不知道句读,不能理解疑难问题。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句: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句:现在他们的智慧却反而赶不上(他们),难道不是非常奇怪的吗!
10、下列各句能支持从师风尚不能流传的一项是( )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 ②而耻学于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小学而大遗
⑤不耻相师 ⑥则群聚而笑之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⑥
11、文中的“惑矣”是针对下列哪句话发表感叹的?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爱其子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小学而大遗”中的“小”和“大”分别指的是( )
A、或师焉,或不焉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
三、拓展延伸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作者在诗中展开了哪些奇妙的想象?运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
答:
14、依照下面句子画线部分的形式,发挥想象,写一个与之相应的句子。
思念真美。我常常把思念幻化成无数条丝一样光洁而细长的小路,让它们从山顶上乘着忧郁的云飘下来。
答:
15、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60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
16、仿照下面的句式,用“不是”和“如同”各造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
(1)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承诺不是
(2)承诺如同珍珠,它是莹润的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承诺如同
11.师说
C(A中“读”应为dòu,B中“蟠”应为pán,D中“传”应为zhuàng)
C(例句中“于”是“向”,A中“于”是“比”,B中“于”是“对于”,D中的“于”是“从”)
A(B形容词活用为意动,以……为耻,C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师,D名词作意动用法,把……当作粪土)
D(A、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C、古:跟随而且,今:顺接连词)
A、互相(B分别为:年龄,年;C分别为:以……为师,老师;D分别为:风尚,道理。)
C和D(A:流传;B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和D:传授)
7、B(“之”都是助词,作用分别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结构助词“的”、代词、音节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8、B(1、大概 2、自己的 3、他们的 4、难道)
9、A(句中“也”表停顿)
10、C
11、D
12、D
13、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头一句用一“老”字,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并进一步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写自己在银河上荡桨,船舷周围是一片灿烂的星河,着一想象更加瑰丽奇妙。
14、(我常常把思念想象成无数叶雪一样洁白而轻盈的小帆,让它们从远方乘着忧伤的细浪驶过来。)
15、(春雨就像文静温柔的少女,轻悄悄地走来了,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吹面不寒。她的裙裾飘过之处,天地万物都从沉睡中醒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
16、(本题的陈述对象是“承诺”,要求从“不是”、“如同”两个角度对其行诠释,做题时,既要解释出“承诺”的含义,句式又要与例句大致相同。参考示例:承诺不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附和,短暂,承诺如同一块赤金,海枯石烂永不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