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7:25
文档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学院:xx学号:xx姓名:xx授课教师姓名:xx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x月x日学期:xx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摘要: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了了巨大的挑战,中国也未能置身事外。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怎样走出危机推动经济走向新一轮的繁荣是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金融危机后中国应该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推动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金融危机;挑战;机遇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欧洲、日本等经济体不同,中国的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开
推荐度:
导读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学院:xx学号:xx姓名:xx授课教师姓名:xx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x月x日学期:xx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摘要: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了了巨大的挑战,中国也未能置身事外。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怎样走出危机推动经济走向新一轮的繁荣是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金融危机后中国应该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推动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金融危机;挑战;机遇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欧洲、日本等经济体不同,中国的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开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学        院:

xx
学        号:

xx
姓    名:xx
授课教师姓名:xx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x月x日

学        期:

xx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摘要: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了了巨大的挑战,中国也未能置身事外。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怎样走出危机推动经济走向新一轮的繁荣是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金融危机后中国应该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推动

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挑战;机遇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与欧洲、日本等经济体不同,中国的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开放,也与他们的进入不尽相同,受到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间接影响却作用明显

1、进出口贸易

(1)国际收支顺差减少

   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货物贸易增速放缓甚至下降。07年,货物贸易顺差再创新高,但顺差增速较06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下滑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08年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较07年下降8 个和1 个百分点,而贸易顺差增速更是下降了31个百分点;在0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下滑趋势,出口和进口出现20年来首次下降,货物贸易顺差相对08年下降了31%。

以美国为例,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根据相关分析,美国经济增长放慢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就会下降6个百分点,对应我国经济增长就将放慢1.8个百分点。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中,纺织品、鞋袜、低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中低收入阶层,但在这次次贷危机中他们遭受很大的损失,必然会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外贸企业陷入困境

   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国内部分行业失业严重,这就给强大的压力,使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因此,我国对外贸易贸易壁垒大大增加。美国、欧盟、日本、东盟、俄罗斯等国对我国出口产品提出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每年至少损失几百亿美元。2009年2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将“购买美国货”正式写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欧盟等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等绿色贸易壁垒会更加频繁出现,中国的出口贸易将面临严峻考验。

2、人民币汇率

(1)人民币升值压力大。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国内经济衰退,

    美联储为了促进投资和消费,连续6次降息,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事实上,07年到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升值,特别是07和08年,都升值6.9%, 使2005年汇改以来累计升值21%。这直接蒸发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减轻了美国对外债务。这和日元持续升值后的经济危机类似,美元持续贬值,日元大幅升值,逐渐吸引了众多国际资本纷纷踏入日本的投资市场,使日本房价在1986~1990年间提高了2倍,股市飙升了3倍,但是几年后国际资本逐渐获利撤离,使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继而引起日本历史上最漫长的经济萧条期。为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很大的压力,不能过快升值。

(2)热钱流入,泡沫增加。

  2007年到2009年收益项目逐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就如国际球星罗纳尔多不把他所得工资汇回巴西一样。他在国外获得的是美元或欧元等非巴西货币,如果他把自己的工资汇兑成巴西雷亚尔,再存在国内,表面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由于存在汇率问题,再加上巴西国内的通货膨胀,一年后罗纳尔多的财富就会缩水,所以他不愿意将财产汇回巴西。在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形势相对外国较好,人民币相对美元坚挺,致使很多海外工作者或者华侨等愿意将自己挣得的美元汇兑成人民币,通过职工薪酬净流入存在国内,或进行短期投资,进而获得比在国外更高的利益。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08年时我国的热钱数额高达1.75万亿美元。而这么多的热钱,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股市和房产市场的波动和较大涨幅。人民币资产投资回报相对较高,国际资本流入的动力增加,国内银行、企业及个人将境外资产调回境内转化为人民币资产的倾向增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略有变化,投资高新技术领域和设立研发中心的热情不减;房地产等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房地产业,07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额比06年增长98%。

(3)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

   总的说来,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相对外币而言提高了,削弱了“中国制造”产品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打击我国的出口企业。同时,美元的不

断贬值,也推动了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以石油为例,因为主要产油国亿美元作为原油出口的结算货币,所以,欧佩克国家赚的美元;另一方面,这些国家需要从欧洲、中国等地进口所需商品,就要用欧元或人民币。这样,虽然这些国家实现了高额财政盈余,但是由于美元汇率不断下跌,而欧元、人民币等汇率相

对上涨,使得进口成本加大,不得不以增加油价来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经济损失,最终导致各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二、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1、推动人民币汇改

    自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先后经过了频繁波动时期(1949~1952年)、相对稳定时期(1953~1972年)、高估时期(1973~1980年)、内部贸易结算时期(1981~1984年)、不断贬值时期(1984~1994年),以及1994年至今的小幅升值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长期看来,人民币肯定会升值,也会不断国际化,但人民币在何时、以怎样的方式升值,怎样在国际贸易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才是需要考虑的。这要求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是人民币有序与美元脱钩,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真正的有管理浮动。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将有助于我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平等地参与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的制定,规范国际融的市场行为。或许,如部分学者所说,“在主动、可控、渐进原则下,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适时合理的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2、优化进出口结构

   中国多年贸易顺差,由此获得大量外汇储备。但顺差的背后却存在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贸易顺差的实质是用国内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换来外汇。顺差国将有形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消耗掉,获得的是名义上的外汇。中国就是将国内的大量原材料和劳动力用于制作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换来大量的外汇储备,但留

下的却是国内的污染,美元贬值后的外汇储备蒸发,以及“出口8亿件T恤,换来一架飞机”的尴尬。毫无疑问,这样的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合理。借着金融危机这个机遇,中国应该调整进出口结构。另一方面,在进口中,中国只能进口粮食、大豆等农产品和飞机等工业品,而真正高科技的产品并不能进口。如美国在世界上最占优势的是高科技、设计、军工产品,但是美国对中国有出口,中国得不到这些产品。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美国要寻求快速走出危机的方法,除了提倡美国人买“美国货”外,更好的办法就是放宽出口。而中国可以对美国施压,加快美国放宽出口,获得这些高科技产品,一方面改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一方面弥补中国因技术不足而产生的成本;最终,促进高新技术产

业的发展,创造竞争优势,使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中国制造”的主体。

3、有助于强化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首先, 金融危机使美国、欧洲经济遭遇重创, 企业财务告急, 失业人数剧增, 和企业急需大量资金救市; 同时, 金融危机导致美国不少盟国如冰岛、乌克兰、韩国等陷入困境, 急需欧美大国给予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救援资金十分紧缺, 杯水车薪, 对全球救市显得力不从心, 特别需要增加资金来源。中国在增加国际组织资金份额上, 目前比欧美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迫于对救市资金的需求, 欧美大国不得不在国际控制权利分享上, 让出部分权益给中国, 以换取中国对全球救市的支持。其次, 金融危机

导致人们对“美国模式” 的信任危机, 迫使人们反思、寻求新的世界安全、稳定发展道路。中然度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也受伤较轻, 增添了世人对“中国模式” 的认同和尊重。今后, 国际政治、经济规则

的制定、修改, 世人会自然更多地听取、采纳中国的意见。其三, 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美国绝对权威的敬畏、信仰, 大国之间的霸权之争重新显露舞台。处于经济上的需要, 欧美都想拉拢中国, 争相征求中国的意见, 希望增大和巩固自己的霸权体系,中国的“无为” 反而成就了中国在国际竞赛场上的“有为”。

4、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

  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世界工厂, 至少要有上百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西方国家对中国素有偏见, 过去我们企业并购美国、欧洲企业, 政治阻力特别大, 很难在国会通过。这次金融危机使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等国拥有战略资源优势和技术领先地位的企业, 面临财务危机, 如美国的花旗银行、通用汽车等国际大牌企业, 特别需要资金支参与此类具有战略价值、濒临破产企业的并购、重组, 政治阻力和经济成本相对较小。

5、为中国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

   此次金融危机中国损失相对较小, 国内汇率和金融市场比较稳定, 市场信心也较为平稳。中国还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46万亿人民币的国内存款, 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最强, 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之锚”。中国的潜在价值被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所“发现”, 中国替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只是时间问题。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 将是安全、稳定的, 收益预期是看好的。国际上与中国建立双边或多边经贸的意愿不断增强, 中国可趁机加快与东南亚、拉美、非洲、南太平洋各国双边自由贸易谈判进程, 取得谈判的主动权。

6、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注入了动力。

   美国金融危机重挫了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 倒闭了部分企业。沿海地区这些低端、低附加值的出口加工业, 在国际市场上抗风险能力相当脆弱。痛定思痛,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相当于发动了一次普遍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运动, 即由低成本、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经济, 转向低能耗、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型经济。目前, 加快中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 已经在投资者、、职工之间形成共识。

7、为提升中国软实力增强了信心。

    这次金融危机证明“美国模式” 并不是国家发展的最好模式, 从而严重冲击了人们对“美国模式” 的固有认识、信任和崇拜。而“中国模式”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显得更安全、稳定。中国的特有价值被世人所“发现” ———“国家控制+自由市场”或“中国模式”, 也许更适应当前和今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安全、稳定、发展” 三者的有机协调, 说明“中国模式” 比“美国模式”更有效率。不难想象, 世界将兴起一股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的热潮, 中国文化元素将在国际上快速传播、发扬。也许再过10年、20年, 中国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的中国”。

8、为未来20年发展创造了投资机会。

   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华持。此时,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尔街动力源泉———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灭, 华尔街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世人对美国的信心受到重大打击, 国际游资将会大规模撤离美国, 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也将减持美元资产。未来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将从西方流向东方。作为目前投资回报最安全、最稳定的中国, 将是国际资本最看好的国家之一。受国际资本的推动和国内投资、消费的拉动,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年均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 是很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张彩丽. 次贷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信用评级发展的启示[J]. 商品与质

量:理论研究, 2010,5.

[2] 刘玥.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青春岁月  2010,18.

[3]何开发.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新重庆 2009,2

[4].  走稳中国金融崛起之路.  中国金融.   2010 年第2 期

文档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学院:xx学号:xx姓名:xx授课教师姓名:xx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x月x日学期:xx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摘要: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了了巨大的挑战,中国也未能置身事外。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怎样走出危机推动经济走向新一轮的繁荣是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金融危机后中国应该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推动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金融危机;挑战;机遇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欧洲、日本等经济体不同,中国的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