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 朱台小学 | 学科 | 美术 | 班级 | 五年级 | 组长 | ||||
课题 | 《立体贺卡》 | 教时 | 2课时 | 执教 | 闫立杰 | 日期 | 16 | |||
教 学 目 标 |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纸立体造型知识和方法,学会用纸材进行立体贺卡的设计与制作,逐步提高创意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演示、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过程,利用剪、折、粘、贴、绘画等方法,学习设计制作立体贺卡。 3、德育目标:感受生活中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贺卡的产生源于人们的社交需要,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现代社会中,人们过节和喜庆的日子里,经常用精美的贺卡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和情谊。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用途,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感恩的同时,发现贺卡中蕴含的美术元素和设计理念,帮助学生学习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本课着重研究立体贺卡的创新与制作,学习如何将一张平面纸运用一定造型的技巧和装饰方法制作成精美的立体贺卡。 2.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观察力逐渐增强,能够客观的理解、表现事物,并追求表现得更加真实。思考问题时,抽象思维有了较快的发展,手的精巧性也逐步提高。但尽管五年级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但此时期的学生常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虽然缺乏自信心,对学习纸立体造型却仍然充满着新奇和学习的渴望。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开放式导入 | 1、播放魔术师刘谦表演视频。 2、师:我也会变魔术,大家看看我是怎样用一张纸来表演的? 3、师:这张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 观看视频。 学生观察。 平面变立体,送贺卡。 | 通过魔术、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2.核心过程推进 | 1、了解贺卡基本知识。 一张立体贺卡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小结:装饰和立体纸卡两部分。 书上的这些贺卡是在哪些节日使用的?还有什么节日也可以使用贺卡?这些节日的贺卡上可以装饰哪些图案? 小结: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装饰自己的主题贺卡。 2、研究立作方法。 请学生继续看教材,参照书上展示的两种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纸试着做一做。 边做边思考问题: (1)这两种方法在用纸和折法上有什么不同? (2)试做的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在制作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3)你还想到了哪些新颖别致的方法? (4)你的贺卡准备送给谁?应该写上哪些温馨的祝福语? 3、欣赏学生作品,启发设计思路。 第二课时 4、艺术实践: 发挥你的创意,制作一张立体贺卡送给亲朋或师长,并写上恰当的祝福语。 5、展示评价: 自评:我学会了制作立体贺卡。 互评:哪些贺卡更能体现立体感,哪些贺卡更能体现创新。 | 学生:图案和立体纸卡。 学生:春节、圣诞节、新年、教师节、母亲节...... 和组内同学观察、思考、实践、研究:这个贺卡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怎样折的,怎样剪得...... 学生汇报: 方法一,使用一张纸,要将纸折成“z”字形;方法二,使用两张纸,先剪后折,然后将两张纸粘在一起。 学生讲解、示范。 学生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了解贺卡的组成部分和不同节日贺卡图案的装饰思路,为制作贺卡打好基础。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敢于创新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获得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以此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 通过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设计思路,同事,将学生熟悉的色彩、形状等美术元素融入到设计作品中。 | |||||||
3.开放式延伸 | 贺卡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交礼仪的需要。在我国传统最早文化中非常强调“礼”。我国的贺卡起源于西汉年间,唐太宗也曾用贺卡给大家拜年。 | 学生倾听。 | 了解贺卡起源的知识。 | |||||||
作业设计 | 制作立体贺卡。 | |||||||||
板书设计 | 《立体贺卡》 折叠法、剪贴法、镂空法、穿插法 | |||||||||
反思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