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水晶
来源:《科技资讯》2013年第08期
摘 要: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导致了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在句子结构上有着直观体现,主要反映为:英语句子注重形合、直截了当、主语突出,多使用长复句、被动句、静态语言,修饰语通常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汉语句子则注重意合、含蓄内敛、主题突出,多使用短句、主动句、动态语言,修饰语通常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对于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以及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高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英语 汉语 句子结构 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230-01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的基本结构、表达方式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下面我们将这些差别总结如下。
1 英汉句子结构的特点及对比
1.1 英语句子形合,汉语句子意合
尽管英汉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谓宾的形式,但英语句子形成的方法和汉语句子形成的方法却大不一样。
英语句子注重形合,即通过连接词and,but,or,that,when,who等,将句子的前后部分连接起来,同时体现出句子内部以及句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2]
I think also that, if a person when adult is to be able to fit into a society, he must learn while still young that he is no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nd that he wishes are often no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a situation.
本句的主干是I think that宾语从句。在这个宾语从句中包含了一个if引导的条件句和另一个宾语从句。其中第二个宾语从句中又包含了两个并列句。整个句子虽然长而复杂,但却通过大量介词、连词的使用将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达地清晰明了,体现了英语形合的特点。
汉语句子注重意合,即不借助连接词而通过语义上的关联将句子内部成分或前后两个句子连接起来。意合是汉语句子、语篇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
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聪明用功,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虽然本句中没有一个连接词语,但整个句子也仍然语义明了、逻辑清晰,体现了汉语意合的特点。
尽管并非所有的英语句子都必定形合,也并非所有的汉语句子都必定意合,但相对于彼此而言,形合与意合却分别是英汉语言最突出的结构特点。
1.2 英语句子主语突出,汉语句子主题突出
“英语的主语是一句之魂,是确定句子结构、选择词语搭配的决定性因素。”2可以说,主语是英语句子的核心。因此,英语句子通常开门见山,先提出将核心事件、关键信息,然后再叙其他次要信息,因而句子多呈现出前短后长、重心前置的特点。
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英语不同,往往先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在此话题下发展句子。因此,汉语句子通常含蓄内敛,先说时间、地点、方式等次要信息,然后再说关键信息,句子呈现出前长后短、中心后移的特点。
1.3 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西方人重视对自然、宇宙的观察和研究,其思维方式也习惯以客观事物为主体。因此,英语句子多以客观事物为主语,使用被动语态,体现对事物科学、客观、理性的看法。
相对而言,中国人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偏重个人的主观感受、意念等,习惯站在人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事物。因此,汉语句子多使用主动语态,通常选用有生命的物体作主语。
1.4 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语言十分重视表达的逻辑严密、层次分明、通晓连贯,因此在表达一个复杂概念、事物等的时候习惯使用复合长句,将各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展示清楚,避免产生歧义。
由于汉语语言的意合特点,无需借助代词、连词等来连接句子,因此往往可以通过一个个短句来表达某个整体意思。
1.5 英语句子多用静态语言,汉语句子多用动态语言
多用静态语言是英语句子的一个显著特点。英语表达中习惯用名词、介词、动名词、不定式、分词等代替动词表达动作的概念。例如:
Inadequate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ty of country dweller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untries.
分析句子结构不难发现,本句中只有一个动词place。
相比之下,汉语句子习惯直接用动词表达动作的概念。这是因为,汉语动词的形态变化没有英语动词那么复杂,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例如,上例如果翻译成汉语,则习惯的表达为:
农民缺乏训练导致许多农场生产率很低,这使大多数农民处于贫穷的困境。
句中的“缺乏”“导致”“使”“处于”等都是动词,相比较原文惟一的动词place而言,汉语句子中的动词使用频率的确较高。
1.6 英语修饰语由小到大,汉语修饰语由大到小
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人们在表达时间、地点等修饰性信息时的词序正好相反。
英语句子中,中心词的修辞成分通常以由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细节到全局的顺序排列。例如:[1]
It is a small, old-fashioned but important port.
I saw the film on Tuesday evening last week.
本例第一句中的small, old-fashioned,important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排列顺序。第二句中的Tuesday evening,last week则是时间范围的由小到大。
中国人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先大后小、先整体后个体、先一般后特殊、先全局后细节。例如,上面两句话如果翻译成汉语则分别是:[1]
它是一个老式的小港,但很重要。
我上星期二晚上看过那部电影。
本例第一句中的“老式”与“小”和第二句中的“上星期二”与“晚上”的排列顺序与英语原句表达刚好相反,体现了汉语修饰语由大到小的结构特点。
2 结语
由上可知,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必须排除这些由文化、思维差异而带来的干扰,及时发现、正确认识、恰当处理句子结构上的差异,保证英语听、说、读、写、译以及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莲.析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差异[J].青春岁月,2011(2).
[2] 雷志梅.英汉句子结构对比与翻译[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