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学案导学”,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实效性阶段性总结
丰台实验学校 杨晓红 韩红伟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语文预习的实效性不强。每次我们给学生布置了语文预习作业,很多学生应付差事。例如,预习中“阅读”与“预习词汇”作业,,学生预习前不认识的字,在课堂上依旧不认识;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也是磕磕巴巴,错字连篇。预习中有“理解词义”,在课堂上,学生还是不理解字义,词语的意思也不理解,为课文的感悟造成障碍。为此,在学校“六习进课堂”课题研究的大背景下,我们四年级的几位语文老师在分院教研员的指导下,通过几次深入交流与研讨,决定通过“学案导学”,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实效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我们迄今为止的研究过程与点滴效果。
一、通过自我诊断,把握学生语文预习实效性欠缺的原因
我们通过与教研员的面对面交流与探讨,明确了什么是课题研究以及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预设问题解决的程度与目标、设计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措施。
在与教研员一起深入会谈中,我们几位语文教师觉得学生预习效率问题是自己一直以来关注的也是最想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组建成学习共同体,一起以“通过学案导学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实效性”为中心的校本研究。明确问题之后,我们分别进行了诊断:包括自我诊断——自己深入访谈与座谈自己的学生与他人诊断——每位教师深入访谈与座谈其他教师所教的学生,以全面的把握学生语文预习实效性欠缺的主要原因。在诊断中,我们发现学生语文预习实效性欠缺主要的原因有: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内容与方法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布置的语文预习作业没有明确的指导性与刚性要求,给学生可以做与可以不做留下借口;学生不能熟练使用工具书,不能正确选择字义;没有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造成学生只是机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是自觉主动完成;没有涉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检查、评比、质疑的环节,因此,我们想设计有针对性的、目标明确的预习学案,切实提高语文预习的实效性并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的实效性。
二、通过反复钻研与研讨,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学案
确定了校本研究的主题之后,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并且按照学校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流程开展一系列的“课前交流、课中听课、课后讨论”校本研究。通过几次轮这样的活动,我们提高了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通过反复的研讨与对比、修改,我们形成了初步的学案形式(见下面两个附件)。并且把学案的作用初步定位在:通过一定的练习,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能查重点字的意思,能较好完成读书的基本任务,又能比较深入的理解课文,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设计中,我们不断的征求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以尽量激发与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附件1 四年级语文预习学案(一)
《18、天鹅的故事》
班级: 姓名:
*同学们:天鹅洁白、美丽,举止优雅,仿佛美丽的仙子,但是天鹅的美绝不是只有那身外表,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一些东西,今天让我们一起真正走进天鹅的世界,去感受发生在天鹅中的故事。
一、快乐学生字:
1,我读得准:
( )( ) ( ) ( )( )( ) ( ) ( ) ( )
沼 泽 扑打 镜子 地震 塌 陷 扩大 投入 扳机 肩头
2,我写得好:
沼( ) ( )( ) 震( )陷( ) 踏( )
竟
招( ) ( )( ) 晨( )焰( ) 塌( )
4,我查得快:
天鹅(查资料)( )
腾空而起( ) 重重地扑打( )
冰面终于塌陷了(塌: 陷 : )
二、读课文:
等级 | 标准 | 自评 | 家长评 | 同学评 | 老师评 |
A | 正确、流利、有感情 | ||||
B | 正确,比较流利,感情要加强 | ||||
C | 比较通顺,不太流利,欠缺感情 |
我知道了:
课文讲的是“我”到( )做客时,问到了( ),老人讲述了一个( )的故事。由于目睹了天鹅( ),受到天鹅( )精神的震撼,三十多年来( )。
2,
我提问了:
1,
2,
2,
四、我的感受深:
附件二:四年级语文预习学案(二)
17《吃虫的植物 》
班级: 姓名:
*同学们:大自然神奇奥妙,快来读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各是怎样吃虫的,以及为什么能吃到虫子,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吧!
一,学生字:
5,我读得准:
茅 膏 液 粘 猪 盛 碗 跌 维 截 竭
6,我写得好:
( )( ) ( )( )茅( )碗( )粘( )
盛 粘 婉( )站( )
( )( ) ( )( )矛( )惋( )沾( )
8,我查得对:
竭力:
挣扎:
苍蝇竟被消化了:
二,读课文:
等级 | 标准 | 自评 | 家长评 | 同学评 | 老师评 |
A | 正确、流利、有感情 | ||||
B | 正确,比较流利,感情要加强 | ||||
C | 比较通顺,不太流利,欠缺感情 |
我知道了:
1,
2,
我还知道其它会吃虫的植物:(摘抄或打印)
三、在灵活“用”学案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组设计了学案后,再次征求学生的意见,如何学生以及其他教师没有意见与建议了,再运用学案。
首先,我们要求学生按要求认真完成学案。
其次,第一课时小组合作进行学案交流,并在全面反馈
最后,第二课时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反馈的情况,及时修改教学设计,课上针对学案中较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
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四、以“学案导学”为主题的校本研究,促进了师生共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认为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首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学生普遍感到预习学案的作业数量少而精,学生没有抵触情绪。
其次,有效提高了语文预习作业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增加组内的评比环节,一个人的成绩会影响小组的总分,所以,应付作业的情况也少了。收上来学生的学案,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
二是,学案中的练习针对性较强,易错的字、易错的音都能及时看出问题,及时纠正。查字典做到了少而精:课文中重点的字,特殊的偏旁、特殊的字义或多音字,才让学生有意识地练习,避免了原来所有生字全部查字典,学生不认真的情况。这样也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朗读水平大幅度提升。
三是,根据中年级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能力比较弱的情况,学案中往往采用的是填空的形式,降低了归纳的难度,循序渐进,利于学生逐步掌握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
四是,学案中涉及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从开始只提简单的问题,到现在能根据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课文的内容提问,有的孩子已经涉及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问的水平大有提高。通过学生的提问,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处理简单的问题,同时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自学时的新问题,提出新的思考,把学生真正的疑难问题留在课堂学习,让课堂40分钟可以有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五是,根据不同的文章,往往还有收集资料的作业,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学案中的作业,利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筛选、归纳,使学生懂得搜集资料绝不是简单的打印或抄写,而是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最后,有效促进教师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生、师生互动,不断生成新知识、新能力的过程。
通过一段时间的参与校本研究,我们认为:校本研究是教师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有一个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是校本研究有效的有力保障;组建学习共同体是校本研究有效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