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29:18
文档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24.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春秋之际只有“士"才能当兵,兵都是贵族,而农工商不能当兵,至战国则全民皆兵.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治结构的转型B.百家争鸣的效果C.学在官府的打破D.四民阶层的形成25.在讨论对欧陆诸国的战和问题上,郭嵩焘认为:“窃见办理洋务三十年,中外诸臣一袭南宋以后之议论,以和为辱,以战为高,积成数百年气习。……洋人情势,尤所茫然,推测其底蕴而窥知其究竟."据此判断,郭嵩焘()A.反对求和力主出战B.
推荐度:
导读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24.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春秋之际只有“士"才能当兵,兵都是贵族,而农工商不能当兵,至战国则全民皆兵.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治结构的转型B.百家争鸣的效果C.学在官府的打破D.四民阶层的形成25.在讨论对欧陆诸国的战和问题上,郭嵩焘认为:“窃见办理洋务三十年,中外诸臣一袭南宋以后之议论,以和为辱,以战为高,积成数百年气习。……洋人情势,尤所茫然,推测其底蕴而窥知其究竟."据此判断,郭嵩焘()A.反对求和力主出战B.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24.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春秋之际只有“士"才能当兵,兵都是贵族,而农工商不能当兵,至战国则全民皆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治结构的转型                      B.百家争鸣的效果

C.学在官府的打破    D.四民阶层的形成

25.在讨论对欧陆诸国的战和问题上,郭嵩焘认为:“窃见办理洋务三十年,中外诸臣一袭南宋以后之议论,以和为辱,以战为高,积成数百年气习。……洋人情势,尤所茫然,推测其底蕴而窥知其究竟."据此判断,郭嵩焘(   )

A.反对求和力主出战    B.用开放的视野分析战前形势

C.认识到中体西用观念的不足    D.对战争结果较乐观

26.初年报载:"税务处梁(士诒)督办自欧洲战事发生以后,电饬奉天、吉林等省贩运羊皮出口,广刊传单,寓以规劝等事不一而足……兹闻梁督办近复以各处民智未开,对于销用土货尚不十分踊跃,目前已遴选委员十余人前往各省商埠劝导畅销土货,并与各商会联

络”。这一报载主要反映了(   )

A.欧洲列强忙于世界大战    B.近代传媒的市场化倾向

C.择机规引经济发展    D.资产阶级积极投资实业

27.据下表可推知当时(   )

(1914—1922年中国进口洋纱和棉布情况,以1913年进口指数为100)

A.对外贸易处于出超    B.推行有利的经济

C.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D.民族工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28.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民兵的优待规定:对贡献突出者,给以40—200元不等奖励和名誉奖励;作战有成绩者颁发奖状表扬;负伤致残者每年发给抚恤金100-300元;作战牺牲者发给丧葬费200元,一次性善后抚恤金400元等。这些措施(   )

A.提高了根据地军民生活水平    B.有利于打破经济封锁

C.密切了根据地党和人民关系    D.增强了抗战胜利信心

29.陈致中在《中国周边舆情调查研究》说:“外界称上合组织为“东方北约”,既是对上合组织的误读,也是毫无根据的。中俄在西方来说是两个战略上的对手,中俄的合作,自然而然会想到会针对西方、针对北约,所以冠了“东方北约”这样的名称,实际上上合组织在合作过程当中理念是非常清楚的.”下列项中对上合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B.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C.提供了经济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合作模式    D.承认多样化,相互尊重

30.“关于法律,古希腊人迫切地想要探寻这一特殊的具有标识性的规则从哪儿来,它是否代表着正义等问题,以此不断地为城邦注入精神食粮。而古罗马的法律思想更注重法律理论的实际运用,它的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这反映了

A.古代罗马法律更具有理性实用    B.城邦是古希腊法律产生的根源

C.思维模式的差异影响法律认知    D.法制观念影响政权的组织形式

31.如表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108届内阁中就任情况统计表.表中现象有利于法国(       )

担任过一次担任过两次担任过三次担任过四次担任过五次
217人

103人

71人

48人

122人

A.政治局势的平稳发展    B.内阁摆脱议会的制约

C.的相对稳定    D.总统不受议会的牵制

32.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改编《白蛇传》时,不仅将唐宋传奇中恐怖的神怪故事变为反对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许仙的身份也由官宦之子变成了“生药铺”主管。市井小民成为新文学的主角,这在明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上述变化反映了明代(   )

A.重农轻商观念根本改变    B.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了传统伦理

C.经济发展改变等级秩序    D.工商业发展壮大新兴社会群体

33.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10—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表(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1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

5562.5

10.9

304154
A.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B.欧洲主要国家工业化发展不平衡

C.英国成为工业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    D.推动了世界交通及通讯方式变化

34.但丁在《神曲》中说:“你再不用期望我的言语或手势;你的意志已经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动是一种错误;我现在给你加上冠冕来自作主宰"这反映了文艺复兴

A.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派    B.冲击了封建教会的权威

C.实质是古典文学的新生    D.闪曜着科学理性的光芒

35.平常在卖箱子的商店里,总是要标出箱子的长、宽高等尺寸,之所以能这样标出,是因为容积是箱子不受“外在情况”影响的本性。基于此,我们进一步设想箱子无限地扩大,这就得到一个与任何特殊的物质无关的空间.材料所述(   )

A.证明了经典力学是科学理论    B.弥补了经典力学时空论的不足

C.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D.诠释了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教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至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曾貴《“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材料二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供给恒等于需求。”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資本主义经济机制具有很高的协调性,可自行调节已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这一理论遭到挑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必然会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经济体系均衡的关键,不是市场和竞争,而是由消费和投资额决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此,他主张: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销.”战后,凯恩斯学说变成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成为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的主要依据。

-—摘編自张建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实行社会教济的主要措施(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凯恩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6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学说能成为“西方经济学正统”的原因(5分).

42、论述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之路

短期内美元将继续作为唯一核心货币支撑起单极体系
中期内欧元等主流货币将日益分担世界货币的责任,国际货币体系将向简单的多极缓慢发展
长期内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部协调性的多层次“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程实《国际货币体系:单极还是多极?多极还是多元?》

根据材料表格中有关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2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此职多由内务府和户部满旗司员派充,有时由各省督抚或将军兼任,加之此时粤海关自身监督不力,各职员从中收受贿赂,故建立一支近代化的海关管理机构势在必行.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利用其扩大侵略利益,在重要职能机构安排英员。英国人赫德从1863年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为中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近代海关管理制度,在海关人事行政制度上也有创造。他推行考试录用制,保证海关能够选拔到有真才实能的关员,促进各项业务的开展和提高。赫德把海关职员分为税务、海务两大部门,前者又分内班、外班两系,每一部门、系别内部又划分许多不同的等级。以评判项目的形式为关员树立了良起行为和考核标准,实行考绩报告制度,关员升迁奖惩有据有序有期,职位有保障。此外,他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摘编自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赫德进行海关人事管理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德推行人事管理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

第四次月考历史部分答案

24—35:ABCDC  CCCDB  BD

41(1)主要措施:发放救济金,直接救济;“以工代赈”,以公共工程为载体提供就业机会;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加强就业和失业保障;改变传统观念,重视精神关爱。(4点就可,8分)

意义: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人民生活水平的恢复和改善;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福利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深远影响。(6分)

(2)突破:承认经济危机确实存在;经济危机的解决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恢复,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6分)

原因:世界性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能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第三次科技的兴起;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积极干预经济。(5分)

42.主题1: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2)

阐述:就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言.

(1)短期内,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世界货币体系;(3)

(2)中期内,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欧元日益成为世界货币,促进国际货币从单极向多极发展;(3)

(3)长期内,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一带一路”战略及亚投行的运作,人民币的作用日益明显,使国际货币向多元发展。(3)

结论: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必将推动世界国际货币格局的多极化。(1)(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酌情赋分)

主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就中期而言,欧元有利于削弱和减少美元动荡的负面效应,缓和美元汇率浮动的影响,有利于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长期而言,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在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等方面,人民币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主题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必然趋势.

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说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大势所趋。

(1)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2)就中期而言,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3)就长期而言,以人民币为代表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4)由此可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45.(1)背景:英国扩大对华侵略:传统海关制度存在弊端;海关人员贪污严重。 ( 6分)

(2)作用:

积极:考试录用制度与考绩报告制度,促进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推动了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各门类各等级分工合作,权责明确,保证工作高效,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财政税收;实行退休制度,为后来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借鉴。(任答3点,共6分)

消极:但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扩张。(3分)

文档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24.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指出,春秋之际只有“士"才能当兵,兵都是贵族,而农工商不能当兵,至战国则全民皆兵.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治结构的转型B.百家争鸣的效果C.学在官府的打破D.四民阶层的形成25.在讨论对欧陆诸国的战和问题上,郭嵩焘认为:“窃见办理洋务三十年,中外诸臣一袭南宋以后之议论,以和为辱,以战为高,积成数百年气习。……洋人情势,尤所茫然,推测其底蕴而窥知其究竟."据此判断,郭嵩焘()A.反对求和力主出战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