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市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e280b26a46b142f1bb0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30:23
文档

【市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e280b26a46b142f1bb0

绝密★启用前【市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硫酸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B.明矾净水是因为水解产物能杀菌、消毒,并能吸附水中悬浮物C.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
推荐度:
导读绝密★启用前【市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硫酸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B.明矾净水是因为水解产物能杀菌、消毒,并能吸附水中悬浮物C.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
绝密★启用前

【市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硫酸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B.明矾净水是因为水解产物能杀菌、消毒,并能吸附水中悬浮物

C.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都显碱性,因此可作食用碱和工业用碱

2.关于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核外电子总数均为10NA

B.12克NaHSO4和MgSO4的固体混合物中含阳离子数为0.1NA

C.反应2NH4ClO4N2↑+Cl2↑+2O2↑+4H2O,每产生1molO2转移电子数为7NA

D.100g质量分数为46%C2H5OH溶液中,含氢原子数为12NA

3.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b→c+d+H2O(未配平,条件略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b为浓,则c,d不可能同时为气体

B.若a为Cl2,则c,d一定为漂白粉成分

C.若a为H+,则c,d可能为沉淀和气体

D.若反应后为蓝色溶液,该反应需加热才可以发生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已知H3BO3=5.8×10-10,H2CO3K2=4.7×10-11,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硼酸不与碳酸钠反应 
BAgI沉淀中滴入稀KCl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A.A .B .C .D

5.2016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合会(IUPAC)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四种新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第七周被全部填满。2017年中国科学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了这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及元素符号如下。根据元素周期律,117号元素对应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是(  )

A.镆Mc .鉨Nh .Ts .Og

6.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反应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g(OH)2沉淀既可以用盐酸也可以用NH4Cl溶液来溶解

B.某溶液加Al粉可以生成氢气,则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O3-、Cl-

C.已知H2A=H++HA-,HA-⇌H++A2-,则NaHA溶液一定显酸性

D.向NH4HCO3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则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7.氯碱工业的原理改进方法如图分两个阶段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阶段I中,电源a为正极、b为负极

B.阶段Ⅱ阴极反应:Na0.44-xMnO2+xe-+xNa+=Na0.44MnO2

C.比传统氯碱工业减少了阳离子交换膜,避免氢气和氯气混合,便于NaOH提纯

D.阶段Ⅰ,Ⅱ的反应不能都在饱和食盐水的条件下进行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8.Ⅰ、在528K、固定计提的容器中,反应CO(g)+2H2(g)⇌CH3OH(g)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曲线Ⅱ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若投入a molCO、2amolH2,平衡时能生成0.1amolCH3OH,反应就具工业应用价值。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按上述投料比使该反应具有工业应用价值,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

(3)在容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欲提高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4)关于反应历程Ⅰ与反应历程Ⅱ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历程Ⅱ比反应历程Ⅰ放出的热量少

B.反应历程Ⅱ比反应历程Ⅰ反应速率快

C.反应历程Ⅱ比反应历程Ⅰ平衡常数小

D.反应历程Ⅱ和反应历程Ⅰ中CO转化率相同

Ⅱ、已知:N2(g)+3H2(g)⇌2NH3(g)△H=-92.1kJ/mol,在容器中充入1.4mol/LN2与4 mol/LH2,其中N2与NH3在达到平衡后改变某条件下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5)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

(6)t2=t3时刻的平衡常数为______(mol/L)-2。

9.Ⅰ、H3AsO3和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种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

(1)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8.0 ~10.0),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H3AsO3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pH=11时,图中H3AsO3水溶液中三种微粒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

(3)H3AsO4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______;

(4)若pKa2=-1gHKa2,H3AsO4第二步电离的电离常数为Ka2,则pKa2=______。

Ⅱ、用0.1000mol•L-1AgNO3滴定50.00mL•L-3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5)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数量级为______;

(6)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mol•L-1Cl-,反应终点c移到______;(填“a”、“b”或“d”)

(7)已知Ksp(AgCl)>Ksp(AgBr),相同实验条件下,若给为0.0500mol•L-1Br-,反应终点c向______方向移动(填“a”、“b”或“d”)。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
10.醋酸亚铬[(CH3COO2Cr•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密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2)连通管a的作用是______;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

(3)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b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3,关闭K2。

①b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同时b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

(4)欲使b中亮蓝色溶液流入乙,在乙中析出砖红色沉淀,接下来的操作为打开______,关闭K3和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5)该实验中盐酸必须适量,不能过量的原因是______。

评卷人得分
四、工业流程
11.氯化亚锡用途广泛,在无机工业中用作还原剂,在口腔护理行业中,二水氯化亚锡多用于防龋齿脱敏类牙膏中,以预防龋齿的发生。某研究小组制取二水氯化亚锡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

(1)四氯化锡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水分反应生成白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生成偏锡酸(H2Sn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激成锡花,其目的是______;

(3)在制备二水氯化亚锡时,温度对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则该反应应控制的温度范围为______℃;

(4)反应原料中盐酸浓度对结晶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盐酸浓度应控制的范围为______,原因______。

(5)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将该试样溶于盐酸,发生反应为Sn+2HCl=SnCl2+H2↑;

②加入过量FeCl3溶液

③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②中生成的Fe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7)取1.125g锡粉,经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0mol/LK2Cr2O7溶液 30.00mL,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1.B

【解析】

【详解】

A.硫酸为沸点高,酸性强,可用于制取多种挥发性酸,在石油精炼中,要用浓硫酸除去汽油和润滑油中的杂质-硫化物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故A正确; 

B.明矾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净水,不具有强的氧化性,不能杀菌,故B错误; 

C.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造太阳能的重要材料,可以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分别是强碱碳酸盐和强碱碳酸氢盐,所以它们水解都呈碱性;食用碱是指有别于工业用碱的纯碱和小苏打,在厨房做面点,一般用小苏打作为面点的蓬松剂,也可用纯碱代替小苏打,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2.A

【解析】

【详解】

A、甲烷和水的物质的量不明确,故等物质的量的两者中含有的电子数相同,但不一定是10NA个,故A错误;

B、NaHSO4和MgSO4的摩尔质量均为120g/mol,1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且两者均由1个阳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故0.1mol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为0.1NA个,故B正确;

C、反应2NH4ClO4N2↑+Cl2↑+2O2↑+4H2O中,氯元素由+7价降为0价,故此反应转移14mol电子,生成2mol氧气,故当生成1mol氧气时,反应转移7NA个电子,故C正确;

D、在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氢原子,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1mol,含6NA个H原子;水的质量为54g,物质的量为3mol,含H原子为6NA个,故共含12NA个,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3.C

【解析】

【详解】

A.若b为浓,a为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中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气体,故A错误; 

B.若a为Cl2,b为NaOH,可用于制备84消毒液,故B错误; 

C.若a为H+,b为硫代硫酸钠,可生成硫和二氧化硫气体,则c,d可能为沉淀和气体,故C正确; 

D.若反应后为蓝色溶液,可能为铜和浓的反应,该反应不用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全面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为高频考点,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牢固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4.D

【解析】

【详解】

A.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由Ka可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无气体放出,故A错误; 

B.Qc>Ksp时生成沉淀,则生成AgCl沉淀,但不能说明AgCl比AgI更难溶,故B错误; 

C.Al与稀反应生成NO,有气体生成,故C错误; 

D.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则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沉淀生成、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

5.C

【解析】

【分析】

第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分别为:,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17号元素对应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是Ts,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

6.D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镁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和镁离子,可用氯化铵溶解,氢氧化镁也能够与盐酸反应,故A正确; 

B.某溶液加Al粉可以生成氢气,该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Na+、NO3-、Cl-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够共存,故B正确; 

C.已知H2A=H++HA-,HA-⇌H++A2-,第一步完全电离,则NaHA只能电离,溶液一定显酸性,故C正确; 

D.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的离子反应为HCO3-+NH4++2OH-=NH3•H2O+H2O+CO32-,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盐的水解原理、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明确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盐的水解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7.A

【解析】

【详解】

A、电解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或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阶段I中阳极H2O→H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或阴极Na0.44MnO2→Na0.44-xMnO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电源a为负极、b为正极,故A错误; 

B、阶段Ⅱ中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并且Na0.44-xMnO2→Na0.44MnO2,结合守恒规律得到电极反应式为Na0.44-xMnO2+xe-+xNa+=Na0.44MnO2,故B正确; 

C、阶段I中阴极生成H2,阶段II中阳极生成Cl2,避免氢气和氯气直接混合发生爆炸,更有利于NaCl和NaOH的分离,故C正确; 

D、Cl-的放电性强,阶段I电解NaOH溶液避免了Cl-的放电,也减少了阳离子交换膜,阶段II电解饱和食盐水,使Cl-的放电性,阴极得到Na0.44MnO2的循环使用,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和方案评价,侧重电极及其电极反应式书写、设计方案评价的考查,把握好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新型题型的解题方法积累和迁移运用。

8.CO(g)+2H2(g)⇌CH3OH(g)△H=-91kJ/mol 10% 增大CO浓度;适当降低温度(或及时分离生成的CH3OH) BD 增大压强 10    

【解析】

【分析】

Ⅰ、(1)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生成0.5mol甲醇的焓变△H=209.5kJ/mol-255 kJ /mol=--45.5 kJ /mol,反应CO(g)+2H2(g)⇌CH3OH(g)的焓变△H=-91 kJ /mol,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转化率=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与最初CO的物质的量之比;

(3)要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增大CO浓度、适当降低温度、及时分离生成的CH3OH的方法;

(4)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影响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几块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Ⅱ、(5)图象分析可知,t2时刻改变条件氮气浓度增大,氨气浓度增大,随后氨气浓度增大,氮气浓度减小说明是改变的压强,平衡正向进行;

(6)t2时刻平衡常数和t3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常数K=;

【详解】

Ⅰ、(1)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生成0.5mol甲醇的焓变△H=209.5 kJ /mol-255 kJ /mol=--45.5 kJ /mol,反应CO(g)+2H2(g)⇌CH3OH(g)的焓变△H=-91 kJ /mol,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91 kJ /mol,

故答案为:CO(g)+2H2(g)⇌CH3OH(g)△H=-91 kJ /mol;

(2)若按上述投料比使该反应具有工业应用价值,根据方程式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生成的甲醇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CO的平衡转化率为:×100%=10%,

故答案为:10%;

(3)可以采取增大CO浓度、适当降低温度、及时分离生成的CH3OH的方法来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氢气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增大CO浓度;适当降低温度(或及时分离生成的CH3OH);

(4)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则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不会影响反应物转化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常数,

A.反应历程Ⅱ和反应历程Ⅰ放出的热量相同,故A错误;

B.反应历程Ⅱ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比反应历程Ⅰ反应速率快,故B正确;

C.反应历程Ⅱ比反应历程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反应历程Ⅱ和反应历程Ⅰ反应速率不同,达到相同平衡状态,反应中CO转化率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Ⅱ、(5)图象分析可知,t2时刻改变条件氮气浓度增大,氨气浓度增大,随后氨气浓度增大,氮气浓度减小说明是改变的压强,平衡正向进行,t2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增大压强;

(6)t2时刻平衡常数和t3平衡常数不变,c(N2)=0.3175mol/L,t1时刻分离氨气1mol/L,平衡状态c(NH3)=1.165mol/L,c(H2)=4mol/L-2×1.165mol/L=0.7525mol/L

平衡常数K=≈10,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OH-+H3AsO3=H2AsO3-+H2O c(H2AsO3-)>c(HAsO32-)>c(H3AsO3) H3AsO4⇌H2AsO4-+H+ 10-7 10-10 b d    

【解析】

【分析】

Ⅰ、(1)根据图知,碱性条件下H3AsO3的浓度减小、H2AsO3-浓度增大,说明碱和H3AsO3生成H2AsO3-,该反应为酸碱的中和反应;

(2)图象中分析判断pH=11时,图中H3AsO3水溶液中三种微粒浓度;

(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H3AsO4第一步电离方程式H3AsO4⇌H2AsO4-+H+;

(4)H3AsO4第二步电离的电离常数为Ka2=,pH=7时c(H2AsO4-)=c(HAsO42-);

Ⅱ、(5)沉淀滴定时到达滴定终点时曲线斜率突变,图中c点为滴定终点,此处-lgc(Cl-)=5,据此计算;

(6)曲线上的点是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点,满足c(Ag+)•c(Cl-)=Ksp(AgCl);溶度积常数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改变滴定反应液浓度不改变溶度积常数;

(7)AgBr比AgCl更难溶,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Br-的浓度更低。

【详解】

Ⅰ、(1)根据图知,碱性条件下H3AsO3的浓度减小、H2AsO3-浓度增大,说明碱和H3AsO3生成H2AsO3-,该反应为酸碱的中和反应,同时还生成水,离子方程式为:OH-+H3AsO3=H2AsO3-+H2O,

故答案为:OH-+H3AsO3=H2AsO3-+H2O;

(2)图象中分析判断pH=11时,图中H3AsO3水溶液中三种微粒浓度为:c(H2AsO3-)>c(HAsO32-)>c(H3AsO3),

故答案为:c(H2AsO3-)>c(HAsO32-)>c(H3AsO3);

(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H3AsO4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H3AsO4⇌H2AsO4-+H+,

故答案为:H3AsO4⇌H2AsO4-+H+;

(4)H3AsO4第二步电离的电离常数为Ka2=,PH=7时c(H2AsO4-)=c(HAsO42-),Ka2=c(H+)=10-7,

故答案为:10-7;

Ⅱ、(5)沉淀滴定时到达滴定终点时曲线斜率突变,图中c点为滴定终点,此处-lgc(Cl-)=5,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c(Ag+)=c(Cl-)=10-5mol/L,所以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故答案为:b;

(6)溶度积常数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改变滴定反应液浓度不改变溶度积常数,所以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mol•L-1Cl-,则所需AgNO3溶液体积就变为mL=20mL,反应终点c移到b点,

故答案为:b;

(7)AgBr比AgCl更难溶,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Br-的浓度更低,则-lgc(Br-)值更大,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不变,反应终点c向d点,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明确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的关系式,把握图象反应的信息,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10.去除水中的溶解氧 三颈烧瓶 平衡压强,有利于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滴下、并导气 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乙中氧化Cr2+ 2Cr3++Zn=2Cr2++Zn2+ 排除装置中空气 K2 K1 b中产生的氢气使压强大于大气压,将b中溶液压入装置乙中 盐酸过量,会溶解醋酸亚铬,不利于醋酸亚铬生成    

【解析】

【分析】

在装置甲中制备出Cr2+离子,在制备过程中,因为Cr2+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r3+。因此在装置甲中,要放入足够多的锌粒,一是还原三价铬,二是用来产生氢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反应开始前,应该先打开K1让氢气充满整个装置,然后再关闭K1,打开K2,利用生成的氢气将装置甲中的二价铬离子压入装置乙中,跟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亚铬水合物,由于醋酸亚铬易溶于酸,加入的盐酸不能过来。装置丙的作用是: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乙。

【详解】

在装置甲中制备出二价的铬离子,在制备过程中,因为二价铬离子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三价。因此在装置甲中,要放入足够多的锌粒,一是还原三价铬,二是用来产生氢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反应开始前,应该先打开K1让氢气充满整个装置,然后再关闭K1,打开K2,利用生成的氢气将装置甲中的二价铬离子压入装置乙中,跟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亚铬水合物,装置丙的作用是: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乙。 

(1)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氧化Cr2+,加热煮沸去除水中的溶解氧;仪器b是三颈烧瓶, 

故答案为:去除水中的溶解氧;三颈烧瓶; 

(2)导管a平衡分液漏斗与三颈烧瓶内的压强,有利于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滴下、并导气;装置丙中导管口水封,可以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乙中氧化Cr2+, 

故答案为:平衡压强,有利于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滴下、并导气;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乙中氧化Cr2+; 

(3)①b中溶液颜色变化是Cr3+与Zn反应生成Cr2+,同时生成Zn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r3++Zn=2Cr2++Zn2+, 

故答案为:2Cr3++Zn=2Cr2++Zn2+; 

②打开K1、K3,关闭K2情况下,生成氢气排除装置中空气,防止氧化Cr2+, 

故答案为:排除装置中空气; 

(4)b中产生的氢气使压强大于大气压,将b中溶液压入装置乙中,跟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亚铬水合物,需要打K2,关闭K3和K1, 

故答案为:K2;K1;b中产生的氢气使压强大于大气压,将b中溶液压入装置乙中; 

(5)盐酸过量,会溶解醋酸亚铬,不利于醋酸亚铬生成,该实验中盐酸必须适量, 

故答案为:盐酸过量,会溶解醋酸亚铬,不利于醋酸亚铬生成。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涉及化学仪器识别、对操作与装置的分析评价、实验方案设计等,关键是明确反应原理与各装置作用,注意对题目信息的应用。

11.SnCl4+3H2O=H2SnO3+4HCl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60 1-3% 抑制水解,且浓度过大生成SnCl4 SnCl2+Cl2=SnCl4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95.2%    

【解析】

【分析】

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激成锡花,与氯气反应生成SnCl4,蒸馏后再加入锡粉,得到SnCl2溶液,过滤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二水氯化亚锡晶体,

(1)四氯化锡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水分反应生成白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生成偏锡酸(H2SnO3),还生成HCl;

(2)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激成锡花,增大接触面积;

(3)2h、60℃时转化率较大,且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4)图中1-3%浓度的盐酸时结晶率大;

(5)反应釜中SnCl2与反应Cl2生成SnCl4;

(6)发生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

(7)根据电子转移守恒与方程式可得关系式Sn~Sn2+~2Fe3+~2Fe2+~K2Cr2O7,据此计算。

【详解】

(1)四氯化锡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水分反应生成白烟,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生成偏锡酸(H2Sn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Cl4+3H2O=H2SnO3+4HCl,

故答案为:SnCl4+3H2O=H2SnO3+4HCl;

(2)将金属锡熔融,然后泼入冷水,激成锡花,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在制备二水氯化亚锡时,温度对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则该反应应控制的温度范围为60℃,

故答案为:60;

(4)反应原料中盐酸浓度对结晶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盐酸浓度应控制的范围为1-3%,原因为抑制水解,且浓度过大生成SnCl4,

故答案为:1-3%;抑制水解,且浓度过大生成SnCl4;

(5)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Cl2+Cl2=SnCl4,

故答案为:SnCl2+Cl2=SnCl4;

(6)K2Cr2O7滴定②中生成的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故答案为: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7)令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为x,则:

Sn~Sn2+~2Fe3+~2Fe2+~K2Cr2O7

119g                                     mol

1.125g×x                    0.100mol/L×0.03L

解得x=95.2%,

故答案为:95.2%。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文档

【市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e280b26a46b142f1bb0

绝密★启用前【市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硫酸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B.明矾净水是因为水解产物能杀菌、消毒,并能吸附水中悬浮物C.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