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年)
为了顺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适应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使学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学校教育特色优势,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现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编制(2014-2018年)的通知》和贵州省义务教育“9+3”计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经校务会研究决定,特制定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历史及现状
1、历史及现状
学校始建于1970年,校名为往洞小学,原坐落在村子对面的山垴上,只有一栋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的木质教学楼。1990年因当时办学需要,学校搬迁至村西头,只有一栋只能容六个班级的砖混教学楼,占地仅150平方米,建筑面积仅300平方米。因往洞镇地处从江县边远山区,距县城百余公里,交通极不方便,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办学条件迟迟没能得到改善,学校从未有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等一系列功能室,且至今该教学楼已成为严重危房。
2011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决定对学校又一次搬迁,重新选址进行扩建,拟建一所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经过两年多施工,学校已初具规模,并于2013年11月正式搬迁集中办学,现校名为往洞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现在学校占地约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有配套齐全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师宿舍楼、学生浴室等。
学校现在教学服务于往洞村、增冲村、朝利村、孔寨村、贡寨村等5个行政村8个自然寨。现有在校学生397人(其中女生187人),共设10个教学班,三至六年级共有寄宿学生人数达260人。学校教职员工共计22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工勤人员4人;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1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2、发展基础
(1)学校现拥有教学楼1栋、学生宿舍楼1栋、教师宿舍楼1栋、篮球场2个(露天操场约1200平方米)。学校设有学生阅览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班班通”多媒体终端教室等。
(2)学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队伍。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中层干伍也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广大教师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着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奋进的精神。教师中具有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11人,近两年,学校新招聘本科生5名,中青年教师达80%左右。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有校级骨干教师13人。
(3)往洞镇的城镇化建设及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加速发展,为学校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学校存在的缺点或制约因素
1、学校地处从江县最北端,距县城百余公里,且近年来受在建的贵广高铁和厦蓉高速公路的建设影响,通镇公路受到严重损坏、泥泞不堪,给教师带来了交通、生活的极大不便,而本地户籍的教师又只有少部分,这就造成了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扎不了根。
2、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落差使新课程难以达成较高的目标。
3、学校的组织管理还是以传统的刚性静态管理为主,管理的思想行为层面整体转化不大。还未形成独特、先进的办学理念来引领民主、创新的教育管理,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学生来源不理想。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盲区多,带来了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
5、学校历来未认真扎实地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及教科研工作,学校还没有形成特色课程。
6、学校的硬件建设虽有改善,但与标准化建设的先进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学校教育网络尚未形成。
三、发展目标
1、学校办学理念的确立
根据当地民族文化色彩及经济社会现状,结合学校实际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决定提出以下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
办学理念:人文人本,生活生命
校训:学做人 会求知 健身心
校风:文明 守纪 自律 自强
教风:敬业 爱生 进取 奉献
学风:勤学 好学 严谨 博学
2、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达到“十有”标准(有配备标准的教室、寝室、食堂、洗浴室、运动场地、绿化地、安全围墙校门、医务室、教学仪器、师资力量)的寄宿制中心完小。构建爱心和谐校园,更加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注重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以“人文人本,生活生命”为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立足基础,循序渐进,发展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近限度地发挥我校的优势。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完善硬件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把学校办成设施合理,管理高效,师资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家长、学生满意的现代化学校。
3、学校办学规模目标
根据往洞镇教育布局调整规划,作为镇中心小学,学校将扩大建设规模、办学规模和服务区域,主要教育服务于往洞村、增冲村、朝利村、孔寨村、贡寨村、弄吾村、德秋村、德桥村的牙现寨8个行政村12个自然寨,服务半径15公里,覆盖总人数近7500人(相当于全镇1/3的人口)。根据服务村寨的人口出生率,并结合学龄儿童数量变化测算,到2017年学校在校学生数将稳定在490人,其中寄宿生380人。按班额及教职工编制标准计算,可设置14个班,教职工编制36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食堂工友5人,保安2人,校医1人)
4、基础建设目标
(1)、校舍建设。到2017年学校应有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833㎡,现实有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240㎡,应增加建筑面积593㎡。
(2)、学生宿舍建设。到2017年学校应有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900㎡,现有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200㎡,应增加建筑面积700㎡。
(3)、学生食堂建设。到2017年我校学生食堂建筑面积应不低于490㎡,现有学生食堂建筑面积300㎡,应增加建筑面积190㎡。
(4)、运动场地建设。我校现有两个水泥地的篮球场和200米的环形跑道田径场,到2017年要新建一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并且全部改建成塑胶运动场。
(5)围墙校门建设。学校现在仍无围墙、校门、警务室等安防设施,在2015年急需要修建安全围墙约450米、一座标准美观的校门、一间警务室。
(6)、其它生活服务用房
到2017年学校要建有学生浴室、锅炉房、卫生医务室等。
5、各项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配置
(1)我校现已有“班班通”多媒体终端设备10套,到2017年还应增加4套。
(2)现已有360套学生单人课桌椅,到2017年还应增加130套。
(3)学生用床位已有210位,到2017年还应增加170位。
(4)食堂设备现已有多功能蒸饭机、电冰箱、消毒柜等,到2017年还应添置学生餐桌椅380位。
(5)、学校现已有足够的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到2017年根据学校发展情况逐一进行增加。
(6)学校现有学生用计算机15台,从2015到2017年逐渐增加学生计算机25台。
(7)学校现有图书藏量7800册,到2017年还应增加2000册。
6、办学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使学校的环境进一步美化,校园文化浓厚,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管理更精细,教育质量在全县的排位在前三位以上。力争到2017年建成县级示范性寄宿制小学,民族文化特色小学、最具幸福感的明星小学。
7、管理目标:
注重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制度制定要精细化,做到逢事有人管;规范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校园和谐;全员化,每个师生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操作化,做不到的事不要写进去。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民主化,公开化,及时公布执行结果,作为以后教师晋升晋级、评先评优以及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8、育人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不同年龄段有所侧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文明守纪,健康向上的校风,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的人才。
9、师资队伍目标:
(1)发展党员,使党员教师达45%以上,党员干部首先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教职工的楷模、典范;努力发展新党员,充实学校支部力量。
(2)学历目标:50岁以下教师100%达到大专文化,35岁以下教师100%达到本科学历。
(3)进修目标:三年中全体教职工100%参加课改培训,40岁以下教师100%以上参加远程教育培训。
(4)教研教改,争取每期有2-3名教师在县、州级优质课比赛或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三年内每位教师有2-4篇教研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有2名以上教师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经过努力,学校教育改革与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和明显进展。
10、安全维稳工作
(1)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学生出入证管理制度,护校队工作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
(2)抓好寝室管理,保证寄宿生安全。
(3)定期进行校舍安全排查与不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遇险自救知识培训,广泛利用班会、墙报、广播站进行教育,定期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上课。
(5)完善防汛、防水、防地震等紧急情况处置预案,并严格按预案执行。
四、主要措施:
1、学校管理
(1)充分发展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与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团队等群体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领导下的行政班子,分级落实,坚持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相结合的方针,形成“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优良教风,形成往洞镇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
(3)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执行要公正、公平、公开,切实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4)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团结协作,注重精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采用对实施过程与结果考核并重的做法,做到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实现学校工作的良性循环。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即“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2)师德教育,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科学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强烈的爱心。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业余进修,完善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度,促其早日成为教学骨干。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强化校本教研力度。
(4)创造各种条件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争取培养县级科学带头人2名以上。
3、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初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2)开展校级“每月一星”,班级“每周一星”活动,完善评星制度,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定期制作学校“积德榜”,突出先进集体和优秀学生典型,促进潜能生转变。
(3)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考评激励制度。
(4)创建“红领巾执勤岗”,培养大批负责的“小小管理者”,逐步树立“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思想意识,培训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校刊和广播站等德育宣传阵地,鼓励学生积极向广播站和校刊投稿,利用校园文化长栏加强学生的文明教育,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文明的净土。
4、教学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实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完成各项教育教学目标。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学生课堂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优化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完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要充分做好、用好“四本”:备课本,听课本,学习摘记本(业务学习本)和作业批改记录本。
(4)加强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辅导,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重视特长培养,逐渐形成“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5)教育教学质量
①各年级巩固率保持在100%。
②各年级期中期末水平测试成绩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在全县排位比每学年提高一位以上。
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并获奖,争取在“质”与“量”上有较大突破。
④加强阳光体育力度,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在校生体质达标率在95%以上。
5、基础建设
学校要成立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支部为主要成员,发挥其人脉关系,以教育部新一轮薄改计划为契机,积极主动争取建设项目,完善学校基建发展规划。提前准备好学校建设用地,尽最大努力得到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力度,把学校标准化建设应有的占地面积准备充分,把学正面前的农田、耕地征收划拨为学校用地,确保建设项目一落实就能有建设用地。
6、总务后勤
(1)建设好后勤工作队伍,强化后勤部门制度,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职工考核制度。
(2)完善财务管理和校产管理制度,管理好资金,做好设备的添置工作。
(3)进一步办好教师与学生食堂。认真用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把每一分钱用在学生身上,尽最大能力改善学生在校生活水平,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附:学校2014年现状平面图及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图)
从江县往洞镇中心小学
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