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金工工艺实训
适用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船电)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 时:96
学 分:6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金工工艺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掌握图纸辨识、工艺分析、常用工具使用、焊接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和一般零件焊接能力。
先修课:机械制图、热工基础、机械基础、船舶电气设备。
后续课:船舶电工工艺和电气设备实训、电气与自动控制实训、动力设备拆装实训、动力设备操作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典型轴类和孔类零件加工能力。
5.构建工作任务能力递进的课程内容
该课程是依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普通车床操作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成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普通车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用企业生产车间的管理模式,按5S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使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普通车床操作、钳工及电焊气焊操作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来组织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并形成若干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组织训练项目主题和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项目活动的工作任务和步骤流程。在建立的职业活动情境下,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工作能力、职业素养。
本课程课时96课时,其中实训课时为96课时。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普通车床、电焊以及钳工操作的实践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掌握相关项目的工艺分析到零件加工完成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1.认识目标
(1)熟知《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程》、《车床安全操作规程》、《砂轮机安全操作规程》、《电焊机操作规程》、《气焊气割操作规程》《钻床安全操作规程》;
(2)掌握普通车床的组成、结构知识;
(3)掌握典型零件的参数计算;
(4)掌握常用材料和刀具加工中切削用量的选择;
(5)掌握常用刀具知识;
(6)掌握典型零件的工艺编制知识;
(7)掌握焊接相关知识;
(8)掌握气焊相关知识;
(9)掌握气割相关知识;
(10)掌握钳工的基本应用范围;
(11)掌握常用的钳工工具知识;
(12)掌握钳加工相关的零件参数计算;
2.能力目标
(1)掌握零件车削加工工艺参数正确选择能力;
(2)掌握普通卧式车床的操作能力;
(3)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能力;
(4)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及测量能力;
(5)掌握普通平焊操作能力;
(6)掌握普通气焊操作能力;
(7)掌握普通气割操作能力;
(8)掌握常用钳工工具的操作能力;
(9)掌握钻床的操作能力;
(10)掌握螺栓的拆卸及修配、安装能力;
3.素质目标
(1)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
(2)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具有热爱科学、事实求事的学风和创新意思、创新精神;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团队意识强;
(5)乐于接触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及其科技文化。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项目(或学习情境) | 参考学时 |
1 | 项目一:车床基础知识 | 2 |
2 | 项目二:车外圆 | 12 |
3 | 项目三:车圆锥 | 8 |
4 | 项目四:绞螺纹 | 10 |
5 | 项目五:电、气焊基础知识 | 2 |
6 | 项目六:平焊对接 | 12 |
7 | 项目七:气焊钢管补漏 | 8 |
8 | 项目八:气割圆盘 | 10 |
9 | 项目九:钳工基础知识 | 2 |
10 | 项目十:金属锯割-钢管 | 5 |
11 | 项目十一:锉削-六角螺母 | 7 |
12 | 项目十二:钻孔攻丝 | 4 |
13 | 项目十三:套丝 | 4 |
14 | 项目十四:螺栓拆装 | 10 |
项目一 | 车床基础知识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熟悉《车工实训室安全规程》、熟悉《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认识车床的组成、结构、分类和车床加工特点 初步掌握普通车床的操作。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熟悉《车工实训室安全规程》、熟悉《车床安全操作规程》、5S管理知识;(0.5课时) 任务2:熟悉当前使用车床型号、组成、结构;(0.5课时) 任务3:掌握实训车床的开关、变速、调整自动进给速度;(1课时) | 演示教学法(有条件部分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普通车床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机床结构。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二 | 车外圆 | 学时 | 12 |
学习目标 | 掌握简单零件的装夹; 掌握常用刀具的装夹; 掌握外圆的车削并用试切法保证尺寸;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三爪自定心卡盘的使用; 任务2:棒料的装夹; 任务3:外圆车刀及切断车刀的装夹; 任务4:使用车床加工工件外圆; 任务5:使用试切法保证工件尺寸; 任务6: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尺寸; | 演示教学法(外圆加工1课时) 学生操作练习(11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普通车床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机床结构。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三 | 车圆锥 | 学时 | 8 |
学习目标 | 掌握圆锥参数的计算; 基本掌握转小拖板法加工圆锥;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圆锥的参数计算; 任务2:使用转小拖板加工圆锥; | 多媒体(圆锥的参数计算0.5课时)演示教学法(圆锥加工0.5课时)学生操作练习(7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普通车床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机床结构。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四 | 绞螺纹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掌握普通三角螺纹参数的计算; 基本掌握使用普通车床绞螺纹;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普通三角螺纹的参数计算; 任务2:使用普通车床绞制螺纹; | 多媒体(螺纹的参数计算0.5课时)演示教学法(螺纹加工0.5课时)学生操作练习(9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普通车床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机床结构。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五 | 电、气焊基础知识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熟悉《焊工实训室安全规程》、熟悉《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气焊气割安全操作规程》 认识电焊机、气焊气割设备的组成、结构、分类和电气焊的加工特点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 熟悉《焊工实训室安全规程》、熟悉《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气焊气割安全操作规程》;(0.5课时) 任务2:熟悉当前使用电焊机、气割设备的组成、结构;(1.5课时) | 演示教学法(有条件部分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电焊机、气焊气割设备;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电气焊原理。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六 | 平焊对接 | 学时 | 12 |
学习目标 | 掌握电焊机的操作; 基本掌握平焊对接操作;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熟悉电焊机的操作; 任务2:平焊对接; | 多媒体(电焊机操作0.5课时)演示教学法(平焊对接0.5课时)学生操作练习(11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电焊机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电气焊原理。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七 | 气焊钢管补漏 | 学时 | 8 |
学习目标 | 掌握气焊设备的基本操作; 基本掌握使用气焊设备对钢管进行补漏;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熟悉气焊设备的基本操作; 任务2:钢管补漏; | 多媒体(气焊设备的基本操作0.5课时) 演示教学法(钢管补漏0.5课时) 学生练习(7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气焊设备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电气焊原理。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八 | 气割圆盘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掌握气割设备的基本操作; 基本掌握使用气割设备割圆盘;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掌握气割设备的基本操作; 任务2:割圆盘; | 多媒体(气割设备的基本操作0.5课时) 演示教学法(割圆盘0.5课时) 学生练习(9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气割设备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电气焊原理。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九 | 钳工基础知识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熟悉《钳工实训室安全规程》、熟悉《钻床安全操作规程》 认识常用钳工工具及使用范围 了解台式钻床结构及操作方法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熟悉《钳工实训室安全规程》、熟悉《钻床安全操作规程》、5S管理知识;(0.5课时) 任务2:认识常用钳工工具及使用范围;(0.5课时) 任务3:了解台式钻床结构及操作方法;(1课时) | 演示教学法(有条件部分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图板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机床结构。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十 | 金属锯割-钢管 | 学时 | 5 |
学习目标 | 掌握台虎钳的使用; 掌握手工锯的操作、锯条的选择及更换; 掌握钢管锯割的方法;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台虎钳的使用; 任务2:掌握手工锯的操作、锯条的选择及更换; 任务3:钢管锯割的方法; | 演示教学法(外圆加工1课时) 学生操作练习(5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钳桌、台虎钳、锯弓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金属切削原理。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十一 | 锉削-六角螺母 | 学时 | 7 |
学习目标 | 掌握简单零件的划线技能; 掌握高度尺、划线平台、分度卡盘在划线中的使用; 掌握六角螺母的锉削及测量;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高度尺、划线平台、分度卡盘在划线中的使用 任务2:六角螺母的锉削及测量; | 演示教学法(六角螺母的划线及锉削0.5课时)学生操作练习(6.5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钳桌、台虎钳、高度尺、划线平台、分度卡盘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和了解金属切削原理。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十二 | 钻孔攻丝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掌握普通三角内螺纹参数的计算; 掌握台式钻床的钻孔技能; 掌握手工攻丝的技能;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普通三角内螺纹的参数计算; 任务2:使用台式钻床的钻孔; 任务3:攻螺纹 | 多媒体(螺纹的参数计算0.5课时)演示教学法(钻孔攻丝0.5课时)学生操作练习(3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钳桌、台虎钳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十三 | 套丝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掌握普通三角螺纹参数的计算; 掌握手工套丝的技能;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普通三角内螺纹的参数计算; 任务2: 手工绞螺纹 | 多媒体(螺纹的参数计算0.5课时)演示教学法(绞螺纹0.5课时)学生操作练习(3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钳桌、台虎钳、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项目十四 | 螺栓拆装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了解螺纹联接的特点及应用; 掌握辨别螺纹联接的类型、旋向的方法; 掌握螺栓的拆卸及修配;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任务1:辨别螺纹联接的类型、旋向的方法; 任务2:螺栓的拆卸及修配; | 多媒体(螺纹联接的特点及应用0.5课时)演示教学法(螺栓拆装0.5课时)学生操作练习(9课时)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 钳桌、台虎钳 | 具有一定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 1.讲师、实验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 |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以及相应教辅资料的编写应当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
(3)教材应以设计完成的教学活动为基础,通过递进式结构展示教学内容。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要密切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
(3)要创设工作情境,加大实训的数量,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项目,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利用挂图、模型和多媒体演示等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元件的内部结构。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考核内容要充分体现相关工种(四级)职业标准中相应项目的考核要求;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4)本课程结束后,学生接受国家海事局三管轮适任证书评估考试。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实训室应参考专业教学标准中“实训(实验)标准”的要求,配备相关实训设备;
(2)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并使教室尽可能处于实训室之中。应尽可能配置与本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相一致或相近的真实设备和部件,并达到一定的分组率;
(3)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挂图、幻灯片、视听光盘等,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注重课程教材和考核标准的开发与应用,并与本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相一致;
(5)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6)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机会,开创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