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结构设计说明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29:51
文档

结构设计说明书

结构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及结构布置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二级,地上5层。二.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三.自然条件1.风荷载基本风压:Wo=0.45kN/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2.抗震设防有关参数拟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0.20g)度;设计地震: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二级;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四.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1.500m五.本工程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
推荐度:
导读结构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及结构布置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二级,地上5层。二.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三.自然条件1.风荷载基本风压:Wo=0.45kN/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2.抗震设防有关参数拟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0.20g)度;设计地震: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二级;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四.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1.500m五.本工程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
结构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及结构布置

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二级,地上5层。

二.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三.自然条件

1.风荷载

基本风压:Wo=0.45kN/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2.抗震设防有关参数

拟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0.20g)度;设计地震:第一组;

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二级;

建筑场地类别:Ⅱ类

四.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1.500m

五.本工程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 101-1)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93)

9.《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 101-2)

10.《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 101-3)

六. 主要结构材料

     1.钢筋:d<10mm时,为HPB300级钢筋

             d>12mm时,为HRB335级钢筋

     2.混凝土

混凝土所在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备注
墙、柱梁、板
基础垫层C15
基础底板C30抗渗等级P8

地上一层-二层

C30C30
三层-屋面

C30C30
其余各结构构件C30C30
1)外墙混凝土应采用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为不低于P8级,坍落度>14cm。

2)混凝土耐久性规定

环境类别部位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N/)最大氯离子含量(%)

最大碱含量(kN/)
地面以上各结构构件0.652251.0
B地面以下与水或土直接接触的结构构件0.552750.23.0
3)基础底板及外墙均掺磨细粉煤灰:70kg/m3,质量等级:一级。

3.砌体(填充墙)

陶粒混凝土块:容重<7.50kN/m3

砂浆: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一般部位采用M5混合砂浆。

六.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

本工程采用国家标准图《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 101-1-3》的表示方法。图中未注明的构造要求应按照标准图的有关要求执行。

1.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筏板:40mm

梁:25mm

柱:25mm

板:15mm

露天阳台、楼梯:采用防水水泥砂浆抹面

2.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

1)梁、柱,当受力钢筋直径≤14时采用棒渣搭接,接头性能等级为一级;当受力钢筋直径>14时采用螺纹机械连接。

2)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

3)受力钢筋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任一1.3倍搭接长度区段内,和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在任一接头处的35d(d为较大直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接头形式受拉钢筋受压钢筋
棒渣搭接接头梁、板、墙50
2550
机械接头50不限
3.纵向钢筋的锚固、搭接长度

1)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锚固剂搭接长度:详见11G 101-1,详见第53、54页

2)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50100
L11.2La1.4La1.6La
L1E1.2LaE1.4LaE1.6LaE
3)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4)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况不应小于200mm。

4.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1)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长度应>5d,且应伸入到支座中心线。

2)板的边支座和中间支座顶标高不同时,负筋在梁内或墙内的锚固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

3)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下排,长跨钢筋置于上排。

4)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须弯折后置于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之上。

5)板上孔洞应预留,一般结构平面图中只表示出洞口尺寸>300mm的孔洞,施工时各工种必须根据各专用图纸配合土建预留全部孔洞,不得后凿。当孔洞尺寸<300mm时,洞边不再另加钢筋,板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300mm时,应设洞边加筋,按平面图示出的要求施工。当平面图未交待时,一般按图二要求。加筋的长度为单向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两个方向沿跨度通长,并锚入支座≥5d,且应伸入到支座中心线,单向板非受力方向洞口加筋长度为洞宽加两侧各40d,且应放置在受力钢筋之上。

6)板内分布钢筋(包括楼梯跑板),除注明者外见下表

楼板厚度<110

120-160
分布钢筋直径、间距 6@200

 8@200

7)短跨小于5.4m板的未配筋表面加布温度筋 6@200(板厚130-140mm); 8@200(板厚150-200mm),双向单排,与板支座负筋搭接30d。

8)凡在板上砌墙时,应在墙下板内底部放置加强筋,当板跨L<1500时:,当板跨1500<L<2500时:,当板跨2500<L时:。

9)对于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直线长度超过10m时,应按图三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小于12m。

5.钢筋混凝土梁

1)梁内箍筋除单肢箍外,其余采用封闭形式,并做成135°,当纵向钢筋为多排时,应增加直线段弯钩在两排或三排钢筋以下弯折,形式见图四。

2)梁内第一根箍筋距柱边或梁边50mm起。

3)主梁内在次梁作用处,箍筋应贯通布置,凡未在次梁两侧注明箍筋者,均在次梁两侧各设3组箍筋,箍筋肢数、直径同梁箍筋,间距50mm。次梁吊筋在梁配筋图中表示。

4)主次梁高度相同时,次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应置于主梁下部纵向钢筋之上。

5)梁的纵向钢筋需要设置接头时,底部钢筋应在距支座1/3跨度范围内接头,上部钢筋应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接头,同一接头范围内的接头数量不应超过总钢筋数量的50%(绑扎为25%)。

6)在梁(含连梁)跨中开不大于 50的洞,在具体设计中未说明做法时,洞的位置应在梁跨中的2/3范围内,梁高的中间1/3范围内。

7)梁跨度等于或大于6m时,模板按跨度的0.3%起拱;悬臂梁大于4m按悬臂长度的0.4%起拱。起拱高度不小于20mm。

8)主梁高度小于次梁时,次梁支座处应采用图六做法。

9)梁上柱支在主梁作用处,在主梁两侧各设3组箍筋,箍筋肢数同梁箍筋,直径为<12,间距50mm。另加主梁吊筋2 18于柱下。

6.钢筋混凝土柱

1)柱与现浇过梁,圈梁连接处,在柱内应预留插铁,插铁伸出柱外皮长度为1.2La。锚入柱内长度为La。

7.当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混凝土一、二个等级时,梁柱节点处混凝土可随梁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当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混凝土两个以上等级时,梁柱节点处混凝土应按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此时,应先浇筑柱的高等级混凝土,然后再浇筑梁的低等级混凝土。也可以同时浇筑,但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到高等级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以确保高强度混凝土结构质量;也可按低等级混凝土浇筑,但节点须通过计算采取补强措施。

8.填充墙

1)填充墙的材料、平面位置见建施图,不得随意更改。

2)当首层填充墙下有基础梁或结构梁板时,填充墙可直接砌筑于其上;当首层填充墙下无基础梁或结构梁板时,墙下应做基础。

3)填充墙与柱及构造柱连接处应设拉结筋,做法见图八。

4)砌体填充墙应按下述原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一般在砌体转角、纵、横墙体相交部位以及沿墙长每隔3500-4000mm设置,构造柱配筋见图十二,构造柱上、下端楼层处500mm高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与楼面相交处在施工楼面时应留出相应插筋,见图十三。

5)构造柱钢筋绑完后,应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墙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由上而下逐层砌筑,或将填充墙及构造柱砌筑至梁、板底附近,最后再由上而下按下述第7条要求完成。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应将柱根处杂物清理干净,并用压力水冲洗,并用水充分润湿24小时,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6)填充墙洞口过梁可根据建施图纸的洞口尺寸按96SG612图集中KP1过梁表选用,荷载按1级取用。当洞口紧贴柱或钢筋混凝土墙时,过梁改为现浇。施工主体结构时,应按相应的梁配筋,在柱(墙)内预留相应插筋,见图十四a。现浇过梁界面及配筋详图十四b。(梁长=洞宽+2250)

门窗洞口宽度b≤1200

>1200且≤2400

>2400且≤4000

>4000且≤5000

断面bhb120b180b300b400
墙厚     配筋

1

2

1

2

1

2

1

2

b=902 10

2 14

2 12

2 16

2 14

2 18

2 16

2 20

90<b<240

2 10

3 12

2 12

3 14

2 14

3 16

2 16

3 20

b≥240

2 10

4 12

2 12

4 14

2 14

4 16

2 16

4 20

7)砌体填充墙设钢筋混凝土圈梁,一般内墙门洞上设一道,兼作过梁,外墙窗台及窗顶处各设一道。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断面及配筋同圈梁).内墙圈梁宽度同填充墙厚度,高度120mm。外墙圈梁高度180,宽度根据建筑墙身详图确定。圈梁宽度b≤240mm时,配筋上、下各2 10, 6@200箍;当b>240mm时,配筋上下各22,  6@200箍。女儿墙压顶配筋按4 10,箍筋为 6@200.

8)填充墙砌至板、梁底附近后,应待砌体沉实后 再用斜砌法把下部砌体与上部板、梁间用砌块逐块敲紧填实,构造柱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捻实。对于长度大于5m的填充墙,应按图十五设连接件紧固。

9)填充墙砌体加筋通长布置2 6@600,拉筋为 6@250;起步距离为300mm。

10)预埋件

所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均应按各工种的要求,如建筑吊顶、门窗、栏杆、管道吊架等设置预埋埋件,各工种应配合土建施工,将需要的埋件留全。

9.后浇带

1)后浇带处钢筋不断沉降后浇带等主体完工两月后再浇筑(温度后浇带为本层混凝土浇完2个月后),同时后浇带两侧模板等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才能脱模;后浇混凝土比原混凝土等级高一级并掺水泥用量的8%的HEA型膨胀剂,且后浇带的施工严格按有关规程施工

10.其他

1.本工程图示尺寸以毫米(mm)为单位,标高以米(m)为单位。

2.防雷接地做法详见电施图。

3.设备定货与土建关系:

1)电梯订货必须符合本图所提供电梯井道尺寸、门洞尺寸及建筑图纸机房设计。门洞边的预留孔洞、电梯机房楼板、检修吊钩等,需待电梯订货后,经核实无误后方能施工。

4.沉降观测

1)本建筑要进行沉降观测,在建筑物周围设3个专用水准点(距建筑物20-50m,由甲乙方协商确定),沉降观测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建筑物内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要求设在便于观测和不易遭破坏的位置。

2)施工期沉降观测:要求主楼施工到±0.000层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并进行第一次观测,按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直至结构封顶,装修。

3)施工后沉降观测:要求第一年每两月进行第一次,第二年每季度进行第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沉降观测的等级精度和方法要求按高层建筑施工规范进行。

5.对于腹板净高不小于450的梁,按照图集11G 101-1增设腰筋。未注明者均

 12. 

        6.本工程模板图中表示梁截面及梁顶标高,未注明标高者为楼面标高。

        7.未注明的梁端均设暗柱,如所在位置未表示,按照右图设置。

        8.回填土:自行车坡道下的回填土,采用二八灰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文档

结构设计说明书

结构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及结构布置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二级,地上5层。二.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三.自然条件1.风荷载基本风压:Wo=0.45kN/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2.抗震设防有关参数拟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8(0.20g)度;设计地震: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二级;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四.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1.500m五.本工程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