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 分。1-6题为单项选择题,7-10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伽利略,近代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推翻了纯属思辨的传统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下列有关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规律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是在比萨斜塔上释放小球并进行定量的测量,才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B伽利略是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C伽利略先通过斜面实验得出结果,再将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才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D.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目的是减小小球下落距离的测量误差
2.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视为质点
B.任何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
C.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要看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D.地球体积很大,所以不能视为质点
3.千百年来,月球都以相同的面貌展示给地球上的人们。那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的缘故。假如某一天,你登上月球,那么你所看到的地球将是( )
A.会自转,自转周期24小时;会公转,公转周期27.3 天
B,会自转,自转周期24小时;不会公转
C 不会自转;会公转,公转周期27.3 天
D.不会自转;不会公转
4.在一个由厚度相同的砖砌成的楼房前,甲同学从二楼窗台的下沿向外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块,乙同学在一楼窗台的下沿进行拍摄,由于曝光的时间极短,拍摄到照片上的石块痕迹约有2块砖的厚度,如图所示。若甲同学从五楼窗台的下沿也由静止释放一相同的物块,则乙同学在同一位置拍摄到照片所显示的痕迹长大约是几块砖的厚度?(假定相机的曝光时间相同,忽略空气阻力,并且在拍摄完成之前石块未落地)
A.4块
B.6块
C.8块
D.10块
5 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中某段过程的x-t图像,t1,t2、时刻对应的位置分别是x1,x2.则在物体运动的t1,到t2时间内(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
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物体的位移为x1-x2
D.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同时从A 点由静止出发,前往同一直线上的B点。甲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加速度为a1,后一半时间内的加速度为a2;乙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加速度为a2,后一半时间内的加速度为a1,已知a1>a2,那么可以判断( )
A.甲先到,到达B点时甲的速度大
B.甲先到,到达B点时乙的速度大
C.乙先到,到达B 点时甲的速度大
D.乙先到,到达B点时乙的速度大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 图像,其中t2=2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减速到零时,乙物体在甲车的前方
B.甲物体的加速度比乙物体的小
C.t1时刻乙物体在甲物体的后方
D.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8.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并排固定着两块材料相同的木块A.B,木块B 的长度是木块A 的3倍。一子弹水平射人两木块,穿出B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若子弹在整个的过程中可认为是匀减速运动。关于子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入木块A和木块B时的速度之比为2 :
B.在木块A 和木块B 中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C.在木块A 和木块B 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
D.在木块A 和木块B 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
9.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同一点O以不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它所能达到最高点的位置分别是A、B.C,它们对应的初速度分别是v1、v2、v3,对应到O点的距离分别是h1,h2,h3,对应到最高点的时间分别是t1,t2,t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
A.
B.
C.
D.
10.以恒定速度行驶的车辆在司机刹车至停止的过程中可看做是匀减速运动。某汽车在司机刹车后的第一种内的位移11.5m.第三秒内的位移是1.6m,则下列有关汽车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是5 m/s2
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是4.95 m/s2
C.汽车在刹车后0.5S时的瞬时速度一定是11.5 m/s
D.汽车在刹车后2.5S时的瞬时速度一定是1.6 m/s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实验题(共20分,每空4分)
1.(4分)选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实验中需使用220V的直流电源
C.实验中需用一条纸带,并放在复写纸下方
D.实验中需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12.(16 分)在利用打点计时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1)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则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
(2)量得x1=42.2mm,x2=48.3mm,.x3=54.3mm,x4=60.2mm,则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
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当打下计数点“0”时,小车的速度为 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40分,其中13题12分,14题12分,15题16分。要求写出正确的答案和过程,只有答案没有过程的不得分)
13.(12 分)一位自驾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汽车由静止启动后的5S内,可认为是做匀变速运动。已知车辆在启动后的第3秒内位移为10m。求:
(1)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前5S内的位移大小;
(3)汽车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14.012分)打乒乓球是同学们比较喜爱的一项运动,而颠球又是打好乒乓球的基础。某同学在一次颠球的过程中,左手持球静止,右手持拍在球的正下方以恒定的速度1m/s 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当球和球拍相距0.75m时,松开左手,球将自由下落与球拍发生碰撞而反弹。假定球和球拍碰撞时,球相对球拍以原速率反弹,但球拍对地速度不变。忽略空气阻力,g= 10m/s2,则:
(1)球释放后将经历多长时间与球拍发生碰撞?
(2)当球反弹到最高点时,比初始释放位置高多少?
15.(16 分)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成为各大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X 市规定:如图所示,当行人行至斑马线上的A 点时,三条车道均需让行;当行人行至B 点时,内侧两车道需要让行,最外侧车道可以通行;当行人行至C点时,最内侧车道需要让行,外侧两车道可以通行;当行人行至D点时,三车道均可通行。
若X 市有一条笔直的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均为L=3m,当伤者一瘸一拐的以v0=1m/s的速度沿着AD连线匀速走到A点时,一女司机开着一辆最大加速度为a1=2 m/s2、最大速度为v1=10m/s的甲车已在最外侧车道的停止线位置停车等待,同时,另一老司机开着启动和制动最大加速度均为a2=5m/s2、最大速度为v2=15m/s 的乙车正在最内侧车道的不远处以最大速度匀速驶来。当老司机发现伤者匀速走来时,便以最大的加速度刹车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在伤者走到D点时,停在停止线的位置。
(1)乙车在离停止线多远处就必须得刹车? 乙车刹车的时刻伤者的位置在哪里?
(2)若甲车和乙车均按照规定礼让行人和通行,并且都以各自最大的加速度和速度行驶,则甲、乙两车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车头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3)乙车在开车后多长时间能和甲车平齐? (即车头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