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知识点归纳:
1、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短除法 如: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
(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先将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从分解的质因数中找出这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共有的质因数相乘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27=3×3×3 36=3×3×4 ,则27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
3、互质数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注意:并不是两个质数才叫互质数,合数和合数也可能成为互质数,判断两个数是否是互质数,就要看他们是不是公因数只有1。
4、互质数的特殊情况:
(1)1和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互质数
(2)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3)相邻的另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4)相邻的两个奇数都是互质数
(5)不相同的两个质数都是互质数
5、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都特殊情况
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当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6、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他相等,但是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7、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8、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9、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A=2×3×7,B=2×5×3,则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210 )。
(2)短除法
10、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
(1)如果两个数种较大的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求13和52的最小公倍数。
(2)如果两个数都是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
11、分母相同及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方法: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方法: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12、通分的意义:
(1)公分母:把异分母化成同分母分数,这个相同的分母就叫做他们的公分母,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最小公分母。
(2)通分的意义:把两个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的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3)通分的方法:用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然后把每个分数都化成用这个公倍数做分母的分数。
板块二、题型训练:
一、判断。
(1)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不能是1( × )
(2)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 )
(3)1和任何非零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 √ )
(4)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 )
(5)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不可能是质数。( × )
(6)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 )
(7)一个分数进行约分后,分数的就变小了。( × )
(8)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
(9)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ab。( √ )
(10)两个不同的合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不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 )
(11)不相同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大。( √ )
(12)通分时,只能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分母。( × )
(13)通分时,分数值变大,约分时,分数值变小。( × )
(14)大于1/9且小于1/7的分数只有1个。( × )
二、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20)=4 (5,10)=5 (8,8)=8 (11,13)=1
(18,24)=6 (20,24)=4 (18,27)=9 (12,6)=6
(6,12)=6 (10,10)=10 (57,19)=19 (4,12)=4
(13,65)=13 (17,51)=17 (26,39)=13 (9,28)=1
(16,4)=4 (6,9)=3 (20,6)=2 (4,4)=4
(8,6)=2 (6,3)=3 (26,12)=2 (20,12)=4
(10,8)=2 (8,22)=2 (2,18)=2 (9,12)=3
(26,6)=2 (15,9)=3 (18,16)=2 (36,4)=4
(2,12)=2 (20,8)=4 (12,28)=4 (5,15)=5
(22,20)=2 (24,27)=3 (8,14)=2 (32,48)=16
(2)、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9,104]=312 [8,27]=216 [18,324]=324 [24,576]=576
[4,5,6]=60 [7,8,9]=504 [12,20,15]=60 [12,16,24]=48
[32,80]=320 [15,90]=90 [27,108]=108 [14,84]=84
[80,100]=400 [117,27]=351 [23,161]=161 [16,112]=112
[15,32]=480 [18,27]=54 [19,38]=38 [27,36]=108
[57,19]=57 [10,4]=20 [3,28]=84 [17,5]=85
[13,3]=39 [72,2]=72 [3,10]=30 [13,4]=52
[15,8]=120 [11,6]=66 [51,2]=104 [13,5]=65
[16,72]=144 [36,144]=144 [12,45]=180 [63,36]=252
[90,39]=1170 [45,27]=135 [,56]=448 [76,152]=152
三、填空题。
1、把自然数a与b分解质因数,得到a=2×5×7×m,b=3×5×m,如果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2730,那么m=( 13 )。
2、三个数的和是312,这三个数分别能被7、8、9整除,而且商相同。这三个数分别是( 91 )、( 104 )、( 117 )。
3、已知(A,40)=8,[A,40]=80,那么A=( 16 )。
4、按照要求写出两个数,使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1)两个数都是合数。( 8 )和( 9 )
(2)两个数都是奇数。( 11 )和( 13 )
(3)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9 )和( 10 )
5、如果a×b=32,那么a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 a )。
6、A=2×3×7,B=2×5×3,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6 ),最小公倍数是( 210 )。
7、一张长方形的纸,长是75厘米,宽是60厘米,现在要把它截成一块块相同的正方形,并且正方形的边长是整厘米数,共有( 4 )种截法。
8、用48朵百合花,36多玫瑰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够扎( 12 )束。
9、分母是10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2 )。
10、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积是8,这个分数是( 1/8 )。
11、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9,这样的最简真分数有( 3 )个。
12、18时=( 3/4 )日。
13、是最简真分数,a可以取的整数共有( 7 )个。
14、a和b是两个自然数,a除以b(b不为0)的商正好是8,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
15、幼儿园的阿姨给小朋友分红花,如果平均发给5个小朋友或者6个小朋友都恰好分完,那么这批小红花至少有( 30 )朵。
16、小光每3天去一次图书馆,小志每4天去一次图书馆,4月24日他们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他们在图书馆相遇时在( 5 )月( 6 )日。
17、a b c 都是质数,甲数=a×b×b,乙数=a×b×c,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ab ),最小公倍数是( ab2c )
18.a=2×2×5,b=2×3×5,那么a 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60 ),最大公因数是( 10 )。
19、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15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 3 ),最小公倍数是( 60 )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 9 ),最小公倍数是( 54 )
17和34的最大公因数是( 17 ),最小公倍数是( 34 )
20、一个自然数除以4余2,除以5余3,除以6余4,这个数最小是( 58 )。
21、有三根铁丝,一根长48dm,一根长60dm,,一根长36dm,要把他们截成同样长的几段,不许剩余,每段最长是( 12 )dm,一共可以截成( 12 )段。
2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这三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1 ),最小公倍数是( 210 ).
23、a和b都是自然数,而且a=8b,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b ),最小公倍数是( a )
24、m和n是两个相邻的自然数,都不为0,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是( mn )。
25、如果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7,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 B ),最小公倍数是( A)。
2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2 ),最小公倍数是( 4 )。
27、能被5、7、16整除的最小自然数是( 560 )。
28、5和12的最小公倍数减去( 59 )就等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9、91和13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最大公约数的( 7 )倍。
30、已知两个大于1的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53,这两个互质数是( 9 )和( 17 )。
31、3个连续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0,这三个数是( 3 )、( 4 )和( 5 )。
32、被2、3、5除,结果都余1的最小整数是( 31 ),最小三位整数是( 121 )。
33、一筐苹果4个4个拿,6个6个拿,或者8个8个拿都正好拿完,这筐苹果,最少有( 24 )个。
3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42,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2 )。
35、三个不同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05,这三个质数是( 3 )、( 5 )和( 7 )。
37、自然数m和n,n=m+1,m和n的最大公约数是( 1 ),最小公倍数是( mn )
38、(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36且大小不变的分数。
=8/36 =27/36 =15/36 =3/36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且大小不变的分数。
=1/3 =1/9 =1/3 =1/6
四、选择题:
1.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144,这两个数是( D )
A.1和144 B.8和18 C.7和72 D.9和16
2.a和b都是自然数,而且a=4b,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B ),最小公倍数是( C )
A.4 B.b C.a D.ab
3.a=2×2×5,b=2×3×5,那么a 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C )
A.600 B.300 C.60 D.10
4.m是n的1/3(m、n均为非零自然数),m与n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A )
A.n B.1 C.m D.mn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144,其中一个数是36,另一个数是( C )
A.156 B.12 C.48 D.132
6.两个自然数的和是5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5,则这两个数的差是( D )
A.45 B.35 C.25 D.40或20
7.某班同学在一起做游戏,3人一组少1人,4人一组多3人,6人一组少1人,这个班至少有( D )人.
A.20 B.13 C.12 D.11
8.根据a=bc(a、b、c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可以知道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 )
A.a B.b C.c D.bc
9.如果a÷b=7(a和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B )
A.a B.b C.7
10.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甲数是12,乙数是( C )
A.4 B.6 C.8 D.24
11、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母应该( C )
A 增加6 B 增加15 C 增加10
12、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增加100,而分数的大小没有改变,那么原来的分数一定是( C )
A 分子大于分母 B 分子小于分母 C分子等于分母
13、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5/8,第二根截去5/8米,余下的两段比较,结果是( D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两段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14、有一根绳子被截成两段,第一段占全长的7/10,第二段长7//10米,那么第一段和第二段比较( A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两段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五、解答题。
1、甲每秒钟跑3米,乙每秒钟跑4米,丙每秒钟跑2米,三人沿着600米的环形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方向出发吗,经过多长时间三人又同时从出发点出发?
甲跑一圈的时间:600÷3=200(秒)
乙跑一圈的时间:600÷4=150(秒)
丙跑一圈的时间:600÷2=300(秒)
【200,150,300】=600(秒)
2、动物园正在举行竞走比赛,路程相同,长颈鹿用了小时走完全程,大象用了小时走完全程,梅花鹿用了小时走完全程,谁应该获得冠军呢?
=35/42 =24/42 =28/42
<<
大象应该获得冠军
3、有一个长80厘米,宽60厘米,高115厘米的长方体储冰容器,往里面装入大小相同的立方体冰块,这个容器最少能装多少数量冰块?
(80,60,115)=5,说明正方体的棱长最大为5厘米
块数:(80÷5)×(60÷5)×(115÷5)=4416(块)
4、已知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超过100人,而不足140人。将他们按每组12人分组,多3人;按每组8人分,也多3人。这个学校六年级学生多少?
先去掉3人,剩下的人数是12和8的公倍数
[12,8]=24(人)
24×5+3=123(人)
5、把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铁板裁成面积相等,最大的正方形而且没有剩余,可以裁成多少块?
要裁成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0和80的最大公因数
(120,80)=40 边长是40厘米
可以裁成的块数:(120÷40)×(80÷40)=6(块)
6、有一条小路边上种了36棵小树,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2米,现在改为株距是5米,一共有多少棵小树不必挪动?
总距离:(36-1)×2=70(米)
【2,5】=10
70÷10+1=8(棵)
7、甲、乙、丙三个班的同学去公园划船,甲班49人,乙班56人,丙班42人。把各班同
学分别分成小组,分乘若干条小船,使每条船上人数相等,最少要多少条船?
要使使用的船的条数越少,每条船上的人数就要越多
(49,56,42)=7
最少使用的船的条数:49÷7+56÷7+42÷7=21(条)
8、张老师给全班同学分糖果,如果把110块糖果平均分给同学们,就会多出5块,如果把210块糖果平均分给同学们,则正好分完,如果把240块糖果平均分给同学们,则还少5块,张老师的班级最多有多少个同学?
110-5=105(块) 240+5=245
(105,210,245)=35
最多有35名学生
9、把38个苹果和31个梨分给若干个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的个数相同,梨的个数也相同,结果苹果多了2个,梨多了3个,分到苹果和梨的小朋友最多是几个人?每人分得的苹果和梨各有几个?
28-2=36(个) 31-3=28(个)
(36,28)=4 最多有4人
每人分到的苹果:36÷4=9(个)
每人分到的梨:28÷4=7(个)
10、有三根铁丝,长度分别是120厘米、180厘米、300厘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都不能有剩余。每小段最长多少厘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每小段最长,即求最大公因数
(120,180,300)=60
每小段最长60厘米
段数:120÷60+180÷60+300÷60=10(段)
11、分数的字、分母同时加上一个数,约分后得,同时加上的这个数是多少?
利用同增同减差不变,原来分子与分母的差:13-5=8
后来的差也是8
分子:1份 分母:2份
1份:8÷(2-1)=8
分子:8×1=8 分母:8×2=16
加上的数:8-5=3
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都减去同一个数,新的分数约分后是,那么减去的数是多少?
利用同增同减差不变,原来分子与分母的差:181-97=84
后来的差也是84
分子:2份 分母:5份
1份:84÷(5-2)=28
分子:28×2=56 分母:28×5=140
减去的数:97-56=41
13、甲数是36,甲、乙两数最大公约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88,那么乙数是多少?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常用结论:A×B=(A,B)×[A,B]
4×288÷36=32
14、已知两个自然数的积为240,最小公倍数为60,求这两个数。
最大公因数:240÷60=4
60÷4=15=1×15=3×5
(1)4×1=4,4×15=60
(2)4×3=12,4×5=20
所以这两个数是4和60,或者12和20
15、已知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21,最小公倍数是126,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126÷21=6=1×6=3×2
(1)21×1=21,21×6=126
(2)21×3=63,21×2=42
所以这两个数是21和126,或者63和42
16、一盒围棋子,4颗4颗的数多3颗,6颗6颗的数多5颗,15颗15颗的数多14颗,这盒围棋子的数量是在150至200颗之间,问这盒围棋子共有多少颗?
给棋子加上1颗后,就是4,6,15的公倍数
[4,6,15]=60
60×3-1=179(颗)
17、一车饮料,3箱3箱的数剩1箱,5箱5箱的数剩1箱,7箱7箱的数剩1箱,这车饮料最少由多少箱?
给饮料去掉1瓶后,就是3,5,7的公倍数
[3,5,7]=105
105+1=106(颗)
18、a、b两个自然数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2)a+b=22
1/7=3/21 1/6=3/18
a/b=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