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测试工作准备
为保证项目的质量,项目管理单位将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成立专门的项目测试小组,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之下,完成本次项目的测试工作,首先,在项目开始时,测试小组要完成测试的准备工作,测试准备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对整个项目情况进行调研与了解,以熟悉整个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实现功能等相关情况,制定出初步的测试计划;
确定测试管理工具的实施方案,对测试管理工具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包括根据各个项目子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缺陷跟踪方案、版本提交计划等。
保证测试人员的到位,并对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管理工具和测试相关基础技术的培训,要求相关系统测试人员先进行相关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为后期的设计测试用例奠定基础。
2 软件开发测试
本项目采用的测试种类包括:模块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全系统测试、压力测试等。
在进行测试前,需要编写详实的测试方案,其中包括测试时间安排、测试准则、测试用例、测试范围、测试目标、测试人员、出错处理流程及处理结果等内容。在测试案例中应包含对异常情况处理的测试,如数据不全、数据类别有误、数据不合法等。
各种类型的测试都是采用循环往复的“测试-改进”操作,以确保问题得到完整、充分的解决的过程。
3 设计测试用例和数据
测试用例和数据准备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在不熟悉实际环境的时候,能正常的测试系统并对系统做出正确的评价。
测试用例和数据的准备是一项枯燥和费时间的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将信息放在一个指定的位置,便于反复利用,降低变化产生的影响; 一次完成一个步骤,避免冗余和额外的工作;尽早尽可能完成多个步骤。
为了保证每一个业务流程准备测试用例和数据的正确性,在测试计划中应遵循下列过程,并完成以下步骤:
1)确定要测试的业务情况类型 确定每个要求的测试用例;
2)合并所有的测试用例,生成测试大纲;
3)编制测试脚本,包括必要的系统输入信息和期望的输出结果;
检查信息保证每一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即,确定业务情况类型、确定测试用例、生成测试大纲和编制测试脚本)。
4 建立测试环境
为了预防出现问题,如数据损坏或对系统资源的争用,需要建立一个的测试环境。在进行测试之前,根据测试计划中确定的时机建立一个的测试环境。其准备工作包括:
技术活动:如建立不同的服务器或在一台服务器上建立多个数据库实例,将相应的程序迁移到适当的程序库中;
数据准备活动:包括加载数据表,建立用户访问权限;建立版本控制程序,保证有效的控制对系统的修改;
建立文档控制程序,保证随着系统的修改,有效地控制文档的修改(如,培训文档、联机帮助和用户手册)。
5 测试执行
测试执行的目的是发现不满足用户要求的任何问题,在真实的环境中,客户的工作人员按照准备好的测试大纲来对系统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结果是非常重要的。文档可用于:检查测试的进度;
确定测试过程是否需要改进;分析系统是否准备就绪。
6 测试报告及验收报告
根据测试执行结果,由第三方测评机构出具测试报告,依据测试报告,判断系统是否达到预期标准,如达到,则出具验收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