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依据这一理念,我校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收获希望,将学校办成充满人文活力的书香校园和师生共同的温馨家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和谐、共生、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
为了进一步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深入挖掘学校发展中的优势,分析学生成长的需要,确立了以满足学生整体发展需要和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课程是——“书香校园”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独轮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是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烛光工程”。在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们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均衡发展的需要、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为每一位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基。
一、以“书香”浸润心灵,启迪智慧。
2012年,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家长十分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希望学校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为了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我们开设了“书香校园”校本课程。
(一)编写《小学生读书指导》校本教材,把课程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整体的设计,按照计划实施。为此,我们确立了两条实施途径: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系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开设了《小学生读书指导》校本课程,同时组织干部教师着手编写教材。首先,制定了《小学生读书指导》课程标准,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修改,最后编写完成了《小学生读书指导》上、下两册教材。这门课程在二、四年级分别开设,每周0.5课时纳入课表,有兼职教师任教,有主管干部监督、指导。在人员、时间、教学内容上都有明确的要求,保证了课程实施的质量。
(二)开展读书展示活动,营造浓郁书香氛围
为了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读书,充分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寒暑假期间每位学生读一本好书,制作了一张读书手抄报,由班级统一整理、装订成册,全校进行评比展示。学生们将印象深刻的人物、精彩的情节以插图的形式画下来;将发现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将读书时获得的启示、撰写成读后感。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文字、透露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真善美的向往。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倡导各班建立自己的小书箱。班级书箱里的图书一部分是学校配发给的,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的。各班都建立了图书交换制度,进行有组织的自由借阅,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学校还开展了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鼓励班主任结合本班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在期末组织专题交流。有的老师,按月确定不同的主题,学生依据主题选择书籍,便于学生针对同一领域的知识和内容进行交流。有的老师结合时事教育组织阅读,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指导学生阅读防灾、避险、自救的书籍,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当科技领域有重大突破时,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科普读物,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都展现出高度的热情和非凡的创造力。
通过近五年的努力,“书香校园”校本课程初具规模。读书已经成为我校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
二、“独轮车”运动强健体魄、磨练意志。
独轮车运动在医学界被称为“益智运动”,学生通过骑行独轮车,不仅可以锻炼平衡及神经反射能力,促进小脑发育和心肺循环,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又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心理素质,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大有益处。同时这项运动对场地和器械的要求不高,因而十分适合在小学生中开展。
我校1995年引进了独轮车这项体育运动项目,成立了独轮车运动队。 2003年我校被丰台区体育局、丰台区教委命名为“独轮车特色学校”。 2004年,在校长的组织和引导下,学校成立了独轮车课程开发小组。
(一)编写教材,保证课时,做好普及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教导主任及体育教师为核心成员,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共同参与的独轮车运动教材编写小组。该教材共分七个章节,内容涉及独轮车的结构;独轮车的发展历史;独轮车运动在我校的发展历程;独轮车教程;独轮车比赛的规则;中国独轮车技术等级标准等。其中在“教程”一节中,对独轮车的基本功和各种骑行技术的训练要点和指导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本教材是我校独轮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成果。不仅为这一课程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同时,为我们今后开发和研究其他的校本课程,建立了信心,积累了经验,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在编写教材的同时,我们调整了课时计划。从一年级开始,在课表内每周安排0.5课时,由体育教师任教,至今已坚持了7年,循环了一轮。全校有50%的学生能够掌握骑行的技术,有数十名学生自愿购买了独轮车,除了在学校练习外,回家后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骑行。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已逐渐养成,实现了基本普及。
(二)开设课外小组,提高运动技巧,创造品牌效应
在做好大面积普及的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独轮车课外小组,每周活动1小时。在六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小组的人数成倍的增加(从创建之初的十十余人增加到近百人),而且这些学生当中已经有二十余人掌握了独轮车的骑行花样技术,运动的技巧明显提高。近几年我校独轮车队多次参加校内外的大型活动,为社区居民表演,参加丰台区运动会展示,特别是2008年以来,智利共和国驻华大使多次到我校参观,独轮车队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连智利奥运代表团的运动员们都想一试身手,主动与小队员们切磋技术。独轮车运动已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三、以“烛光”传递温暖,点亮希望。
“烛光工程”是针对个性心理发展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一项师生携手、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的助学活动。在实施中,我们从全校学生中筛选出助学对象,采取师生“一对一”的自主双向选择,52名干部、教师与学生结成了“助学伙伴”。师生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大手拉小手,通过各种形式的辅导,帮助孩子解决孩子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为了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辅导,我们向学生发放了详细的调查问卷。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细节。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中逐渐的走入他们的内心。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进行全方位的关注。每周帮扶的老师都要找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孩子有了困难或问题,也能主动找到结对的老师倾诉。通过这样经常性的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身边的事物,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帮扶的老师,在儿童节、新年,或孩子的生日时,为他们送去礼物和祝福。放假前,每位老师都给自己的学生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把对孩子的鼓励和期望,融入字里行间。假期里老师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电影院,在亲密的接触中、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带给孩子欣喜和满足。近几年在少先队开展的各项评优活动中,就有不少他们的身影,有些还被选为光荣的升旗手。孩子们在期待与鼓励中正在不断进步。
“烛光工程”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和上级的肯定,2008年我校被评为丰台区教育创新先进集体、心理教研组被评为丰台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班组。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全校推广班级团体辅导,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使生活在西罗园五小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并且把这份健康和快乐传递给每个人。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形成了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从着力创建书香校园、发展特色运动项目,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导三方面构建具有西罗园五小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奖励。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