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性、现实性
2、数学具有双重价值
理智训练价值、实践应用价值
3、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主要的思维类型,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5、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
(1)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2)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
(3)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
(4)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6、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
(2)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3)教育活动目标
7、根据《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精神,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包含以下具体内容:
(1)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8、幼儿园数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及其分析 ( 见书本P42页)
9、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分析
10、数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
(1)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启蒙性
(2)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生活性
(3)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可探索性
(4)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系统性
11、P62页与P66页看
12、幼儿集合感念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笼统感知阶段
(2)感知集合界限阶段
(3)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
(4)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
13、幼儿集合概念教育的要求P121
14、层级分类和多重角度分类(看案例,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活动)P132
15、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6、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17、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故又可称作数的分合,它是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又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
18、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
(1)动作水平的加减
(2)表象水平的加减
(3)概念水平的加减
19、幼儿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
(1)与感觉运动相联系的空间知觉阶段
(2)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意识阶段
(3)走向客体为中心的空间意识阶段
20、幼儿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特点
(1)从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讲,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体现出由近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3)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逐渐过渡的
(4)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从绝对化逐渐过渡到相对化
21、自然测量(幼儿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或用目测大小、不测远近等。
22、幼儿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
(1)主观性
(2)含糊性
(3)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4)易和空间关系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