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庭小主人
教学内容 | 我是家庭小主人 | |
教学目标 | 1.理解儿歌内容,学会念儿歌。 2.积极动脑筋,尝试按照儿歌的格式进行仿编。 3.愿意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小主人翁意识。 | |
教学重点 | 培养小主人翁意识。 | |
教学难点 | 培养小主人翁意识。 | |
教学准备 | 一首儿歌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谈话导入,了解“家庭小主人”的含义。 1.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 2.引导幼儿说:“爸爸在做什么的时候,我怎么样。” 3.小结:原来我们小朋友在家都很关心爸爸妈妈,是个家庭小主人。 二、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让幼儿欣赏儿歌。通过回忆出示相应的图片,从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老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欣赏。 2.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便于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老师完整的朗诵儿歌。 三、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念儿歌,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集体学习: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跟着老师念儿歌。 2.个别尝试:鼓励幼儿尝试边看图片边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 3.集体尝试:鼓励所有幼儿能够比较熟悉的边看图片边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4.集体尝试:鼓励所有幼儿脱离图片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四、通过老师的示范鼓励幼儿按照儿歌形式仿编儿歌。 1.你在家除了像儿歌里面做的那样,还是怎样做家庭小主人的呢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3.按照儿歌格式进行仿编。 4.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儿歌后在集体面前表演。 5.老师选出创编比较好的儿歌进行全班学习。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洗茶具 | |
教学目标 | 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 |
教学重点 | 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 |
教学难点 | 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看图,出示课题。 1、看洗茶具的一组图片,弄清洗茶具的主要过程。 2、刚才图片中的同学在洗茶具,主要分几个步骤做的,谁已经记得了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节,并板书:浸泡、擦洗、冲洗、擦干、摆放。 讨论学习,确定洗茶具各步骤地操作要领。 4、分组讨论,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演示,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步骤地要领。然后对照参考书上技术信息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5、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6、请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评议。 7、小结归纳操作要领。 (1)浸泡时加1-2滴洗洁精。 (2)擦洗时不要用力过猛,有茶垢,可用牙膏擦拭。 (3)冲洗时从里到外逐一冲洗。 (4)擦干摆放时用干净抹布擦干水,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研究性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去茶垢的几种方法: 1、在洗茶具时,最需要清除的是积在茶杯上的茶垢。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可以用牙膏擦除的方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吗这种方法的效果怎样呢 2、让我们分别用自己知道的方法,借助辅助材料(可以用食盐、草木灰、食用碱、百洁布、柠檬片等),擦洗一个有茶垢的杯子。 3、各小组代表介绍所用方法,并展示洗涤效果。(可以用食盐,草木灰,食用碱,百洁布,柠檬片等) 4、教师提问:能不能用洗衣粉为什么(提示:从技术信息找出答案) 5、动手实践,分组洗茶具,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说说洗涤过程和注意点。 6、根据实际情况分项目进行评价。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洗衣物 | |
教学目标 | 通过学习,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骤,知道不同质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 |
教学重点 | 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 |
教学难点 | 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 |
教学准备 | 物质地标识,衣物洗涤说明标识等。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谈话导入: 谈话:你平时在家要洗衣服吗事怎么洗涤的看到家长又是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浸泡——擦肥皂——搓洗——冲洗——晾干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几件质地不同的衣物,提问:这几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吗为什么 2、认识衣物质地标识和洗涤说明标识。 (出示)让学生自己认自己记,然后逐个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说说代表的意思。 把刚才几件衣物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质地,该怎么洗要注意些什么 三、动手实践时的注意事项。 1、看书学习正确的洗涤方法。 2、查阅技术信息,获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的小知识。 3、根据自己所带要洗的衣物,说说应该用什么洗涤用品(让学生自己在技术信息中查阅确定) 四、评价。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自制收纳箱 | ||||
教学目标 | 学生了解收纳箱的操作要领,掌握制作收纳箱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 ||||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 ||||
教学难点 | 学生了解收纳箱的操作要领,掌握制作收纳箱的方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洗衣物,那面对小的衣物,我们应该如何整理呢 二、学习新知 1、你见过的收纳箱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呢 2、仔细寻找一下,在你的家里有没有直接能拿来制作收纳箱的东西 三、想一想 1、利用鞋盒做收纳箱有哪些优缺点。 2、利用鞋盒制作一个有六个区间的收纳盒需要哪些工具盒材料 3、利用鞋盒制作一个有六个区间的收纳盒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制作的顺序是怎样的,说说你的计划。 四、说说你的计划 1、准备工作 2、制作顺序
|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
课后反思 |
走进技术世界
教学内容 | 走进技术世界 | |
教学目标 | 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 3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力。 | |
教学重点 | 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 |
教学难点 |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 |
教学准备 | 每人准备3支铅笔、1把削铅笔小刀和一把卷笔刀,每小组再准备一个手摇式削笔器。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技术在保护人、人、发展人方面均有极大的价值。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 1、出示插图。 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 2、想一想,说一说 自学“知识窗”的内容。 说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不同哪种书包好,为什么 三、动手实践,开展调查 1、小组合作 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手摇式削笔器使用便捷,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想一想 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 3、搜集信息,整理填表 课前布置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 交流汇报,按衣食住行四大类整理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问题 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人告诉王佳璐“技术是把双刃剑”,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五、拓展活动 课后收集或调查访问,了解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我喜爱的蔬果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泥材料的一般特性,初步了解泥制品的制作过程。 2、指导学生张薇薇制作简单泥蔬果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掌握泥蔬果整体的造型方法。 | |
教学难点 | 蒜头中蒜薹与蒜瓣的拉、压、勾、刮等技术处理。 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泥蔬果成品、蔬果。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泥制蔬果。 学生观察,欣赏。 教师:“你们是不是也想亲手做一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二、探究学习,了解制作泥塑的基本知识 教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蔬果” 出示蔬果,学生观察。 教师:“要想用泥塑的方法把蔬果做得很逼真,首先要学会准确把握蔬果的形状。”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萝卜和苹果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交流。 出示“知识窗”中常用的泥塑工具图或实物。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泥塑工具吗谁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三、实践体验,学习制作泥苹果和泥蒜头 播放泥苹果制作录像,请学生自学。 教师:“谁来说说泥苹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学生归纳制作步骤。 教师:“在制作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注意点。 播放音乐,学生制作。 出示学生制作中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制作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出示泥蒜头的制作步骤图和对应的说明文字,指名读一读。 教师:“谁来说说制作泥蒜头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说泥蒜头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点,教师补充。 播放音乐,学生依照图片,动手操作。 教师:“如果同学感兴趣,课后可动手做一做,还可以参照后面的泥丸、泥片贴碗法制作果盘,用于放置制作好的泥蔬果。我们比比谁做的蔬果最像、最多。” 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并根据自评和互评结果填上星数。 四、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泥塑文化的热爱 教师:“在泥塑蔬果展览会中,如果你的蔬果有颜色的话一定会更漂亮的。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给蔬果们穿上彩色的‘衣服’。” 教师:“你知道给泥塑上色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名交流。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泥制品图片。 学生观察、欣赏。 教师:“欣赏了这么多我国劳动人民创作的泥塑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泥碗 | |
教学目标 |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 |
教学重点 | 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 | |
教学难点 | 泥碗壁制作得厚薄均匀,碗底圈粘合牢固。 | |
教学准备 | 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互查课前准备 学生4~6人一组,互查课前准备。 如有学生工具没带全,则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出示手捏泥碗成品。 教师:“请同学仔细观察,泥碗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学生观察交流。 教师:“同学们,你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同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对有创造力的想法给予鼓励。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与步骤 学生自学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 教师:“书上的方法与你们自己先前的想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谁能说一说捏泥碗的方法与步骤要注意些什么” 指名说步骤,教师补充。 具体步骤如下: ①搓泥团。 ②压扁,捏凹成碗形。 ③修齐边口。 ④用有齿刀刮碗的内外壁。 ⑤将碗底圈处刮麻并涂上泥浆。 ⑥装碗底圈。 ⑦用手指蘸水抹光碗表面。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装碗底圈之前,应先把碗底圈处刮一下,使其粗糙,再涂上泥浆。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捏泥碗的方法同学们理解了吗那就动手做一做吧!” 学生依照图示,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播放抒情的音乐。 出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有的同学泥碗捏得不是很好,请同学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引导有困难的学生同组互助合作。请做得较好的学生在投影仪前演示难点部分的制作方法。 五、学习评价 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学生从制作技法、厚薄均匀、作品美观、态度认真、互助合作5个方面综合自评、互评成绩,打上星数。 比一比,得到星最多的同学被评为泥塑小能手,教师为他戴上小能手标记。 六、思维拓展,发挥想象 教师:“除了用手捏成形法做泥碗以外,你还知道其他方法吗” 学生思考,相互交流。 教师:“除了用手捏泥碗外,还可以用模具做泥碗。比较简单并适合我们小学生操作的是用碗做模子。 用碗模制碗有以下几种方法。” 出示泥丸排贴法制碗步骤和说明,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说说制作步骤和注意点。 出示泥条排贴法和泥片排贴法制碗的图片。 教师:“你能根据图片的展示和制作方法的文字介绍,分辨出它们都用了哪些泥塑技法吗”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由小组代表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泥丸、泥条、泥片都能贴出这么漂亮的小碗来,是不是很神奇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不妨自己回家试一试。”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泥笔筒 | |
教学目标 | 1、掌握泥片制笔筒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此方法做简单的泥制品。 2、了解泥条盘笔筒和内衬模具制造笔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精确、严密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 |
教学重点 | 掌握泥片制笔筒的方法和技巧。 | |
教学难点 | 将泥笔筒制作得牢固美观。 | |
教学准备 | 自然泥、泥刀、垫板、滚子、瓶盖、线、尺、手捏泥笔筒成品。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出示泥笔筒。 教师:“泥笔筒分为几个部分做泥笔筒首先要做哪一部分为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 教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生用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看一看制作步骤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样,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更好” 学生观察比较,谈谈看法。 教师:“哪位同学来谈谈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教师及时补充,并指出圆底片的周长必须等于圆柱形筒体片的长度。 请一两名学生演示用线测量圆底片周长的过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滚压圆泥片。 ②用瓶盖压切泥片做筒底。 ③量筒底泥片周长。 ④用筒底泥片周长和筒高定出筒体泥片的长度和宽度,切去多余部分。 ⑤将筒体底边刻麻(即加工成毛边)并涂上泥浆。 ⑥将筒体泥片围在筒底泥片周围。 ⑦合围、捏合。 ⑧加泥修齐笔筒,刻出颈槽。 ⑨完成。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同学们依照图示,自己动手做一做,注意筒体与筒底粘贴要牢固,筒体造型要美观。”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出示学生制作时的典型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制作时要注意的地方。 四、评评议议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评评议议的要求,为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打星,注意要做到实事求是。” 教师:“请同学们为你周围的其他同学打星,同样按照书本上评评议议的要求来打,注意要做到客观公正。” 学生互评。 指导学生综合自评和互评成绩,从制作技法、作品美观、牢固耐用、态度认真、团结互助五个方面为自己打上综合总评的星数。 评出泥塑小能手。 五、拓展活动 教师:“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做泥笔筒吗如何装饰、美化笔筒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意。 教师:“请同学们自学‘信息技术’部分关于‘泥条盘笔筒’‘用内衬模具法做泥笔筒’‘装饰、美化笔筒’的介绍,待会儿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学会了哪些制作方法。” 指名交流制作方法。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制作,强调积极创新。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课后反思 |
塑丝毽子
教学内容 | 塑丝毽子 | |
教学目标 | 1、学习设计、制作塑丝毽子。了解毽子的起源,知道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知道毽子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 2、熟练运用对折、穿绳、打结、梳丝等方法将塑料绳制作成毽子,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不断总结掌握规律,获得劳动体验。 3、培养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 |
教学重点 | 学习设计、制作塑丝毽子。 | |
教学难点 |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老师发现同学在课下有一项娱乐活动——踢毽子,五颜六色的鸡毛毽在空中跳跃,不光你们喜欢踢毽子,就连古时候的孩子也酷爱踢毽子。瞧!他们是那么愉悦。今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毽子,同学们家里有许多捆扎东西的塑料绳,丢了既浪费又不环保,今天我们要变废为宝,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塑丝毽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设计、制作塑丝毽子。了解毽子的起源,知道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知道毽子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 2、熟练运用对折、穿绳、打结、梳丝等方法将塑料绳制作成毽子,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不断总结掌握规律,获得劳动体验。 3、培养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知识。 二、先学环节 过渡语:古时候的孩子也喜欢踢毽子,看来毽子由来已久,那我们一起来追溯一下毽子的历史。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了解毽子的起源、种类、历史、发展。 (二)自学检测反馈 通过学习了解,说一下你对毽子的认识,以及你的感受。(真是历史悠久呀!现代,毽球也是一项体育比赛的项目。踢毽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运动,它既能达到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的效果,又不受场地、人员、年龄的,还无需花费钱财,故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传之不衰,且不断有形式、花样上的创新出现。) 三、后教环节 过渡语:踢毽子是一项我们同学喜欢的娱乐项目,它能达到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的效果,我们一起学习怎样制作塑丝毽子,来充实我们的课外活动。 (一)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1、踢毽子的好处 2、如何制作塑丝毽子讨论方法,并分享。 (二)生生合作 (三)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材料准备:塑料绳、铁垫圈、剪刀、梳子。制作方法:运用对折、穿绳、打结、梳丝等方法将塑料绳制作成毽子。) 四、训练环节 1、小组成员分工,准备材料,进行制作。(材料准备、制作分工、制作过程记录员、成果展示形式)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一下你的收获。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塑丝毽子 历史来源 优点 制作方法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涤纶彩球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涤纶彩球的特点。 2、认识涤纶彩球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3、了解彩球在人们生活中的装饰作用,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4、通过动手制作涤纶彩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 |
教学重点 | 探究、制作一个完整漂亮的涤纶彩球。 | |
教学难点 | 探究、制作一个完整漂亮的涤纶彩球。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涤纶薄膜、剪刀、圆规、双面胶、直尺、针和线等物品。 学生准备: 彩纸或彩色的塑料纸、剪刀、圆规、双面胶、直尺、针和线等物品。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激趣导入,认识材料: 同学们,在一些节日和喜庆的场所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五彩缤纷的拉花、晶莹闪烁的彩球,有了它们的装点,生活更加充满色彩。知道制作它们的这些亮晶晶的材料叫什么吗(涤纶彩膜)。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的一个彩球(板书课题:涤纶彩球) 二、自主探究,了解制作方法。 1、交代制作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看看图,看看桌面,想一想我们制作彩球需要哪些工具除了涤纶彩膜,还需要哪些材料 2、集体学习探究制作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制作涤纶彩球的步骤。(课件展示视频) 集体交流制作方法。 师:那我们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1、剪切的槽口方向要一致。2、剪切时与圆心要保持距离3、涤纶剪切要分成3等分) 3、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并再次提醒制作方法及注意点。 三、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作品。 1、提醒学生在制作中要注意哪些方面。(课件)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完成彩球的一部分。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彩球的完整制作。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对制作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并鼓励做好的同学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6、整理卫生。 四、作品展示、评价。 五、拓展探究。 师:其实制作彩球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材料呢,而且也很美丽,大家请看。(课件展示) 六、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呢你们真棒!大家课后自己再动手做一个送给你们最亲爱的人吧,我相信他们收到你们亲手做的礼物时会很开心的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课后反思 |
教学内容 | 建筑纸模 | |
教学目标 | 1.了解平面转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三维空间的形成规律。 2.培养审美情感,发挥联想创造,追求精益求精,提高动手能力。 3.学会纸板建筑模型的设计要领和用料尺寸的测算方法,能正确地判断线段符号,能正确地进行平面图形绘制,能正确地按照方法步聚进行加工制作。 | |
教学重点 | 1.三维空间的开成及其规律。 2.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 |
教学难点 | 1.设计过程及尺寸测算方法。 2.切割、切折、塑形等方法应用。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备课时间 | ||
教 学 过 程 | 二 次 备 课 | |
一、主题引导阶段: 播放电视录像,介绍古今外中外建筑艺术风格、造型结构特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城市风光的主体是什么(构建城市风光的主体是建筑) 2.建筑造型的特征是什么(建筑造型的特征是由各几何形体组成,即正方形、长方形、锥估、球估、棱台体、矩形体等多种形体的组合体) 二、切入主题阶段: 通过建筑艺术的欣赏及造型的理解引入本课教学内容:纸板造型——现代建筑模型制作。 1.介绍知识点。 (1)什么是建筑模型(建筑模型也叫沙盘,是将庞大的建筑,运用不同属性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浓缩成小的建筑形体结构) (2)制作建筑模型的材料有哪些(化工类:石英玻璃、有机玻璃、工程塑料、泡沫板、吹塑板、海绵、即时贴等;植物类:木板、多层板、高密底板、竹条、草席编、纸板等) (3)本课制作的主要材料及教学形式。 首先模仿制作,然后根据模仿制作过程中所学的知识结构,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创作制作。 三、制作阶段 1.纸板造型现代建筑模型制作主图。 2.构成原理。 纸板造型是将二维空间的纸板,经过设计、绘制、切割、切折、整形、粘贴组合成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 建筑模型主要应用空间转换原理,按照建筑造型的特征在基本形体基础上进行加工完成的造型结构。窗户的设计与制作是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之一。 四、设计过程及尺寸测算方法 1.设计过程:纸板建筑模型设计是以机械制图中的三视图为依据的,而建筑造型设计又是以三视图中的俯视图为基础的。 2.用料尺寸测算。 二维长度:由于纸板造型采用的是围折式,因此材料测算方法为: 周边长+贴边=实际用料长度。 三维高度:俯视图形状的确定解决了用料的长度尺寸,而用料的高度则为设计高度+上下贴边=实际用料的高度。 4.模仿制作练习。 (1)结构分析 该建筑模型作业分为顶楼、主楼、裙楼三个层次 (2)主楼、裙楼、顶楼平面展开图绘制及尺寸 (3)技术处理要求 ①绘制的图形尺寸、线段符号要正确 ②切割、切折处理要注意刀法、角度,正反切折的位置及角窗和通窗隔切折的处理要领。 ③分组,生交流讨论,并成功实践。 五、作品评价 同学们,将本组设计好的建筑模型准备好,并取好名字,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对比,评出好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谈谈,在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哪里,你是如何克服的。
|
作业设计 | |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
|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