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系04级 李季 PB04210049
实验题目: 椭圆偏振光法测定介质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目的: 了解椭偏仪测量薄膜参数的原理,初步掌握反射型椭偏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椭圆偏振光经薄膜系统反射后,偏振状态的变化量与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有关,因此只要测量出偏振状态的变化量,就能利用计算机程序多次逼近定出膜厚和折射率。参数描述椭圆偏振光的P波和S波间的相位差经薄膜系统关系后发生的变化,描述椭圆偏振光相对振幅的衰减。有超越方程:
为简化方程,将线偏光通过方位角的波片后,就以等幅椭圆偏振光出射,;改变起偏器方位角就能使反射光以线偏振光出射,,公式化简为:
实验仪器:
分光计、He-Ne激光器及电源 、起偏器 、检偏器 、波片,待测样品、黑色反光镜、放大镜等;
实验内容:
1. 按调分光计的方法调整好主机.
2. 水平度盘的调整.
3. 光路调整.
4. 检偏器读数头位置的调整和固定.
5. 起偏器读数头位置的调整与固定.
6.波片零位的调整.
7. 将样品放在载物台,旋转载物台使达到预定的入射角70即望远镜转过40,并使反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亮点.
8. 为了尽量减小系统误差,采用四点测量.
9. 将相关数据输入“椭偏仪数据处理程序”,经过范围确定后,可以利用逐次逼近法,求出与之对应的d和n ;由于仪器本身的精度的,可将d的误差控制在1埃左右,n的误差控制在0.01左右.
实验数据:
列表:
波片放置角度 | — | |||
n | 1 | 2 | 3 | 4 |
A() | 77.7 | 103.0 | 75.3 | 101.2 |
P() | 13.9 | 105.5 | 80.5 | 166.4 |
求出与之对应的厚度d和折射率n分别为
d=117nm;n=2.33
误差分析:
实验测得的折射率理论值偏大,其可能原因有:
1.待测介质薄膜表面有手印等杂质,影响了其折射率。
2.在开始的光路调整时,没有使二者严格共轴,造成激光与偏振片、1/4波片之间不是严格的正入射,导致测量的折射率与理论值存在偏差。
3.消光点并非完全消光,所以消光位置只能由人眼估测,所以可能引入误差。
思考题:
1.波片的作用是什么?
答:波片使得入射的线偏振光出射后为等幅的椭圆偏振光,从而出射光的P分量和S分量比值为一,进而使超越方程变得简单。
2.椭偏光法测量薄膜厚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基本原理是:让一束椭圆偏振光以一定的入射角射到薄膜系统的表面,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偏振状态(振幅和相位)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与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有关,只要能测量出偏振状态的变化量就能定出膜厚和折射率。
3.用反射型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时,对样品的制备有什么要求?
答:样品应为均匀透明各向同性的薄膜系统,而且
当光束入射到平行平面薄膜上时,会产生多条反射光和透射光,形成的是多光束的干涉。当要利用反射光线时,应要求样品是低反射率的,从而使上下表面首次反射的光线强度基本相等。
4.为了使实验更加便于操作及测量的准确性,你认为该实验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答:本实验是利用传统的消光法来测量,但在实验中只用眼睛去判断消光位置,这会引起较大误差,我认为可以用精度较高的光电接收器来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