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 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45:53
文档

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 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发布时间:2007-7-20该信息来自于: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发表评论打印本页关闭窗口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庆油田电力集团胡伟琦于治国姜志福【摘要】:本文针对石油电力企业如何做好HSE管理体系工作进行了论述,通过目标管理、建立健全HSE机构和网络、完善制度和落实职责,提出了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安全管理理念。开展危害辨识、培训活动以及建立安全监督机制、应急救援体系和企业安全文化,实现本质安全。【关键词】:科学管理方式;安全生产长效机
推荐度:
导读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发布时间:2007-7-20该信息来自于: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发表评论打印本页关闭窗口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庆油田电力集团胡伟琦于治国姜志福【摘要】:本文针对石油电力企业如何做好HSE管理体系工作进行了论述,通过目标管理、建立健全HSE机构和网络、完善制度和落实职责,提出了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安全管理理念。开展危害辨识、培训活动以及建立安全监督机制、应急救援体系和企业安全文化,实现本质安全。【关键词】:科学管理方式;安全生产长效机

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 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07-7-20 该信息来自于:大庆油田电力集团

发表评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 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 大庆油田电力集团 胡伟琦 于治国 姜志福

【摘要】:本文针对石油电力企业如何做好HSE管理体系工作进行了论述,通过目标管理、建立健全HSE机构和网络、完善制度和落实职责,提出了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安全管理理念。开展危害辨识、培训活动以及建立安全监督机制、应急救援体系和企业安全文化,实现本质安全。

【关键词】:科学管理方式;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近几年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发生各类事故造成约300人死亡,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等于两个三峡工程。要发展就要生产,要生产就有风险,如何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由被动变主动,由事后处理到超前预防,由“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是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发展企业的前提,也是保证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顺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下面对如何搞好石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内容之一的安全管理工作却远滞后于其发展的步伐。石油电力企业在管理上虽不同于电力行业,但其法规的严肃性、设备的复杂性、操作的高危性及管理的统一性是相同的,其生产特点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强调安全、重视安全,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科学管理,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件氛围。石油行业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并创建了“领导干部生产要害部位承包制”、“岗位责任制”、“三标班组”、“班前安全讲话”等一系列安全工作法,作为石油行业的电力企业在借鉴其经验的同时,根据HSE管理体系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将安全管理工作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是奠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石

(一)实施目标指标管理、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发挥安全网络作用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石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即安全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层层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和理顺安全管理的关系,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在企业内部不能有任何一个游离在外的无上级主管的单位。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安全网络,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如果将企业比喻成“参天大树”的话,那么它的根基就应扎在很深的泥土中,它的根系没有断裂的环节,牵一发而动其全身。安全工作也是这样,领导的指令应牵动下级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网络的有效性,从而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安全管理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落实安全职责

统计表明,电力企业90%以上的事故都由于违规造成的,每次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都是与某些领导及员工不落实职责有关,所以要根据人员和机构不同,制定适用、有可操作性的安全职责。领导和一般员工的安全职责不同,安全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安全职责也不同。所以,制定并完善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是安全工作的保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职责,层层抓、层层管、层层分解,把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使其各负其责,各行其力。相关部门应对安全职责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起一套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给员工包括领导设置一只“眼睛”,让其始终有一种被人监督的感觉。

(三)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电力行业的规程和标准是健全和严细的,是用经验甚至是鲜血写出来的,只要认真遵守是安全和可靠的,真正认真地落实和执行是保证安全生产关键。各级各类的安全规章制度是确保企业安全的基本保证,有了科学的、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才能有安全秩序,才能完成制定的安全目标。企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应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规和上级颁发的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的精神和原则,以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安全为最终目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先进、有效的手段对安全法规及上级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发挥,制定出各自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不能一成不变。要以严肃、认真、谨慎的态度,经过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对不符合实际的条款进行修订,删除或增添新的内容,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使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更符合实际,促进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主管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要组织和带领各相关部门,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从基层班组开始,逐环节地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执行不力和没有执行的,对严重违反制度的现象和行为要给予警告和惩处。要经常性地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培训,使之深入人心,人人遵守。

二、开展扎实有效的危害辨识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各项决策的基础,是预防、削减和控制风险的关键

电力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旋转设备多、易触电等特点,危害辨识工作至关重要,也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关键。危害辨识不能走过场,应组织专业技术及有经验的人员来进行,辨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管理的成败,重大安全隐患没有识别出来,是最终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危害辨识评价的结果能够指明安全管理的方向,使安全工作有重点。传统的安全管理往往是发生了事故后,采取事后的防范措施,危害辨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事故的起因进行研究,达到超前控制风险的目的。针对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油系统火灾,天然气、氢气爆炸,触电等重大危险,电力企业每年都应对发、输、变、配电设备检修、运行、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及其辅助活动所涉及的危害进行辨识,从现场、工艺、环境、法律法规等不同角度全面查找危险源,从班组、车间、队(所)直至机关,逐级辨识评价,从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入手,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辨识,细化到每一台设备、每一项活动,对原有危害进行更新和补充,经过科学分析、评价,最终确定重大危险源,并根据技术可行性和财务状况确定优先解决项,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对优先解决项制订管理方案,通过检查、评审、整改,使各项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打下可靠的基础。根据辨识结果,编制“岗位风险识别卡”和“岗位作业指导卡”,发放到每位员工手里,让风险有效控制在基层的各项作业中。

三、视培训为对员工最大的爱护,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是预防各类事故的基本手段

电力伤害事故是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大事故高发行业,究其原因,人的意识问题是其要因,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把安全教育摆到重要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月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板报、电视、录像、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使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为搞好培训工作,培训主管部门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能力评价标准,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综合能力评价,对不适合岗位的人员进行调整或再培训。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员工的业务及安全培训,经常性的开展安全知识考试,通过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参与。各级领导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保证措施,常抓不懈,并以身作责,带头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注重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不能将安全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把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放在重要位置,经常性地举办多次职工技能大赛,使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岗位安全要求相适应,不仅要通晓本岗位的安全规程、安全须知,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在培训中严格培训纪律,严把教育培训质量,严守考核上岗制度。培训后进行效果评价,形成员工个人考评记录,建立培训档案,作为竞聘上岗的依据。

四、建立高效的安全监督和评审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适宜、充分和有效发展

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本化、理性化、系统化正日趋完善,按照“三个观念”“四个转变”的要求,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集中体现“严、细、实”,杜绝走马观花现象。安全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应严格对施工及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通告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加大安全奖惩力度,考核情况以通报的形式公开。对缺乏积极性,安全工作松懈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处罚,对及时发现和处理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奖惩分明,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稳步开展。监督部门应充分发挥现场监督作用,采取重大项目派驻监督、一般项目兼职监督、临时项目巡视监督的方法,使安全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的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评审机制,使企业安全管理指标逐年提高。

安全监督检查不能走马观花,要有针对性。以往检查都是检查组一群人,指指点点,转一大圈,象征性的挑几个问题,失去了安全检查的目的。监督检查应会用不同的“检查表”来增加检查的实效性。检查表的种类很多,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来自行制定。有专项检查表,日常检查表,节假日期间检查表等,重点部位重点检查,不同情况填写不同的“检查表”,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是降低事故状态下生命财产损失的有效保障

(一)建立应急体系的指导思想与框架设计

电力企业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各种事故、灾害种类不同,情况复杂,突发性强,应急活动又涉及高层管理到基层人员各个层次,从、医疗到环保、交通等不同领域,这都给应急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带来了许多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应急体系和实施规范有序的标准化运作程序。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

管理机构是指维持应急日常管理的负责部门;功能部门包括与应急活动有关的各类组织机构,如、医疗等单位;应急指挥包括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应急救援活动场外与场内的指挥系统;救援队伍则由专业和自愿人员组成。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4个基本机制组成。应急救援必须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行动,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统一号令,步调一致。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分级响应的机制。扩大或提高应急级别的主要依据是事故灾害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属地为主是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及以现场应急和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公众动员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法制建设是应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构筑集中管理的信息通讯平台是应急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建设,要保证所有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畅通、准确;物质装备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人力资源保障包括专业队伍和志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应急财务保障应建立专项应急基金,以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和应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二)制订应急响应程序

针对突发的紧急情况,企业应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尤其重要。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几个过程(见图2)。事故发生后,报警信息应迅速汇集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接警时应做好详细记录和联系方式。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判断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通知应急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后响应关闭。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应急指挥中心应迅速通知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质、装备等),调派现场指挥协调人员和专家组等。同时,救援队伍要及时进入事故现场,积极开展人员救助,事故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如果事态无法有效控制时,应向上级救援机构请求援助。救援行动完成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应急响应结束后,应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按规定程序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三)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的目的一方面是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对预案的缺陷进行诊断;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应急救援体系的反应能力、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检验和提高应急救援体系的实战能力,各级应急指挥中心都应制定相应的演练计划并有效实施。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对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解决,以便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六、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以安全管理丰富安全文化内涵,将安全文化作为杜绝事故的屏障

先进的安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和“合成剂”,还可以是“缓蚀剂”,可以激发员工反“三违”,凝聚大家同心协力除隐患,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主要是想通过创造一种人人重视安全的环境氛围,使全体员工能够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熟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其相关领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基础上,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体现先进性、导向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二是坚持重在创新,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安全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和创新,突出电力系统的特点;三是坚持重在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阵地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带动和推进员工队伍观念和安全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绩效水平。

企业安全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利用精心制作的安全宣教室,敲响员工心底的安全警钟,通过对以往发生的事故统计和分析,加上警醒的图片和发人深思的文字,起到了教育培训的作用;在醒目的位置悬挂安全警示标语,提醒员工时时注意安全、勿忘安全;采用安全讲演、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答题等方式调动广大员工的思想积极性;制作“安全提示卡”,让外来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清楚自己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运行岗位上设立亲情专栏,上面张贴每名员工的“全家福”照片,并伴有亲切的安全寄语,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想到亲人期盼他们回家的嘱托;在员工通勤车站设立安全文化长廊,把安全理念、警句和格言等内容展示在员工下班的路上,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开展“100-1=0”和“99+1=0”的观念讨论,让员工知道“100-1=0” (100名员工中如果有一名安全素质不过关就整体不过关)和“99+1=0”(员工如果有99次操作是正确的,有一次不正确就意味着零)的真正含义。

安全是员工权益的保障,是企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执政为民的要务,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应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创新的安全文化理念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综上所述,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一项系统的工作,应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形成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推动和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企业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轨道。

文档

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 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发布时间:2007-7-20该信息来自于: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发表评论打印本页关闭窗口以HSE管理体系为基础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大庆油田电力集团胡伟琦于治国姜志福【摘要】:本文针对石油电力企业如何做好HSE管理体系工作进行了论述,通过目标管理、建立健全HSE机构和网络、完善制度和落实职责,提出了创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安全管理理念。开展危害辨识、培训活动以及建立安全监督机制、应急救援体系和企业安全文化,实现本质安全。【关键词】:科学管理方式;安全生产长效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