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我被派往莱州学习。带着对莱州的向往之情,11时我们坐上了去莱州的客车。经过6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了莱州。途中,张主任给我们安排了这次学习的任务,我也知道校领导让我们来的目的主要是学习莱州双语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初到莱州的夜晚,或许是初来乍到,或许是旅途劳累,很晚才睡。但是第二天仍能早早醒来,为去莱州双语学校学习做准备。下面我就把在莱州双语学校学习的情况及体会向领导做以下汇报。
(一)校园文化
5月13日7点钟我们从住处出发,大约半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莱州双语学校。在校园里走了走,感觉这个学校很大。虽然早听说这个学校6000多名学生,600多个教师,每个班两名班主任管理,但是亲眼看到多个教学楼及住宿楼,还是感叹学校的规模不小。校园内有孔子、思想者的雕塑,各种专栏,还把老师的一些荣誉刻在石头上,教学楼上的激励性标语,总之高雅优美的学习环境处处洋溢着现代化教育气息。去的时候正值星期一,学生陆续入学,有些住宿生有家长送入校园直至宿舍楼。莱州双语学校包括9个年级,五四制教学。后来了解到这所学校主要面向农村招生,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有的学生就要住宿。这所学校还有走读班学生,主要是离家比较近的,寄宿班学生成绩比走读班成绩好一些,走读班的学生要想进入寄宿班,还要通过考试。考试通过才能进寄宿班学习。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对学生分层管理也是双语学校的一大特色。
按照学校安排:上午前两节课观摩课堂,然后与讲课教师、首席教师对话,小学教师集体活动,听课后参加教研会。初中教师按所教科目进行听课。我们在双语学校教师的指引下走进教学楼,在大厅的正中,映入眼帘的是 “双语无差生”,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给予了每个学生极大的尊重,充分显示了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和素质教育。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室门上贴上了很有特色的画,很有个性,这也表明两位班主任老师或者是这个班学生的别出心裁。后来通过观察一些教室的墙上布置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室墙的布置可谓简单大方,多半是手工制作。简单的一个专栏写着各个小组的名字及成员,再加上简单的修饰,显得不俗。另外一个专栏贴着很多奖状,有关优胜小组的,现在我们这儿也有这样的专栏,墙上还有自制的条幅,如我爱班级,我爱小组,后面的黑板上则写了一些管理细则,有班级管理的,有宿舍管理的等,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还有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还有他们的课堂,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分工细致,落实到位。
(二)听课随感
我们听得前两节课都是练习课。就是对学生双休日的作业进行检查。一进教室,看到学生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禁暗暗感叹:还没上课呢,就都进入角色了。可能是练习课,学生手中都有资料的原因,这两节课包括第二天听得一节练习课都没有使用多媒体。上课之后,教师分配展示任务,然后小组进行交流答案,有疑惑的小组内共同解决,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则要在黑板上提前画图或者写上重点题目。小组展示时,小组成员全都站起来,或者到讲台前,或者在座位,人人有展示任务,学生展示时,教师则在一旁积极点拨,激发学生思维,恰到好处。在听课时,我想课堂模式我们学校的教师基本学会了,但是还是感觉有些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多数来自我们的学生,双语学校的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作答,尤其是上台展示的同学俨然是一位小老师,提问、解答都很到位。当然,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课改后也是一天天进步,相信会越来越好。第二天,我们听了六年级的一节新授课,给我的感觉是学生积极合作,教师准备充分。在听课之余,我看了学生的很多导学提纲,有新授的,有复习的,后来我们还向他们的老师要了一份。他们的导学提纲设计比较简单,包括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包括:自主学习、训练巩固,自主学习有操作1、操作2、操作3等。达标测试另在一张纸上。教师讲课时基本上以导学案为主,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部分的同时,教师通过超链接会出现对知识的拓展、延伸。这也许就是我们的探究案部分,他们的导学提纲上没有,最后是达标测试,通过第一节练习课我发现他们对达标测试很重视。虽是练习课,没有导学提纲,没有提前准备好的达标测试,最后教师还是下发作业纸,让学生做了两个题目收起来,遗憾的是这四节课我们没有欣赏到他们是怎样处理达标测试的。这给我启迪;重视达标测试。总之在双语学校的课堂上我学到了有布置、有落实,这也是我们学校倡导的有布置、有检查,我再次体会到它的重要性。
后来与首席教师对话时我说出了几点疑惑:
1、双语学校的小组得分、个人得分对学生一开始或许有激励作用,但长此以往,学生会不会产生厌倦呢?
原来学生的学分包括很多,这种学分由班主任直接填入学生的成长报告手册,学分统计D等、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允许考重点高中。这也是后来与首席教师对话时得到证实的一点,学分与学生中考联系,这也许是激励学生的一种做法吧,当然这只是自己的一些看法。
2、什么课型都有导学提纲吗?
首席教师说他们成型的导学提纲是新授、复习。讲评课以课件、卷子为主。练习课的导学提纲还在摸索中。看来教育改革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3、数学不练是不行的,怎样处理学生手头资料上的题目?
首席教师说并不是每节课都处理新内容,五四制,中学课程不是很紧张。还有上课处理不完的内容晚自习做。当然首席教师也说了她们的困惑:数学科作业做少,但是调查发现学生不愿学习,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 )观升旗仪式有感
第二节课一下,学生、教师都积极赶往升旗地点,双语学校的集合整队可称“快、静、齐”。仪仗队整齐划一,走向升旗台,给人的感觉是阵容强大,很有气势。升旗主持人、演讲者的语言甚是优美动听,可和电视上播音员媲美。演讲者用自己身边的生活案例作为演讲素材,有感染力。无论是主持还是演讲一律脱稿。师生演讲时,全体师生认真聆听,周围还有很多家长也来观看。当主持人宣布“请各班级带回”时,各班级按指定路线有秩序地撤离,没有喧哗、兴闹。整场升旗仪式,我都在寻找教师,主持升旗仪式的教师,始终没看到。原来今天全部由学生组织。很惊讶,升旗仪式也是由学生自己准备的,这样无论是准备的同学还是聆听的同学都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可惜没能采访他们。我猜肯定有一种“我们是学校的主人”这样一种感受吧。
(四)听德育报告有感
5月13日下午我们聆听了李玉霞校长有关知行序列德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的探索的报告。报告指出:知是认知,是知识的认知和学习。学科知识完全可以在学校里完成,但德育教育学校仅占百分之五十。他们知的时间班会、晨会、德育课,知的方式是写、诵、说、读,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德育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了才会用它去判断自己及别人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行”的方式很特别:自我教育、相互管理。举办德育创新大赛:爱心银行,幸福花墙、红黄蓝绿区队管理榜、公司制等,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人人有事干,班内事务件件有人管,互相监督、相互管理。总之听完报告后,感到学校的工作很细化。连怎样倒垃圾、 怎样整理餐桌、放学怎样过马路都写进去了,每一个规定都很具体,还让学生每天都去知、行,这样那些规章制度也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报告结束,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校本教材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展览,有些东西我们也做过,但是没有做到那么细致,那么正规,校本教材种类之多,令我们折服。
总之此行学习,收获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指导性很强。针对“双语”学校的教学方法,我会加以选择的采纳吸收,并不断地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让学生智慧因合作而提升,学生个性因自主而张扬,让生命因创新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