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技术要求
00 | 2007-11-10 | 发放征求意见 | MK | PK | MK |
修改 | 日期 | 修改内容 | 制作 | 控制 | 批准 |
文件编号 | EARTH-0001 |
绪言
电气接地系统必须满足…… 法律要求,因此必须确保人员在所有可预知的工作条件下的安全。
接地系统可以按照以下用途拆分:
1.主设备接地 - 所安装的铜线网应消除局部电势差。
2.系统接地 – 在正常电路中的一点接地通常为变压器中性接地。
3.保护接地 – 导电部件的接地不得构成正常电路的一部分以保护人身免受难以承受的接触电压。
4.连接 – 设备导电部分之间等电位相互连接。
5.仪器接地(IE) – 参阅所有的电信和自动系统。
主设备接地应被看作为等电位依据。
2.基本电网施工及策略
接地系统必须由以下组成:
∙ 地线回路电极。
∙ 主设备接地连接。
∙ 接地棒。
∙ 铜终端棒。
∙ 设备和结构连接用孔雀石/黄铜绝缘线。
∙ 地基接地(地基钢筋)。
地线回路导线必须是裸铜线并且入地深度至少350mm。所有接合点均应放热焊接。地面以上的接地导线应为孔雀石/黄铜绝缘线。
设备和接地棒连接处必须用压缩式接线片栓接。
当采用多芯电缆时,电气设备必须通过电源电缆保护接地。
所有的高压电缆均应通过屏蔽两端接地。
包括电气设备的每个建筑物均应设有地线回路电极,地线回路电极至少包括一个接地棒和至少与主设备接地的连接处。
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房间均应包括至少一个与地基接地和主设备接地连接的铜终端棒,并且等电位焊接到建筑物内的其它终端棒上。
如果主结构的任何部分采用铝的话,则必须注意确保在铝/钢交接点上保持结构接地的连续性。
供电变压器要设有一个专用的接地棒。
保护接地:导电部件的接地并不构成正常电路的一部分以保护人身免受难以承受的接触电压。
当电压高于50 V DC或30 VAC时,则需要保护接地。
现场设备必须通过电缆连接在PE系统上。编织层必须是接地导线,而且从现场到设备中心PE棒必须具有电力连续性。
对于编织层没有足够横截面的动力电缆,设备必须通过电缆内一根的导线接地。
3.接地棒
接地棒应为直径至少为¾"的包铜钢或铜棒。接地棒必须以之样的方式定位,即(需要的话,采用土方工程)检验导线连接处冰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
4.导线横截面
需要满足规程要求的接地导线和电极横截面必须由以下因素确定,如:
∙导线温度极限 – 例如在爆炸或火灾危险场合应降低稳定并接近于PVC电缆。
∙最大预期接地故障电流。这将由每个变电所确定。
∙接地电阻。
最小横截面为50mm2。
5.接地棒
在需要多终端点的情况下,必须采用接地棒。这些接地棒必须设有至少两个与主设备接地或地线回路电极的接头和至少两个与建筑物混凝土地基连接的接头。接地棒横截面必须至少为50x10 mm。每个接地棒必须包括 50%的电气部件未来终端的备用容量。
6.标识
接地电缆、电缆终端接地棒及接地棒或地坑电极必须按照公司确定的编号系统分别加注标记。
电路附近的导电材料(如控制屏、水管、电缆架等)必须以最短的线路连接到接地棒上。
7.建筑物和工艺设备连接
建筑物混凝土钢筋必须连接在一起,并且连接到主设备接地上。结构型钢必须以确保导电的方式连接。外部楼梯、格栅板及其它金属件要连接到主设备接地上(最小25mm² g/y绝缘铜线)。
安装在混凝土或有铺筑面的区域的所有的工艺设备(如油箱、容器、交换机、工艺柱体、控制屏、水管、电缆架等)或者与钢筋接地或者与接地棒接地(最小25mm² g/y绝缘铜线)。
8.电气(PE)与仪器接地(IE)之间的接口
IE系统应由各终端棒组成,与任何建筑绝缘,并且与PE终端棒分离。PE与IE基准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必须为1000 mm。
PE系统与IE系统应该通过一根50mm2多股接地导线互相连接。导线两端标有黄绿色带红色旋转的标记。连接在IE棒上的接地导线要带有黄/绿/红标记。
具有爆燃性空气(EX)的区域:内在安全接地(IS)与IE棒连接。
IE屏蔽必须使其浮动并在电场端绝缘。该屏蔽从现场设备必须具有电力连续性并且连接到到中心柜内的IE棒上。
上图译文(自上而下):上左一:埋入安装、工作绝缘(如负极保护的油箱安装);上左二:通过建筑物的金属件(如电梯轨道);上左三:天线、遥控信号系统、电池室等电位连接;中左一:绝缘件;中左二:煤气;中左三:水;中左四:废水;中左五:加热;中右一:IT系统;中右二:配电网;下左一:地基接地电极或防雷接地电极;下左二:外部防雷终端接线片;①等电位连接棒;②地基接地电极;③楔形接头;④避雷器;⑤终端;⑥管夹;⑦终端接线片;⑧绝缘火花隙。